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入侵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从土壤微生态学的角度探究印加孔雀草入侵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揭示其入侵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万寿菊(Tage...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入侵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从土壤微生态学的角度探究印加孔雀草入侵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揭示其入侵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为对照植物,设置不同植物的处理(裸土CK、万寿菊Te、印加孔雀草与万寿菊混种TmTe、印加孔雀草Tm),比较了各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TmTe的Ace指数显著低于CK、Tm且Chao指数显著低于CK,Tm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K且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CK,混种处理细菌群落丰富度最低,印加孔雀草单优群落处理群落多样性最高;(2)4个处理共有的OTUs为3169个,3个植物处理中,TmTe的细菌群落数最低,为3814个OTU,Tm细菌群落数最高,为4110个OTU;(3)相对丰度最高的前5个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在各处理中所占比例之和皆为80%以上;(4)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变形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以及芽单胞菌门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其他菌门,相关性各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多囊粘细菌科(Polyangiaceae)、侏囊菌科(Nannocystaceae)、念珠藻科(Nostocaceae)等8个科的10个OTU类群共同存在于Tm vs CK和TmTe vs CK但不属于TmTe vs CK,表明其在印加孔雀草入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揭示印加孔雀草入侵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生物入侵能严重威胁入侵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最近的普查发现青藏高原环境较好的部分的确存在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其中西藏林芝市的朗县和米林县发生了入侵杂草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的恶性爆发增长,但对于印加孔...生物入侵能严重威胁入侵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最近的普查发现青藏高原环境较好的部分的确存在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其中西藏林芝市的朗县和米林县发生了入侵杂草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的恶性爆发增长,但对于印加孔雀草的入侵特性却知之甚少。此研究利用水分控制调查(30%田间最大含水量)开展了印加孔雀草和本地农作物藏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trifurcatum)的竞争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印加孔雀草的引入以及密度增加能显著降低藏青稞的存活率,藏青稞的存活率从1.0下降到最低0.06;但印加孔雀草本身对密度增加以及对青稞引入的响应并不明显,实验中印加孔雀草的存活率从1.0降低到0.93。多因素线性回归没有发现藏青稞(P=0.44)和印加孔雀草(P=0.99)的存活率与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竞争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藏青稞的种内(0.071)和种间(0.630)竞争系数均远远高于印加孔雀草(种内<0.001,种间0.001),说明印加孔雀草具有较大的竞争能力。此研究的结果表明恶性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能显著增加农作物的死亡率,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展开更多
菊科万寿菊属的印加孔雀草国内报道极少,只Flora of China中记载,2006年台湾发现了归化的印加孔雀草。2011年,在北京郊区发现印加孔雀草野生群落,局部呈现生态危害。本文介绍了万寿菊属的属下分类和印加孔雀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菊科万寿菊属的印加孔雀草国内报道极少,只Flora of China中记载,2006年台湾发现了归化的印加孔雀草。2011年,在北京郊区发现印加孔雀草野生群落,局部呈现生态危害。本文介绍了万寿菊属的属下分类和印加孔雀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入侵性分析、危害、传入途径分析和控制等。展开更多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中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的除草剂,通过田间试验测定氨氯吡啶酸、乙羧氟草醚、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和草甘膦异丙胺盐6种除草剂对印加孔雀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结果表明,根据施药后杂草的药...为筛选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中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的除草剂,通过田间试验测定氨氯吡啶酸、乙羧氟草醚、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和草甘膦异丙胺盐6种除草剂对印加孔雀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结果表明,根据施药后杂草的药害症状,在6种除草剂中,印加孔雀草对氨氯吡啶酸、乙羧氟草醚以及氯氟吡氧乙酸这3种药剂较敏感;综合株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在玉米田中防除印加孔雀草时优先选用低剂量草甘膦异丙胺盐、低剂量氨氯吡啶酸以及中剂量辛酰溴苯腈,即有效成分分别为900、1 050和370 g (a.i.)/hm^(2);综合鲜重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在玉米田中防除印加孔雀草时优先选用中剂量辛酰溴苯腈、低剂量草甘膦异丙胺盐、低剂量氨氯吡啶酸以及中剂量乙羧氟草醚,即有效成分分别为370、900、1 050和90 g (a.i.)/hm^(2)。综合所有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900 g (a.i.)/hm^(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70 g (a.i.)/hm^(2)辛酰溴苯腈乳油和1 050 g (a.i.)/hm^(2)氨氯吡啶酸水剂对印加孔雀草的防除效果最好,鲜重防效依次为91.08%、93.30%和90.92%。同种除草剂不同剂量的株防效之间及鲜重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入侵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从土壤微生态学的角度探究印加孔雀草入侵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揭示其入侵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为对照植物,设置不同植物的处理(裸土CK、万寿菊Te、印加孔雀草与万寿菊混种TmTe、印加孔雀草Tm),比较了各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TmTe的Ace指数显著低于CK、Tm且Chao指数显著低于CK,Tm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K且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CK,混种处理细菌群落丰富度最低,印加孔雀草单优群落处理群落多样性最高;(2)4个处理共有的OTUs为3169个,3个植物处理中,TmTe的细菌群落数最低,为3814个OTU,Tm细菌群落数最高,为4110个OTU;(3)相对丰度最高的前5个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在各处理中所占比例之和皆为80%以上;(4)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变形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以及芽单胞菌门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其他菌门,相关性各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多囊粘细菌科(Polyangiaceae)、侏囊菌科(Nannocystaceae)、念珠藻科(Nostocaceae)等8个科的10个OTU类群共同存在于Tm vs CK和TmTe vs CK但不属于TmTe vs CK,表明其在印加孔雀草入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揭示印加孔雀草入侵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摘生物入侵能严重威胁入侵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最近的普查发现青藏高原环境较好的部分的确存在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其中西藏林芝市的朗县和米林县发生了入侵杂草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的恶性爆发增长,但对于印加孔雀草的入侵特性却知之甚少。此研究利用水分控制调查(30%田间最大含水量)开展了印加孔雀草和本地农作物藏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trifurcatum)的竞争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印加孔雀草的引入以及密度增加能显著降低藏青稞的存活率,藏青稞的存活率从1.0下降到最低0.06;但印加孔雀草本身对密度增加以及对青稞引入的响应并不明显,实验中印加孔雀草的存活率从1.0降低到0.93。多因素线性回归没有发现藏青稞(P=0.44)和印加孔雀草(P=0.99)的存活率与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竞争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藏青稞的种内(0.071)和种间(0.630)竞争系数均远远高于印加孔雀草(种内<0.001,种间0.001),说明印加孔雀草具有较大的竞争能力。此研究的结果表明恶性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能显著增加农作物的死亡率,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文摘为筛选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中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的除草剂,通过田间试验测定氨氯吡啶酸、乙羧氟草醚、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和草甘膦异丙胺盐6种除草剂对印加孔雀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结果表明,根据施药后杂草的药害症状,在6种除草剂中,印加孔雀草对氨氯吡啶酸、乙羧氟草醚以及氯氟吡氧乙酸这3种药剂较敏感;综合株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在玉米田中防除印加孔雀草时优先选用低剂量草甘膦异丙胺盐、低剂量氨氯吡啶酸以及中剂量辛酰溴苯腈,即有效成分分别为900、1 050和370 g (a.i.)/hm^(2);综合鲜重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在玉米田中防除印加孔雀草时优先选用中剂量辛酰溴苯腈、低剂量草甘膦异丙胺盐、低剂量氨氯吡啶酸以及中剂量乙羧氟草醚,即有效成分分别为370、900、1 050和90 g (a.i.)/hm^(2)。综合所有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900 g (a.i.)/hm^(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70 g (a.i.)/hm^(2)辛酰溴苯腈乳油和1 050 g (a.i.)/hm^(2)氨氯吡啶酸水剂对印加孔雀草的防除效果最好,鲜重防效依次为91.08%、93.30%和90.92%。同种除草剂不同剂量的株防效之间及鲜重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