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ICU 12h内相关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1
作者 李淑娴 翁慧纯 洪春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以入ICU 12h内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资料,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Nomogram模...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以入ICU 12h内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资料,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Nomogram模型展示影响因子对预后影响可视化。结果:共纳入25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 28d存活180例,死亡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95%CI:1.002~1.040)、收缩压(OR=0.990,95%CI:0.981~0.999)、血清肌酐(OR=1.142,95%CI:1.018~1.281)、氧合指数(OR=0.998,95%CI:0.996~1.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0.992,95%CI:0.868~0.981)是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P<0.05);建立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预测模型为P=1/(1^(+)e^(-z)),Z=0.021×年龄-0.010×SBP^(+)0.133×SCr-0.002×OI-0.081×GCS,该模型对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AUC为0.752(95%CI:0.685~0.819,P<0.001),敏感度为0.658,特异度为0.767。结论:入ICU 12h内的年龄、收缩压、血清肌酐、氧合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本组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依托入ICU 12h内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早期预测危重症患者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室 12h内相关指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危重症创伤出血临床输血指导及凝血功能检测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琼 姚静 张燕飞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究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输血以及凝血功能检测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观察组则依据TEG... 目的 探究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输血以及凝血功能检测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观察组则依据TEG结果来指导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用血量的差异性,并对观察组输血前后TEG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分析TEG相关指标与凝血常规指标的关系。结果 输血前,两组的凝血四项和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I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R值、K值均较输血前降低,MA值、Angle角以及CI值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观察组冷冻血浆、冷沉淀输注量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但两组血小板输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328,P=0.036<0.05),K值与PLT呈负相关(r=-0.389,P=0.001<0.05),Angle角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28、0.475,P=0.029、0.000<0.05),MA值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37、0.460,P=0.016、0.000<0.05),CI值与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235、0.348,P=0.020、0.014<0.05)。结论 TEG在临床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且可以发现并改善患者凝血异常情况,TEG相关指标与凝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功能检测 危重症创伤 出血 临床输血
下载PDF
三级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魏佳佳 冉真榕 +4 位作者 杨婵娟 杨光静 陈丛琳 杨雪 黄淑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中医院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胜任特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医... 目的调查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中医院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胜任特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处于中上水平,工作年限、职称、科室岗位类型、应对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自信程度对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有影响(P<0.05)。结论中医院护士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今后培训中可重点关注低工作年限、低职称、不同科室岗位类型、自信程度不足的中医院护士,以提高其急危重症护理能力及急危重症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护士 危重 胜任力 护理能力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EIP-CDIO模式的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4
作者 郑娜 戴月 吴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分析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现状与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结合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基于EIP-CDIO模式下的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实施路径:构思环节,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设计环节,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重构知识点,深入挖掘知... 在分析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现状与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结合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基于EIP-CDIO模式下的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实施路径:构思环节,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设计环节,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重构知识点,深入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教授过程;运作环节,构建持续性教学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良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P-CDIO模式 危重症护理 课程思政 新医科
下载PDF
快速护理团队模式联合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对急危重症剖宫产术产妇的影响观察
5
作者 水玲玲 王珂佳 高慧芳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究急危重症剖宫产术产妇中,联合应用快速护理团队模式、护理行为感知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入的86例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存在急危重症。基于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研究组(n=43,... 目的探究急危重症剖宫产术产妇中,联合应用快速护理团队模式、护理行为感知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入的86例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存在急危重症。基于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研究组(n=43,快速护理团队模式+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对照组(n=43,快速护理团队模式),分析其在手术相关指标、产妇情况、新生儿情况差异。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手术室响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症监护室抢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情绪评分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降低,应激反应指标均提高,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脐带血pH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危重症剖宫产术产妇中,联合应用快速护理团队模式、护理行为感知模式的价值较为理想,能够降低剖宫产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使得术后并发症、产后大出血情况获得显著减少,同时进一步改善产妇焦虑情绪与应激情况,使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脐带血pH值获得显著改善,促进其住院时间降低,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护理团队模式 护理行为感知模式 危重 剖宫产术 产妇
下载PDF
Gibbs反思循环联合抛锚实例式教学法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刘裕凡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Gibbs反思循环联合抛锚实例式教学法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某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36名护士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基于Gibbs反思循环联合抛锚实例式教学法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某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36名护士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比较两组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出科汇报考核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得分情况。结果教学实施后,干预组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出科汇报考核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ibbs反思循环联合抛锚实例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出科汇报考核成绩,并能够增强规培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bbs反思循环 抛锚实例式教学法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士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评分联合氧合指数与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向辉 陈乐乐 +2 位作者 甄运钰 吴亚光 刘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联合氧合指数(OI)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脓毒症患者92例,社区获得性...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联合氧合指数(OI)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脓毒症患者9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4例。根据入院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结果,将所选患者分为轻度组(15分≤APACHEⅡ评分<20分,n=58)、中度组(20分≤APACHEⅡ评分<30分,n=70)和重度组(APACHEⅡ评分≥30分,n=48)。比较3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分压(PaO_(2))、OI]、q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气指标与q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联合OI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的价值。结果重度组的PaCO_(2)和qSOFA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的PaCO_(2)和qSOFA评分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PaO_(2)和OI呈现下降趋势,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CO_(2)与q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38,P<0.05);PaO_(2)、OI与qSOFA评分呈负相关(r=-0.197、-0.328,P<0.05)。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CO_(2)和qSOFA评分越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越严重;但PaO_(2)和OI越低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越严重。ROC曲线分析结果示,qSOFA评分联合OI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5,大于各单独指标预测和其他联合指标的预测(P<0.05)。结论qSOFA评分、OI与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有关,二者联合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危重程度的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急诊危重症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危重 危重程度 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评分 氧合指数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危重症孕产妇的多学科协作护理
8
作者 王淑芹 李绪言 +6 位作者 张春艳 万娜 张煜 唐晓 王睿 贾燕瑞 孙兵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总结8例危重症孕产妇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做好困难置管的配合与管理;分娩计划的落实与胎儿监测;精准抗凝及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清醒体外膜肺氧合期间加强管路固定及自主呼吸监测;多层面给予心... 总结8例危重症孕产妇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做好困难置管的配合与管理;分娩计划的落实与胎儿监测;精准抗凝及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清醒体外膜肺氧合期间加强管路固定及自主呼吸监测;多层面给予心理支持。本组8例患者均存活,胎儿3例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 孕产妇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5版)》出版:急危重症护理在线教学实践与研究
9
作者 罗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2-I0002,共1页
书名:《急危重症护理学(第5版)》作者:桂莉、金静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331982急危重症护理涉及对存在严重并急迫的生命危险,高风险、高压力,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迅速采取干预措施的病人进行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第5版)... 书名:《急危重症护理学(第5版)》作者:桂莉、金静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331982急危重症护理涉及对存在严重并急迫的生命危险,高风险、高压力,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迅速采取干预措施的病人进行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第5版)》一书论述了急危重症护理学基础知识、常见急危重症救护要点、灾害和损伤急救护理要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要点等内容,可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及在职护理人员的学习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学 生命危险 危重症患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救护理 在职护理人员 护理要点 干预措施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应用
10
作者 樊恒 朱建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1期1534-1537,共4页
过去的十年里,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展现出独特优势[1]。目前很少有专门针对ECMO技术在急危重症孕产妇人群救治中的研究报告,并缺少相关治... 过去的十年里,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展现出独特优势[1]。目前很少有专门针对ECMO技术在急危重症孕产妇人群救治中的研究报告,并缺少相关治疗经验。其中部分原因是急危重症孕产妇发病率相对较低,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不足。随着我们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急危重症孕产妇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孕妇生理改变、胎儿健康维护和产科急救均是危重症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当前ECMO应用指南中并没有解决急危重症孕产妇母婴健康的优化方案[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孕产妇 体外膜肺氧合 胎儿健康 危重症患者 临床医生 ECMO 生理改变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合CBL教学法在危重病医学见习教育中的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建时 郭蕾 +1 位作者 李慧 程碧环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并评价融合课程思政的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在危重病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8级麻醉专业本科见习学生62名为对照组[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2019... 目的研究并评价融合课程思政的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在危重病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8级麻醉专业本科见习学生62名为对照组[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2019级97名为教改组(课程思政融合CBL教学法)。效果评价方式以综合考核(包括理论考核、案例分析、技能操作)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结果教改组学生理论考核、案例分析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改组学生课程理解和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和自学能力提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和时政评析能力也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获得有效提高(P<0.05)。结论应用课程思政融合CBL教学法在危重病医学见习教育中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重症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掌握重症技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CBL教学法 危重病医学 见习 教学
下载PDF
论中医治疗急危重症之临床理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腾飞 高子恒 +1 位作者 刘清泉 孔立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537-539,545,共4页
中医急诊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古代医籍论述及当今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5个理念:救命留人之“整体观”;祛除病因之“病因论”;明辨虚实之“正邪论”;动态观察之“恒动观”;已病防变之“未病论”。救命留人之“... 中医急诊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古代医籍论述及当今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5个理念:救命留人之“整体观”;祛除病因之“病因论”;明辨虚实之“正邪论”;动态观察之“恒动观”;已病防变之“未病论”。救命留人之“整体观”是战略层面的,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要贯穿始终;祛除病因之“病因论”和明辨虚实之“正邪论”是战术层面的,关乎具体治疗方案的制订;动态观察之“恒动观”,是在治疗方案初步确定,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治疗效果,反馈修正治疗方案;而已病防变之“未病论”,则是我们通过以上4个理念的坚持,所应达到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 中医 治疗理念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盖晓燕 褚红玲 +5 位作者 赵东芳 张伟霞 常春 周庆涛 沈宁 孙永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94-197,共4页
目的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体系。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进行,采用文献综述结合德尔菲法,包括2轮专家函询,筛选、优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结果 两轮函询的有效... 目的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体系。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进行,采用文献综述结合德尔菲法,包括2轮专家函询,筛选、优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结果 两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和0.914,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3(χ^(2)=237.561,P<0.001)和0.157(χ^(2)=212.459,P<0.001)。研究构建了胜任力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8项。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体系,更加适用于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临床环境,为规范化培训和教学提供了简单可行的胜任力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评价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基于QFD的先天性膈疝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质量提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巍 杨晓倩 +3 位作者 张艳 马立霜 谷庆隆 王菲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目的准确识别先天性膈疝(CDH)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质量提升关键需求,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提升转运救治质量。方法对某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新生儿转出机构的25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以质量功能展开(QFD)为基础,借鉴SERVQUAL服... 目的准确识别先天性膈疝(CDH)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质量提升关键需求,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提升转运救治质量。方法对某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新生儿转出机构的25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以质量功能展开(QFD)为基础,借鉴SERVQUAL服务质量模型并利用亲和图(KJ)法将质量提升需求层次化,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需求重要度,创建质量屋,构建质量提升需求与质量提升措施的二维关系矩阵。结果CDH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质量提升措施包括完善管理工作方案、建立MDT机制、麻醉医师参与转运、组建内外科转运团队、优化转运救治工作流程等。实施后,CDH危重新生儿术后死亡率降低至10.34%,临床治愈率提高至81.25%。结论运用QFD可以确定影响CDH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升救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功能展开 先天性膈疝 危重新生儿 转运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回归方程的构建及干预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燕 徐九云 +1 位作者 雷海露 刘晓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并分析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5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S发生情况分为RFS组51例和非RFS组103例。采用... 目的构建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并分析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5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S发生情况分为RFS组51例和非RFS组10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发生RFS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因子对RFS的预测价值;构建并验证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拟定相关护理干预内容。结果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有创机械通气、喂养前禁食时间、D-二聚体水平、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血镁水平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水平均为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水平和联合预测因子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23、0.707、0.783、0.774和0.859(P<0.05)。发生RFS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L=0.085×APACHEⅡ评分-0.337×NRS 2002评分+0.537×营养摄入方式-0.776×喂养前血磷水平-0.207×喂养前血钾水平+0.942。该方程预测价值良好,可根据方程拟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可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RFS发生风险的临床预测,临床可根据回归方程制订相关护理干预措施,预防RF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老年患者 再喂养综合征 危险因素 回归方程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重症医学研究生《急危重症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林 徐昉 +3 位作者 张皑频 吴婧 张苜 林时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32-37,共6页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校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医学高端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了提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互联网+...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校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医学高端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了提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优化了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加入了思政元素,完善了教学设计,有效地做到了每门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趋势。《急危重症医学》是医学院校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重要的专业课,为充分发挥此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从重症医学《急危重症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构建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等方面,对重症医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急危重症医学》课堂教学效果及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重症医学 研究生教育 课程思政 危重症医学 医学研究生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症患者优化院间转运措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甜甜 张丽 +3 位作者 李付华 张苇 吕会力 王丹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总结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危重症患者的优化院间转运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3-06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院间转运的60例经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优化转运措施分为优化转运组(28例)和常... 目的总结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危重症患者的优化院间转运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3-06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院间转运的60例经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优化转运措施分为优化转运组(28例)和常规转运组(32例)。比较2组转运护理质量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转至接收医院。优化转运组的院外滞留时间、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转运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常规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接收医院的接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实施院间优化转运措施,能有效提高转运护理质量、转运效率和护士满意度。严格落实ECMO支持患者院间优化转运的措施和流程,并熟练规范进行ECMO操作,可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拯救其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症患者 转运 优化措施
下载PDF
心血管危重症患者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的质量改进与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姬国华 申祥凤 +1 位作者 吴琪 陈跃跃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63-6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培训时间为2020年7月,2020年8月开始实施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护士24名,分析培训前后护...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培训时间为2020年7月,2020年8月开始实施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护士24名,分析培训前后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以及病情掌握情况和交接班时间差异,同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危重患者87例(干预前)和87例(干预后),分析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1个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中各项目7分比例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交接班时间短于培训前(t=11.883,P<0.05);干预后,责任护士对诊断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风险和护理重点得分高于干预前(t=-10.475、-13.441、-16.253、-18.246、-27.982,P<0.05);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4.25%,高于干预前(χ^(2)=30.665,P<0.05);干预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30%,低于干预前(χ^(2)=6.734,P<0.05)。结论危重患者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有助于改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危重 床旁交接班模式 满意度
下载PDF
慕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红艳 何凤莲 秦厚应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4期99-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4名内科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方式,观... 目的:探讨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4名内科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录制慕课教学视频交住培学员自主学习,让住培学员利用自由时间学习慕课资源,随后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实践、交流互动。比较两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成绩及住培学员对于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培学员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慕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翻转课堂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下载PDF
“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霞 李璐寰 +2 位作者 丛小玲 杨艺 王进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索“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将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学习的99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2—7月(2019级)的50名... 目的探索“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将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学习的99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2—7月(2019级)的50名学生为对照组,2022年2—7月(2020级)的49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应用“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即组建教学团队、重构教学内容、开展校企实训教学、实施人文思政渗透。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技能考核,急救核心能力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技能成绩及急救核心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生急救核心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临床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危重症护理 护理专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