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位集体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事责任探析
1
作者 刘卫华 《广东法学》 2003年第5期61-65,共5页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单位集体实施的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的,依法应追究刑事...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单位集体实施的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的,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集体 危害社会行为 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类型
下载PDF
低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鹏 龙潭 黄亚烨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当前未成年人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案件频频发生,以追诉犯罪为重心的刑事司法体制无法适应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需求,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的后继监管处于失控状态。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检察部门需要探索新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未达刑... 当前未成年人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案件频频发生,以追诉犯罪为重心的刑事司法体制无法适应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需求,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的后继监管处于失控状态。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检察部门需要探索新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的预防和矫治工作,引导其走上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危害社会行为 预防矫治
下载PDF
完善低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防治措施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争志 邱纯杰 +1 位作者 孙萍 吴君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年第2期91-100,共10页
近年来,我国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时有发生,亦常引发社会讨论。但是,相关报道对"肇事未成年人后续的教育矫治"情况却语焉不详。这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矫治工作的欠缺... 近年来,我国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时有发生,亦常引发社会讨论。但是,相关报道对"肇事未成年人后续的教育矫治"情况却语焉不详。这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矫治工作的欠缺。从我国危害社会行为未成年人矫治措施的立法及实践情况出发,我国当前针对危害社会行为未成年人的矫治制度及实践情况并不理想。其成因在于,我国的监护人管教、社会力量介入等矫治措施缺乏相配套的启动、运行、评估制度,"强制性不力"、"操作性不强"。收容教养、治安处罚、训诫等制度存在着"协调性不够""合理性不足"等弊病。为完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预防与矫治措施,应细化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类型;建立公权力主导的介入、评估、处置机制;整合现有各类矫治措施;建设专业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矫治队伍;构建监护人责任体系;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矫治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危害社会行为 预防 矫治
下载PDF
社会危害行为的经济法规制——制度规则、权力配置与规制工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如何有效规制社会危害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社会危害行为具有受害主体的不确定性、客体的动态性、损害的不确定性、绵续性、难以恢复性、损害与收益的严重失衡性等特性,其与经济法的契合点在于"风险社会与公共秩序",应... 如何有效规制社会危害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社会危害行为具有受害主体的不确定性、客体的动态性、损害的不确定性、绵续性、难以恢复性、损害与收益的严重失衡性等特性,其与经济法的契合点在于"风险社会与公共秩序",应是经济法的主要规制对象。主体在风险行为的知识或信息上的差异、是否具备支付损害赔偿的能力、面对损害赔偿诉讼的几率、行政费用的高低等四个因素决定着经济法对社会危害行为应以事前直接规制为主导、事后责任规则为辅助。基于法不完备理论,为有效遏制社会危害行为,经济法应赋予规制机构准立法权、执法权与准司法权,并在规制过程中进行规制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行为 经济法规制 法不完备理论 准立法权 准司法权
下载PDF
不满14周岁的人危害社会行为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5
作者 许邦银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不满14周岁 危害社会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原文传递
341例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精神症状与社会危害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纯 王小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精神症状与社会危害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通过查阅委托单位的鉴定委托送交材料和鉴定意见书的方式对湖南省341名无责任能力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实施社会危害行为时存在的主要精神症状如幻觉、...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精神症状与社会危害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通过查阅委托单位的鉴定委托送交材料和鉴定意见书的方式对湖南省341名无责任能力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实施社会危害行为时存在的主要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同时存在幻觉和妄想、思维逻辑障碍、行为紊乱等与其社会危害行为包括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非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等信息进行登记,并进行关联性检验。结果①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组与非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组间不同精神症状构成比存在差异(χ2=16.259,P=0.003),精神症状与社会危害行为之间有关联(列联系数为0.213)。②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实施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时以妄想症状出现的频数最多128例(45.7%);实施非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时以思维逻辑障碍出现的频数最多27例(44.3%)。③与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有关的妄想症状类型以被害妄想为主占106例(82.8%)、幻觉症状类型以命令性幻觉为主占13例(54.2%)、同时存在幻觉、妄想症状的以其它言语性幻听和被害妄想为主占76.6%。结论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可能主要与妄想有关,其非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可能主要与思维逻辑障碍有关。其中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同时存在其它言语性幻听和被害妄想的精神症状类型可能与精神分裂症被鉴定人严重暴力社会危害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会危害行为 精神症状
下载PDF
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习惯法
7
作者 赵晶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习惯法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被淡化,但在司法实践中习惯法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文章认为,习惯法可以作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以此起到完善、发展我国法律体系的作用。
关键词 习惯法 排除社会危害行为 法律体系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刑法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8
作者 王志刚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80-84,共5页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海外学者亦称“阻却违法行为”,是指行为的外部特征虽似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却有利于国家和公共利益,或基于特殊的理由,而排除这种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中国封建刑法虽然没有阻却违法的概念,...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海外学者亦称“阻却违法行为”,是指行为的外部特征虽似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却有利于国家和公共利益,或基于特殊的理由,而排除这种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中国封建刑法虽然没有阻却违法的概念,但是却有类似于阻却构成犯罪的许多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除社会危害行为 刑法 犯罪构成要件 公共利益 违法性 外部特征 违法行为 行为 刑事 唐律疏议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分析
9
作者 陈欢水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6期114-116,共3页
在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社会危害性,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认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另一种反对派的观点认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不能把犯罪与危害社会行为区别开来,应当逐出刑法学领域。导致这种局面... 在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社会危害性,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认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另一种反对派的观点认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不能把犯罪与危害社会行为区别开来,应当逐出刑法学领域。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两派学者只顾自言自语,而未弄清楚社会危害性实际上是一个可以从多维视角界定和分析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危害社会行为 社会危害
下载PDF
自救行为及其刑法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游伟 孙万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5,共4页
自救行为又称为自助行动,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身的权利,在情况紧急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毁损或拘束等强力影响,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自救行为对自己权利的救... 自救行为又称为自助行动,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身的权利,在情况紧急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毁损或拘束等强力影响,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自救行为对自己权利的救济有迅速和代价低廉的优点,因而,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救行为 正当防卫 请求权 公力救助 排除社会危害行为 自力救助 不法侵害 构成要件 刑法 阻却违法事由
下载PDF
论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敏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19,共2页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只有两种,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对于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应如何认定,刑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与正当防卫有着诸多不同,...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只有两种,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对于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应如何认定,刑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与正当防卫有着诸多不同,应被认定为另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并列。但是,在我国立法尚未改变的情况下,还应依据现行法律处理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警察 排除社会危害行为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职务行为 不法侵害行为
原文传递
违法少年的分类心理矫治方案 被引量:5
12
作者 邬庆祥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5年第5期62-65,共4页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教育矫治违法少年的任务。与成年违法犯罪者不同,违法少年一般犯罪意识不深,思想观念又有较大可塑性,只要教育帮教措施得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 矫治方案 危害社会行为 心理 分类 少年管教所 工读学校 教育矫治 管理机构 流浪儿童 犯罪意识 思想观念 帮教措施 中小学 犯罪者 可塑性 法律 抢劫 侮辱
下载PDF
异端邪教来势汹汹,我们怎么办?
13
作者 王雷 《天风》 2018年第10期22-23,共2页
一方面我们要坚守纯正信仰,与邪教划清界限,另一方面我们要拿起真理和法律的武器,适时地给予邪教有力的回击。何为邪教?邪者,不正也,邪教通常是指处于合法宗教之外的那些借宗教、气功之名,神化其首要分子(教主),并利用歪理邪说蛊惑人... 一方面我们要坚守纯正信仰,与邪教划清界限,另一方面我们要拿起真理和法律的武器,适时地给予邪教有力的回击。何为邪教?邪者,不正也,邪教通常是指处于合法宗教之外的那些借宗教、气功之名,神化其首要分子(教主),并利用歪理邪说蛊惑人心,借此发展成员,同时做出敛财、暴力、淫乱、诈骗等危害社会行为的非法组织。邪教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种种负面甚至恶劣的影响和冲击,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那么,基督教会应当如何防范和抵制邪教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教 危害社会行为 异端 首要分子 歪理邪说 非法组织 基督教会 宗教
下载PDF
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的辨认能力再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青春 潘守亭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7-288,共2页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辨别力 危害社会行为动因 辨认能力
下载PDF
惯犯累犯的特点、改造规律及对策
15
作者 史远亮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86年第4期19-24,共6页
惯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肆意挥霍的经济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而屡教不改,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某种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累犯,系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 惯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肆意挥霍的经济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而屡教不改,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某种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累犯,系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犯 惯犯 犯罪所得 规律 改造 危害社会行为 刑罚执行 有期徒刑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犯罪通则规定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开勤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1期30-32,39,共4页
论我国刑法犯罪通则规定的立法完善莫开勤犯罪通则是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是我国刑法总则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认定具体犯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犯罪通则问题的立法在过去的十... 论我国刑法犯罪通则规定的立法完善莫开勤犯罪通则是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是我国刑法总则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认定具体犯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犯罪通则问题的立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完善 体系结构 犯罪的预备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概念 共同犯罪 我国刑法 法人犯罪 排除社会危害行为 正当行为
下载PDF
关于犯罪主体概念的变化
17
作者 毛越 《岭南学刊》 1988年第3期102-103,共2页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主体概念的解释是:“指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对于犯罪主...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主体概念的解释是:“指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对于犯罪主体的概念的解释发生了新变化,即:犯罪主体不权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主体 主体概念 危害社会行为 责任年龄 刑法理论 责任能力 法制建设 自然人
下载PDF
浅谈刑事责任年龄差错原因及其对策
18
作者 吕晓云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期51-52,共2页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主要解决不同年龄人刑事责任的有无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从宽处理的内容。由于...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主要解决不同年龄人刑事责任的有无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从宽处理的内容。由于刑事责任年龄涉及到刑事责任的有无,因此,为了防止出现错案殃及无辜或者放纵罪犯,就需要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准确认定一个人的年龄,以防止出现错案或放纵了真正的罪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差错原因 危害社会行为 未成年人 行为 刑法 罪犯 放纵
下载PDF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 被引量: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4年第3期355-355,共1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第三十条的含义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如何适用刑法有关规定的问题,解释如下: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第三十条的含义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如何适用刑法有关规定的问题,解释如下: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危害社会行为 会议通 事业单位 刑事责任 司法实践 适用刑法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征信滥用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明珠 杨军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44,共6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相关行业对信用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征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但互联网金融征信中随意征信、滥用征信信息等行为侵犯了信息提供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从法律上加以规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相关行业对信用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征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但互联网金融征信中随意征信、滥用征信信息等行为侵犯了信息提供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从法律上加以规制。以滥用互联网金融征信具有社会危害性为前提,提出规制滥用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原则,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信息全面合法和事先预防的原则,分析互联网金融征信法律关系、各个法律关系主体的权益结构和责任,提出规制滥用互联网金融征信应当采取公众实施和私人实施双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征信 社会危害行为 公众实施 私人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