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悠久而多彩的印尼华人外文文学
1
作者 赖伯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印尼华人外文文学发生于19世纪中叶,为印尼文学的产生带了头,在马来文学的革新中起了先锋作用。印尼华人外文文学涉及重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问题,揭露社会弊端和邪恶势力,表现各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反映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 印尼华人外文文学发生于19世纪中叶,为印尼文学的产生带了头,在马来文学的革新中起了先锋作用。印尼华人外文文学涉及重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问题,揭露社会弊端和邪恶势力,表现各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反映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反映社会底层的各族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艺术形式多样,语种丰富,读者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印西亚 华人外文文学 印尼文学
下载PDF
简论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友年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12-15,共4页
东南亚各国华人文学,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华人用其母语——华文创作的文学,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都有此类文学,而且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另一类是华人用当地通用语创作的文学,印尼土生华人用马来语创作的文学,就是其... 东南亚各国华人文学,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华人用其母语——华文创作的文学,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都有此类文学,而且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另一类是华人用当地通用语创作的文学,印尼土生华人用马来语创作的文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文学 文学 印尼文学 华人社会 西方文学作品 马来语 创作 现代文学 马来西亚 中国古典小说
下载PDF
“重写”记忆中“情爱的中国”——印尼土生华人文学中的一种流行叙述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列耀 孔祥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71-74,79,共5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文学中,有着大量的情爱故事。在故事的叙述中,透露出土生华人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他们将中国的情爱故事———梁祝故事,转化为一种对"神话"的记忆:男为爱生,女为爱死的情与爱的神话。...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文学中,有着大量的情爱故事。在故事的叙述中,透露出土生华人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他们将中国的情爱故事———梁祝故事,转化为一种对"神话"的记忆:男为爱生,女为爱死的情与爱的神话。这个神话,通过"记忆",深化在印尼土生华人情爱故事中的"一些套子"与"结构"之中。土生华人在"重写"自己的情爱故事时,一方面透露出一些"中国神话"的影子;另一方面,这种"重写",也重在发挥,在发挥中叙述"自己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印尼华人文学 叙述方式 情爱故事 神话
下载PDF
诗意乡村与都市困者——20世纪70年代以后印尼华文文学中的异族想像 被引量:2
4
作者 颜敏 《华文文学》 2007年第5期79-82,共4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在印尼华文文学中出现了一类新型的异族想像——原住民作为与都市文明对立的"乡村"形象,被赋予了理想特征与梦幻色彩。但无论是对原住民生活空间的诗意想像,还是对其都市苦难的单一写照,都反映出华人在现...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在印尼华文文学中出现了一类新型的异族想像——原住民作为与都市文明对立的"乡村"形象,被赋予了理想特征与梦幻色彩。但无论是对原住民生活空间的诗意想像,还是对其都市苦难的单一写照,都反映出华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困境,它实质是印尼华人在传统流失、人心不古的都市处境中痛苦、迷惘情绪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族想像 印尼华文文学 诗意乡村 都市困者
下载PDF
简论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友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94-98,共5页
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是印尼华人文学的一座丰碑。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它进行探讨、研究,逐渐形成了印尼华人学当中的一个新的热门学科。从比较文学的观点出发,探讨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是海外华人文学... 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是印尼华人文学的一座丰碑。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它进行探讨、研究,逐渐形成了印尼华人学当中的一个新的热门学科。从比较文学的观点出发,探讨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是海外华人文学比较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 武侠小说 作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古典文学 文学 印尼文学 荷兰
下载PDF
20世纪印尼华文文学中的他者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巧欢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67-73,共7页
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在印尼的主流意识形态里,华人族群的形象长期被扭曲变形,华人族群承受强大的意识形态压力。为扭转形象,缓解压力,华人作家在华文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原住民这个他者形象的塑造来言说自我,构建自我,甚至反思自我。在... 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在印尼的主流意识形态里,华人族群的形象长期被扭曲变形,华人族群承受强大的意识形态压力。为扭转形象,缓解压力,华人作家在华文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原住民这个他者形象的塑造来言说自我,构建自我,甚至反思自我。在此,尝试对20世纪的印尼华文文学中的原住民形象进行归类分析,在剖析这些文学形象特点的同时进一步阐明华人族群的诉求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文学 他者 自我
下载PDF
印尼民间故事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7
作者 池冰 曹淑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3期138-141,共4页
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是“一带一路”东盟地区的关键一环。印尼民间故事蕴含着印尼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真实地反映印尼的社会现状和印尼民众的生活状况。该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印尼民间故事在... 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是“一带一路”东盟地区的关键一环。印尼民间故事蕴含着印尼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真实地反映印尼的社会现状和印尼民众的生活状况。该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印尼民间故事在中国传播的认识和看法,分析结果显示,印尼民间故事在中国的传播存在传播渠道单一、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渠道、举行线下文化活动等改善传播情况。印尼民间故事的汉译和传播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印度尼西亚,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与印尼的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 印尼文学 民间故事 汉译 传播 网络自媒体
下载PDF
印尼华文新文学与中国新文学关系略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怡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1-28,共8页
印尼华文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影响下,逐步走上本土化,并具有独特的品格,同时也给中国新文学以启示,从而共同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 印尼华文文学 本土化 居住国 华侨华人
下载PDF
印尼当代文学中的多元民族主义——以普拉姆迪亚和黄东平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9,共7页
在印尼,普拉姆迪亚是印尼文作家的典范,黄东平是华文作家的代表。他们都经历了荷兰殖民时期,其历史书写主要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以长篇小说创制了"布鲁岛"四部曲和"侨歌"三部曲。在族群、文化乃至血统混杂... 在印尼,普拉姆迪亚是印尼文作家的典范,黄东平是华文作家的代表。他们都经历了荷兰殖民时期,其历史书写主要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以长篇小说创制了"布鲁岛"四部曲和"侨歌"三部曲。在族群、文化乃至血统混杂的殖民地,他们呈现出多元化的民族主义,主要有荷兰殖民者的欧洲民族主义、印欧混血儿及华印混血儿的籍民民族主义、华侨的中国民族主义以及土著民的本土民族主义。游走于解构与建构之间,在民族觉醒与民族运动的历史召唤下,其多元民族主义书写也隐含了对族群议题与国族形象的当下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当代文学 民族主义 普拉姆迪亚 黄东平
下载PDF
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特色
10
作者 杨怡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61,共5页
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特点有三点:第一,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构成语种以汉语普通话为主体,兼及印尼语及当地土语、英语,还有中国粤闽方言以及古汉语等。第二,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既有汉语所固有的汉民族传统,又有印尼的地域特征,同时还有强烈... 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特点有三点:第一,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构成语种以汉语普通话为主体,兼及印尼语及当地土语、英语,还有中国粤闽方言以及古汉语等。第二,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既有汉语所固有的汉民族传统,又有印尼的地域特征,同时还有强烈的社会色彩。第三,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文学语言 民族传统 地域特征 文学语言本土化
下载PDF
印尼的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郭楚江 钱润池 +2 位作者 刘潇潇 颜敏 彭程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3,共7页
2002年11月2日~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就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华文教育与文化传媒、华文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华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等问... 2002年11月2日~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就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华文教育与文化传媒、华文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华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本次研讨会及其成果对印尼乃至国内外整个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将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 综述 教学管理 改革 师资培训 印度尼西亚 教材 教学方法 文学创作 文化传媒 华文教育 华文文学
下载PDF
印尼华文女作家袁霓的本土书写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8-84,共7页
袁霓是印尼最具代表性的华文女作家。在创作路向上,她主要致力于本土书写,不论是个体的自我言说,还是集体的境遇探微,无不体现出对当地华人生态的深切观照。在创作风格上,她具有典型的女性气息,以细腻的情感化叙事见长,同时又能以理性... 袁霓是印尼最具代表性的华文女作家。在创作路向上,她主要致力于本土书写,不论是个体的自我言说,还是集体的境遇探微,无不体现出对当地华人生态的深切观照。在创作风格上,她具有典型的女性气息,以细腻的情感化叙事见长,同时又能以理性方式去深化族群议题。情理兼备的叙事格调,华人族群的遭际反思,本土社会的深层剖析,俨然让她成为印尼华人的代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文学 袁霓 女作家 本土书写 华人生态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华文女作家袁霓的中国叙事
13
作者 刘鑫 黄景忠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袁霓是印度尼西亚极具代表性的华文女作家,其一直坚持用华文写作,在作品中通过对祖籍国中国的“乡土”寻根,在现实社会语境下重构集体记忆,寻求精神心理归属;通过对现代中国的体验,感受中国的巨大热情和强大经济实力;也通过中国古典诗... 袁霓是印度尼西亚极具代表性的华文女作家,其一直坚持用华文写作,在作品中通过对祖籍国中国的“乡土”寻根,在现实社会语境下重构集体记忆,寻求精神心理归属;通过对现代中国的体验,感受中国的巨大热情和强大经济实力;也通过中国古典诗词、俗语警句、历史名人等文化名片,呈现出立体、丰富、多层次的中国形象,让读者体会东方式的韵味。袁霓的中国叙事不仅是个体经历、情感和精神的记录,也是印尼华人文化记忆及文化身份认同与变迁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霓 印尼华文文学 女作家 中国叙事
下载PDF
我看印尼华文微型小说创作
14
作者 钦鸿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4期60-62,共3页
印尼华文文坛在阴云散去之后,很快出现了微型小说的创作热潮。这一方面反映了华文作家们对维系他们精神命脉的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也吐露了他们对自己身处其中的印尼现实生活的种种认识、剖析和反思。其作品不但具有贴近社会反... 印尼华文文坛在阴云散去之后,很快出现了微型小说的创作热潮。这一方面反映了华文作家们对维系他们精神命脉的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也吐露了他们对自己身处其中的印尼现实生活的种种认识、剖析和反思。其作品不但具有贴近社会反映现实的正确的思想倾向,而且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文微型小说一样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文学 微型小说 现实主义 艺术技巧
下载PDF
印华诗歌中的忧民意识、家国情结和文化乡愁 被引量:2
15
作者 东瑞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9年第4期14-19,共6页
从60年代至90年代末,这40年之中,印尼华人的个人诗集出版得并不太多.这儿提60年代为起始点,一方面这是印华文学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印华文学的转折点.1965年印尼政局突变,华校遭封,印华文学进入冬季.这40年,印华诗人的个人诗专集(... 从60年代至90年代末,这40年之中,印尼华人的个人诗集出版得并不太多.这儿提60年代为起始点,一方面这是印华文学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印华文学的转折点.1965年印尼政局突变,华校遭封,印华文学进入冬季.这40年,印华诗人的个人诗专集(渗入其他文体的不计),有冯世才的《明朗的日子》.柔密欧·郑的《跃起》、严唯真的《李清照词今译》、赖仕鉴的《给我微笑》、严唯真的《严唯真诗文选》、冯世才的《秋实》;合集方面,有张汉英、秋明月、燕雁飞、曾月影的《诗选合集》、谢梦涵、袁霓、茜茜丽亚的《三人行》,而收诗人人数最多的有三种:柔密欧·郑编选的《新荷》收28家;严唯真主编、以冯世才、明芳.谢梦函、茜茜丽亚、严唯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民意识 家国情结 印尼文学 冯世才 印华文学 文化乡愁 原住民 诗歌 精神家园 家园情结
下载PDF
白放情小说中的“中国”想像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敏 《惠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印尼华文作家白放情在他的爱情叙事中,通过频频出现的古典诗词、人名、以及强烈的道德感,重构了一个古老中国的幻象。这种想像试图为印尼华人重塑文化根源,但想像模式的形成却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力影响。因此,它一方面加强了印华民族... 印尼华文作家白放情在他的爱情叙事中,通过频频出现的古典诗词、人名、以及强烈的道德感,重构了一个古老中国的幻象。这种想像试图为印尼华人重塑文化根源,但想像模式的形成却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力影响。因此,它一方面加强了印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印尼华人文学文化发展的桎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放情 “中国”想像 印尼华人文学文化
下载PDF
禁锢十四年,新著震文坛——评印尼长篇小说《人世间》 被引量:1
17
作者 居三元 《国外文学》 1982年第1期34-45,共12页
思想是禁锢不住的。甚至越禁锢,奔放的思想往往越会以更加迅猛之势迸发出来。印度尼西亚现代最负盛名的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恐怕就是这种类型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今年五十六岁,一生中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过着囚禁生活... 思想是禁锢不住的。甚至越禁锢,奔放的思想往往越会以更加迅猛之势迸发出来。印度尼西亚现代最负盛名的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恐怕就是这种类型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今年五十六岁,一生中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过着囚禁生活。时间较长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47年至1949年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人 杜尔 杰出人物 殖民地 欧洲人 土著 殖民主义者 印度 印尼文学 封建统治者
原文传递
印尼小说《人世间》轰动了文坛
18
作者 良知 《国外文学》 1981年第3期82-82,共1页
一九八○年八月,印度尼西亚著名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的近著《人世间》问世,轰动了印度尼西亚文坛。小说第一版一万册,在三周内便一抢而空。在半年内连续再版了四次,很快被译成了荷文。据悉,英、法、德、日及爪哇文本... 一九八○年八月,印度尼西亚著名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的近著《人世间》问世,轰动了印度尼西亚文坛。小说第一版一万册,在三周内便一抢而空。在半年内连续再版了四次,很快被译成了荷文。据悉,英、法、德、日及爪哇文本也正在翻译过程之中。一部小说,在国内外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在印尼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尔 印尼文学 小说 翻译过程 文坛 作品 拉姆 国内外 十九世纪 作家
原文传递
评印尼中篇小说《回家》
19
作者 居三元 《国外文学》 1986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印尼文坛的近况如何?我国与印尼断交已将近二十年,我们很想听听印尼人自己对他们近期文学创作的看法。前不久,我们有幸请到一位印尼学者来北京大学作学术报告。报告之余。
关键词 中篇小说 近二十年 日本人 学术报告 北京大学 印尼文学 家乡 文学创作 母亲 教授
原文传递
苏西旧梦——记赵豫记酒厂及其他
20
作者 汪金丁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1,共5页
难忘记的日子 在以往的生活里,我经历过多少年后也难忘记的日子。1942年9月18日,是至今还经常怀念的。 这天上午,我从苏门答腊的北干峇鲁搭上了去苏西巴雅公务的长途汽车。太平洋战争仍在继续,很难估计前途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已不得不... 难忘记的日子 在以往的生活里,我经历过多少年后也难忘记的日子。1942年9月18日,是至今还经常怀念的。 这天上午,我从苏门答腊的北干峇鲁搭上了去苏西巴雅公务的长途汽车。太平洋战争仍在继续,很难估计前途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已不得不离开避居将近半年的小岛阿莱了。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便于藏身,但猴子、野猪和毒蛇随处可见。喝雨水,吃稀粥,米已很难买到了。到7月,我终于先送走了妻吴伟南和两个最大才四岁的孩子乔英与雅梅。然后,我几经转徙,于9月18日到北干峇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愈之 郁达夫 酒厂 太平洋战争 印尼文学 新加坡 苏门答腊 亚齐人 王任叔 公务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