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季节印度洋Walker环流年代际变化的海温驱动因素研究
1
作者 颜博琼 郑小童 +2 位作者 王浩 韩子文 张晏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1,共8页
基于观测资料,本文研究了1900—2015年北半球不同季节影响印度洋沃克(Walker)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温异常和物理过程,发现在北半球冬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均对印度洋Walker环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影响;在北半球夏季,印度... 基于观测资料,本文研究了1900—2015年北半球不同季节影响印度洋沃克(Walker)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温异常和物理过程,发现在北半球冬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均对印度洋Walker环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影响;在北半球夏季,印度洋Walker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仅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冬季与夏季影响印度洋Walker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物理机制存在差异。在冬季,太平洋Walker环流与印度洋Walker环流紧密耦合,热带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以及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会通过调制大气对流异常,进而增强太平洋Walker环流,并通过跨海盆的“齿轮”效应加强印度洋Walker环流;而在夏季,太平洋Walker环流与印度洋Walker环流的耦合关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通过加强其上空以及北非的对流活动,激发大气开尔文(Kelvin)波而削弱印度洋Walker环流。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和夏季热带北大西洋都对印度洋Walker环流有影响,但效应刚好相反:冬季热带北大西洋增暖有利于印度洋Walker环流的增强,而夏季热带北大西洋增暖使印度洋Walker环流减弱。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气候长期变化预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walker环流 太平洋walker环流 年代际变化 热带北大西洋 热带太平洋
下载PDF
印度洋偶极子对华南沿海地表风速变化的影响
2
作者 严晟江 谢宇 周厚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84,共12页
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这一气候因子对印度洋周边乃至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在最近20多年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对华南沿海地表风速变化产生影响。文章依据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地表风速观测资料和最... 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这一气候因子对印度洋周边乃至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在最近20多年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对华南沿海地表风速变化产生影响。文章依据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地表风速观测资料和最近20多年来对IOD的研究成果,应用统计分析和大气环流变化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除了以往提到的高—低纬度温差、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外,IOD活动也是影响华南沿海地区地表风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IOD活动的影响弱于高—低纬度温差;但相对于AO、PDO和ENSO,IOD活动对该地区地表风速的变化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伴随全球变暖的IOD活动加强是造成华南沿海地区秋季地表风速下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IOD) 地表风速 大气环流 华南沿海
下载PDF
春季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Walker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岳如画 徐海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3-226,共14页
利用1951~2010年20CR(20th Century Reanalysis Version 2)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的季节性差异、变化特征及其与Walker环流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四个季节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垂直环流的结构特... 利用1951~2010年20CR(20th Century Reanalysis Version 2)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的季节性差异、变化特征及其与Walker环流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四个季节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垂直环流的结构特征,发现春季和秋季存在严格东西方向上的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随后,针对春季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变化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纬向—垂直环流的强度及其变率在1951~2010年间持续增强,而该垂直环流的中心位置则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1年之前垂直环流的中心位置表现为向西移动,而在1981年后则转为向东移。春季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与Walker环流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样存在年代际转折,1981年之前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在1981年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显著增强。不同年代际时段内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与海温的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981~2010年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主要受到前期和同期太平洋上的ENSO型海温信号的影响,而在此之前该垂直环流主要受到前期和同期赤道东印度洋海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 变化特征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及其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晏红明 李清泉 +1 位作者 袁媛 李崇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42-2557,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发现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WNPAC/WNPC)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存在的重要大气环流异常现象,与东亚—西北太平洋低纬度至高纬度的经向PJ波列及欧亚中高... 本文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发现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WNPAC/WNPC)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存在的重要大气环流异常现象,与东亚—西北太平洋低纬度至高纬度的经向PJ波列及欧亚中高纬度东西纬向波列的变化有关,通过与中高纬度环流变化的联系,对东亚及欧亚中高纬度气候有重要影响.夏季WNPAC/WNPC与热带海温变化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显著的WNPAC一般出现在El Nio衰减年夏季,与前期El Nio成熟年冬季的赤道东太平洋暖海温异常和El Nio衰减年春夏季印度洋海盆尺度的暖海温异常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了WNPAC在El Nio事件影响夏季气候中的重要桥梁作用;而夏季显著的WNPC与前期和同期热带海温变化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主要与夏季热带印度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之间东暖西冷的热力差异异常引起的孟加拉湾—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有关.进一步分析WNPAC/WNPC与海温变化关系不对称的可能原因,发现El Nio和La Nia衰减年夏季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温变化所引起的印—太之间海温(热力)差异的一致性特征可能是导致WNPAC/WNPC与海温变化关系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WNPAC) 气旋(WNPC) 印度洋海盆模(IOBM) ELNINO LaNina事件 walker环流 印—太海温热力差异
下载PDF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宣莉莉 邱云 +1 位作者 许金电 曾明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利用近20 年的卫星遥感海面绝对动力高度(Absolute Dynamic Topography, ADT)数据、表层流数据及Argos 表面漂流浮标数据等研究了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变化与季风演替基本同步, ... 利用近20 年的卫星遥感海面绝对动力高度(Absolute Dynamic Topography, ADT)数据、表层流数据及Argos 表面漂流浮标数据等研究了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变化与季风演替基本同步, 赤道以北海域环流季节变化特征甚为显著.与此大尺度环流年循环同步, 孟加拉湾湾口环流也相应变化: 湾口东部在5~9 月为南向流, 一直延伸至苏门答腊岛外海, 其他月份, 从湾口东部至整个苏门答腊岛外海(4°S 以北)为北向流; 湾口西部经向流的变化大体与东部相反.Argos 漂流浮标轨迹进一步揭示了湾内外各季节水交换路径: 西南季风期, 源自阿拉伯海及印度半岛南部海域的漂流浮标主要通过西南季风漂流由湾口西侧进入湾内, 湾内的漂流浮标通过湾口东侧沿着苏门答腊岛进入赤道印度洋; 东北季风期, 漂流浮标进出湾口的途径大体与西南季风期相反.本研究还表明, 季风海流及赤道急流的纬向流速季节变化最大, 而经向流速的季节方差最大的则为东印度沿岸流及拉克沙群岛高压(拉克沙群岛低压).关键字: 热带东印度洋; 孟加拉湾; 表层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东印度洋 孟加拉湾 表层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东部降水的大气环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建玲 郑广芬 +3 位作者 王素艳 穆建华 王敏 田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0-705,共6页
利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及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印度洋暖海盆模可以在亚欧地区大气中引起类似"Matsuno-Gill Pattern"的大气响应,在对流层中上层形成异... 利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及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印度洋暖海盆模可以在亚欧地区大气中引起类似"Matsuno-Gill Pattern"的大气响应,在对流层中上层形成异常波列,西北地区东部正好位于新疆—巴尔喀什湖负异常中心和东亚地区正异常中心之间,处在明显西低东高的高度场异常形势下,这正是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偏多的典型环流形势。对应波列分布,欧亚范围存在3个明显异常气旋、反气旋,对流层高层200 h Pa华北到西北地区东部为大片气流异常辐散区,低层850 h Pa为气流辐合,形成异常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西北区东部降水异常偏多。因此印度洋海盆模是通过引起遥相关波列,在西北地区东部上空形成西低东高的异常环流,从而影响该地区的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海表面温度(SST) 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北印度洋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瑞金 刘秦玉 武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702,共6页
利用50a(1950~1999)的SODA资料对北印度洋(7°S以北)越赤道的经向翻转环流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就年平均而言,上层向北的入流在越过赤道后最终通过Ekman层向南返回构成环流圈;在赤道附近的混合层,表层存在与Ekman流相... 利用50a(1950~1999)的SODA资料对北印度洋(7°S以北)越赤道的经向翻转环流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就年平均而言,上层向北的入流在越过赤道后最终通过Ekman层向南返回构成环流圈;在赤道附近的混合层,表层存在与Ekman流相反的流动.向北的入流主要通过西边界流实现,深度可达500m,向南的流动在西部较强.此环流有很明显的年际变化,周期约为4a;它的变化与海面风应力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提出了反映此环流年际变化的2个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经向翻转环流 年际变化 风应力 环流指数
下载PDF
前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持续性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琰 王庆元 +3 位作者 李欢 张增健 宋军 李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3,共8页
利用NCEP/NCAR 的1951~2010 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 气候诊断中心的1951~2010 年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前期秋季开始持续的热带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1)相... 利用NCEP/NCAR 的1951~2010 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 气候诊断中心的1951~2010 年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前期秋季开始持续的热带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1)相比于西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和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 前期秋季印度洋上与9 月至次年6 月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PSAC)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印度洋偶极子事件(IOD); 2)在前期秋季单纯El Ni?o 事件发生时, 11 月至次年5 月在菲律宾海地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在没有El Ni?o 事件影响时, 单纯正位相IOD 事件下从11 月到次年4 月菲律宾海地区依然表现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 但再分析资料表明其强度要较El Ni?o 情形下的偏弱;3)当正位相两事件伴随发生时, 两事件对El Ni?o 具有协同作用, 在该作用下菲律宾海地区的反气旋异常环流相对于单纯某种海温异常事件表现得更加强大, 且持续时间更长, 甚至到8 月仍表现出显著的反气旋环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环流 厄尔尼诺 印度洋偶极子
下载PDF
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及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式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娜 项宝强 +2 位作者 陈红霞 华锋 潘增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4,共8页
首先通过对英国大气科学数据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和Levitus随深度变化的海温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的详细描述。另外,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中的风场数据,采取将水平风场分量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的方... 首先通过对英国大气科学数据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和Levitus随深度变化的海温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的详细描述。另外,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中的风场数据,采取将水平风场分量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的方法,分析了相应于暖池季节变化的大气环流形式。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第一,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位置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暖池面积在北半球的5月和9月达到两个极大值;无论就海表面温度还是深度而言,该暖池分别存在一或两个强度中心。第二,尽管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间被南亚大陆所间隔,但是暖池上空对流层大气运动对于暖池的季节变化却是作为一个整体响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太平洋暖池 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形式
下载PDF
赤道中印度洋上层环流结构与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毅 崔凤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1-247,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RAMA印度洋观测浮标系统锚系ADCP实测资料,对赤道中印度洋上层海流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80.5°E纬向流垂向剖面呈现上150m层一致的东向流,而经向流在100m以浅呈现表层向北次表层向南的翻转流结构... 本文通过分析RAMA印度洋观测浮标系统锚系ADCP实测资料,对赤道中印度洋上层海流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80.5°E纬向流垂向剖面呈现上150m层一致的东向流,而经向流在100m以浅呈现表层向北次表层向南的翻转流结构。赤道中印度洋上层纬向流季节信号被半年周期的东向射流Wyrtki Jets(WJs)所控制。WJs发生于季风方向转换的季节,4—5月份较弱,10—11月份较强。赤道中印度洋上层经向流年周期信号显著。北半球夏季与冬季分别出现风应力旋度驱动的Sverdrup南向流与北向流。本文结论为赤道中印度洋上层环流季节变化特征的研究提供了观测角度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中印度洋 上层环流 Wyrtki Jets
下载PDF
一个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的北印度洋经向环流及其热输送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方华 李薇 +1 位作者 刘海龙 张学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6,共13页
对比两个同化资料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考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 对比两个同化资料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考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模拟的北印度洋经向环流及热输送的气候态。LICOM能抓住北印度洋大尺度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的年平均越赤道热输送为-0.24 PW(1 PW=1015W),较之以往的数值模式结果更接近观测和同化资料。与同化资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季节变化强度,北半球夏季在赤道以南偏弱0.5 PW,这与模式夏季的纬向风应力偏弱,热输送中的大项Ekman热输送模拟偏弱,从而模拟的经圈翻转环流较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G/IAP气候系统海洋模式 印度洋 经向热输送 翻转环流 纬向风
下载PDF
印度洋冬季风异常海气环流耦合模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东凌 卢姁 张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5-987,共13页
本文对印度洋冬季风异常海气环流耦合主要模态做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以下结果:第一模态海面和低空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发生在东印度洋海域上空,而上层大洋环流的异常则主要反映了印度洋冬季风环流的异常,并主要体现在西向赤道暖流和东向赤... 本文对印度洋冬季风异常海气环流耦合主要模态做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以下结果:第一模态海面和低空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发生在东印度洋海域上空,而上层大洋环流的异常则主要反映了印度洋冬季风环流的异常,并主要体现在西向赤道暖流和东向赤道逆流上。第二模态的大气环流相应异常主要发生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赤道印度洋上空,而上层大洋环流异常除与第一模态类似外,还包括索马里暖流的明显异常。第一、二模态分别是印度洋冬季风的偏东、偏西模态,也是其主、次模态;均有约4年的年际变化,还分别有约18、22年的年代际变化;该主、次模态分别在1976年及1976、1986年有突变发生;这样印度洋冬季风有约4年的年际变化,并在1976年出现明显突变。该主、次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也是冬季北太平洋海气联合复EOF分解第二、第一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这反映两大洋之间有密切联系,这是因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南亚、东亚冬季风的共同源头,对两大洋的大气环流异常都有明显影响。南亚冬季风偏强时印度洋的Hadley环流和赤道辐合带上的对流均偏强,反之亦然;且该冬季风的主、次模态都如此;这也反映了南亚冬季风大气环流异常与冬季热带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当该主、次模态发生正、负异常变化时,近表层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分别呈现横贯大洋的南北向跷跷板变化以及大洋东、西向的跷跷板变化;但前者是主要的。印度洋冬季风对印度洋偶极子起着抑制作用,这是该偶极子在冬季最弱的原因。在热带印度洋,大气低空垂直运动下沉、上升区域都分别大致位于该大洋近表层的下沉、上升运动区域之上,这构成了海气相互作用的负反馈机制,并有助于南亚冬季风、Hadley环流、赤道辐合带以及印度洋中冬季风环流的维持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冬季风异常 海气环流耦合 复EOF分解
下载PDF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型海温异常与全球环流和我国降水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秋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6,共10页
用1951~2001年观测资料,研究了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型(IOSD)海温异常对全球500hPa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IOSD激发出极显著的南北半球环绕太平洋的波列结构(CP),其年际变化周期是2.0和6.5a,与赤道中东太平洋... 用1951~2001年观测资料,研究了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型(IOSD)海温异常对全球500hPa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IOSD激发出极显著的南北半球环绕太平洋的波列结构(CP),其年际变化周期是2.0和6.5a,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也有密切联系,北半球冬季异常峰值后的第二年春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500hPa环流出现显著的EUP型低频流型持续异常,同时中太平洋和北美地区出现CPNP流型和澳大利亚南部的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呈现极显著的西南太平洋遥相关型(SWP).当冬季赤道南印度洋副热带呈极显著的西负东正海温距平分布时,后期春季欧亚中高纬地区负EUP型遥相关波列持续偏强,导致东亚大槽明显偏弱,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多雨,反之,春季东亚大槽加强且稳定,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少雨.它反映了南印度洋地区海气系统相互作用与东亚热带内外环流低频变化的联系.因此,上一年冬季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型(IOSD)海温异常强度是预测春季华北地区旱涝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IOSD) 全球环流 CP型SWP型 中国降水
下载PDF
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爱兰 Tim LI +1 位作者 Xiouhua FU Jing-Jia LUO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3-1136,共14页
利用分辨率较高的SINTEX-F(Scale INTeraction EXperiment-FRCGC)海气耦合模式,进行多组长时间积分模拟和理想试验,分析研究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对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使热带东印度洋产生明... 利用分辨率较高的SINTEX-F(Scale INTeraction EXperiment-FRCGC)海气耦合模式,进行多组长时间积分模拟和理想试验,分析研究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对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使热带东印度洋产生明显的东风变化,使热带中西太平洋赤道北部产生气旋性切变变化。(2)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绝大部分由于大气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响应存在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造成,这种年际变化不对称性包括正偶极子与负偶极子的不对称、海盆宽度正异常与海盆宽度负异常的不对称。(3)年际和季节内两种时间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印度洋关键区大气环流平均态都有影响,约各占60%、40%;季节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太平洋近赤道区大气环流平均态有重要影响;年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太平洋赤道外地区大气环流平均态有重要影响。热带印度洋年际尺度、季节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都存在年际变化以及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这两种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而对大气环流平均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气相互作用 大气环流 气候态 不对称性
下载PDF
冬、夏季印度洋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瑞金 程传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利用50 a的SODA资料对1月(冬季)和7月(夏季)印度洋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2类典型年份的合成分析指出:1月份正异常年对应的经向翻转环流偏强,向北的经向热输送增加;7月份正异常年对应的经向翻转环流则偏弱,向南... 利用50 a的SODA资料对1月(冬季)和7月(夏季)印度洋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2类典型年份的合成分析指出:1月份正异常年对应的经向翻转环流偏强,向北的经向热输送增加;7月份正异常年对应的经向翻转环流则偏弱,向南的经向热输送减少;1月份和7月份的负异常年皆与其正异常年相反;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平均周期在4 a左右;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和海面风场的变化密切相关。提出了反映1月和7月此环流年际变化的几个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冬季和夏季 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 年际变化
下载PDF
风应力对印度洋上层环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晓勇 张铭 《海洋预报》 2005年第3期17-24,共8页
利用10aECMWF风应力资料强迫LASG/IAP L30T63大洋环流模式,模拟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1982年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模式很好地模拟印度洋的季节变化;模拟的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实际资料大体上相似,但并非一一对应,且存在... 利用10aECMWF风应力资料强迫LASG/IAP L30T63大洋环流模式,模拟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1982年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模式很好地模拟印度洋的季节变化;模拟的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实际资料大体上相似,但并非一一对应,且存在2~4月滞后,振幅也小于资料分析的结果;对1982年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做个例分析,研究其发生、发展以及消亡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应力 大洋环流模式 印度洋偶极子
下载PDF
印度洋海-气某些特征及其海温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联系
17
作者 蒋国荣 沙文钰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27,共9页
本文根据印度洋海-气热交换和海温信息区分布特征,得出阿拉伯海是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区域。并讨论了阿拉伯海海温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一些联系。
关键词 印度洋 海-气 海温 大气 环流
下载PDF
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佳喻 徐康 +7 位作者 陈更新 胡开明 陈洁鹏 杨磊 王强 王鑫 王卫强 王东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围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之子课题"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从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洋环流、盐度变异对印度洋典型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印度洋海气... 围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之子课题"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从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洋环流、盐度变异对印度洋典型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泛第三极水汽输送的影响方面回顾了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针对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现状,提出热带印度洋上层经向、纬向、垂向流系间三维联动机制,海盆尺度热盐再分配对局地海-气模态变异的响应和反馈机制,热带印度洋典型海气耦合模态对泛第三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开展该子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认识和理解热带印度洋上层环流体系,加深印度洋海洋环流动力与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泛第三极经向水汽输送作用的理解,提高泛第三极地区气候预测水平,提升丝绸之路海上观测航道监测保障能力,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上层海洋环流 热盐再分配 季风活动 泛第三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黎 谭桂容 章毅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使用江西省82站1959-2016年6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的关系,并运用大尺度局地涡度倾向变化方程诊断了年际、年代际变化引起的局地涡度倾向异常对江西6月降水的贡献,解释了南印度... 使用江西省82站1959-2016年6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的关系,并运用大尺度局地涡度倾向变化方程诊断了年际、年代际变化引起的局地涡度倾向异常对江西6月降水的贡献,解释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年际关系发生年代际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且两者的年际关系存在年代际变化:(1)二者关系在196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发生了两次转变,1969年前为显著正相关,1969-1989年相关性不明显,1990年后又转变为显著正相关。(2)江西6月降水偏多年,500 hPa上东亚地区从中高纬到低纬为"+-+"距平符号分布,江西区域异常正涡度,低层南北风距平在江西上空交汇;降水偏少年环流异常则相反。(3)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可引起东亚环流异常,使江西区域涡度正异常;但其影响与背景场的变化有关。动力诊断表明,1969-1989年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年际异常对江西局地涡度为正贡献,但年代际异常为负贡献,削弱了年际异常的作用;1990-2016年阶段年际异常为正贡献,同时年代际异常也为正贡献,加强了年际异常的作用,使得其与江西6月降水的正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垂直环流 江西6月降水 年代际变化 年际变化 动力诊断
下载PDF
印度洋上层经向翻转环流的冬夏季节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雨 徐康 +2 位作者 王卫强 谢强 王玉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4-1114,共11页
上层经向翻转环流(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SMOC)主导热带-副热带上层海洋水体交换,对海洋物质输运和热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7套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本文主要探讨了印度洋SMOC的冬夏季节变化及其差异的原因。... 上层经向翻转环流(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SMOC)主导热带-副热带上层海洋水体交换,对海洋物质输运和热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7套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本文主要探讨了印度洋SMOC的冬夏季节变化及其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印度洋SMOC主要由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圈(southern subtropical cell,SSTC)和跨赤道环流(cross-equatorial cell,CEC)组成,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风期间,SSTC和CEC均为表层南向输运,表层以下北向输运的逆时针环流结构。冬季风盛行时,SSTC仍维持逆时针结构,但环流中心南移且深度加深,强度弱于夏季;然而,CEC却转向为表层北向输运,表层以下向南输运的顺时针环流结构,其环流中心位置与夏季接近,环流强度与夏季相当。这种印度洋SMOC冬夏结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由风生环流主导,CEC冬夏季节环流方向反转是北印度洋冬夏季风转向的结果,而南印度洋信风的季节性位移和强度变化是SSTC强度和位置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上层经向翻转环流 冬夏季节对比 跨赤道环流 副热带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