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陶瓷保护修复材料比较研究——以东汉网格纹印纹硬陶罍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盛经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古陶瓷修复作为一项手工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文章通过对比一些国内专家、学者所使用的修复材料及方法,对古陶瓷修复中的黏结材料、补配材料以及作色材料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修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适用方法。作者选择了金华... 古陶瓷修复作为一项手工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文章通过对比一些国内专家、学者所使用的修复材料及方法,对古陶瓷修复中的黏结材料、补配材料以及作色材料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修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适用方法。作者选择了金华市博物馆馆藏东汉网格纹印纹硬陶罍作为修复对象,利用研究所得到最适合的修复材料对其进行保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材料 瓷保护修复 东汉网格纹印纹硬陶
下载PDF
汉代印纹硬陶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陆程佳 《陶瓷研究》 2023年第1期37-39,共3页
印纹硬陶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器物,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一种瓷质坚硬,吸水率低,表面印有几何纹饰的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结束于汉代末年。印纹硬陶就像是一把开启我国新石... 印纹硬陶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器物,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一种瓷质坚硬,吸水率低,表面印有几何纹饰的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结束于汉代末年。印纹硬陶就像是一把开启我国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文化历史探索的钥匙。因此本文以汉代印纹硬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造型、成型方式、装饰纹样等方面来探讨汉代印纹硬陶与其他朝代印纹硬陶的关系,汉代印纹硬陶与汉代漆器、原始瓷器的关系,以此全面了解汉代印纹硬陶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印纹硬陶 漆器 原始瓷器
下载PDF
鄂东楚墓出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现象与民族文化融合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战国时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主要见于吴越文化分布区,而战国中期楚国的鄂东地区随葬这类器物的墓葬陡增。鄂东地区此类器物在器形和纹饰等方面与典型吴越地区的同类器物特征一致。其墓葬葬制的多元考古学文化特征反映了楚文化的开放性... 战国时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主要见于吴越文化分布区,而战国中期楚国的鄂东地区随葬这类器物的墓葬陡增。鄂东地区此类器物在器形和纹饰等方面与典型吴越地区的同类器物特征一致。其墓葬葬制的多元考古学文化特征反映了楚文化的开放性和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多元性,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层级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瓷 印纹硬陶 民族文化融合 楚墓
下载PDF
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黎海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共8页
本文以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各自性质和相互关系为研究中心。我们在系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进行类型学分析,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我们认为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是性质不... 本文以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各自性质和相互关系为研究中心。我们在系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进行类型学分析,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我们认为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器物,早、中商时期商文化的高等级墓葬注重原始瓷器,晚商时期更为注重印纹硬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器形及性质在中、晚商之际都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硬陶 原始瓷器 性质 关系
下载PDF
江苏镇江孙家村遗址印纹硬陶制作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
5
作者 曾令园 何汉生 +1 位作者 杨玉璋 段炼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2,共9页
为探索镇江地区印纹硬陶制作工艺及同一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关系问题,本文选取了孙家村遗址出土的8件印纹硬陶样品进行相关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孙家村遗址印纹硬陶胎体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熔剂Fe2O3的含量较高,应在氧化气氛... 为探索镇江地区印纹硬陶制作工艺及同一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关系问题,本文选取了孙家村遗址出土的8件印纹硬陶样品进行相关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孙家村遗址印纹硬陶胎体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熔剂Fe2O3的含量较高,应在氧化气氛中烧成从而形成红褐色胎体;烧成温度在1000~1200℃,吸水率在1.87%~14.3%之间波动,物相成分较为一致。从春秋时期开始该地区出土印纹硬陶的制作工艺开始逐渐衰落。对比该遗址的原始瓷,发现二者胎体之间化学组成特征差异明显,从西周时期开始镇江地区原始瓷与印纹硬陶已经完全分化,二者应使用了含铁量不同的原料,这种分化有助于原始瓷不断发展并完善,并可能最终导致印纹硬陶的衰落。从原料和窑址的角度来看,二者可能由邻近的宜兴地区以及浙江萧山,德清等地的主窑址区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村遗址 印纹硬陶 原始瓷 制作工艺
下载PDF
浅析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工艺交集中的物质基础和工艺条件的核心
6
作者 严骏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12期80-81,共2页
以拍印几何形印纹为装饰特征的硬陶与原始瓷一起构筑了东南地区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因素。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夏商时期的发展,兴盛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原始瓷的出现与发展,虽然印纹硬陶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纹样均... 以拍印几何形印纹为装饰特征的硬陶与原始瓷一起构筑了东南地区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因素。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夏商时期的发展,兴盛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原始瓷的出现与发展,虽然印纹硬陶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纹样均趋向于单一,但是烧造数量却是更加庞大,是最常见的生活用器。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在东汉中晚期,由于成熟青瓷出现并且产量迅速提升,印纹硬陶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印纹硬陶烧造温度相对于原始陶器较高,器型更加丰富多样,装饰纹样复杂,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末期至秦汉时期高超的制陶工艺水平,同时印纹硬陶出现时间早,产品的形状及烧造工艺与瓷器有更多相似之处,正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烧造印纹硬陶的工艺实践,为夏商时期原始瓷器的烧造积累了必备的工艺及烧制经验,并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转变。因此印纹硬陶是由原始陶向原始瓷器过渡的中间环节,在中国瓷器起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硬陶 工艺 原始瓷
下载PDF
山东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化学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茜茜 马进伟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9-64,共6页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EDXRF)对山东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商代5片印纹硬陶片和5片原始瓷片的主、次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与印纹硬陶相比,原始瓷胎体化学组成中SiO2含量...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EDXRF)对山东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商代5片印纹硬陶片和5片原始瓷片的主、次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与印纹硬陶相比,原始瓷胎体化学组成中SiO2含量明显较高,Al2O3含量则相对稍低,助熔剂氧化物的含量也较低,两种样品的陶瓷胎中呈色元素氧化物Fe2O3和TiO2的含量差别也很明显。部分原始瓷的成分与印纹硬陶的成分相近似,说明原始瓷与印纹硬陶在选料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原始瓷对原料的选择和处理要求较高,可能在固定的地点取料,取料后需要进一步处理再加工成型;而印纹硬陶的制作过程中对原料的控制和处理并不是很严格,这也符合原始瓷是从印纹硬陶的基础上转变而来的这一规律。上述分析表明,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原始瓷与印纹硬陶的化学组成的差异正是陶向瓷发展的过程中对原料的选用、淘洗以及精炼等制作工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硬陶 原始瓷 化学组成 EDXRF
下载PDF
传统印纹硬陶的造型装饰语言和工艺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郭炯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通过阐述印纹硬陶的造型装饰语言和工艺及其发展的基本脉络,试谈对当今无釉陶瓷器皿设计的借鉴意义,强调陶瓷设计的不断进步离不开深厚古老的传统艺术土壤。
关键词 印纹硬陶 器皿 纹饰 工艺
下载PDF
柯桥区博物馆馆藏东周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研究
9
作者 李志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9期24-31,共8页
柯桥区博物馆馆藏的东周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工艺精湛,出土地点确切,是研究越国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
关键词 东周 印纹硬陶 原始瓷 研究
下载PDF
试论印纹硬陶
10
作者 杨猛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15期33-35,共3页
印纹硬陶是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一类陶器,与一般陶器相比质地坚硬,因其表面多装饰有几何印纹,又被称为几何印纹硬陶。一般的陶器包括印纹软陶的胎质是用黏土烧成,为了使胎质坚固耐用甚至故意在胎土加入细... 印纹硬陶是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一类陶器,与一般陶器相比质地坚硬,因其表面多装饰有几何印纹,又被称为几何印纹硬陶。一般的陶器包括印纹软陶的胎质是用黏土烧成,为了使胎质坚固耐用甚至故意在胎土加入细砂粒、碎陶屑、谷等属和料,烧成温度约700℃~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印纹 新石器时代晚期 印纹硬陶 烧成温度 胎质 细砂粒
下载PDF
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玉璋 曾令园 +3 位作者 陈国梁 孙炳桂 龚莹雪 张居中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7,共9页
为了解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特征及产地来源,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和吸水率仪对遗址出土的7件印纹硬陶和3件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上述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较为接近,皆具有南方陶瓷“高... 为了解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特征及产地来源,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和吸水率仪对遗址出土的7件印纹硬陶和3件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上述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较为接近,皆具有南方陶瓷“高硅低铝”的典型特征,但原始瓷样品胎料组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二者胎体的助熔剂含量总体偏低;原始瓷釉以CaO为主要助熔剂,属高温钙釉,其釉料配制时未添加草木灰,可能是由黏土配以其他富含CaO、MgO的原料制作而成。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偃师商城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至少应有两处以上的产地来源,其中多数与二里头遗址样品成分接近但离散程度较高,少数样品与福建辽田尖山窑样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商城 印纹硬陶 原始瓷 工艺特征 产地
原文传递
我国东南地区几何印纹硬陶质态综说
12
作者 朱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84-92,共9页
[概论]自公元1914—1915年于广东省南海县南越文王冢中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算起,至今已有62个年头之久了。在这期间,我国东南地区几省相继有所发现。江苏也于1920年前后,陆续在南京栖霞山、常州奄城、松江金山卫和苏州的越城等地... [概论]自公元1914—1915年于广东省南海县南越文王冢中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算起,至今已有62个年头之久了。在这期间,我国东南地区几省相继有所发现。江苏也于1920年前后,陆续在南京栖霞山、常州奄城、松江金山卫和苏州的越城等地,找到了'几何印纹陶'。继1936年8月'吴越史地学会'在上海成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硬陶 泥质 原始青瓷 几何形 印纹 几何印纹 东南地区
下载PDF
商周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毅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3期49-59,共11页
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高温釉器物的起源、基本特征、产地 ,以及陶瓷器族群不同种类的界定与命名等问题。作者认为 ,陶器和瓷器从商周时期开始形成两个不同的发展序列 ,二者各自发展 ,互有影响 ,且时代越晚 ,其关系越疏远。二者的联结点是... 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高温釉器物的起源、基本特征、产地 ,以及陶瓷器族群不同种类的界定与命名等问题。作者认为 ,陶器和瓷器从商周时期开始形成两个不同的发展序列 ,二者各自发展 ,互有影响 ,且时代越晚 ,其关系越疏远。二者的联结点是特殊的陶器———印纹硬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印纹硬陶 原始瓷器 高温釉器物 石灰釉
原文传递
略谈秦汉时期印纹硬陶的区域类型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哲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共15页
本文从目前已发表的秦汉时期的印纹硬陶考古资料出发,指出秦汉时期仍是中国古代印纹硬陶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产品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为广泛。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秦汉时期的印纹硬陶划分为岭南区、湘赣区、江东区、东南沿海区... 本文从目前已发表的秦汉时期的印纹硬陶考古资料出发,指出秦汉时期仍是中国古代印纹硬陶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产品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为广泛。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秦汉时期的印纹硬陶划分为岭南区、湘赣区、江东区、东南沿海区四个主要的区域类型,初步梳理了各区域类型印纹硬陶的发展演变脉络及其与当地先秦印纹硬陶的联系,从器物种类、器形和拍印纹饰诸方面总结了秦汉时期各区域类型印纹硬陶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历史背景就不同区域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印纹硬陶 区域类型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浙江萧山老虎洞商周遗址出土印纹硬陶的产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合 丁银忠 +1 位作者 杨金东 崔太金 《东方博物》 2018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杭州萧山老虎洞遗址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不仅填补了杭州萧山地区商周聚落考古的空白,也为深入研究杭州地区商周时期的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为了揭示老虎洞遗址不同时期印纹硬陶的产地问题,本文选取老虎... 杭州萧山老虎洞遗址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不仅填补了杭州萧山地区商周聚落考古的空白,也为深入研究杭州地区商周时期的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为了揭示老虎洞遗址不同时期印纹硬陶的产地问题,本文选取老虎洞遗址出土的商代、西周、春秋和战国四个时期共计30件印纹硬陶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DXRF和光薄片分析方法研究了这批陶片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通过与萧山地区的牛面山和城隍山两个窑址以及杭州小岭坞窑址出土印纹硬陶的相应测量数据的比较,探讨了老虎洞遗址的印纹硬陶与钱塘江南北两岸三个窑址产品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杭州钱塘江两岸印纹硬陶产品存在元素组成差异的地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洞遗址 印纹硬陶 产地 化学组成 地质成因
原文传递
杭州萧山牛面山窑址印纹硬陶的科技研究
16
作者 贾翠 崔太金 杨金东 《东方博物》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本文通过科技手段对在杭州萧山牛面山窑址采集的带有黑色外层的印纹硬陶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其光学显微照片,将其分为三类,初步揭示了黑色外层的成分、性质,探讨了其原料及形成工艺,并初步分析了硬陶外层黑釉与原始瓷釉的关系。本... 本文通过科技手段对在杭州萧山牛面山窑址采集的带有黑色外层的印纹硬陶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其光学显微照片,将其分为三类,初步揭示了黑色外层的成分、性质,探讨了其原料及形成工艺,并初步分析了硬陶外层黑釉与原始瓷釉的关系。本文将为深入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制陶技术、深入探讨南方地区印纹硬陶与原始瓷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硬陶 黑色外层 原始瓷釉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产地研究——以郑州商城和殷墟为中心 被引量:7
17
作者 黎海超 耿庆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6,共9页
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产地问题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关注,迄今未有定论。笔者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研究,全面分析、对比南北各地材料的类型、考古背景,由此提出南方多来源的观点,并进一步对流通的内涵做了阐释。具体而言... 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产地问题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关注,迄今未有定论。笔者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研究,全面分析、对比南北各地材料的类型、考古背景,由此提出南方多来源的观点,并进一步对流通的内涵做了阐释。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早、中商时期,黄河流域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可能来源于盘龙城、吴城、池湖等多个地点,其中有部分产品可能通过盘龙城转运中原。晚商时期,随着盘龙城的废弃,商王朝与长江流域各土著文化之间可能形成了新的资源流通模式。此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来源地也发生一些变化,长江中游的对门山——费家河类遗存和长江下游的南山窑址等均是来源地。在整个商时期,商人在南方不同地区根据需要选取特定类别的产品,又赋予其新的器用制度。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始终是南北资源流通中的一部分,而在这一流通路线中,铜料等金属资源或居于主体,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可能作为附属产品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商时期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南北交流 资源流通
原文传递
浙江绍兴市发现的印纹硬陶器和原始青瓷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明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5,102,共8页
建国以来,绍兴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城镇道路建设中出土了各种古文化遗物,发现了众多的古代遗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绍兴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近年来,我们在对征集到的800余件陶器和3800余件瓷器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馆藏的印纹硬陶器... 建国以来,绍兴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城镇道路建设中出土了各种古文化遗物,发现了众多的古代遗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绍兴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近年来,我们在对征集到的800余件陶器和3800余件瓷器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馆藏的印纹硬陶器和原始青瓷器在陶瓷类中占有相当数量,其中印纹硬陶器占陶器类总数的1/4以上,原始青瓷器占瓷器类总数的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硬陶 青瓷器 绍兴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口径 遗址 平底 标本 原始 水波纹
原文传递
试论盘龙城存在的模仿印纹硬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31,共6页
盘龙城遗址出土了数量不少的印纹硬陶,过去一般认为其来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近我们在盘龙城发现疑似烧制印纹硬陶的遗存,并进一步梳理出几类模仿长江下游地区印纹硬陶的现象,表明一些印纹硬陶很可能是在盘龙城本地仿制生产。
关键词 盘龙城 印纹硬陶 模仿 生产与流通
原文传递
绍兴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燕儿 蔡晓黎 《东方博物》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越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形影相随。绍兴县福全镇洪家墩村出土的一批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制作讲究、造型得体、装饰精美、数量众多,为绍兴乃至全省以往所少见。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陶瓷发... 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越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形影相随。绍兴县福全镇洪家墩村出土的一批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制作讲究、造型得体、装饰精美、数量众多,为绍兴乃至全省以往所少见。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证,而且为进一步探讨越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 印纹硬陶 原始青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