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佛教石窟壁画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5-51,共7页
印度佛教石窟壁画的主要特征〔印度〕M.N.德什班德著杨富学译当人们论及印度石窟这一课题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之与阿旃陀(Ajanta)石窟光辉灿烂的壁画联系起来。1819年,几位马德拉斯军队(theMadrasArmy... 印度佛教石窟壁画的主要特征〔印度〕M.N.德什班德著杨富学译当人们论及印度石窟这一课题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之与阿旃陀(Ajanta)石窟光辉灿烂的壁画联系起来。1819年,几位马德拉斯军队(theMadrasArmy)官员在打猎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一沉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壁画 阿旃陀 印度佛教 本生故事 印度石窟 悉达多 艺术家 阿育王 青金石 石窟
下载PDF
佛寺:从印度到南亚和汉地的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法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从佛教文化角度,选择印度、南亚、汉地这一条路线,论述佛教寺庙在三地的性质、功能、建筑形式和意义的异同,着重探讨本土文化对佛寺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及影响。
关键词 印度石窟 南亚寺庙 汉地寺庙 建筑布局 佛像结构
下载PDF
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长广敏雄 水野清一 王雁卿 《文物世界》 1997年第2期96-102,104-105,共9页
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日)长广敏雄水野清一著王雁卿译(大同市博物馆)图一云冈石窟各种佛龛1.尖拱龛(八窟东壁)2.楣拱龛(五窟东壁)3.宝盖龛(八窟东壁)4.屋形龛(十二窟东壁)一云冈石窟的所有表层都经过各种各样的装饰... 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日)长广敏雄水野清一著王雁卿译(大同市博物馆)图一云冈石窟各种佛龛1.尖拱龛(八窟东壁)2.楣拱龛(五窟东壁)3.宝盖龛(八窟东壁)4.屋形龛(十二窟东壁)一云冈石窟的所有表层都经过各种各样的装饰,题材丰富,为云冈石窟增色不少。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犍陀罗艺术 装饰图案 棕榈叶 斯坦因 佛教艺术 爱奥尼亚式 印度石窟 莲花纹 建筑结构
下载PDF
敦煌石窟系谱 被引量:1
4
作者 樋口隆康 蔡伟堂 李爱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43,131-138,共17页
在论述敦煌石窟的构造时,一般把北朝时代的所谓早期洞窟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洞窟平面呈长方形,中央建有方柱。在方柱周围与四壁之间,有可以环行的绕道,方柱四面开龛,龛内塑像。天井后部为平顶,前部入口处为横向人字形顶(又称人字... 在论述敦煌石窟的构造时,一般把北朝时代的所谓早期洞窟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洞窟平面呈长方形,中央建有方柱。在方柱周围与四壁之间,有可以环行的绕道,方柱四面开龛,龛内塑像。天井后部为平顶,前部入口处为横向人字形顶(又称人字披顶)。此类洞窟有北魏的第246、248、251、254、257、260、263、428、431、435、437诸窟,西魏的第288、432窟和北周的第290,428窟等。第二种类型,洞窟平面系正方型,后壁开大佛龛,窟顶为中央方形藻井。四披梯形斜面的截头方锥形覆斗顶。北凉第272窟和西魏第249、285窟即属这种类型。其中第285窟两侧壁各增设了四个小禅室。隋代第282窟是平面呈方形的正龛窟,天井前部为平顶,后部乃人字形顶。这可说是上述两种形式的复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人字形 龙门石窟 长方形 印度石窟 石窟 平顶 高句丽 壁画 北魏
下载PDF
龟兹石窟艺术模式
5
作者 刘锡涛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龟兹石窟艺术 壁画 佛教艺术 印度佛教石窟 塔庙窟 石窟 中心柱窟 印度石窟 新疆 宗教
下载PDF
中国的四大石窟
6
作者 李霞 《今日中国》 1997年第2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四大石窟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黄河流域 石窟 印度石窟 武则天 奉先寺
下载PDF
浅谈龟兹石窟艺术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锡涛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8年第Z1期79-81,78,共4页
关键词 龟兹石窟艺术 中心柱窟 印度佛教石窟 壁画 龟兹人 塔庙窟 佛教艺术 艺术风格 艺术特色 新疆
下载PDF
浅谈龟兹石窟艺术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锡涛 《丝绸之路》 1999年第S1期19-21,共3页
本文认为中国石窟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一点甚至是印度佛教艺术也望尘莫及的。但要真正了解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必须了解佛教石窟艺术之源─—龟兹石窟艺术。全文从这种观点出发,论述了龟兹石窟艺术模式。
关键词 龟兹 石窟艺术 模式 印度佛教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
下载PDF
新发现的莫高窟275窟音乐图像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汝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19,共5页
最近,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在莫高窟第275窟进行了一项墙壁移位,成功地将该窟宋代修建的南壁一隅向东移位约两米,南壁被掩盖的十六国时期所绘的壁画得以重见天日。新揭露的壁画与南壁残缺的原壁画连为一体,全壁四组伎乐,据此可以说这... 最近,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在莫高窟第275窟进行了一项墙壁移位,成功地将该窟宋代修建的南壁一隅向东移位约两米,南壁被掩盖的十六国时期所绘的壁画得以重见天日。新揭露的壁画与南壁残缺的原壁画连为一体,全壁四组伎乐,据此可以说这是莫高窟最早的音乐题材图像,现对与此有关的问题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新发现 壁画内容 保护研究 伎乐图 十六国时期 敦煌研究 弥勒 本生故事 印度石窟
下载PDF
话说“欢喜佛”
10
作者 俞言 《风景名胜》 1994年第3期26-27,共2页
我国佛教溯其源头来自印度,就其大的派系来说分为密宗和显宗两大派。我国中原及江南沿海地区多以显宗寺庙为主;而我国的北方、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一带则以密宗寺庙为主。在密宗寺庙里出现一种男女拥抱的双身佛像。
关键词 欢喜佛 密宗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佛教造像 沿海地区 寺庙 金刚顶 佛像 印度石窟
下载PDF
印度阿旃陀石窟 铭文分类与分析
11
作者 胡俊麟 《法音》 2020年第7期38-45,共8页
一、伐迦陀迦王朝的历史背景阿旃陀石窟中艺术创作活动的发展与伐迦陀迦王朝对于阿旃陀石窟布施供奉力度的增强有着直接关系。由于伐迦陀迦王朝是阿旃陀石窟最为重要以及主要的施主,对于伐迦陀迦王朝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无疑有助于理解... 一、伐迦陀迦王朝的历史背景阿旃陀石窟中艺术创作活动的发展与伐迦陀迦王朝对于阿旃陀石窟布施供奉力度的增强有着直接关系。由于伐迦陀迦王朝是阿旃陀石窟最为重要以及主要的施主,对于伐迦陀迦王朝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无疑有助于理解他们对于阿旃陀石窟中艺术创作活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伐迦陀迦王朝的西部分支--婆蹉瞿尔摩支系(Vatsagulma)是阿旃陀石窟最为重要的施主,特别是其君主诃梨西那(Harisena)、宰相彘天(Varahadeva)是阿旃陀16号窟的施主。统治阶级的个人布施供奉并不是古代印度佛教组织机构获得赞助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旃陀 印度阿旃陀石窟 艺术创作活动 印度佛教 历史背景 布施 施主
原文传递
彬县大佛寺石窟艺术试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延焱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5-246,共2页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汉传佛教在陕西的重要遗存,也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其中,以大佛洞最为著名,石窟两侧的千佛洞和罗汉洞作为主要石窟洞也保存有部分造像和壁画,同时还有唐宋以来的大量碑刻题记。大佛寺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和...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汉传佛教在陕西的重要遗存,也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其中,以大佛洞最为著名,石窟两侧的千佛洞和罗汉洞作为主要石窟洞也保存有部分造像和壁画,同时还有唐宋以来的大量碑刻题记。大佛寺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和书法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为研究古代文化、社会、宗教和艺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大佛寺石窟 印度石窟 汉传佛教 千佛洞 碑刻题记 彬县 石窟 陕西省 造像
原文传递
阿旃陀石窟佛教故事雕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浒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3-20,77,102,共10页
阿旃陀石窟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笈多时期"印度艺术的结晶。佛教故事雕刻在阿旃陀石窟雕刻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足以表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叙事场景。依照义理的不同,这类故事主要可分为佛传、佛本生与因缘故事。佛传故事雕... 阿旃陀石窟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笈多时期"印度艺术的结晶。佛教故事雕刻在阿旃陀石窟雕刻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足以表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叙事场景。依照义理的不同,这类故事主要可分为佛传、佛本生与因缘故事。佛传故事雕刻相对较多,主要以"太子出家""初转法轮""舍卫城大神变""降魔成道"和"佛涅槃"图像为主。佛本生故事雕刻相对较少,主要以"儒童本生"图像为主。因缘故事雕刻主要有"罗睺罗受记""鬼子母诃利帝与鬼王般阇迦"等。一些图像证据表明,云冈石窟与阿旃陀石窟存在某种关联。虽然两地相隔遥远,两种艺术在技法、构图和形式上存在较大差距,但不能否认阿旃陀石窟艺术同中国早期佛教艺术交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旃陀石窟 西印度石窟 云冈石窟 佛教美术
原文传递
独具特色的塔形窟——响堂山石窟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仲明 《东方收藏》 2011年第2期14-16,共3页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一般将地域位置邻近、开凿时间相继的鼓山西麓北响堂石窟、鼓山南麓南响堂石窟以及鼓山东麓的水浴寺石窟(又称小响堂石窟)三处石窟统称为响堂山石窟。北响堂石窟由三座北朝(386-589)晚期的大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一般将地域位置邻近、开凿时间相继的鼓山西麓北响堂石窟、鼓山南麓南响堂石窟以及鼓山东麓的水浴寺石窟(又称小响堂石窟)三处石窟统称为响堂山石窟。北响堂石窟由三座北朝(386-589)晚期的大窟,亦即俗称的"三佛洞"和四座晚期小型洞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印度石窟 中心柱窟 塔形 仿木结构 河北省邯郸市 北朝 晚期 佛塔 峰峰矿区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 文化交流融合的瑰宝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君 《中国民族》 2021年第7期62-65,共4页
"何处赴唐第一步?云冈巨佛笑无语。"云冈石窟,地处今山西大同市城西的武州山南麓、十里河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共有佛龛1100个,大小石造... "何处赴唐第一步?云冈巨佛笑无语。"云冈石窟,地处今山西大同市城西的武州山南麓、十里河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共有佛龛1100个,大小石造像51000余尊,造像最高17米多。这座由北魏皇家主持开凿的石窟寺,集当时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之最,代表了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合称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印度阿旃陀石窟 武州山 石窟 敦煌莫高窟 佛教艺术 石雕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的四大石窟
16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10年第20期37-37,共1页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开凿 甘肃省 印度石窟 北魏 黄河流域 泥塑
原文传递
东方石刻艺术之瑰宝——云冈石窟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涛(撰文/摄影) 《健康》 2021年第9期42-45,共4页
有人说“不到大同,等于没来山西;不到云冈,等于没来大同”,可见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和艺术价值。云冈石窟是中国石雕之瑰宝,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与印度... 有人说“不到大同,等于没来山西;不到云冈,等于没来大同”,可见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和艺术价值。云冈石窟是中国石雕之瑰宝,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印度阿旃陀石窟 石刻艺术 敦煌莫高窟 石雕艺术
原文传递
儒家文化对中国佛教绘画的影响以阿旃陀石窟和敦煌的壁画风格对比为例
18
作者 路文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63,共2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影响在佛教绘画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如果将古印度佛教绘画与中国佛教绘画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在风格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古印度阿旃陀石窟壁...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影响在佛教绘画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如果将古印度佛教绘画与中国佛教绘画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在风格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古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和敦煌壁画的风格对比角度出发,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印度阿旃陀石窟 佛教绘画 儒家文化 风格对比 两汉之际 印度 中国化
原文传递
莫高窟的石窟构造及其塑像 被引量:9
19
作者 阎文儒 《文物》 1951年第4期140-196,共57页
(一)引言敦煌是中国古代西北边境上的门户,东西交通的枢纽。凡是从西域来到中国,第一站就是敦煌,无论任何一种文化,从中国输出西方,或者是由西方输入中国,必定要经过敦煌这个地方。在海运未通以前,它的地位,是再重要没有的了。所以佛教... (一)引言敦煌是中国古代西北边境上的门户,东西交通的枢纽。凡是从西域来到中国,第一站就是敦煌,无论任何一种文化,从中国输出西方,或者是由西方输入中国,必定要经过敦煌这个地方。在海运未通以前,它的地位,是再重要没有的了。所以佛教东流,中国境内,首先接触的是敦煌。现在敦煌城东南三危山下的莫高窟,就是佛教人中国最初凿窟的遗迹。固然现在新疆天山南北路,像喀什噶尔、库车、吐鲁番、于阗、磨朗等地,都有石窟造像的遗迹;但是这些地方,中世纪以前,毕竟不是中国直接的领土,在佛教艺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印度石窟 敦煌文物 塑像 佛教 佛像 民族形式 石窟造像 北魏初期 西域
原文传递
魏晋南北朝墓葬图像与佛教图像之间关系探析
20
作者 王江鹏 《荣宝斋》 2016年第9期212-213,共2页
佛教图像和墓葬图像在审美意识方面也相互影响,这些与当时佛教在中国社会思想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关系。汉代佛教主要依附于黄老学术和道教方术,受黄老美学思想素朴玄远、复归于朴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佛像很少有细部的刻画... 佛教图像和墓葬图像在审美意识方面也相互影响,这些与当时佛教在中国社会思想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关系。汉代佛教主要依附于黄老学术和道教方术,受黄老美学思想素朴玄远、复归于朴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佛像很少有细部的刻画,质朴、古拙、自然,张彦远用“以形制古朴,未足瞻敬”来概括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归于朴 美学思想 审美意识 张彦远 壁画墓 墓主 和林格尔 印度阿旃陀石窟 绝然不同 主要颜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