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春秋之“孝”非尊亲 被引量:15
1
作者 查昌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2-48,106,共8页
春秋之“孝”直接源于西周之孝观念,仍是国家礼制的基本纲领,是君宗和嫡长子的权力与责任,主要内容为“尊祖敬宗”、“保族宜家”(“家”指宗旅共同体),凡君宗惠于族人和下辈的行为,皆可赅之以孝。以父为对象的孝只限于君宗的范围,是调... 春秋之“孝”直接源于西周之孝观念,仍是国家礼制的基本纲领,是君宗和嫡长子的权力与责任,主要内容为“尊祖敬宗”、“保族宜家”(“家”指宗旅共同体),凡君宗惠于族人和下辈的行为,皆可赅之以孝。以父为对象的孝只限于君宗的范围,是调节君宗与储君嗣宗关系的重要政治准则,并不是维护一般父子关系的伦理准则。这种孝观念在处理父子矛盾时排斥伦常,一断于义,未见尊亲的内容,与后来孔孟儒家倡导的“善父母为孝”、“孝莫大于严父”之“孝”有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太子申生 献公 公子鲍 伦理准则 父子关系 政治准则 郑庄公 卫出公 于君
下载PDF
论孔子与史学——孔子思想探索之六
2
作者 杨信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43-47,共5页
孔子之成为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是与他的编修《春秋》密切相关的。研究孔子的史学思想,必然要从现存的最早的这部编年史大纲谈起,还其孔子治史的本来面貌。孔子编写《春秋》的背景其一、“春秋”一词,是古代史籍的通称。早在孔子以前,就... 孔子之成为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是与他的编修《春秋》密切相关的。研究孔子的史学思想,必然要从现存的最早的这部编年史大纲谈起,还其孔子治史的本来面貌。孔子编写《春秋》的背景其一、“春秋”一词,是古代史籍的通称。早在孔子以前,就有这类史籍。墨子就说过,“吾见百家春秋。”孟子也说过“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如果说,上述这些,有些已不复存在,而无从证实的话,那么,在现存的古籍中还能看到是《世本》、《逸周书》、《竹书纪年》这类资料。由此可见,先秦的史籍是颇为丰富的。其二,学术在官和以史教习的史实。史载,诗乐掌于太师,五礼掌于宗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史大纲 史学思想 治史 《竹书纪年》 《逸周书》 天下无道 诗乐 卫出公 宗伯
下载PDF
子路和子路墓祠
3
作者 管先海 《档案管理》 1994年第4期39-39,共1页
子路和子路墓祠管先海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末期鲁国卞(今山东泅水)人,孔子著名弟子之一,因做过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故又称季路。子路性格坦率耿直,豪侠仗义,好学进取。他敢于坚持真理,驳难孔子,当仁不让于师,并把自... 子路和子路墓祠管先海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末期鲁国卞(今山东泅水)人,孔子著名弟子之一,因做过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故又称季路。子路性格坦率耿直,豪侠仗义,好学进取。他敢于坚持真理,驳难孔子,当仁不让于师,并把自己的思想、理想、信念付诸行动,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祠 春秋末期 季路 季氏 坚持真理 季孙氏 卫出公 邑宰 石象生 面阔
下载PDF
正名思想的历史衍化与哲学意蕴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番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2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儒学号称名教,"名"之于儒,意义重大,先秦时期,社会变迁使得物是人非,名实淆乱,无所适从。道术为天下裂,礼崩乐坏,孔子主张"正名"。战国时期,对于"名"的争论尤为核心,黄老刑名之学有之,名家有之,墨经有之... 儒学号称名教,"名"之于儒,意义重大,先秦时期,社会变迁使得物是人非,名实淆乱,无所适从。道术为天下裂,礼崩乐坏,孔子主张"正名"。战国时期,对于"名"的争论尤为核心,黄老刑名之学有之,名家有之,墨经有之,法家有之,荀子亦有正名之论。儒家"正名"的话题最重要的来源是子路问政(《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然就儒学有注疏开始,对论语之"必也正名乎"一章注解亦不能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哲学意蕴 先秦儒家 朱子 制名以指实 胡安国 卫出公 王阳明 刘宝楠 牟宗三
原文传递
孟子论古代圣人的仕进退隐
5
作者 杨海文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2年第1期168-192,共25页
在孟子的心中,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是智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仕进退隐同时也是义仕派的理想类型,孔子又最为孟子推崇。有论者认为:从孟子对历史事实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人类的历史经验在孟子的处理中是被当作一种"符号&quo... 在孟子的心中,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是智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仕进退隐同时也是义仕派的理想类型,孔子又最为孟子推崇。有论者认为:从孟子对历史事实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人类的历史经验在孟子的处理中是被当作一种"符号"(Symbol),而不是被当作"剧场"(theater)。孟子不是将历史人物当作是历史舞台上的"演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下惠 卫出公 丧家之狗 季桓子 鲁司寇 祭肉 孔文子 父母之邦 厄于陈蔡 仲尼
原文传递
子路、孔子及其他
6
作者 陈军 《美文(青春写作)》 2016年第10期47-48,共2页
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表示自己是好斗的公鸡,好战的野猪,对比那个大自己九岁的男人有暴力倾向,看人家不顺眼了,轻则骂一顿,重则打一通。不用说,这个人就是子路。那个比子路大九岁的人就是孔子。对于子路这个令人... 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表示自己是好斗的公鸡,好战的野猪,对比那个大自己九岁的男人有暴力倾向,看人家不顺眼了,轻则骂一顿,重则打一通。不用说,这个人就是子路。那个比子路大九岁的人就是孔子。对于子路这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换上我,也许真不会收他为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悝 诱导子 令人 子羔 卫出公 心胸开阔 暴力倾向 仲由 不知道 人生理想
原文传递
战国卫国纪年三考
7
作者 刘卓异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5-204,共10页
卫出公于公元前470年第二次出奔后,南文子立公子黔为代理国君,但卫国仍沿用出公纪年,直到公元前456年出公去世,次年为卫悼公元年。《史记》记载卫出公后元共21年是可信的。"清华简"《系年》二十二章的"卫侯虔"是卫... 卫出公于公元前470年第二次出奔后,南文子立公子黔为代理国君,但卫国仍沿用出公纪年,直到公元前456年出公去世,次年为卫悼公元年。《史记》记载卫出公后元共21年是可信的。"清华简"《系年》二十二章的"卫侯虔"是卫慎公的父亲,是《史记》记载缺漏的一代卫侯。卫嗣君"贬号曰君,独有濮阳"之事当发生在卫嗣君末年,而非五年。这也可从侧面佐证《史记》所载卫出公后元纪年不可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出公 卫侯虔 卫嗣君 纪年
原文传递
孔门弟子(一)——端木赐、仲由和冉求
8
作者 曹道衡 《文史知识》 1986年第6期97-102,共6页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门下,聚集着不少人才,他们来自各各不同的地区,年龄、出身和性格也各不相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曾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关于这七十余人的事迹,《史记·仲...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门下,聚集着不少人才,他们来自各各不同的地区,年龄、出身和性格也各不相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曾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关于这七十余人的事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虽有记载,但颇为简略,有的仅存姓名。《论语》中关于这些孔门弟子的言行虽也有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赐 仲由 仲尼弟子列传 孔门弟子 卫出公 公西赤 闻斯 政治才能 公伯寮 季氏
原文传递
孔家老二(下)
9
作者 陈华艺 《野草》 2009年第2期64-80,共17页
【续上期】"国君,您还道孔丘真的是在提倡什么节用吗?错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实际上是拿紧缩开支作由头,撇开您老人家,迫使公室听他的话呢!"他们轮流向鲁定公打小报告,利用一切机会在鲁定公耳边说孔子的坏话。
关键词 鲁定公 蒯聩 孔丘 季康子 阳虎 赵简子 卫出公 摇摇头 不知道 子贡
原文传递
名正言顺
10
作者 啾啾先生 《小猕猴(学习画刊)》 2016年第24期36-37,28,共3页
小猕猴:啾啾先生,为什么会有人发誓说“如果我骗你,我姓就倒过来写”啊?啾啾先生: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里有“名正言顺”的传统吧,名字和名义很重要。小猕猴:我不明白哦,有劳您讲一讲“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名正言顺”也是出自《论语》... 小猕猴:啾啾先生,为什么会有人发誓说“如果我骗你,我姓就倒过来写”啊?啾啾先生: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里有“名正言顺”的传统吧,名字和名义很重要。小猕猴:我不明白哦,有劳您讲一讲“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名正言顺”也是出自《论语》,原文太长,这一期就不“呈现”原文了,但是相关的故事会在下面讲到。现在,我们的成语词典里不仅有“名正言顺”这个成语,还有“名不正,言不顺”这个成语,它们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名不正,言不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出公 卫灵公
原文传递
登堂入室的脱鞋之礼
11
作者 王仁湘 《中华文化画报》 2018年第11期44-47,共4页
饮食和衣着,如赴宴怎样执筷,上朝怎样冠带,在古代都有规范礼仪,这是文明的范式。这里要说的脱鞋之后再登堂入室,也是古礼,而且是极严格的古礼,君臣士人,都不得造次。读'三礼'可知,周人登堂入室有脱鞋之礼,尤其在正式的礼仪场合... 饮食和衣着,如赴宴怎样执筷,上朝怎样冠带,在古代都有规范礼仪,这是文明的范式。这里要说的脱鞋之后再登堂入室,也是古礼,而且是极严格的古礼,君臣士人,都不得造次。读'三礼'可知,周人登堂入室有脱鞋之礼,尤其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有一些非常具体的规定。《仪礼·士相见礼》说:若君赐之爵,则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祭,而俟君卒爵。然后受虚爵,退,坐取屦,隐辟而后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出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