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冈石窟北魏前期佛教雕塑中的印度佛教艺术样式及其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军 《设计》 2017年第13期78-79,共2页
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是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开始进行开凿,于孝明帝正光五年完工,开凿工作持续了64年之久。云冈石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成为我国的"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是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开始进行开凿,于孝明帝正光五年完工,开凿工作持续了64年之久。云冈石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成为我国的"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北魏时期的佛教文化深受汉族文化、鲜卑族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熏陶。这一点在云冈石窟中的佛教雕塑上也有所表现。本文将介绍佛教文化在北魏时期的发展,介绍云冈石窟各个时期的佛教雕塑特点,分析印度佛教艺术样式在设计风格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北魏 佛教雕塑 印度佛教艺术
下载PDF
印度佛教艺术随笔
2
作者 王弘力 《美术大观》 1998年第12期54-55,共2页
早期的佛陀形象伟大的宗教创造和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人类的艺术宝库中,如果抽去了神话和宗教信仰的部分,那将会减去多少耀目的光彩!然而,原始佛教却没有留下什么艺术遗存,形成印度宗教艺术史上一段"空白"。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 早期的佛陀形象伟大的宗教创造和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人类的艺术宝库中,如果抽去了神话和宗教信仰的部分,那将会减去多少耀目的光彩!然而,原始佛教却没有留下什么艺术遗存,形成印度宗教艺术史上一段"空白"。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原始佛教主张自身悟道以求得解脱烦恼,并不主张崇拜偶像,更反对各种符咒和降神仪式。可能佛教是当时世界上惟一只讲哲理不拜偶像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 原始佛教 大乘佛教 艺术 印度佛教艺术 印度宗教 宗教信仰 印度 释迦牟尼 偶像
下载PDF
《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评介
3
作者 霍旭初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 评介 贾应逸 祁小山 甘肃教育出版社 艺术特色 雕塑艺术 摩尼教
下载PDF
论西王母图像及其与印度艺术的关系(续) 被引量:20
4
作者 巫鸿 李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7年第4期31-38,18,共9页
三 西王母:从超自然的存在到宗教偶像 前面未能解答的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即:图像的情结为何集中于发展中的西王母这一主题?各种观念和主题的融合(比如女仙和昆仑神话的合一),如此清晰地反映在西王母图像中,以致于作为一个艺术史家必须更... 三 西王母:从超自然的存在到宗教偶像 前面未能解答的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即:图像的情结为何集中于发展中的西王母这一主题?各种观念和主题的融合(比如女仙和昆仑神话的合一),如此清晰地反映在西王母图像中,以致于作为一个艺术史家必须更多探究隐藏于变化之后的力量。我相信这种对于长生的探求(艺术中的表现正是这种对长生象征物的探求)在这个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这个探求发现,西王母和昆仑的结合正表达了这种最高的象征意义,它将两种传统的象征物结合到单一而有力的图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印度佛教艺术 东王公 《汉书》 象征物 女仙 昆仑山 图像志 佛陀 宗教
下载PDF
论山西唐代佛教造像的艺术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志诚 高生记 《沧桑》 2002年第6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佛教造像 印度佛教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犍陀罗艺术 时代精神 山西 佛教的中国化 大云寺 魏晋南北朝 省博物馆
下载PDF
四川汉画及摇钱树所反映的中国早期佛教艺术
6
作者 范小平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67-71,共5页
承认佛教艺术通过滇缅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近10年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佛教南传系统”研究的成果①。学术界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三国志·吴志·刘繇传》云:丹阳人刘英... 承认佛教艺术通过滇缅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近10年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佛教南传系统”研究的成果①。学术界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三国志·吴志·刘繇传》云:丹阳人刘英、笮融等把佛教艺术带过长江,并且“大起浮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艺术 早期佛教 神仙思想 道家思想 西王母 钱树 东汉崖墓 四川 汉画 麻浩崖墓
下载PDF
论西域文化艺术的开放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嵘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中国古代有两大举世皆知的恢宏实体一是万里长城,一是丝绸之路。前者是凝固的,是一统天下的封闭主义象征;后者是流动的,是风迎八方的开放主义象征。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对欧亚非大陆交通要道的统称,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中国古代有两大举世皆知的恢宏实体一是万里长城,一是丝绸之路。前者是凝固的,是一统天下的封闭主义象征;后者是流动的,是风迎八方的开放主义象征。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对欧亚非大陆交通要道的统称,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对于这一广远而辽阔的地区,历来冠以"西域"的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 西域乐舞 丝绸之路 开放性 中原文化 龟兹乐舞 古代新疆 艺术 印度佛教艺术 人类文明
下载PDF
藏传佛教画论典籍《佛身影像相》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学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59-63,共5页
藏传佛教画论典籍《佛身影像相》马学仁《佛身影像相》,全名《佛像如尼枸卢树纵广相称十卡度量》①,亦译作《舍利弗问经》、《造像量度经》等,是一部以释迦牟尼佛为典范、论述人体绘画基本比例的佛经典籍,为藏传佛教传统造像艺术的... 藏传佛教画论典籍《佛身影像相》马学仁《佛身影像相》,全名《佛像如尼枸卢树纵广相称十卡度量》①,亦译作《舍利弗问经》、《造像量度经》等,是一部以释迦牟尼佛为典范、论述人体绘画基本比例的佛经典籍,为藏传佛教传统造像艺术的理论依据。全文共172句,除首句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 佛教 犍陀罗艺术 印度佛教艺术 十二指 佛陀 舍利弗 大乘佛教 画论 藏传
下载PDF
西藏佛教造像的鉴定与分类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象 先巴东知 《中国西藏》 2000年第3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佛教造像 西藏东部 造像风格 尼泊尔 佛造像 印度佛教艺术 佛像 巴基斯坦 西藏中部 希腊文化
下载PDF
佛教自有秦传入中国说
10
作者 陈恩志 《宁夏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71-79,共9页
佛教文化滥觞于尼泊尔,发展于西北印度,弘大于南亚和远东。但佛教究竟从何时经印度传来我国,因为年湮代远,文献不足征引,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相传,围绕佛教传入的起始时间问题,最早从东晋法显时代就在僧侣内部和世俗文人中,展开了无休... 佛教文化滥觞于尼泊尔,发展于西北印度,弘大于南亚和远东。但佛教究竟从何时经印度传来我国,因为年湮代远,文献不足征引,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相传,围绕佛教传入的起始时间问题,最早从东晋法显时代就在僧侣内部和世俗文人中,展开了无休止的争论。南北朝乃至隋唐期间,有如僧佑、魏收、傅奕以及韩退之者流,盖言始自东汉明帝所谓“永平求法”。对此,后世穿凿附会的固然有之,持怀疑和反对意见的也代不乏人。又鉴于两汉官书地志一无所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传入中国 古代印度 阿育王 佛教文化 孔雀王朝 佛教信仰 印度佛教艺术 佛教传入 公元前
下载PDF
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
11
作者 林染 《丝绸之路》 1995年第6期21-22,共2页
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林染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及其毗邻的阿富汗东部,是古印度键陀罗佛教王国所在地。犍陀罗是丝绸之路的支点之一,它甚至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19世纪,从印度到达犍陀罗区域的最早的西方旅行... 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林染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及其毗邻的阿富汗东部,是古印度键陀罗佛教王国所在地。犍陀罗是丝绸之路的支点之一,它甚至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19世纪,从印度到达犍陀罗区域的最早的西方旅行家,在富楼沙(即今巴基斯坦白沙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艺术 印度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 希腊艺术 印度河上游 亚历山大大帝 斯坦因 丝绸之路 东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印度早期祇园布施图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逸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1,共8页
本文有意于印度早期祇园布施题材浮雕作品的探讨,从中寻找早期祇园布施浮雕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差异性、时代特征,及其图像叙述方式所发生巨大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印度早期佛教艺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演变,往往带有印度早期不同地区的审美风格... 本文有意于印度早期祇园布施题材浮雕作品的探讨,从中寻找早期祇园布施浮雕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差异性、时代特征,及其图像叙述方式所发生巨大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印度早期佛教艺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演变,往往带有印度早期不同地区的审美风格,随着其传播范围的扩散,地域性特征会被打乱,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早期佛教艺术盛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祇园布施图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 佛传故事
下载PDF
试论北凉石塔基座像与神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殷光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24,120,共13页
试论北凉石塔基座像与神王殷光明基座雕刻像概述在已公布的13座北凉塔中,九个塔的八面基座上有线刻或雕刻像,其中除程段儿塔外,像的上方都刻有八卦符号。①雕刻像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具头光,披帛从头光后顺肩绕肘而下,手持供... 试论北凉石塔基座像与神王殷光明基座雕刻像概述在已公布的13座北凉塔中,九个塔的八面基座上有线刻或雕刻像,其中除程段儿塔外,像的上方都刻有八卦符号。①雕刻像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具头光,披帛从头光后顺肩绕肘而下,手持供品。服饰以男袒上身、下着犊鼻裤或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凉石塔 涅般木 中国传统文化 犍陀罗艺术 《大正藏》 金光明经 石窟 《敦煌学辑刊》 印度佛教艺术 象征物
下载PDF
九隆石雕初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军超 《云南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一九七八年,云南民族研究所的同志在保山城东四十公里的古老石洞里找到一颗石雕头像(见图)。这颗头像长14.5公分,宽11公分,高17公分。
关键词 九隆 石雕 哀牢夷 多神教 南诏 獠牙 龙神 雕刻艺术 印度佛教艺术 氏族
下载PDF
印度雕刻艺术对中国华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克翘 《南亚研究》 1982年第2期29-36,共8页
今天,人们走到北京天安门前都会注意到金水桥头那一对高大的华表。它们通体洁白,雕刻精美,实在是中国石刻艺术史上的杰作。殊不知华表雕刻成今天这个样子,是有一个过程的。更有趣的是,在这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它还受到了印度雕刻艺术的... 今天,人们走到北京天安门前都会注意到金水桥头那一对高大的华表。它们通体洁白,雕刻精美,实在是中国石刻艺术史上的杰作。殊不知华表雕刻成今天这个样子,是有一个过程的。更有趣的是,在这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它还受到了印度雕刻艺术的影响。谈印度雕刻艺术对中国华表的影响,势必要涉及到华表的演变过程和印度雕刻的早期历史。对此,这里只能作一粗略介绍,然后择主要环节试加以比较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刻艺术 华表 印度佛教艺术 阿育王 南朝 石柱 天安门 传入中国 莲花 比较说明
原文传递
弥勒崇拜与乐山大佛的建造 被引量:1
16
作者 干树德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4-76,共3页
弥勒崇拜与乐山大佛的建造干树德乐山大佛是在隋唐时期弥勒崇拜盛行的历史背景中建造的。弥勒系印度大乘佛教兴起时期产生的“未来佛”。据《弥勒上生经》载:他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释迦佛弟子,先佛入灭,上生兜率天内院成了候补佛... 弥勒崇拜与乐山大佛的建造干树德乐山大佛是在隋唐时期弥勒崇拜盛行的历史背景中建造的。弥勒系印度大乘佛教兴起时期产生的“未来佛”。据《弥勒上生经》载:他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释迦佛弟子,先佛入灭,上生兜率天内院成了候补佛。《弥勒下生经》则载:当释迦死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大佛 弥勒佛 武则天 基本特征 印度佛教艺术 险恶水域 《佛祖统纪》 印度大乘佛教 未来佛 十二相
下载PDF
《鸠摩罗什与中国民族文化论文集》序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心川 《佛学研究》 1997年第0期307-309,共3页
关键词 鸠摩罗什 中国民族文化 文化论 印度佛教艺术 大乘佛教 龟兹石窟 三论宗 天台宗 《金刚经》 《中论》
下载PDF
宁夏境内的丝绸之路及须弥山石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育宁 《丝绸之路》 1995年第6期9-10,共2页
宁夏境内的丝绸之路及须弥山石窟陈育宁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至凉州(今甘肃武威)段,一条主要的线路经过今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早在先秦已成为中原通往西域交通道上的主要经过地区。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 宁夏境内的丝绸之路及须弥山石窟陈育宁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至凉州(今甘肃武威)段,一条主要的线路经过今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早在先秦已成为中原通往西域交通道上的主要经过地区。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假托流传已久的周穆王西游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山石窟 丝绸之路 十六国时期 宁夏南部 河西走廊 《穆天子传》 固原地区 印度佛教艺术 艺术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佛象之踪迹与审美
19
作者 陈允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53-60,112,共9页
为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即释迦牟尼——造象,是佛教传播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东方艺术史上成就特异的一宗奇观。古代世界上产生的造象艺术,不论是埃及的、希腊的、波斯的、中国的、印度的,都极少能脱离宗教而独立地存在。印度作... 为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即释迦牟尼——造象,是佛教传播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东方艺术史上成就特异的一宗奇观。古代世界上产生的造象艺术,不论是埃及的、希腊的、波斯的、中国的、印度的,都极少能脱离宗教而独立地存在。印度作为一个与宗教关系最密切的文明古国,其情况更是如此。近世许多文化史研究者曾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佛教传播 宗教艺术 印度佛教艺术 佛陀 宗教意识 东方艺术 艺术审美 雕刻 审美意识
下载PDF
中印佛教艺术融合的典型——谈云南少数民族佛教绘画与雕刻艺术
20
作者 吴永年 《南亚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73-77,3,共6页
印度佛教文化自汉三国期间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中国汉文化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与儒道学说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的佛教文化,使得中国汉文化更加光辉灿烂。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区,同时也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原佛教文化融合的典型区域。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雕刻艺术 佛教绘画 佛教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 印度佛教艺术 汉民族 中国汉文化 艺术影响 壁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