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在大鼠血浆中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曾国武 熊建华 +1 位作者 杨金招 王贤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94-797,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方法采用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梯度洗脱。采用电喷...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方法采用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源,在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印乌头碱m/z630.4→570.4,滇乌头碱m/z660.4→600.4,内标咪达唑仑m/z326.2→291.4。6只大鼠静脉给予印乌头碱1 mg/kg,另外6只大鼠静脉给予滇乌头碱1 mg/kg,采血后进行样品处理,UPLC-MS/MS检测。结果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浓度在0.5 ng/ml~100 ng/ml内线性良好,日内准确度在91.3%~105.2%,日间准确度在91.9%~108.6%。日内精密度≤9.5%,日间精密度≤11.8%。基质效应在97.9%~104.0%。回收率在88.0%以上。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的药动学AUC(0-t)分别为(5.2±0.7)ng/(ml·h)和(4.5±1.7)ng/(ml·h),t1/2为(2.1±0.6)h和(2.2±1.3)h。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检测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中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的浓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乌头碱 乌头 药代动力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液质联用技术追踪生物碱类成分在川乌茎叶生长周期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燕 贺亚男 +7 位作者 黄浩洲 刘彬 傅超美 耿福能 许润春 杨明 张定堃 裴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85-1991,共7页
目的研究川乌茎、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质谱采用ESP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扫描;建立HPLC-... 目的研究川乌茎、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质谱采用ESP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扫描;建立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川乌茎叶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尼奥林、附子灵、宋果灵、塔拉乌头胺、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14种生物碱的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追踪川乌茎叶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 14种生物碱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0 0),定量限为2.27~18.27 ng/mL,平均回收率在94.73%~104.50%。结果表明,川乌茎叶中均含有相当量的生物碱,且茎中生物碱总量高于叶,茎在5、6、7、8月的生物碱总量分别为0.087 1%、0.182 8%、0.141 0%、0.199 4%,呈现波浪形上升趋势,8月份到达峰值;叶在5、6、7、8月生物碱总量分别为0.074 7%、0.075 9%、0.0814%、0.0589%,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中生物碱的总量7月最高。结论 PCA发现茎、叶中生物碱含量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茎中生物碱在采收期达到峰值,生物碱含量可观,具有成为新药用资源的潜力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茎叶 HPLC-MS/MS 生物 乌头 乌头 印乌头碱
原文传递
UPLC-MS^n法对生川乌、生附片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蕾 张先灵 +4 位作者 王鑫 张语凡 陈炯 谭鹏 李飞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40-1647,共8页
目的:比较乌头母根(生川乌)与子根(生附片)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阐明川乌与附子功效不同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仪,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50 mm×... 目的:比较乌头母根(生川乌)与子根(生附片)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阐明川乌与附子功效不同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仪,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5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生川乌中指认65个成分,生附片中指认60个成分,其中两者共有成分56个,生川乌具有黄草乌碱丁、10-羟基焦乌头碱、印乌头碱等9个特有成分,生附片具有10-羟基焦乌头原碱、14-苯甲酰尼奥灵等4个特有成分。结论:乌头的母根(生川乌)与子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该差异可能与川乌和附子的功效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川乌 生附片 黄草乌 羟基焦乌头 印乌头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特有成分
原文传递
萎软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4
作者 田苗 沈彤 王秀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7-850,共4页
目的对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菀属植物萎软紫菀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2-oxo-isocosticacid(1)、单... 目的对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菀属植物萎软紫菀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2-oxo-isocosticacid(1)、单萜环烯醚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1β,6α-二羟基桉烷-4(15)-烯(4)、6β-丙酸基-1,10-脱氢呋喃艾里莫芬型烷(5)、印乌头碱(6)、羽扇豆醇(7)、甘草素(8)、黄芹素(9)、苜蓿素(10)、松柏醛(11)、木栓酮(12)、芹菜素(13)、对羟基苯甲酸(14)。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0、1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软紫菀 单萜环烯醚苷 呋喃艾里莫芬型烷 印乌头碱 甘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