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国初年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1923年财政部私印印花税票案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向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7,共6页
1923年,民国政府财政部为借款做抵押,违规私印了巨额印花税票。该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最终迫使财政部对相关责任人做撤职处分。这一事件反映出在国家"权威危机"的情况下,社会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渗透与制约,但囿于被动... 1923年,民国政府财政部为借款做抵押,违规私印了巨额印花税票。该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最终迫使财政部对相关责任人做撤职处分。这一事件反映出在国家"权威危机"的情况下,社会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渗透与制约,但囿于被动的反应和单一的手段,博弈的结果是:社会对国家的制衡作用有效,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税票案 财政部 北京政府 民国
下载PDF
民初报业: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大渠道——以1923年财政部私印印花税票案为例
2
作者 李向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1923年,民国政府财政部为借款做抵押,违规私印了巨额印花税票。新闻媒体对该案的报道和渲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印花税处及部分议员、众多商会、团体等纷纷起而谴责、抗议,对当局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媒介在民国初年国... 1923年,民国政府财政部为借款做抵押,违规私印了巨额印花税票。新闻媒体对该案的报道和渲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印花税处及部分议员、众多商会、团体等纷纷起而谴责、抗议,对当局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媒介在民国初年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媒介对国家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有效但有限:受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媚俗"本性的制约,这条主渠道并不十分畅通,其原因不在媒体,而在于国家与社会间力量的彼消此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税票案 舆论监督 官民关系 北洋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