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危岩陡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
1
作者 李永利 安亚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7期165-168,共4页
为了解决危岩陡崖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以野猫洞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野猫洞危岩陡崖地质特征及稳定性,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危岩陡崖地质灾害行之有效的治理决方案。研究表... 为了解决危岩陡崖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以野猫洞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野猫洞危岩陡崖地质特征及稳定性,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危岩陡崖地质灾害行之有效的治理决方案。研究表明,根据野猫洞各危岩点发育形态、结构面特征、岩腔发育深度及预测的破坏方式等特点,根据危岩特征,提出采用“锚固+清除+支撑+裂隙封闭+绿化+群测群防+搬迁避让”的综合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陡崖 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
下载PDF
陡崖危岩群体崩塌中关键块体的确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雪 黄莹 +3 位作者 潘皓 张鹏 李俊才 顾海荣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1,共6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采用兼顾力学失效机制与几何拓扑破坏的方法对危岩群体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描述,将危岩群体拓扑网络的节点和边用块体强度与块体接触力学指标表征,通过网络节点重要度指标确定关键块体位置。危岩群体崩塌模拟算例表明:关...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采用兼顾力学失效机制与几何拓扑破坏的方法对危岩群体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描述,将危岩群体拓扑网络的节点和边用块体强度与块体接触力学指标表征,通过网络节点重要度指标确定关键块体位置。危岩群体崩塌模拟算例表明:关键块体破坏后,群体拓扑网络最大连通度(LCC)突然从0.567减小到0.3,而此后基本保持不变,证明该关键块体对危岩群体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复杂网络 关键块体 群体崩塌 拓扑破坏
下载PDF
陡崖块状危岩崩塌破坏时间的地震模型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屹立 李俊才 +1 位作者 张鹏 宋昊旻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5,共5页
危岩失稳崩塌是地震诱发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将造成巨大的灾害且难以预警。通过振动台模拟不同类型的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危岩的失稳破坏,研究陡崖危岩体的破坏性质。利用高速摄影机记录危岩群发生失稳的过程,研究失稳破坏模式,发现... 危岩失稳崩塌是地震诱发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将造成巨大的灾害且难以预警。通过振动台模拟不同类型的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危岩的失稳破坏,研究陡崖危岩体的破坏性质。利用高速摄影机记录危岩群发生失稳的过程,研究失稳破坏模式,发现危岩群的潜在破坏性。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对各组试验数据,分析危岩块底边长、高宽比、节理倾角3个因素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危岩群失稳破坏时间的影响。针对危岩群崩塌破坏时间的试验研究,以期实现对崩塌灾害进行评估、控制和采取应急措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危岩 模型试验 不同地震荷载 失稳破坏
下载PDF
雅泸高速公路陡崖危岩边坡切方技术研究
4
作者 李来柱 《江西建材》 2016年第3期162-162,166,共2页
为解决雅泸高速公路YK138+325~350段陡崖危岩清理问题,全面分析雅泸高速公路陡崖危岩边坡切方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及地形地貌特点,对陡崖危岩切方工程的坡度设计方案、爆破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陡岩危崖清理方案和切坡开挖方案,为其... 为解决雅泸高速公路YK138+325~350段陡崖危岩清理问题,全面分析雅泸高速公路陡崖危岩边坡切方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及地形地貌特点,对陡崖危岩切方工程的坡度设计方案、爆破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陡岩危崖清理方案和切坡开挖方案,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处置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危岩 边坡 切方 爆破
下载PDF
震后崩塌堆石体稳定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亮 李婧铷 +3 位作者 王保权 冯千珂 刘太鹏 陈秋雨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190,共9页
陡崖危岩的崩塌堆积物极易诱发二次崩滑灾害,严重威胁临近道路交通及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考察基-覆界面倾角、傍依坡角和堆积高度对震后崩塌堆石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失稳前兆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崩塌堆石体多呈&qu... 陡崖危岩的崩塌堆积物极易诱发二次崩滑灾害,严重威胁临近道路交通及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考察基-覆界面倾角、傍依坡角和堆积高度对震后崩塌堆石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失稳前兆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崩塌堆石体多呈"整体流动滑移"和"中心溃散崩塌"破坏形态;随堆积高度增加,堆石体"高危地形"和"破坏地形"覆盖范围逐步扩展,整体稳定性显著降低;灾源点位置主要受基-覆界面倾角控制,随角度增加,灾源点由堆石体中心临空面向两侧迁移。研究结果可为崩积物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研究及工程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崩塌堆石体 室内实验 崩滑特征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