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洲和南半球大气冷(热)源对亚洲冬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1
作者
赵滨
钟青
+1 位作者
何金海
张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0-617,共8页
利用NCAR CAM3.1模式及NCEP/NCAR(version 1)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几种现实大气热源分布情况,讨论了亚洲各地区和南半球上空冬季1月大气冷(热)源对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和印度冬季风环流系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1月东亚地区和澳大利...
利用NCAR CAM3.1模式及NCEP/NCAR(version 1)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几种现实大气热源分布情况,讨论了亚洲各地区和南半球上空冬季1月大气冷(热)源对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和印度冬季风环流系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1月东亚地区和澳大利亚上空大气冷(热)源与东亚冬季风环流关系密切,南半球澳大利亚附近的非绝热加热可以激发出澳大利亚北部的热低压系统,东亚大陆东部的大气冷源可以使东亚大陆低空出现冷高压,基本上模拟出东亚季风系统冬季主要环流成员;(2)亚洲地区西部及其对应的南半球印度洋非绝热加热与印度冬季风环流关系密切,同样对东亚冬季风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亚洲大陆西部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可以加强冬季南海的越赤道气流并能调整阿留申低压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冷(热)源分布
印度冬季风
东亚
冬季
风
数值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林芝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粉尘活动与西风-季风变化
2
作者
韩一筱
宋友桂
+2 位作者
程良清
张明玉
兰敏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8-1699,共12页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风成黄土是研究区域粉尘堆积过程及西风与季风协同演化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对雅江中游林芝地区900 cm的末次冰期黄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分离出对气候变化和粉尘活动响应敏感的粒级组分,重建了末...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风成黄土是研究区域粉尘堆积过程及西风与季风协同演化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对雅江中游林芝地区900 cm的末次冰期黄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分离出对气候变化和粉尘活动响应敏感的粒级组分,重建了末次冰期的粉尘活动及其与西风和季风变化的历史。粒度端元分析分离出了4个端元组分,解释为3种不同的沉积动力特征:EM1(众数粒径7.76μm)代表高空西风搬运的远源粉尘,反映西风强度变化;EM2(众数21.48μm)和EM3(众数38.20μm)为近地面风搬运的近源粉尘,其组合(EM2+EM3)的含量能够反映印度冬季风(IWM)强度的变化;EM4(众数粒径78.35μm)则为强沙尘暴组分。对比研究发现在末次冰期期间IWM和西风环流对北半球中纬度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敏感响应。当太阳辐射降低时,IWM增强,西风减弱,导致粉尘活动加强,远源组分减少;而当太阳辐射增加时,IWM减弱,西风增强,粉尘活动减弱,远源组分则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黄土
西
风
印度冬季风
粉尘活动
原文传递
题名
亚洲和南半球大气冷(热)源对亚洲冬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1
作者
赵滨
钟青
何金海
张博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0-61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750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05014)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7050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633018)
文摘
利用NCAR CAM3.1模式及NCEP/NCAR(version 1)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几种现实大气热源分布情况,讨论了亚洲各地区和南半球上空冬季1月大气冷(热)源对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和印度冬季风环流系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1月东亚地区和澳大利亚上空大气冷(热)源与东亚冬季风环流关系密切,南半球澳大利亚附近的非绝热加热可以激发出澳大利亚北部的热低压系统,东亚大陆东部的大气冷源可以使东亚大陆低空出现冷高压,基本上模拟出东亚季风系统冬季主要环流成员;(2)亚洲地区西部及其对应的南半球印度洋非绝热加热与印度冬季风环流关系密切,同样对东亚冬季风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亚洲大陆西部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可以加强冬季南海的越赤道气流并能调整阿留申低压的位置。
关键词
大气冷(热)源分布
印度冬季风
东亚
冬季
风
数值试验
Keywords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distribution
Indian winter monsoon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林芝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粉尘活动与西风-季风变化
2
作者
韩一筱
宋友桂
程良清
张明玉
兰敏文
机构
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西北大学地质系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8-1699,共12页
基金
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QZKK010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23-JC-QN-0353)共同资助。
文摘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风成黄土是研究区域粉尘堆积过程及西风与季风协同演化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对雅江中游林芝地区900 cm的末次冰期黄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分离出对气候变化和粉尘活动响应敏感的粒级组分,重建了末次冰期的粉尘活动及其与西风和季风变化的历史。粒度端元分析分离出了4个端元组分,解释为3种不同的沉积动力特征:EM1(众数粒径7.76μm)代表高空西风搬运的远源粉尘,反映西风强度变化;EM2(众数21.48μm)和EM3(众数38.20μm)为近地面风搬运的近源粉尘,其组合(EM2+EM3)的含量能够反映印度冬季风(IWM)强度的变化;EM4(众数粒径78.35μm)则为强沙尘暴组分。对比研究发现在末次冰期期间IWM和西风环流对北半球中纬度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敏感响应。当太阳辐射降低时,IWM增强,西风减弱,导致粉尘活动加强,远源组分减少;而当太阳辐射增加时,IWM减弱,西风增强,粉尘活动减弱,远源组分则相应增加。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黄土
西
风
印度冬季风
粉尘活动
Keywords
Yarlung Zangbo River
loess
westerlies
Indian winter monsoon
dust activity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P512.21 [天文地球—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洲和南半球大气冷(热)源对亚洲冬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赵滨
钟青
何金海
张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林芝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粉尘活动与西风-季风变化
韩一筱
宋友桂
程良清
张明玉
兰敏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