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新生儿治疗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晴 杨健萍 +3 位作者 沈加 陈笋 武育蓉 孙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IVS)新生儿早期治疗及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8例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手术指征的PA/IVS或CPS/IVS患儿根据有无产前诊...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IVS)新生儿早期治疗及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8例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手术指征的PA/IVS或CPS/IVS患儿根据有无产前诊断分为产前组(n=15)及产后组(n=13)。产前组于胎儿期明确诊断后即制定干预方案,产后组自外院转诊并明确诊断后制定干预方案。所有患儿均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在新生儿期接受PBPV,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时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心脏彩色超声及介入术中的测量值。结果 28例患儿接受PBPV平均日龄为(7.53±3.18)d,平均体质量为(3 102.32±708.40)g,其中PA/IVS 9例,CPS/IVS 19例,随访时间(18.82±5.22)月,无死亡病例。产前组入院日龄及首次治疗日龄明显小于产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产前组血流动力学较产后组稳定,产后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访过程中,两组再介入率、双心室循环情况及术后1年右室和肺动脉瓣的发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诊断有助于对PA/IVS及CPS/IVS患儿的早期干预,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 危重肺动脉狭窄 产前诊断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及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乐佳妮 张智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720-723,共4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与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是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与介入治疗的逐步开展,这两种疾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旨在回顾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与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是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与介入治疗的逐步开展,这两种疾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旨在回顾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为这两种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 危重肺动脉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婴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轨道建立操作策略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邴振 泮思林 +2 位作者 罗刚 纪志娴 王葵亮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婴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轨道建立的操作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的30例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婴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轨道... 目的探讨婴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轨道建立的操作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的30例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婴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轨道建立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应用常规方法建立输送轨道;B组:常规方法未能建立轨道而转为应用冠状动脉导丝建立轨道;C组:应用冠状动脉导丝协助建立球囊输送轨道),比较不同组别患儿年龄、体重、体表面积、肺动脉瓣环直径、瓣口直径、球囊瓣环比、术前跨肺动脉瓣压差、手术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前后右心室压力(RVSP)、手术时间及轨道建立过程有无并发症等资料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建立球囊扩张轨道,未出现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儿肺动脉的瓣环及瓣口直径进行比较,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儿球囊瓣环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儿治疗前的SpO2、RVSP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手术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婴儿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及肺动脉瓣环和瓣口直径是选择轨道建立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常规方法不能建立轨道时,可应用冠状动脉导丝,尤其是双冠状动脉导丝,协助建立球囊扩张轨道,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危重肺动脉狭窄 球囊 冠状动脉导丝
原文传递
新生儿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的急诊手术早期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浩 蔡及明 +1 位作者 徐卓明 张海波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530-535,共6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PA/IVS)[含危重型肺动脉狭窄(CPS)]的患儿采用目前常用手术方法进行急诊手术的近期效果,分析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接受急诊手...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PA/IVS)[含危重型肺动脉狭窄(CPS)]的患儿采用目前常用手术方法进行急诊手术的近期效果,分析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接受急诊手术的新生儿PA/IVS和CPS患儿做回顾性研究,术前依据三尖瓣Z值,判断右心室发育状况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总结术后早期疗效,分析影响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5例患儿(其中CPS 27例),根据术前解剖条件,分别选择以Blalock-Taussig分流术(B-T分流术)、肺动脉瓣交界切开、右室流出道开通为主的手术治疗方法。全组死亡7例(10.7%),术后氧饱和度有轻度改善,依赖较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术后早期有9例(13.8%)患儿因低氧或低心排再次手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T分流术和多次手术是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PA/IVS和CPS急诊术后早期病死率较高,准确判断右心室发育状态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成功的关键。B-T分流术和术后早期再次手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急诊手术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 危重型肺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