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代有机化合物生物富集因子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郑玉婷 乔显亮 +2 位作者 杨先海 陈广超 李雪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2-777,共6页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构建和使用导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9个描述符的卤代有机化合物鱼类生物富集因子(BCF)的QSAR模型。QSAR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R2adj=0.877,去一法交叉...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构建和使用导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9个描述符的卤代有机化合物鱼类生物富集因子(BCF)的QSAR模型。QSAR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R2adj=0.877,去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LOO=0.873,外部验证系数Q2EXT=0.757,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采用欧几里德距离方法表征了模型应用域,并对模型进行了机理解释。所构建的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应用域内卤代化合物的B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有机化合物 生物富集因子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乳中卤代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一鸣 徐萌 +4 位作者 李光耀 何畅 王英 田旸 金军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去脂、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GC-NCI-MS)测定人乳中多溴联苯醚(PBDEs)、德克隆(DP,包括syn-DP和anti-DP)、五溴甲苯(PBT)、六溴苯(HBB)和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人乳样品中加入内标13C12-BDE-139、13C12... 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去脂、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GC-NCI-MS)测定人乳中多溴联苯醚(PBDEs)、德克隆(DP,包括syn-DP和anti-DP)、五溴甲苯(PBT)、六溴苯(HBB)和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人乳样品中加入内标13C12-BDE-139、13C12-BDE-209、13C10-syn-DP、13C12-PCBs(13C12-CB-81,77,123,118,114,105,126,167,156,157,169,189),空白样品还额外加入PBT和HBB,经过加酸去蛋白质、液液萃取、GPC去脂、酸性硅胶柱净化后,定量测定。人乳样品中13C12-BDE-139、13C12-BDE-209、13C10-syn-DP、13C12-PCBs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12.9%±14.0%、99.3%±12.7%、80.5%±17.9%、64.6%±2.4%,空白样品中PBT和HBB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8%±18.0%和88.1%±14.4%,各卤代化合物检出限范围为0.33~333.3pg/m L。应用本方法对人乳样品进行检测,均没有检出CB-77,81,169、BDE-154,85、syn-DP、anti-DP。∑9PCBs(CB-123,118,114,105,126,167,156,157,189)、∑8PBDEs(BDE-28,47,100,99,153,183,190,209)、PBT、HBB浓度范围分别为:0.11~0.22、4.9~7.9、0.0037~0.0056和0.0053~0.021n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 人乳 卤代有机化合物
原文传递
环境中卤代有机污染物的自然来源、背景浓度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7
3
作者 金梨娟 陈宝梁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3-1114,共22页
卤代有机化合物(organohalogens,OHs)是一类典型有机污染物,其环境化学行为、控制方法及健康效应引起了全球的极大关注。目前主要关注人为排放OHs,而其自然来源往往被忽略。最近,环境中卤代有机物的自然来源不断被证实,且检出的OHs数量... 卤代有机化合物(organohalogens,OHs)是一类典型有机污染物,其环境化学行为、控制方法及健康效应引起了全球的极大关注。目前主要关注人为排放OHs,而其自然来源往往被忽略。最近,环境中卤代有机物的自然来源不断被证实,且检出的OHs数量逐渐增加,但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卤代有机物的自然来源、背景浓度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于正确评估其污染程度及环境影响、制定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和系列安全浓度限值至关重要。本文详细归纳总结了卤代有机物的自然来源(包括海洋来源、陆地来源和其他来源等)、背景浓度、理化性质等;重点评述了天然卤代有机化合物(natural organohalogens,NOHs)形成的生物机制、非生物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环境中NOHs的迁移转化及归趋行为;最后简介了环境中NOHs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急需加强天然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形成分子机理及环境化学行为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有机化合物 自然来源 环境背景值 形成机制 迁移转化
原文传递
碘甲烷的海洋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陆小兰 杨桂朋 +1 位作者 宋贵生 张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评述了海洋环境中碘甲烷的来源、分布、迁移和转化等过程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有待进一歩研究的问题。开展碘甲烷的海洋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中碘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大气臭氧层的重要保护作用。
关键词 碘甲烷 挥发性 挥发性卤代有机化合物 海-气通量
下载PDF
氯甲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陆小兰 杨桂朋 高先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8-874,共7页
对氯甲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介绍了氯甲烷在海洋环境中的来源、分布、去除、海-气通量、大气氯甲烷的源、汇估算及海水中氯甲烷的分析方法等方面,并提出在国内海域进行氯甲烷研究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 氯甲烷 挥发性 挥发性卤代有机化合物 海-气通量
下载PDF
紫外/亚硫酸钠体系对2,4,6-三溴酚的脱溴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 程婷 +4 位作者 陈晨 王津南 陈刚 邓琴 王磊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9-74,共6页
研究了紫外/亚硫酸钠(UV/SO32-)体系对2,4,6-三溴酚(2,4,6-TBP)的脱溴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还原体系2,4,6-TBP的脱溴过程、降解机理及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SO32-还原体系对2,4,6-TBP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单独UV体系;亚硫酸钠浓度、pH... 研究了紫外/亚硫酸钠(UV/SO32-)体系对2,4,6-三溴酚(2,4,6-TBP)的脱溴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还原体系2,4,6-TBP的脱溴过程、降解机理及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SO32-还原体系对2,4,6-TBP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单独UV体系;亚硫酸钠浓度、pH与反应温度均对还原体系目标污染物的降解影响显著。随着亚硫酸钠浓度升高、pH上升及反应温度提高,UV/SO32-体系2,4,6-TBP的降解效果逐渐增加。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可描述不同亚硫酸钠浓度与反应温度时还原体系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水合电子捕获剂的添加可有效抑制2,4,6-TBP的脱溴反应;UV/SO32-体系污染物还原降解速率与溴离子产生率均高于单独UV体系。还原体系中2,4,6-TBP在水合电子作用下逐级脱溴降解为低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有机化合物 2 4 6-三溴酚 水合电子 UV/SO32-还原体系
下载PDF
紫外/亚硫酸钠还原体系对2,4-二氯酚脱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晨 陈刚 +3 位作者 程婷 张晓 邓琴 王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1,共8页
研究紫外/亚硫酸钠(UV/SO_(3)^(2-))还原体系对2,4-二氯酚(2,4-DCP)的脱氯效应,考察亚硫酸钠浓度、pH值、反应温度、电子捕获剂等对UV/SO_(3)^(2-)体系降解污染物的影响,探索污染物脱氯过程与脱氯机理.结果表明:UV/SO_(3)^(2-)体系可有... 研究紫外/亚硫酸钠(UV/SO_(3)^(2-))还原体系对2,4-二氯酚(2,4-DCP)的脱氯效应,考察亚硫酸钠浓度、pH值、反应温度、电子捕获剂等对UV/SO_(3)^(2-)体系降解污染物的影响,探索污染物脱氯过程与脱氯机理.结果表明:UV/SO_(3)^(2-)体系可有效促进2,4-DCP的还原降解.随着亚硫酸钠浓度的升高,还原体系污染物降解效果明显增强,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拟合还原体系对目标物的作用过程.UV/SO_(3)^(2-)体系对2,4-DCP降解效果随pH值增加而提高.随着反应温度上升,UV/SO_(3)^(2-)体系对目标物降解效果显著增强,准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与反应绝对温度关系较好符合Arrhenius方程.加入水合电子捕获剂可有效抑制2,4-DCP的降解,UV/SO_(3)^(2-)体系对2,4-DCP还原脱氯与氯离子生成量均较高,2,4-DCP在水合电子作用下脱氯中间产物为4-氯酚(4-CP)与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有机化合物 2 4-二氯酚 水合电子 UV/SO_(3)^(2-)体系
下载PDF
紫外/亚硫酸钠还原体系对2,4-二溴酚的脱溴效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 程婷 +4 位作者 陈晨 王津南 陈刚 叶晨昊 邓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26,共6页
研究了UV/SO23-还原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对2,4-二溴酚(2,4-DBP)的脱溴效能,分析了目标污染物的脱溴过程、降解机理及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SO23-还原体系对2,4-DBP的降解效果高于单独UV体系;亚硫酸钠浓度、pH值与反应温度均对目标物的降... 研究了UV/SO23-还原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对2,4-二溴酚(2,4-DBP)的脱溴效能,分析了目标污染物的脱溴过程、降解机理及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SO23-还原体系对2,4-DBP的降解效果高于单独UV体系;亚硫酸钠浓度、pH值与反应温度均对目标物的降解有较大影响。随着亚硫酸钠浓度、初始pH值和反应温度的升高,UV/SO23-体系对2,4-DBP的降解效果逐渐增强。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描述不同亚硫酸钠浓度与反应温度条件下UV/SO23-对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水合电子捕获剂会显著抑制2,4-DBP的脱溴反应;UV/SO23-体系的2,4-DBP脱溴率与溴离子产率均高于单独UV体系;2,4-DBP在水合电子作用下的降解中间产物为4-溴酚、苯酚与少量的4,4’-联苯二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有机化合物 UV/SO32-体系 2 4-二溴酚 水合电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