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元代来华印度和尚与印土寺
- 1
-
-
作者
杨德华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87-89,共3页
-
文摘
本文对元代来华的几个印度和尚及其与中土士大夫的交往唱和作了考述。这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儒士往往按中国儒家的标准来衡量外国僧侣,同时,来华印僧也学习到中国文化,作诗文“有唐人作者之妙”。印土寺中有印度和尚。本文认为,“印土”即“印度”之异译,在有印、华两国僧人参加的佛教传承链中,见出儒家思想对佛教的影响。
-
关键词
元代
印度和尚
中印交流
儒士与印僧
印土寺
-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再论《金瓶梅》与道教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钟来因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0年第Z1期393-407,共15页
-
文摘
《金瓶梅》与道教之密切关系,是《金》学研究中的一大专题。鲁迅先生首发其端,作了开拓性的论述。拙作《关于鲁迅的〈金瓶梅〉论》中,曾立专节加以考证及补论,那是八五年的旧作;现据86年后新发现的一些问题,就三个问题再作考证与论述。
-
关键词
道教经典
印度和尚
佛教
道士
西域
房中术
西门庆
长安
道藏
密宗
-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茶禅一味”说献疑
- 3
-
-
作者
曹工化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1年第2期145-147,139,共4页
-
文摘
昔儒伦事,言必称三代,若能再远溯,则更显理之坚定。所以,伏羲制八卦,是为文字之始;而“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便使其成为中国历代茶人确认的茶祖。但东邻日本的茶人,却更相信那位公元四七五年莫名其妙地跑到中国来“面壁”九年的印度和尚菩提达摩。“达摩在九年面壁(努力求达究极大悟)期间,由于疲乏的关系,他终于感到难以不闭眼而陷入昏沉状态,绝望之余,他终于将他的眼皮撕下,弃置地上。说来不免有些神奇的是,他的眼皮弃置之处,竟然冒出一棵有绿叶闪闪发光的灌木。后来,前来坐在这位伟大导师足前向他学修‘圆智’的弟子们,也在长久坐禅的当中感到了眼皮的魔障。最后,他们终于将由这位祖师眼皮长成的那棵小树的叶子弄来煎汁饮用。说来奇怪,这种汁液颇有神力。
-
关键词
坐禅
禅宗
眼皮
神农本草经
印度和尚
嗜好
饮茶
禅师
达摩
茶文化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何处取真经——作《庄谐新集》有感
- 4
-
-
作者
金克木
-
出处
《人民论坛》
1998年第3期39-42,共4页
-
文摘
这是我继《蜗角古今谈》(1995)、《末班车》(1996)之后的又一本文集,仍旧是在末班车里谈说古今。文体有庄有谐,除1995年的一篇外全是近两年(1996、1997)写的未收入集的新文,有些篇要到1998年才会发表,所以名为《庄谐新集》。 本世纪20年代末。
-
关键词
印度和尚
文化区
末班车
电子计算
几何学
电脑
科学家
戴望舒
物理实验
代数学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马氏文通》的作者究竟是谁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朱星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3期80-80,共1页
-
文摘
一九七八年是马氏文通出版(1898年)八十周年。有人已写文纪念。因为今天一提到马氏文通都知道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语法书(实是文言文法书),但它是摹仿拉丁文法的。胡适“国语文法概论”和刘复“中国文法通论”都这样说过。但文通作者曾对我说:“不学拉丁文法,就编不出这部文通来。恐怕至今还在虚字研究中摸索。”因此,今天再批评他摹仿拉丁文法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甚至民国初年后编写文言文法语体文法的,一面批评马氏文通,一面自己又在摹仿英文文法,甚至日本人的支那文典,后来还有人从俄文文法里摹仿一二条的。其实这都不妨,这是参考,是借鉴,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这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我们自己没有,外国人有,我们就可以学。学其所长,弃其所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且可化为我们的,有何不可、汉末的反切,唐三十六字母,都是从印度和尚那里学来的。近代的发音学,也是从欧洲学来的。
-
关键词
马氏文通
马相伯
拉丁文
文言文
马建忠
三十六字母
民国初年
印度和尚
语体文
中国文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一棵椴树的自述
- 6
-
-
作者
李逵六
-
出处
《德语人文研究》
2002年第4期29-33,共5页
-
-
关键词
椴树
Zweig
印度和尚
脸上的皱纹
阿尔卑斯山
叶片
睁开眼睛
闭上眼睛
收获季节
Chinese
-
分类号
H33
[语言文字—德语]
-
-
题名清规戒律
- 7
-
-
作者
建新
-
出处
《金色少年(读写小达人)》
2002年第4期65-65,共1页
-
文摘
1.传说古时有个住在百丈山上的和尚。
-
关键词
怀海
传说
印度和尚
行为
中国
传经
清规
不合理
戒律
比喻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