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增暖对东亚夏季风趋势的相反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小婷 李双林 李国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4-633,共10页
利用多成员集合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增暖各自对东亚夏季风趋势变化的影响。试验所用模式是GFDL AM2大气环流模式,增暖是通过在气候平均海洋表面温度(SST)基础上,叠加随时间线性增加的、相当于实际50 a左右达到的SST... 利用多成员集合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增暖各自对东亚夏季风趋势变化的影响。试验所用模式是GFDL AM2大气环流模式,增暖是通过在气候平均海洋表面温度(SST)基础上,叠加随时间线性增加的、相当于实际50 a左右达到的SST异常来实现的。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共同增暖有使东亚夏季风减弱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单独印度洋增暖有使东亚夏季风增强、华北降水增多的趋势,而单独太平洋增暖有使东亚夏季风减弱的趋势,即印度洋增暖与太平洋增暖对东亚夏季风存在相反的、竞争性影响。进一步分析指出,热带太平洋特别是热带中东太平洋的增温可能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夏季风年代际减弱有更重要的贡献;在未来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持续增暖、但增暖强度纬向差异减小的新情况下,东亚夏季风减弱的趋势可能还将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增暖 热带太平洋增暖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印度洋海盆增暖及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陶丽 程守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3-1235,共13页
本文主要分析1950~2010年间印度洋海盆增暖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的关系,并与ENSO对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影响相比较,结果表明: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与西北太平洋地区总TC生成年频数尤其是弱TC相关较好,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西北太... 本文主要分析1950~2010年间印度洋海盆增暖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的关系,并与ENSO对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影响相比较,结果表明: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与西北太平洋地区总TC生成年频数尤其是弱TC相关较好,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西北太平洋地区为异常的反气旋,对流抑制,降水偏少,不利于TC的生成,反之亦然。而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强TC的年生成频数的影响,ElNio发展年,季风槽加深东伸,TC生成位置偏东,由于TC在海洋上的生命史较长,TC的平均强度偏强,因而强TC年生成频数偏多;La Nia发展年,季风槽较浅,TC生成位置偏西,TC的平均强度偏弱,强TC年生成频数偏少。但是ENSO指数与强TC年频数的相关有着年代际的变化,在1950~1969年和1990~2009年间,ENSO指数和强TC年频数相关很好,分别为0.532和0.687,而在1970~1989这二十年间,两者相关很弱,只有0.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盆增暖 ENSO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下载PDF
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晶 王彰贵 +1 位作者 黄荣辉 蔡怡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1-74,共14页
利用1951—2015年NOAA气候预测中心的SST扩展重建资料(ERSST V3b)、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我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各气压层的水平风速、垂直速度和比湿资料,研究了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 利用1951—2015年NOAA气候预测中心的SST扩展重建资料(ERSST V3b)、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我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各气压层的水平风速、垂直速度和比湿资料,研究了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但当东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的程度显著提高;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西南地区降水转为偏多,其他南方地区降水仍然偏少;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一致增暖型海温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整个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少,且偏少的幅度要显著高于不考虑印度洋海温异常的情况。此外还对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的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热带印度洋一致增暖 中国南方 秋季降水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春季透雨早晚与2~3月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士琦 刘刚 +4 位作者 杨雪艳 廉毅 刘柏鑫 房一禾 胥珈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3-885,共13页
利用1961~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从年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东北春季透雨早晚环流特征和前期海温,尤其... 利用1961~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从年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东北春季透雨早晚环流特征和前期海温,尤其是热带印度洋海温强迫的联系。结果表明:春季透雨日期与4月降水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典型透雨偏早年的开始时间集中在4月中下旬,偏晚年的开始时间集中在5月中下旬;4月东北亚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若呈自西向东的“-+”异常环流分布,东北地区以偏南风和气旋性环流为主,有利于水汽输送,春季透雨开始偏早,反之,春季透雨开始偏晚;2~3月热带印度洋暖海温异常是中国东北地区春季透雨偏早的重要稳定影响源之一,其可能机制是,若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呈正位相,有利于4月西北太平洋地区呈异常反气旋,东北亚地区500 hPa环流异常类似春季透雨偏早年形势,东北地区位于200 hPa西风急流出口区右侧,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呈现出多雨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春季透雨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热带印度洋一致增暖
下载PDF
El Ni?o衰退年印度洋海盆模态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梁宏 郑小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共11页
采用全印度陆地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资料以及Had ISST资料集的SST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 采用全印度陆地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资料以及Had ISST资料集的SST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及印度洋海盆模态(Indian Ocean Basin mode,IOB)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影响,指出厄尔尼诺衰退年印度夏季降水在反对称模态和北印度洋二次增暖共同的作用下表现出初夏减少晚夏增加的特点。通过观测分析发现,厄尔尼诺在其发展年和衰退年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影响截然不同。在发展年,中东太平洋的异常增暖引起Walker环流的改变,印度洋区域的下沉气流抑制印度大陆降水。在衰退年,厄尔尼诺对印度洋进行"充电",产生印度洋海盆增暖模态。在这个过程中,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引起衰退年的印度降水有初夏减少晚夏增加的特点。其中春季印度洋的反对称风场(赤道以北为东北风异常,赤道以南为西北风异常)对印度夏季风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这种异常环流减弱了初夏印度降水。同时反对称风场会造成在夏季北印度洋的二次增暖,又会促进了晚夏降水的异常增加。通过水汽输运通量的诊断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海盆模态对印度夏季降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夏季降水 印度洋海盆模态 反对称模态 印度洋二次增暖 ENSO
下载PDF
南亚高压的南北偏移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47
6
作者 魏维 张人禾 温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0-659,共10页
该文定义了一个能较好反映南亚高压南北偏移的指数,并发现该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尤其是华北和长江流域的降水,无论在年际变化上还是长期趋势上都具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南亚高压位置偏北时,在我国东部至日本上空存在一个显著的异常反... 该文定义了一个能较好反映南亚高压南北偏移的指数,并发现该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尤其是华北和长江流域的降水,无论在年际变化上还是长期趋势上都具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南亚高压位置偏北时,在我国东部至日本上空存在一个显著的异常反气旋,其中心自上而下向南倾斜,在高层给华北地区带来辐散,在低层使得气流在长江流域辐散,在华北地区辐合,造成华北地区降水偏多,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同时,南亚高压偏北对应着高层两风急流以及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使得我国整个雨带偏北。此外,通过与海温的相关分析发现,南亚高压的长期偏南趋势可能受到印度洋增暖的直接影响。南北偏移指数可作为预测我国夏季区域降水的重要指标,在气候预测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南北偏移 我国夏季降水 印度洋增暖
下载PDF
2021年春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芸芸 高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7-1288,共12页
利用中国站点降水和气温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温数据,总结了2021年春季(3—5月)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可能成因。2021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1.6℃,为1961年以来第四暖,但4月我国中部地区出现阶段性气温偏低;全... 利用中国站点降水和气温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温数据,总结了2021年春季(3—5月)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可能成因。2021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1.6℃,为1961年以来第四暖,但4月我国中部地区出现阶段性气温偏低;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5.3 mm,接近常年同期,但季内阶段性变化显著,这与环流的阶段性调整密切相关。3—4月亚洲中纬度环流为“东高西低”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有利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向长江以北输送,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5月中纬度环流转变为“东低西高”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扩,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增强,在江南、华南强烈辐合上升,为强对流天气的频繁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降水调整为“南多北少”分布。此外4月中旬开始,中高纬阻塞活动逐渐频繁,一方面导致我国中部地区气温阶段性偏低,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南方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春季后期环流出现明显调整与高低纬度环流相互作用及热带海温的演变有关。4月中旬北极圈大气明显回暖,乌拉尔山高压脊增强,进而造成上述“东低西高”型环流异常;同时,随着5月热带印度洋的快速增暖,前期表现为对La Ni a事件响应的东亚低纬度环流形势也出现明显调整,从而导致季内降水分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候异常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La Nina 热带印度洋增暖
下载PDF
厄尔尼诺衰亡年间南亚夏季风在印度洋对西北太平洋遥强迫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海波 洪晓媛 +2 位作者 张媛 杨修群 JIE He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31,共12页
已有的大量研究给出了印度洋增暖的气候效应,特别是对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的影响.本文利用观测数据和耦合数值模式进一步分析了厄尔尼诺衰亡年印度洋增暖的气候效应,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之间的遥强迫形成条件... 已有的大量研究给出了印度洋增暖的气候效应,特别是对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的影响.本文利用观测数据和耦合数值模式进一步分析了厄尔尼诺衰亡年印度洋增暖的气候效应,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之间的遥强迫形成条件,提出印度洋背景风场的季节性转换对印度洋增暖效应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只有在有利的背景风场下,即南亚夏季季风完全爆发时,才更有利于印度洋增暖效应的充分体现.可能是由于Kelvin波-Ekman辐散机制,在北印度洋异常增暖所导致的大气热源异常的东侧低层大气中产生了明显的东风异常,这一东风异常对西北太平洋产生遥强迫,使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异常加强并维持到厄尔尼诺衰亡年夏季.这对于东亚夏季季风的年变率机制研究及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衰亡年 印度洋增暖 南亚夏季风 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 东亚夏季风
原文传递
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国强 赵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5-1434,共10页
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研究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 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研究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印度半岛上空的异常反气旋将阿拉伯海的水汽向北输送,并通过中亚上空的异常气旋接力输送至中亚上空,导致中亚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青藏高原夏季风和热带印度洋海温是影响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移动的重要因子。当热带印度洋海温整体暖异常时,南亚夏季风减弱,印度半岛降水减少潜热加热减弱,印度半岛西北侧对流层高层受异常气旋控制,导致中亚对流层中高层气温偏低;当青藏高原夏季风偏强时,高原降水增多潜热加热增强,高原西北侧对流层高层对应反气旋环流,导致中亚对流层高层气温偏低。二者共同导致中亚对流层中高层温度降低,形成异常气旋环流,导致中低纬西风加强,中高纬西风减弱,对应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移,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季风 副热带西风急流 热带印度洋增暖 中亚干旱区 夏季降水
下载PDF
2020年春季我国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洁莉 郑志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75-1384,共10页
2020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4%,东部降水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东北大部、华北东部、内蒙古... 2020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4%,东部降水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东北大部、华北东部、内蒙古东部、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降水偏多,江淮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季节内变化显著。春季(尤其是4—5月)中高纬度呈现"两槽一脊"分布,在对流层中层,乌拉尔山西北地区为负高度距平中心,贝加尔湖以西地区有很强的高度场正距平中心,日本海上空为高度场负距平;在对流层低层,中国东部大部盛行偏北风,经向度大。低纬度地区西北太平洋上空为反气旋式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这种环流形势有利于水汽在东北、华北东部和内蒙古东部辐合,降水偏多,而对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水汽输送则较为不利。3月中高纬度的纬向型环流和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阶段性偏北有利于江南和华南降水偏多。2019/2020年中东太平洋发生一次弱El Nino事件,同时印度洋海温偏高,对维持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偏强偏西有利。2020年2—3月北大西洋偶极子海温距平与后期4—5月海温有较好持续性,前期北大西洋偶极子是预测4—5月贝加尔湖以西阻塞高压偏强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候异常 阻塞高压 北大西洋偶极子 ENSO 印度洋海温一致增暖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对海平面高度和海洋表层环流的影响
11
作者 施燕萍 杜岩 陈泽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7,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风场数据和SODA2.2.4版本的再分析流场和海平面高度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71—2010年伴随印度洋海盆增暖(India ocean basin mode,IOBM)而...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风场数据和SODA2.2.4版本的再分析流场和海平面高度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71—2010年伴随印度洋海盆增暖(India ocean basin mode,IOBM)而发生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Northwest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NWPAC),以及由其引起的海洋表层环流和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变化。伴随IOBM所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在夏季时强度最大,并对西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和海平面高度异常有显著影响。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会引起海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对应着海面辐合、海平面高度升高。南海上层海洋对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的响应准同步,而菲律宾以东上层海洋的响应约滞后一个季节,海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在秋季时达到最强,这种延迟可能和该纬度上西传Rossby波对海洋的调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盆增暖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 海洋环流 海平面高度 合成分析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Indian Ocean warming simulated by CMIP5 and CMIP6 models 被引量:2
12
作者 LI Jingyi SU Jingzh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6期604-611,共8页
Under the ongoing global warming,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over the entire Indian Ocean(IO)has been warming saliently at a rate of 0.014°C yr-1since the 1950s,which is larger than that in other regions of t... Under the ongoing global warming,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over the entire Indian Ocean(IO)has been warming saliently at a rate of 0.014°C yr-1since the 1950s,which is larger than that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globe.The salient IO warming reflect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e internal variability of the climate system,and the warming could lead to climate anomalies in peripheral regions.The sim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ustained IO warming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37 CMIP5 and 37 CMIP6 models with observed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rming in the IO can be captured by nearly all the CMIP models,but most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magnitude of IO warming trends.There is no qualitative improvement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salient IO warming from CMIP5 to CMIP6.In addition,six metric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all models.Concern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warming trends,the CMIP5 models reveal a better simulation performance than those in CMIP6 models.Only nine best models(seven CMIP5 models and two CMIP6 models)can simulate a high warming trend in the IO region of0.014±0.001°C yr-1during 1950–2005,but these nine models still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among other metrics.The overall evaluation here provides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mechanism of the sustained IO warming based on the climate model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Ocean salient warming CMIP5 CMIP6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