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揭阳市餐馆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及菌株药物敏感性测定
1
作者 史煜曼 刘赛琴 +1 位作者 倪少琴 翁奕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918-918,920,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揭阳市餐馆中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污染途径,以及检出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和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采集揭阳市餐馆中的食品和环境样品检测李斯特菌;同时根据 NCC... 目的了解广东省揭阳市餐馆中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污染途径,以及检出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和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采集揭阳市餐馆中的食品和环境样品检测李斯特菌;同时根据 NCCLS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对所检出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406例样品中共检出李斯特菌16株,阳性率为3.94%。结论揭阳市餐馆中的食品存在李斯特菌的污染,应加强相关的食品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斯特菌属 食品污染 餐馆 控制危害扩散 微生敏感性试验 广东
下载PDF
利用竹叶抗氧化物和茶多酚制作低羧乙基赖氨酸含量曲奇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璐 欧阳立群 张英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238,共7页
羧乙基赖氨酸(CEL)是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的一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本文研究了四种天然来源的食品抗氧化剂:水溶性竹叶抗氧化物(AOB-w)、水溶性茶多酚(TP-w)、油溶性竹叶抗氧化物(AOB-o)和油溶性茶多酚(TP-o)对曲奇... 羧乙基赖氨酸(CEL)是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的一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本文研究了四种天然来源的食品抗氧化剂:水溶性竹叶抗氧化物(AOB-w)、水溶性茶多酚(TP-w)、油溶性竹叶抗氧化物(AOB-o)和油溶性茶多酚(TP-o)对曲奇中CEL形成的抑制作用,确定了抑制曲奇中CEL的合适抗氧化剂及其添加剂量。空白对照组和试验组曲奇均在205℃、11 min焙烤条件下制得,CEL含量采用UPLC-MS/MS法准确测量。通过DPPH和ABTS抗氧化体系评价、感官评定和曲奇其他品质参数的测定,来评价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差异。研究表明四种抗氧化剂对CEL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添加剂量为0.01~0.05%(m/m)时,抑制率变化范围为7.29~67.25%;尤其当AOB-o的添加剂量为0.03%(m/m)时,曲奇中CEL的含量达到最低值(3.71±0.01 mg/kg),同时,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原有的品质属性和感官特性也未受到任何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奇 羧乙基赖氨酸 竹叶抗氧化 茶多酚 危害物控制
原文传递
疫情下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范与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叶青 李伟 +4 位作者 周明明 傅君芬 舒强 龚方戚 尚世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3-385,共3页
实验室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早期由于缺乏对该病毒的了解给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对该病毒现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现,就疫情下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提出了一些见... 实验室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早期由于缺乏对该病毒的了解给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对该病毒现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现,就疫情下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提出了一些见解,供相关的实验室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肺炎 病毒性 控制危害扩散
原文传递
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风险评估与防控 被引量:16
4
作者 华文浩 盛琳君 +1 位作者 宋丽红 王清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3-378,共6页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势在必行。但各个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均不相同...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势在必行。但各个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均不相同,即使从事相同的实验活动,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对从事的实验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达到检验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危险性评估 控制危害扩散
原文传递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 被引量:76
5
作者 宁永忠 +1 位作者 王成彬 王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随着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实验室生物安全日益凸现。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参照国家建议和相关文件,制定本指南。从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病例确定、安全原则、个人防护、标本采集、标本转运、标本处理、检验、检验后、突发... 随着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实验室生物安全日益凸现。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参照国家建议和相关文件,制定本指南。从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病例确定、安全原则、个人防护、标本采集、标本转运、标本处理、检验、检验后、突发事件等角度,对生物安全防护进行了阐述和建议。希望能够实际落实、持续改进,做到安全无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肺炎 病毒性 实验室 医院 医学检验科学 控制危害扩散 诊疗准则
原文传递
建立系统干预模式对降低血站护士职业危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方春梅 张丽娜 +3 位作者 曾姣 陈玉溪 张红云 邓曦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血站建立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的系统干预模式,降低血站护士职业危害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孝感市中心血站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系统干预模式建立初期、建立2年后的本血站所有在职护士共计17名为研究对象。对本血站建立... 目的探讨中心血站建立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的系统干预模式,降低血站护士职业危害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孝感市中心血站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系统干预模式建立初期、建立2年后的本血站所有在职护士共计17名为研究对象。对本血站建立的具体针对血站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系统的干预措施(11项),于干预模式建立初期和建立2年后对干预措施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调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对血站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系统干预模式,于干预模式建立初期和建立2年后对干预措施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调查结果显示,11项措施中,血液制备或使用化学溶剂时戴手套、处理血制品时戴手套、为献血者更换止血贴时戴手套、可能出现血液飞溅时戴防护镜、进出血液检验室时更换衣服及鞋、采血前常规洗手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干预模式建立初期,并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工作中出现皮肤破损时采取常规防护措施、为献血者采血时常规戴手套、不小心接触到化学溶液时及时洗手、血液成分制备及贴标签时戴手套、被采血针刺伤时严格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与干预模式建立初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血站建立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的系统干预模式是行之有效,可加强对血站护士职业危害的管理,是有效降低血站护士职业危害的重要保障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危害扩散 危害减少 职业暴露 职业卫生 干预性研究 手套 防护 护士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临床实验室操作规范的建议 被引量:39
7
作者 童永清 汪明 +6 位作者 徐万洲 乔斌 郑红云 梅四清 何晓云 张平安 李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2019年12月暴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0年1月20日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20年1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将新型冠状... 2019年12月暴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0年1月20日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20年1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列为确诊标准,规范临床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操作流程成为当务之急,有必要制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临床实验室操作规范,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RNA 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实验室 医院 医学检验科学 规范 控制危害扩散
原文传递
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林 钱秀荣 +5 位作者 赵都 冯心怡 达瓦德吉 胡伟江 杨红 张恒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铅酸蓄电池企业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作业岗位铅烟/尘、硫酸浓度及铅接触作业工人血铅,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 目的比较3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铅酸蓄电池企业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作业岗位铅烟/尘、硫酸浓度及铅接触作业工人血铅,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健康危害化学物控制要素法(COSHH Essentials)、综合指数法对铅酸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比较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以血铅异常率为参照,选择评估结果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法。结果当有害因素浓度在1/2限值~限值之间时,和膏与加酸岗位,3种方法评估结果完全一致,均为中等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高于限值时,铸板、磨片、分刷片与焊接岗位COSHH Essentials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低于1/2限值时,球磨与涂板岗位评估结果不一致,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与血铅异常率的中等风险相对应。结论综合指数法适用于有害因素任意现场检测浓度情况下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铅酸蓄电池 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 健康危害化学控制要素法(COSHH Essentials法) 综合指数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