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子滤波在卫星轨道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旭 程杨 +1 位作者 曹喜滨 杨涤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3-577,共5页
卫星轨道确定问题中可能存在初始估计信息误差较大、状态及测量误差分布不是高斯分布等问题,为了寻求一个能采用解决这两种问题的方法,本文采用了“采样-重要性-重采样”SIR(Sampling Importance Resampling)粒子滤波算法作为滤波方法,... 卫星轨道确定问题中可能存在初始估计信息误差较大、状态及测量误差分布不是高斯分布等问题,为了寻求一个能采用解决这两种问题的方法,本文采用了“采样-重要性-重采样”SIR(Sampling Importance Resampling)粒子滤波算法作为滤波方法,以地磁场矢量为测量量,对低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数据进行自主的估计.为了避免该滤波算法中的采样贫乏的问题,采用了一个崎岖化方法来克服采样贫乏问题.最后给出了此方法应用到了卫星轨道确定问题中的数字仿真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轨道确定 磁强计 粒子滤波 卫星轨道确定 方法应用 定中 误差分布 滤波算法 重采样 高斯分布
下载PDF
M估计在卫星轨道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汉 潘晓刚 +1 位作者 周海银 娇媛媛 《上海航天》 2009年第3期8-11,17,共5页
基于卫星测控的测量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传统定轨策略中观测方程误差模型的非正态性,推导了定轨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M估计的卫星定轨方法,证明了相关的性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估计的卫星定轨方法可明显抑制粗差影响,提高卫星轨道... 基于卫星测控的测量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传统定轨策略中观测方程误差模型的非正态性,推导了定轨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M估计的卫星定轨方法,证明了相关的性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估计的卫星定轨方法可明显抑制粗差影响,提高卫星轨道确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轨道确定 非线性约束 M估计
下载PDF
抑制UKF发散的改进算法在卫星轨道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雪姣 周海银 潘晓刚 《上海航天》 2012年第6期26-31,67,共7页
为避免实际应用中一般无迹Kalman滤波(UKF)算法的不稳定性,基于对传统线性Kalman框架的UKF算法造成滤波发散现象的阐述,讨论了无迹转换(UT)的基本原理和UKF算法,并给出了造成滤波发散的原因,提出了两种抑制滤波发散的改进UKF算法。仿真... 为避免实际应用中一般无迹Kalman滤波(UKF)算法的不稳定性,基于对传统线性Kalman框架的UKF算法造成滤波发散现象的阐述,讨论了无迹转换(UT)的基本原理和UKF算法,并给出了造成滤波发散的原因,提出了两种抑制滤波发散的改进UKF算法。仿真分析了某星载GPS低轨卫星轨道发散的主因,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轨道确定 无迹转换 无迹Kalman滤波 滤波发散 抑制 改进UKF
下载PDF
Mathematica在精密卫星轨道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友红 纪兵 吴苗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11,共3页
精密卫星轨道的确定是一项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其中涉及复杂而又繁琐的数学推演与分析,利用人工推导不仅繁琐,而且不能保证准确性,而借助于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则可避免这一缺陷,本文对卫星轨道确定中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讨论... 精密卫星轨道的确定是一项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其中涉及复杂而又繁琐的数学推演与分析,利用人工推导不仅繁琐,而且不能保证准确性,而借助于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则可避免这一缺陷,本文对卫星轨道确定中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利用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且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 精密卫星轨道确定 BESSEL函数 偏近点角
下载PDF
卫星自主轨道确定的自校准滤波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春青 李勇 刘良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1-305,共5页
研究在导航敏感器测量带有系统偏差情况下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问题,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这类系统偏差是影响自主轨道确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线性时变系统的可观性理论证明了系统偏差为未知常值时,自主导航系统的... 研究在导航敏感器测量带有系统偏差情况下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问题,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这类系统偏差是影响自主轨道确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线性时变系统的可观性理论证明了系统偏差为未知常值时,自主导航系统的状态和常值偏差都是可观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将系统偏差作为状态向量新增分量的自校准滤波器以估计轨道参数,同时校准系统偏差。数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校准滤波可以将自主导航的位置精度从10km(3σ)量级提高到200-500m(3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自主轨道确定 可测性 偏差估计 推广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卫星轨道Kalman滤波稳健估计 被引量:4
6
作者 文援兰 王威 杨元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7,共6页
卫星观测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粗差 ,一般的Kalman滤波易受观测粗差的影响。首先推导Kalman滤波稳健估计公式 ,并分析了它的稳健性。然后用Kalman滤波稳健估计对Lageos卫星的激光实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
关键词 KALMAN滤波 稳健估计 卫星轨道确定
下载PDF
卫星精密轨道抗差估计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文援兰 杨元喜 王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1-350,共10页
建立了卫星精密轨道抗差估计批处理的模型,给出了抗差估计权函数,并从权函数、影响函数等方面论述了抗差估计批处理的抗差性,从理论上说明了抗差估计批处理能充分利用有效观测,限制了利用可用观测,排除了有害粗差影响,得到了正常... 建立了卫星精密轨道抗差估计批处理的模型,给出了抗差估计权函数,并从权函数、影响函数等方面论述了抗差估计批处理的抗差性,从理论上说明了抗差估计批处理能充分利用有效观测,限制了利用可用观测,排除了有害粗差影响,得到了正常模式下的最佳估值;给出了抗差估计批处理的计算步骤;应用激光测距数据对 Lazeos卫星进行了精密定轨.结果表明,抗差估计比经典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的卫星轨道更稳定,由实际情况进一步说明了抗差估计批处理具有明显的抗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抗差估计 抗差性 卫星观测 数据处理
下载PDF
精密GPS卫星钟差的改正和应用 被引量:37
8
作者 季善标 朱文耀 熊永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8,共7页
分析了 GPS卫星钟差的变化特性,探讨了利用 GPS地面跟踪站的观测数据估算GPS卫星钟差的可行性.建立了相应的算法和软件系统,并把由地面跟踪站的实测数据估算的卫星钟差用于星载 GPS定轨计算,得到优于1m的定轨精度.
关键词 GPS卫星 星载GPS测轨 定轨 卫星轨道确定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测控站布局对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文援兰 柳其许 +1 位作者 朱俊 廖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测控网是卫星导航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讨论国内测控站的布设问题,采用网格计算方法分析国内测控站对导航星座的可观测性。引入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DOP和定轨中的法矩阵条件数,分析测控网对导航星座的观测几... 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测控网是卫星导航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讨论国内测控站的布设问题,采用网格计算方法分析国内测控站对导航星座的可观测性。引入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DOP和定轨中的法矩阵条件数,分析测控网对导航星座的观测几何结构强度以及测站位置分布对轨道确定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我国有限的国土跨度和航天测控资源可以确保对导航卫星的测控任务的完成。对在国外布设测控站进行讨论和仿真,结果说明位于国外的测控站(如可在澳大利亚的珀斯设站)的加入能明显改善观测的几何结构强度、提高导航卫星的轨道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测控站布局 卫星轨道确定
下载PDF
遥控卫星的人——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测控专家李济生
10
作者 亢建明 《国防》 2000年第2期33-34,39,共3页
走进一个陌生的领域 2000年,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古城西安有一组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建筑群,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努力,如今它已跻身于世界卫星测控网的前列,卫星测控回收万无一失的辉煌业... 走进一个陌生的领域 2000年,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古城西安有一组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建筑群,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努力,如今它已跻身于世界卫星测控网的前列,卫星测控回收万无一失的辉煌业绩使它在国际航天界享有盛誉。 卫星测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航天测控专家 卫星测控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造卫星 航天测控技术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定轨精度 测控中心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下载PDF
突破“不可能”
11
作者 周有恒 《创新科技》 2008年第9期44-44,共1页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人们为胜利喜悦时,担负卫星测量计算任务的李济生院士却感到有块石头压在心头——当时美苏等国的卫星轨道确定精度已达到百米级,而我国的定轨精度还是一...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人们为胜利喜悦时,担负卫星测量计算任务的李济生院士却感到有块石头压在心头——当时美苏等国的卫星轨道确定精度已达到百米级,而我国的定轨精度还是一片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轨道确定 定轨精度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测量计算
下载PDF
中国“牧星人”——访李济生院士
12
作者 卫庶 《人民论坛》 1999年第9期18-20,共3页
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现在,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60多颗中国制造或外国制造的人造卫星。 卫星入轨后的运行及其应用过程都需要地面测控系统实施跟踪、测量和控制,否则,太空中的卫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变成毫无价值的太空垃圾。对... 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现在,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60多颗中国制造或外国制造的人造卫星。 卫星入轨后的运行及其应用过程都需要地面测控系统实施跟踪、测量和控制,否则,太空中的卫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变成毫无价值的太空垃圾。对卫星而言,地面测控系统犹如牧羊人手中的软鞭。所以,从事卫星测控的专家们,总是被亲切地称之为“牧星人”。 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的获得者、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济生,就是这样一位“牧星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自己培养的研究卫星精密定轨技术的“顶级”专家。 卫星定位精度是一个国家航天水平的重要标志。30多年来,在和同事一起研究的过程中,李济生建立了“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其轨道的摄动”,这是提高卫星定轨精度不可或缺的新的力学模型;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把我国卫星定轨精度从百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米级,使不同类型轨道的卫星定轨精度分别提高了2-10倍;他首次提出“卫星时”的概念,制定了“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方案,研制开发了模块化自动调度软件,为我国从单星测控跨入多星测控,从而形成“一网多星”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卫星管理模式打下了基础;他主持编写的《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卫星试验 导弹预警卫星 院士 卫星轨道 卫星定轨 卫星测控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天文系 战争
下载PDF
网络作家少君
13
作者 圣皓 《今日中国》 1999年第10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航天测控 李济 定轨精度 卫星测控 作家 电脑网络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人造卫星精密定轨 少君
下载PDF
“追星”院士李济生
14
作者 亢建明 《对外传播》 1999年第11期40-40,共1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在中国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领域堪称权威。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把卫星定轨精度从千米组级提高到米组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测控应用软件的通用化、模...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在中国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领域堪称权威。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把卫星定轨精度从千米组级提高到米组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测控应用软件的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使卫星测控软件的设计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他提出的“卫星时”概念为开创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网管多星的新路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李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轨道动力学 人造卫星 定轨精度 国内首次 测控技术 测控软件 卫星测控
下载PDF
“追星”院士李济生
15
作者 亢建明 《今日中国》 1999年第10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李济 卫星测控 定轨精度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航天测控专家 人造卫星精密定轨 近地卫星轨道 测控软件 地面测控
下载PDF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with multiple tracking techniques 被引量:25
16
作者 GUO Rui HU XiaoGong +4 位作者 TANG Bo HUANG Yong LIU Li CHENG LiuCheng HE 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8期687-692,共6页
A new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POD) strateg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 and C-band transfer ranging for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GEO) is presented.Two approaches to calibrate rangin... A new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POD) strateg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 and C-band transfer ranging for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GEO) is presented.Two approaches to calibrate ranging biases of the C-band ranging system are proposed,namely the two tracking system co-location comparison and the combined POD method,with calibration accuracies estimated to be 0.5 ns and 1 ns respectively.Using data from a C-band tracking network in China,POD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meter-level POD accuracy is achievable for GEO.Root-mean-square (RMS) of the post-fit C-band ranging data is about 0.205 m.The radial component errors of POD are evaluated with SLR data from a station in Beijing,with residual RMS of 0.133 m.Orbital overlapping experiments show the total orbit error is a few meters.Computations of SLR residuals also suggest that for 2-hour prediction,the predicted radial error is about 0.37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卫星 卫星轨道确定 跟踪系统 过氧化物酶 技术 校准精度 地球同步轨道 激光测距
原文传递
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by transfer with differenced ranges 被引量:2
17
作者 YANG Ying LI ZhiGang +2 位作者 YANG XuHai FENG ChuGang CAO F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2年第36期4701-4706,共6页
The original idea of orbit determination called "determination of satellite orbit by transfer" was proposed by the 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t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very st... The original idea of orbit determination called "determination of satellite orbit by transfer" was proposed by the 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t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very stable and the orbit determination accuracy is improved greatly.A new observation mode called "differenced ranges between master station and slave stations by transfer" is introduced.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determination of satellite orbit by transfer".In principle,the differenced ranges between master station and slave stations have a high angular resolution,and strongly constrains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satellite orbit,perpendicular to the line-of-sight.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ced ranges between master station and slave stations by transfer" is discussed in detail.And differenced ranges in combination with ranging dat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satellite's orbit and orbit prediction under different arc observations.It shows that orbit determination accuracy for orbit prediction can be improved with differenced ranges in combination with rangin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轨道确定 定轨精度 轨道转移 科学研究院 角分辨率 轨道预测 观测卫星 轨道预报
原文传递
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combining C-band ranging and differenced ranges by transfer 被引量:1
18
作者 YANG Ying YANG XuHai +1 位作者 LI ZhiGang FENG ChuG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9期2323-2328,共6页
The constraint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satellite orbit with differenced ranges between master station and slave stations by transfer as an angular observation data is explained in theory. Differenced ranges in ... The constraint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satellite orbit with differenced ranges between master station and slave stations by transfer as an angular observation data is explained in theory. Differenced ranges in combination with C-band ranging by transfer were used in 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The position error of overlapped orbit differences for combining is less than that for ranging only. The residual of predicted orbit forward 5.5 days for combining is 3.1762 m, while the residual for ranging only with the same duration is 3.5380 m. Both the orbital overlapping and orbit prediction experimentations can testify the constraint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satellite orbit with differenced rang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orbit prediction is improved by combining differenced ranges and C-band ran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轨道确定 C波段 测距 轨道预报 观测数据 轨道测定 位置误差 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太空并不太平
19
作者 李济生 《兵器知识》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李济生,我国第一代航天测控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研究工作。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后,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曾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工程师,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级... 李济生,我国第一代航天测控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研究工作。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后,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曾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工程师,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编著有《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和《航天器轨道确定》等著作与教材。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获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太空 航天器 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 空间目标 人造卫星 发射 美国空军 太平
原文传递
捕星
20
作者 亢建明 《知识就是力量》 1999年第11期34-35,共2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在我国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领域堪称权威。 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把卫星定轨精度从千米组级提高到米组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测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在我国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领域堪称权威。 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把卫星定轨精度从千米组级提高到米组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测控应用软件的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使卫星测控软件的设计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他提出的“卫星时”概念,为开创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网管多星的新路子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测控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卫星测控 李济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定轨精度 测控软件 轨道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核动力卫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