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印论中刀法命名热潮式微现象研究
1
作者 张思源 《书画世界》 2023年第2期71-72,共2页
印章篆刻是文人“四绝”之一。在文人参与治印后,明代开始出现了对篆刻刀法进行系统性总结的理论著作,至清时发展完备。明清两代,多有印人参与到刀法命名的讨论与理论总结中,但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此现象热度竟逐渐降低。本文从明清印论... 印章篆刻是文人“四绝”之一。在文人参与治印后,明代开始出现了对篆刻刀法进行系统性总结的理论著作,至清时发展完备。明清两代,多有印人参与到刀法命名的讨论与理论总结中,但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此现象热度竟逐渐降低。本文从明清印论中探究此现象的成因与结果,试图客观地看待明清两代篆刻刀法命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 印论 明清 冲刀 切刀
下载PDF
明代苏州印论家及其印论研究
2
作者 陈道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论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其间,苏州的印论家及其印论研究为多为最,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印学现象。
关键词 明代 苏州市 印论 印论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印论的依附性与独立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国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相对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理论,中国古代印论出现较晚,受文论、乐论、书论、画论的影响较深,表现出极大的依附性。同时,印论本身又有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视角和审美个性,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印论的这两个方面,既不能互相取代... 相对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理论,中国古代印论出现较晚,受文论、乐论、书论、画论的影响较深,表现出极大的依附性。同时,印论本身又有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视角和审美个性,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印论的这两个方面,既不能互相取代,也并非矛盾对立,而是互补共存。要想正确运用印论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印论的依附性与独立性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印论 依附性 独立性
下载PDF
罗振玉印谱序文中的印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金涛 《书画世界》 2022年第1期91-92,共2页
罗振玉是我国近代重要学者之一,撰写学术著作百余部,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振玉作为一名篆刻家并不广为人关注。本文主要从罗振玉的印谱序文中总结罗振玉对篆刻艺术的主要观点与立场以及他对篆刻艺术发展做... 罗振玉是我国近代重要学者之一,撰写学术著作百余部,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振玉作为一名篆刻家并不广为人关注。本文主要从罗振玉的印谱序文中总结罗振玉对篆刻艺术的主要观点与立场以及他对篆刻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印谱 印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印论中的复古观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维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4期83-84,共2页
复古思想从开始出现之后就被广大印人认可,并成为始终贯穿印学史的一条重要主线。文章从印论中所提到的为揆正印章的正统地位,改正流弊时风的复古原因;由师法汉、晋到印宗秦、汉之复古所覆盖的范围;从以古印残破为古法及其学习古印章的... 复古思想从开始出现之后就被广大印人认可,并成为始终贯穿印学史的一条重要主线。文章从印论中所提到的为揆正印章的正统地位,改正流弊时风的复古原因;由师法汉、晋到印宗秦、汉之复古所覆盖的范围;从以古印残破为古法及其学习古印章的篆法、章法等方面的复古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印论中复古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篆刻 复古
下载PDF
陈巧令篆刻作品 中国古代印论中的“疆理”观
6
作者 陈巧令 《书画艺术》 2021年第4期55-59,共5页
疆,印之大界,如边栏、格眼、空地等。理,分为小理和大理。小理是每个字或者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关系,对位置关系的辩证认识即为大理。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法"的字义除了法规、制度外,还引申为标准、规范、方法,作为动词则引申... 疆,印之大界,如边栏、格眼、空地等。理,分为小理和大理。小理是每个字或者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关系,对位置关系的辩证认识即为大理。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法"的字义除了法规、制度外,还引申为标准、规范、方法,作为动词则引申为效法。法有大小二意,具体之手段,所谓小法;辩证之义理,所谓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作品 印论 辩证认识 笔画 大理
下载PDF
甘旸《印章集说》对印论的继承与发展探究
7
作者 王港伟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9期85-87,共3页
由于社会思潮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明代印论中的思想有其普遍性。 此外,石质印材的出现加速了文人篆刻的发展进程,文人们有了自篆自刻的体验,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印论内容的丰富与发展。 此时印人们的印论在大量篆刻体验的积累和对前人印论的... 由于社会思潮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明代印论中的思想有其普遍性。 此外,石质印材的出现加速了文人篆刻的发展进程,文人们有了自篆自刻的体验,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印论内容的丰富与发展。 此时印人们的印论在大量篆刻体验的积累和对前人印论的继承、发展和纠正之中产生。 文章将甘旸《印章集说》中对前人“尚意”“尚古”两大思想的发展继承作为核心内容,着重分析梳理甘旸继承、发展和纠正前人印论的表现,其后将甘旸对于前人印论未涉及领域所作的补充进行梳理,对我们理清印论的发展和研究明代印论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章集说 甘旸 印论 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古代印论意象批评方法取喻对象分类及其价值
8
作者 吴易晗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1期0212-0213,共2页
中国古代印论意象批评方法作为典型批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经本人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印论中所采用的批评物象大多取喻于自然界物象,经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这主要源于自然界物象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本身取喻对象的多样化特征,具有... 中国古代印论意象批评方法作为典型批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经本人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印论中所采用的批评物象大多取喻于自然界物象,经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这主要源于自然界物象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本身取喻对象的多样化特征,具有指向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批评 印论 取喻
下载PDF
古代印论中“满白文”考释
9
作者 李肖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2期80-81,共2页
"满白文"是中国古代印论中经常使用的名词,现如今谈论篆刻时也经常使用,但该名词在印论中的发展过程并无人关注。"满白文"在不同印学论著中的含义和划分有一些区别,通过对其进行考察,可以认识到这一名词在印论中经... "满白文"是中国古代印论中经常使用的名词,现如今谈论篆刻时也经常使用,但该名词在印论中的发展过程并无人关注。"满白文"在不同印学论著中的含义和划分有一些区别,通过对其进行考察,可以认识到这一名词在印论中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篆刻理论家的智慧和辩证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满白文 篆刻
下载PDF
古代印论中的整体观
10
作者 徐达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1期0216-0217,共2页
整体观念是在书法篆刻创作过程中时常被强调的,也是诸多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体现艺术作品完整统一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印学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历代关于印学的论文中整体观已有了明显的体现。近年来对于印论中的相关... 整体观念是在书法篆刻创作过程中时常被强调的,也是诸多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体现艺术作品完整统一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印学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历代关于印学的论文中整体观已有了明显的体现。近年来对于印论中的相关问题研究较多,且方向多样。但关于印章中的整体观念的研究相对较少,整体观念的产生与实行对于篆刻艺术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古代印论出发,通过梳理,整理出在历代印论中对印章整体观这一概念进行表述的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整体观 思想
下载PDF
明至清初印论中的思想探析
11
作者 王喆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8期174-176,共3页
文章对明至清初印论内容进行研究梳理,从而对印论中关于个性解放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探究。 研究发现了个性解放思想从萌芽期到成熟期发展的具体过程。 最终得出了周亮工《印人传》首次提出了个性解放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具体内容,并且首次... 文章对明至清初印论内容进行研究梳理,从而对印论中关于个性解放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探究。 研究发现了个性解放思想从萌芽期到成熟期发展的具体过程。 最终得出了周亮工《印人传》首次提出了个性解放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具体内容,并且首次将其作为印人的评价标准之一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至清初 印论 个性解放思想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印论发展背景下西泠印社的印学研究意识
12
作者 林如 《西泠艺丛》 2023年第10期15-19,共5页
近代以来出现的“印学”学科名称,应包含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构成,包括史学、美学、教育、社会、技法理论和实践等多个方面。从技术型的篆刻(刻印)到一门知识、学问再到一门学科的概念,“印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我国印章和篆刻(刻印... 近代以来出现的“印学”学科名称,应包含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构成,包括史学、美学、教育、社会、技法理论和实践等多个方面。从技术型的篆刻(刻印)到一门知识、学问再到一门学科的概念,“印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我国印章和篆刻(刻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但是作为一门专门学问的研究,学界公认始于元代赵孟頫、吾丘衍辈,此后印论不断发展,常见于印章专著、史传札记、印谱序跋、论印诗以及篆刻作品的边款当中,与书画理论相比,印论起步晚,规模也有所逊色,但论述内容涉及面广,包括玺印源流的发展观、技法观、创作观、流派观、美学观、批评观等等,几乎涵盖了印章、篆刻研究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门印的知识、学问范畴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泠印社 篆刻作品 印论 吾丘衍 理论知识体系 创作观 专门学问 学科名称
原文传递
印学东传:明清赴日唐船上的中国印论
13
作者 李宁 《西泠艺丛》 2023年第5期2-11,共10页
日本江户时代,日本的篆刻艺术受到中国印学的影响迅速发展并达到隆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印学典籍(印谱、印论、篆纂等)以商业贸易的方式陆续舶载至日本。日本江户时代的印人通过中国印论了解并学习中国篆刻,由此,中国印论也被诸多... 日本江户时代,日本的篆刻艺术受到中国印学的影响迅速发展并达到隆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印学典籍(印谱、印论、篆纂等)以商业贸易的方式陆续舶载至日本。日本江户时代的印人通过中国印论了解并学习中国篆刻,由此,中国印论也被诸多日本印学典籍征引借鉴。在日本学者大庭修整理的唐船舶载典籍目录中,我们可以见到诸多印谱、篆纂典籍的舶载情况,唯独印论鲜有记载。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中国印论已被丛书收录,故而单从舶载目录上无法找寻印论的踪迹。本稿核检历代收录印论丛书,整理唐船舶载印论目录,从而探明日本江户时代中国印论的舶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江户时代 唐船舶载 丛书 中国印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印论中的“通变”思想
14
作者 刘树凯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通变”是贯穿中国古代印论始终的命题,但是“通变”所要阐述的复古与创新的深刻内涵,使人们对“通变”思想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通”的深刻理解;第二,对“变”的宏观认识;第三,“通”与“变”之间的相... “通变”是贯穿中国古代印论始终的命题,但是“通变”所要阐述的复古与创新的深刻内涵,使人们对“通变”思想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通”的深刻理解;第二,对“变”的宏观认识;第三,“通”与“变”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辩证关系。“通”与“变”包含复古的深刻内涵,滞于古,也不能够求其变化。这些看法提出较晚,研究者较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印论出发,以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主要从篆刻技法的通变和创作能力的通变这两个方面梳理古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表述刘树凯和看法;从篆刻技法与创作范围中谈艺术中的“通变”的过程,来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通变
原文传递
古代印论中“方圆观”研究
15
作者 丁宝祥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天地”“阴阳”“方圆”是古典文学的根本范畴,在古代印论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方圆”的探讨,这些探讨既是贯穿中国古代印论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从“篆法”“刀法”“章法”“品评”四个方面对印... “天地”“阴阳”“方圆”是古典文学的根本范畴,在古代印论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方圆”的探讨,这些探讨既是贯穿中国古代印论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从“篆法”“刀法”“章法”“品评”四个方面对印论中“方圆”的主张进行梳理,并从中辨别“方圆”的由来与延续,解析古代印论中“方圆观”的引用目的,最终得出印论中“方圆观”的探讨是围绕着秦汉篆法而展开的结论。通过本文的探索有助于梳理古代印论中的“方圆观”线索,加深今人对古代印论的理解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方圆观 秦汉 规矩
原文传递
古代印论中的“雅俗观”研究
16
作者 陈帅茹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3年第11期61-64,共4页
“雅”和“俗”的关系是美学中重要的一组审美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中国古代正统文艺范畴中一直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自然是“雅”,因而“俗”被定义为否定性的东西,故而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念也都是“尚雅贬俗”。中国古代印论中的“... “雅”和“俗”的关系是美学中重要的一组审美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中国古代正统文艺范畴中一直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自然是“雅”,因而“俗”被定义为否定性的东西,故而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念也都是“尚雅贬俗”。中国古代印论中的“雅俗观”主要受古代中国书论、画论、诗论等姊妹艺术门类中“雅”和“俗”范畴的影响,本文就古代印论中的雅俗观展开详细论述,进一步明晰古代印学中雅俗观的发展过程,试图为印学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印论中的增减观
17
作者 何先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3年第2期57-59,共3页
中国古代印论中的增减观贯穿整个印论史。在首部印论中就已提到增减观,起初只是指增减要合乎规矩,后清陈辣在《印说》中已将增减观归到“妙品”一类。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解读中国古代印学理论,首先梳理元人对增减观的认识;其次,分... 中国古代印论中的增减观贯穿整个印论史。在首部印论中就已提到增减观,起初只是指增减要合乎规矩,后清陈辣在《印说》中已将增减观归到“妙品”一类。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解读中国古代印学理论,首先梳理元人对增减观的认识;其次,分析明清印论中对当时人作印随意增减、妄加盘曲的批评以及强调增减有法的重要性;最后,分析古代印论中提出怎样正确的增减观,有助于还原正确的印学理论和审美观。增减要有本可寻,要符合“六书”的规律,还要易辨识,由此可见增减观在印论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观 印论 增损
原文传递
浅析印论中的“金石气”
18
作者 古玉华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3年第2期63-65,共3页
在印学理论体系中,金石学贯穿其中。金石学自两宋时兴起,其发展与成熟对印学理论的影响巨大。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古代印论,对金石学作了系统的考察,发现“金石学”体现在印论中的诸多方面。“金石”有直接出现在论著里,同时也有关... 在印学理论体系中,金石学贯穿其中。金石学自两宋时兴起,其发展与成熟对印学理论的影响巨大。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古代印论,对金石学作了系统的考察,发现“金石学”体现在印论中的诸多方面。“金石”有直接出现在论著里,同时也有关于金石的具体类别阐述,此外还有大量的金石学著作,为后人对金石学及印学的理解与学习提供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金石气 印学
原文传递
晚明印论中篆刻技法“空间观”
19
作者 马岚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3年第2期68-72,共5页
本文以晚明印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晚明印学论著中篆刻技法所蕴含的“空间观”展开,分析古人言语体系中所体现的“空间观”思维模式,基于理论的高度去揭示晚明印论中篆刻技法“空间观”的产生与发展的全部意义。
关键词 晚明 印论 空间观
原文传递
古代印论中的“骨”与“肉”
20
作者 管西强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3年第3期68-70,共3页
“骨”和“肉”是贯穿中国古代印论发展的一对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探讨篆刻刀法与线条质感的问题上,历代篆刻家常用“骨”“肉”共同论之,“骨”与“肉”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骨”和“肉”在古代印论中经常被提及,但是对“... “骨”和“肉”是贯穿中国古代印论发展的一对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探讨篆刻刀法与线条质感的问题上,历代篆刻家常用“骨”“肉”共同论之,“骨”与“肉”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骨”和“肉”在古代印论中经常被提及,但是对“骨”“肉”之论在中国古代印论中的发展与形成却少有研究。本文以中国古代印论为研究对象,试从印论中“骨肉中和”论的形成,以“骨”“肉”为标准的印章品评和“骨力”观指导的篆刻创作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理清“骨肉中和”论在中国古代印论中的发展演变脉络,对“骨”“肉”这对审美范畴在印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论 骨肉中和 篆刻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