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联合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耿学川 郑玉莲 杜继臣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862-865,共4页
目的:评估并探讨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FPP法)联合Gufoni法在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以及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登记的研究方法纳入80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 目的:评估并探讨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FPP法)联合Gufoni法在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以及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登记的研究方法纳入80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第1天分别行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复位治疗,第2天应用滚转试验(Roll-test)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未痊愈者再采用Gufoni法进行手法复位1次,复位结束30 min后采用Roll-test评估两组患者复位后即刻疗效。结果: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复位治疗比较,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15%,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治愈率55%,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治疗两组间未痊愈者,再行Gufoni法复位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间复位Gufoni治愈率分别是58.8%和9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复位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经过改良型FPP法治疗后,再行Gufoni法复位治疗有更显著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 向地性眼震 治疗 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 Gufoni
下载PDF
艾灸至阴穴与膝胸卧位法纠正胎位不正30例对比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熊春华 杨清莲 《湖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3期23-24,共2页
本文报道分别用艾灸至阴穴与妇产科膝胸卧位法纠正妊娠后期胎位不正各30例,两周后进行B超观察对照,结果前者有效率为96.7%,后者为53%,经统计学处理,艾灸组明显高于膝胸卧位组。两组病例均经手术或分娩后证实。
关键词 艾灸 膝胸卧位法 不正 阴穴
下载PDF
改进的胸膝卧位法纠正臂位198例
3
作者 苏卿 徐亚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0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改进 胸膝卧位法 纠正
下载PDF
“膝肘卧位法”在产程中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晋 曹引丽 米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93-1693,共1页
枕后位分娩难度很大,一旦确诊,几乎均需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1]。枕后位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当,可给母儿造成严重危害并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在产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产妇因为"枕后位"致产程阻滞,需剖宫产或产钳助产结... 枕后位分娩难度很大,一旦确诊,几乎均需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1]。枕后位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当,可给母儿造成严重危害并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在产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产妇因为"枕后位"致产程阻滞,需剖宫产或产钳助产结束分娩[2]。为探讨产程中体位干预对临产产妇胎方位的影响,提高顺产率,自2010年起在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于分娩产程中开始使用"膝肘卧位法"矫正胎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胎儿 @膝肘卧位法
下载PDF
胸膝卧位法处理滞产500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杨国珍 沈玉梅 《吉林医学信息》 1996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胸膝卧位法 处理 滞产
下载PDF
臀位自行纠正法及胸膝卧位法的对比
6
作者 朱桂梅 张惠梅 《黑河科技》 1999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异常胎 自行纠正 胸膝卧位法 对比
下载PDF
改良式膝胸卧位法纠正臀位300例效果观察
7
作者 刘兰云 霍俊霞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年第10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膝胸卧位法 纠正臀 改良式 门诊检查
下载PDF
母体水化疗法联合膝胸卧位法护理臀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丽娜 赵梨媛 +2 位作者 肖红 马胜男 谢雅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0期1554-1558,共5页
目的比较母体水化疗法联合膝胸卧位法与单纯膝胸卧位法矫正臀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检测为臀位的100名孕妇按孕妇个人选择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试验组孕妇应用母体水化疗法联合膝胸卧位法矫正臀位,对... 目的比较母体水化疗法联合膝胸卧位法与单纯膝胸卧位法矫正臀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检测为臀位的100名孕妇按孕妇个人选择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试验组孕妇应用母体水化疗法联合膝胸卧位法矫正臀位,对照组孕妇应用单纯的膝胸卧位法进行矫正。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羊水指数(18.94±2.44)c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97±2.3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9,P〈0.05);试验组矫正成功率为92%(46/50),矫正成功所用时间为(2.10±0.75)周,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2/50)及(4.27±0.9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2,P〈0.05;t=-12.463,P〈0.05);对于初产和经产的孕妇,试验组矫正成功率分别为90.91%(30/33)和16/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75%(22/32)和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986、6.806,均P〈0.05);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86%(43/50)和14%(7/50),对照组分别为56%(28/50)和44%(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8,P=0.001);胎位矫正中试验组胎动增加的孕妇所占比例为17.10%(46/269),没时间或偶尔漏做的孕妇所占比例为1.49%(4/269),较对照组的12.55%(22/255)和7.06%(18/255)更少。结论母体水化疗法联合膝胸卧位法相对于单纯的膝胸卧位法矫正臀位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体水化疗 膝胸卧位法 护理 妊娠
原文传递
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规范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锋 曾伟清 +3 位作者 莫达志 魏华 戈超 袁振超 《中医药导报》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卧位斜扳法治疗本病的规范化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规范化的卧位斜扳法结合调筋、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调筋、理筋手法治... 目的:观察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卧位斜扳法治疗本病的规范化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规范化的卧位斜扳法结合调筋、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调筋、理筋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腰痛JOA评分及腰曲变化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位斜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扳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曲度 规范化
下载PDF
颈椎卧位扳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55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国兵 刘江 魏培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915-915,共1页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椎病 颈椎 非药物疗
下载PDF
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对母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海燕 郑红雨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43-2444,共2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采用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于2012年3月至6月收治的拟采用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180例根据分娩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半卧抱膝位组(90例)和仰卧屈膝位组(9...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采用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于2012年3月至6月收治的拟采用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180例根据分娩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半卧抱膝位组(90例)和仰卧屈膝位组(90例)。半卧抱膝位组采用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分娩体位;仰卧屈膝位组采用仰卧屈膝位分娩体位。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肩难产、会阴伤口的愈合情况、阴道分娩产妇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结果半卧抱膝位组产妇第二产程[(41.6±5.2)min]显著短于仰卧屈膝位组[(63.6±4.8)min](t=13.180,P<0.05),其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仰卧屈膝位组(χ2=6.776,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阴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抱膝位组产妇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情况显著好于仰卧屈膝位组(χ2=4.470,P=0.034),盆底肌综合收缩力显著优于仰卧屈膝位组(Z=-3.959,P<0.05)。结论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缩短了第二产程,增加了产妇分娩时的舒适感,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屈大腿抱膝 盆底功能
下载PDF
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与仰卧屈膝法分娩体位对产妇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美芳 黄海燕 张继红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729-730,F0003,共3页
目的对比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与仰卧屈膝法分娩体位对产妇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250例,根据入院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日入院的125例为半卧抱膝位组,双日住院的125例为仰卧屈膝位组,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 目的对比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与仰卧屈膝法分娩体位对产妇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250例,根据入院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日入院的125例为半卧抱膝位组,双日住院的125例为仰卧屈膝位组,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产后尿潴留、阴道壁血肿发生率及会阴裂伤程度的差异。结果半卧抱膝位组经阴道分娩率80.0%,高于仰卧屈膝位组的54.4%(P<0.001);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会阴侧切发生率低于仰卧屈膝位组(P<0.05),半卧抱膝位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轻于仰卧屈膝位组(P<0.001),但两组阴道壁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分娩体位能提高阴道分娩率,并能降低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及会阴侧切发生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屈大腿抱膝 屈膝 会阴侧切率 会阴损伤程度
下载PDF
膝胸卧位摇臀法纠正倒转术中的暂时性脐带先露与复合先露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作清 张建国 +1 位作者 薛翔 郑转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279-281,共3页
对1992年6月至1995年5月行臀位改良倒转术的266例孕妇常规行B超监测,发现暂时性脐带先露3例、复合先露37例,并探讨了其发生及诊治问题。提出了纠正倒转术中脐带先露及复合先露的新方法—膝胸卧位摇臀法,认为此法对防止臀位的复变、防止... 对1992年6月至1995年5月行臀位改良倒转术的266例孕妇常规行B超监测,发现暂时性脐带先露3例、复合先露37例,并探讨了其发生及诊治问题。提出了纠正倒转术中脐带先露及复合先露的新方法—膝胸卧位摇臀法,认为此法对防止臀位的复变、防止持续性复合先露及脐带先露的形成、提高改良倒转术的质量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先露 倒转术 胎儿 膝胸摇臀
下载PDF
卧位双向牵引法治疗锁骨骨折56例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解勇 冉德洲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2,共2页
目的:改进锁骨骨折闭合整复固定方法,提高愈合质量。方法:采用卧位双向牵引法,配合适当整复手法治疗单侧新鲜闭合性锁骨骨折56例。结果:根据骨折断端对位情况拟定优、良、一般、差四级评定标准;固定时间最短2周,最长6周,平均4... 目的:改进锁骨骨折闭合整复固定方法,提高愈合质量。方法:采用卧位双向牵引法,配合适当整复手法治疗单侧新鲜闭合性锁骨骨折56例。结果:根据骨折断端对位情况拟定优、良、一般、差四级评定标准;固定时间最短2周,最长6周,平均4周,固定期间无一例出现患肢神经、血管症状;经3-6月随访观察,优者19例,良者33例,一般4例,优良率92.9%。结论:(1)采用卧位双向牵引法,手法复位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2)卧位双向牵引法满足生物学的弹性固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治疗 双向牵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卧位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殷华俊 白晶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5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颈性眩晕的鉴别,观察卧位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卧位牵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颈性眩晕的鉴别,观察卧位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卧位牵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牵扳法能够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能够纠正单个或多个椎体移位,恢复椎体的正常位置,减少和消除对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缓解前庭迷路缺血,解除眩晕症状。颈性眩晕患者经手法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椎病 牵扳
下载PDF
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乾军 宋敏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对65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卧位斜扳法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经治疗后,一次复位成功者52例,经牵引后复位者13例,有效率达100%。结论:卧位斜扳法操作简单、疗效... 目的:探讨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对65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卧位斜扳法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经治疗后,一次复位成功者52例,经牵引后复位者13例,有效率达100%。结论:卧位斜扳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经济、容易掌握,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紊乱 斜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舒胃颗粒加三七粉配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玲 《北京中医》 2007年第7期394-395,共2页
目的观察舒胃颗粒加三七粉配合糊剂卧位服药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按1∶1的比例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舒胃颗粒加三七粉。服药方法:糊剂卧位服药;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莫沙比力,常规服药方法。结果治疗组痊愈2... 目的观察舒胃颗粒加三七粉配合糊剂卧位服药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按1∶1的比例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舒胃颗粒加三七粉。服药方法:糊剂卧位服药;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莫沙比力,常规服药方法。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舒胃颗粒加三七粉配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胃颗粒 三七粉 糊剂服药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卧位牵引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报道 被引量:3
18
作者 申坚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8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2007年10月间的300例颈性眩晕病人进行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后进行分析。结果300例病人经手法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1~30天后,有效率为95%,治疗时间平均10天。结论运用手法复...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2007年10月间的300例颈性眩晕病人进行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后进行分析。结果300例病人经手法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1~30天后,有效率为95%,治疗时间平均10天。结论运用手法复位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牵引旋转复 血府逐瘀汤 中医正骨手
下载PDF
卧位旋牵法治疗寰枢椎错位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王朝辉 齐伟 王孝成 《吉林中医药》 2006年第6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寰枢椎错 旋牵 推拿 整脊
下载PDF
改良卧位拉筋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45例临床体会
20
作者 王建凯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9X期1197-1199,共3页
遵循中医整体治疗观,运用改良卧位拉筋法结合推拿手法对4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临床诊疗过程,并总结笔者自身心得体会,提出"整体牵引","上病下治"等颈椎牵引的新认识,并对推拿手法提出均匀、... 遵循中医整体治疗观,运用改良卧位拉筋法结合推拿手法对4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临床诊疗过程,并总结笔者自身心得体会,提出"整体牵引","上病下治"等颈椎牵引的新认识,并对推拿手法提出均匀、柔和、深透、有力、持久的操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拉筋 推拿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