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洋大海啸的反思
1
作者 长弓 《民防苑》 2007年第3期23-24,共2页
今年4月2日,地处东南亚的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西北方约350公里的海域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震源在海床下10公里,并引发了海啸,几米高的海浪冲上了所罗门群岛沿海地区。然而这次海啸的灾情远不如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那么严重... 今年4月2日,地处东南亚的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西北方约350公里的海域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震源在海床下10公里,并引发了海啸,几米高的海浪冲上了所罗门群岛沿海地区。然而这次海啸的灾情远不如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那么严重,结果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更大注意。本来海啸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大海啸 生态屏障 灾情 人类 海啸 海平面
下载PDF
从印度洋大海啸谈起
2
作者 平凡 《民防苑》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去年12月26日上午8时,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9级的强烈地震引发了印度洋大海啸,造成了一场祸及东南亚、南亚8国、25万余人罹难的大惨局。海边宾馆、别墅、集市、农庄、渔村瞬间荡然无存,休闲胜地、旅游天堂转眼间变成了... 去年12月26日上午8时,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9级的强烈地震引发了印度洋大海啸,造成了一场祸及东南亚、南亚8国、25万余人罹难的大惨局。海边宾馆、别墅、集市、农庄、渔村瞬间荡然无存,休闲胜地、旅游天堂转眼间变成了人间地狱。这场灾难使很多人第一次深深领会到海啸这一自然灾害具有多么骇人的破坏力。在此之前人们好像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具体的海啸灾情。海啸究竟怎么会产生的?以前是不是也发生过海啸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灾情 印度洋大海啸 海啸 海底地震 大地震
下载PDF
临发《印度洋大海啸祭》如何?
3
作者 蒋宇冰 《上海集邮》 2005年第2期39-39,共1页
2004年末,一场百年不遇的印度洋大海啸席卷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多个国家,十数万生命在瞬间逝去,美丽的海滨顿时成了人间炼狱。
关键词 印度洋大海啸祭》 集邮 邮票设计 选题方法
下载PDF
海啸抗灾游戏
4
作者 吴纪安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05年第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印度洋大海啸 国际主义精神 救灾知识 中学 游戏活动
下载PDF
瞭望“生命教育”的风景线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川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1期4-5,共2页
"生命教育"自从"登陆"中国大陆以来,经无数有识之士的努力,终于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使得"生命教育"的概念传遍大江南北,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进无数教师... "生命教育"自从"登陆"中国大陆以来,经无数有识之士的努力,终于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使得"生命教育"的概念传遍大江南北,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进无数教师的心间,使得"生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人 “本土化” 哀悼日 羚羊挂角 单向度的人 印度洋大海啸 精神洗礼 文质 教材解读 地方化
下载PDF
救灾机器人制作手册
6
作者 戴剑文 吴波 +1 位作者 林华 吴爱玲 《网络科技时代》 2005年第5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摄像设备 喷洒装置 台式电脑 电视卡 能力风暴 多功能应用 印度洋大海啸 尸臭 避障 实物化
下载PDF
广泛获取新闻线索
7
作者 尹伟明 《新闻传播》 2014年第6期266-266,共1页
记者新闻敏感性强弱直接关系到其新闻线索的捕捉能力。新闻线索来源广泛,获取新闻线索的手段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记者平时新闻敏感性的有意识培养和用心发现。一、从聚会上的一句话获取新闻线索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 记者新闻敏感性强弱直接关系到其新闻线索的捕捉能力。新闻线索来源广泛,获取新闻线索的手段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记者平时新闻敏感性的有意识培养和用心发现。一、从聚会上的一句话获取新闻线索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万多人丧生。仅印度尼西亚,死亡人数就接近17万。印度尼西亚发生海啸与齐齐哈尔能有什么关系?作为记者,这种想法必须摒弃。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一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鹤城晚报记者就从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捞到了一条新闻"大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线索 新闻敏感性 印度洋大海啸 鹤城晚报 捕捉能力 齐齐哈尔日报 意识培养 采访线索 死亡人数 用工荒
下载PDF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8
《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 2005年第Z1期14-21,共8页
关键词 海啸 高考语文 阮长之 海底地震 地震监测 临川内史 报警系统 印度洋大海啸 模拟试题
下载PDF
预测灾难的第六感觉
9
作者 源泉 《民防苑》 2005年第2期34-36,共3页
我们人类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五种感觉器官,能够感知自然界存在的五种信息。有人认为,除了这五种感觉器官之外,还有第六种感知外界信息的感觉器官,它可能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某种器官,它能感知视、嗅、听、味、触觉之外的... 我们人类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五种感觉器官,能够感知自然界存在的五种信息。有人认为,除了这五种感觉器官之外,还有第六种感知外界信息的感觉器官,它可能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某种器官,它能感知视、嗅、听、味、触觉之外的信息。人类是否真有这种第六感觉功能呢?英国心理学家舍夫茨别利认为有!那就是存在于人类内心中的审美感觉,一种辨别真伪、美丑、善恶的能力。这是舍夫茨别利在18世纪提出的观点。今天有些生物学家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感觉 舍夫茨别利 动物 楔齿 电磁波 EM 印度洋大海啸 电场 电磁场 人类
下载PDF
小小世界真的美好
10
作者 老黎 《中国外资》 2009年第6S期96-96,共1页
渺小的人类正是通过认识和发现世界,将自己变得伟大;伟大的人类正是通过这些认识与发现,将我们的共同世界变小。
关键词 感觉世界 山摇地动 四方八面 周游世界 惊涛拍岸 黄红 虚拟世界 博爱精神 印度洋大海啸 蓝色星球
下载PDF
世界自行车救济会:两个轮子改善非洲贫穷
11
作者 佘旗 《中国社会组织》 2014年第14期48-49,共2页
距离,通常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无法及时就医、远离教育资源或难以提升生产效率的一大阻碍。自行车的出现,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世界自行车救济会致力于通过自行车来改变非洲各地贫困人们的生活,协助当地居民突破距离障碍,让偏... 距离,通常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无法及时就医、远离教育资源或难以提升生产效率的一大阻碍。自行车的出现,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世界自行车救济会致力于通过自行车来改变非洲各地贫困人们的生活,协助当地居民突破距离障碍,让偏远地区的医疗、教育、经济得到切实发展,进而改善当地的生活品质与经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产业 印度洋大海啸 生产效率 自行车行业 社会企业 营业规模 终其一生 人说 非洲大陆 当地需求
下载PDF
创新驱动促进我国卫生应急医学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岳茂兴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5年第5期1-2,共2页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各类突发事故不断发生,全球每年伤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1]。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导致22.5万人丧生,这是自然灾害为我们敲响警钟并留下了沉重的思考。而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则是人为灾害给人类带...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各类突发事故不断发生,全球每年伤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1]。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导致22.5万人丧生,这是自然灾害为我们敲响警钟并留下了沉重的思考。而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则是人为灾害给人类带来的难以磨灭的阴影。中国是世界上多灾国家之一,2004年我国多数省份暴发SARS流行,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性恐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应急 印度洋大海啸 人为灾害 伤亡人数 汶川大地震 严重社会危害 医疗救护 现代高技术战争 次声武器 药品保障
原文传递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13
《山西教育(招生考试)》 2005年第Z1期16-23,共8页
关键词 海啸 高考语文 阮长之 海底地震 地震监测 临川内史 印度洋大海啸 感动中国 报警系统 模拟试题
原文传递
素食新主张 博味堂的健康魔法
14
作者 Stam Wan 《科学健身(健尚)》 2010年第5期120-123,共4页
博味堂的由来责任感使然2008年新年的南方雪灾使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不能回家过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又让全中国人民陷入深深的伤痛之中,也让一些对环境保护有责任心的人士重新认识自己身上的责任。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素食主义者 荤素搭配 食材 就这样 烹饪过程 人工合成色素 印度洋大海啸 贵任感 餐饮界
原文传递
忐忑:今天我们如何安慰自己
15
作者 黄俊杰 《北方人》 2011年第7期6-7,共2页
日本发生地震不久,中国师奶就去抢盐——当地球调到振动模式、经济调到通胀模式、交通调到堵塞模式、婚姻调到电视表演模式、就业调到高难度模式、通勤调到长时间模式、住房调到小户型模式、
关键词 电视表演 振动模式 时间模式 亚特兰蒂斯 乐观主义者 环太平洋地震带 印度洋大海啸 生活必需品 心理
原文传递
沙雕
16
作者 赵恺 《短小说》 2005年第2期1-1,共1页
形态可以不大,品格必须很大:印度尼西亚的一座小岛就是这样。包容着人类一切肤色,流动着世间全部语言,展示着天下一切的风情习俗:它的美是那种被称作神秘的美。
关键词 印度洋大海啸 船上 泰坦尼克号 水上 向岸
原文传递
上帝的警告
17
作者 余华社 《世界知识》 2005年第6期5-5,共1页
印度洋大海啸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我的头脑中仍时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在茫茫宇宙苍穹中,上帝瞪着一双悲悯的眼睛注视着地球上的人类。看着他们你争我夺,看着他们以强凌弱,看着他们对自然肆意掠夺,看着他们对家园随意破坏。人类... 印度洋大海啸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我的头脑中仍时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在茫茫宇宙苍穹中,上帝瞪着一双悲悯的眼睛注视着地球上的人类。看着他们你争我夺,看着他们以强凌弱,看着他们对自然肆意掠夺,看着他们对家园随意破坏。人类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迈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始终没有醒悟的迹象,上帝为此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警告,但人类却依然挺着冥顽不灵的头脑,我行我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大海啸 自然灾害 科学技术 人与自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