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患者转运优化方案及其效果研究
1
作者 杨旭 金雪 于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72-1175,共4页
患者转运是医疗体系中一项重要任务,涉及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增加,患者转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综述危重患者转运方案既往研究,分析当前研... 患者转运是医疗体系中一项重要任务,涉及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增加,患者转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综述危重患者转运方案既往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转运 优化方案 综述
下载PDF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的概况性评价
2
作者 王敏 龙建英 +4 位作者 袁梦圆 焦品莲 钟明明 孙珊珊 张彩云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目的 系统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工具,为临床选择、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风险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10篇预测模型开发研究... 目的 系统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工具,为临床选择、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风险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10篇预测模型开发研究及2篇验证研究,总体预测性能良好,但偏倚风险较高。年龄、机械通气、血糖、腹内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镇静镇痛药是预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因子。结论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较多,但临床适用性能还需进一步验证。同时,应研究不同疾病类型危重患者的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结合信息化系统,实现喂养不耐受高风险患者筛选和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喂养不耐受 预测模型 概况性评价
下载PDF
雷火灸结合揿针埋针技术对ICU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重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姜娟娟 陈桂兰 +1 位作者 王敏 瞿艳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揿针埋针技术对ICU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重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ICU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重患者(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进行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揿针埋针技术对ICU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重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ICU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重患者(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进行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临床干预基础上实施雷火灸结合揿针埋针技术干预,数据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营养不良发生率、干预前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变化及肠内营养指标(总蛋白及前白蛋白、白蛋白)变化、干预前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变化、肠内营养耐受率及达目标喂养量时间、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7.84%)低于对照组(23.53%)(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及肠内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APACH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各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肠内营养指标(总蛋白及前白蛋白、白蛋白)、APACHEⅡ评分均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肠内营养指标(总蛋白及前白蛋白、白蛋白)、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达目标喂养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揿针埋针技术可较好改善ICU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重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肠内营养不耐受 危重患者 病情 营养状况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危重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常海哲 扈新妹 +1 位作者 张叶鑫 安国静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危重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1月27日至2023年6月23日收治的252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保护性约束护...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危重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1月27日至2023年6月23日收治的252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保护性约束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保护性约束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约束松紧适宜率、约束肢体位置正确率、约束部位皮肤正常率、约束肢体末梢血运良好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约束松紧适宜率、约束肢体位置正确率、约束部位皮肤正常率、约束肢体末梢血运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约束松紧适宜率、约束肢体位置正确率、约束部位皮肤正常率、约束肢体末梢血运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 保护性约束 危重患者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护理安全信息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5
作者 刘晓敏 魏丽丽 +4 位作者 卜娜 姜文彬 代月光 盖玉彪 郭小靖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10-14,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预防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目的:构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预防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2023年7~8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结果: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5.5%、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4,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9、0.223(P<0.05);最终形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2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可靠,为更全面地评估患者转运风险、护航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为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预警模型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危重患者 转运安全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ICU危重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策略
6
作者 谢芳菲 李双玲 王春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06-911,共6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合并诸多诱发VTE的危险因素,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危重患者的VTE预防策略至关重要,包括识别危险因素、血栓与出血风险评估、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合并诸多诱发VTE的危险因素,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危重患者的VTE预防策略至关重要,包括识别危险因素、血栓与出血风险评估、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效果监测、质量控制等措施。ICU患者VTE发生风险高,其出血风险亦不容忽视,综合评估危重患者血栓与出血风险并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和监测措施,是ICU医师所面临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危重患者VTE预防策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危重患者的VTE预防管理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重患者 风险评估 血栓预防策略
下载PDF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
7
作者 陈春桦 梁艳 +2 位作者 梁意芳 潘俊民 李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根... 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早期渐进性运动)2组。对比2组在住院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呼吸肌功能、肌肉参数、肌力和握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ICU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 48 h后,观察组的咳嗽峰流速、最大吸气压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的1周和转出ICU时,观察组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胫骨前肌肌肉厚度、肱二头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值均大于同期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评分和握力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减少VAP的发生,改善其呼吸肌功能,提升其肌肉厚度、肌群肌力和握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床旁超声监测 早期渐进性运动 呼吸肌功能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8
作者 郭伟 周艳梅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0-321,共2页
目的 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抽取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干预组(无缝隙护理管理)与参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对干... 目的 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抽取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干预组(无缝隙护理管理)与参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参照组;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无缝隙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ECMO联合CRRT抢救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濮德松 刘亚红 杭剑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30-0133,共4页
评估整体护理应用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抢救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病例为昆山市中医医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接受ECMO+CRRT抢救的30例ICU危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情况:对照组(常规护理,15... 评估整体护理应用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抢救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病例为昆山市中医医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接受ECMO+CRRT抢救的30例ICU危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情况:对照组(常规护理,15例)、观察组(整体护理,15例),评价组间并发症、满意程度、实验室指标[血钾、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CU住院时间。结果 (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更少,满意程度更高,ICU住院时间更短,P<0.05;(2)护理后,观察组血钾、SCr、BUN更低,P<0.05。结论 在ICU危重患者接受ECMO+CRRT抢救期间配合整体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血钾、SCr、BUN水平,缩短ICU住院时间,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O CRRT 抢救 ICU 危重患者
下载PDF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规范化管理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朱瑞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4-0107,共4页
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患者(n=40);试验组: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患者(n... 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患者(n=40);试验组: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患者(n=4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管理方案;试验组: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规范化管理方案。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单次KSC腹泻评分耗时、7天内KSC腹泻评分总耗时、腹泻止泻时间、腹泻治疗有效率、喂养中断率、喂养中断时间、干预7天后的摄入能量热卡、7天后的能量喂养达标率、实际喂养热卡>60%目标热卡占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信息技术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规范化管理方案能够减少单次KSC腹泻评分评估耗时时间和7天内的KSC腹泻评分总耗时时间,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危重患者的止泻时间,改善腹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喂养中断率,减少喂养中断时间,显著增加危重患者7天后的能量热卡,提高喂养达标率和实际热卡大于60%目标热卡的占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 腹泻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超声引导在危重患者鼻肠管置管患者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潘涛涛 王青梅 赵莉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29-0032,共4页
分析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超声引导在危重患者鼻肠管置管患者治疗期间所产生的相应影响。方法 借助随机抽签将2023年09月~2024年09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需留置鼻肠管的危重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 分析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超声引导在危重患者鼻肠管置管患者治疗期间所产生的相应影响。方法 借助随机抽签将2023年09月~2024年09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需留置鼻肠管的危重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留置鼻肠管,试验组采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超声引导留置鼻肠管,比较置管成功率与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项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超声引导用于危重患者鼻肠管置管期间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置管效率,而且可以在联合方案的使用下有效缩短患者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鼻肠管置管 新斯的明 足三里穴位注射 超声引导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危重患者体外膜氧合治疗期间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2
作者 成对霞 潘蕾 何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12-117,139,共7页
目的总结危重患者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期间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BMJ、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 目的总结危重患者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期间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BMJ、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Elsevier、Web of Science、JAMA、PubMed、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英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美国重症医学会、国际指南图书馆、英国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澳大利亚指南网、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数据库中关于ECMO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应用实践、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本研究相关原始研究等。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汇总49条最佳证据,包括营养评估和监测、营养供给、肠内营养、营养制剂及危重病评分5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危重患者ECMO治疗期间的营养管理,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体外膜氧合 营养管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某三级医院危重患者住院病历质量分析
13
作者 朱艳艳 何小菁 +1 位作者 陆玉莹 刘清海 《现代医院》 2024年第9期1381-1383,1387,共4页
目的对某院危重患者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将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求提升病历书写质量的措施。方法从某院2022年12月1日—2023年11月30日出院的1117份危重患者住院病历中抽取330份。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 目的对某院危重患者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将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求提升病历书写质量的措施。方法从某院2022年12月1日—2023年11月30日出院的1117份危重患者住院病历中抽取330份。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的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所抽查危重患者住院病历进行质控。结果抽查的330份危重患者住院病历中,有缺陷的病历占45.15%,其中病历首页信息存缺陷率最高,达到56.38%;其次为病程记录缺陷,缺陷率达25.50%。在缺陷率最高的病历首页项目中,存在缺陷最多的是首页基本信息的漏填、错填,占总病历首页信息缺陷份数的28.57%;其次是转科科别漏填,占总病历首页信息缺陷份数的11.90%;重症监护室记录的填写缺陷与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占比相持平,达10.71%。结论危重患者住院病历缺陷内容集中在病历首页信息、病程记录、出院(死亡)记录、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上,科室之前缺陷率有一定差距,建议通过强化医师法律意识、优化信息系统功能、增强科室间的协调、加强病历书写培训力度、实行奖惩责任追究,加强对危重患者住院病历质量的管理,提升病历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病历质量 缺陷分析
下载PDF
在危重患者导管管理中风险上报追踪管理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王丽娜 欧阳大方 +1 位作者 覃东 徐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9期14-17,共4页
目的 分析在危重患者导管管理中风险上报追踪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患者200例,依据住院时间分组,各100例。2019年1—12月未经导管管理风险上报追踪管理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接受导管风... 目的 分析在危重患者导管管理中风险上报追踪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患者200例,依据住院时间分组,各100例。2019年1—12月未经导管管理风险上报追踪管理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接受导管风险上报追踪管理为措施组,分析实施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措施组胃管、尿管及引流管等导管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措施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措施组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率、导管感染率及导管相关院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危重患者导管管理进行风险上报追踪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导管管理质量,促使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发生率减少,避免患者感染,促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均提升,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导管管理 风险上报追踪管理 管理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
15
作者 申荣 张晓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5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为活动主题,应用清单式管理查检表对交接班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为活动主题,应用清单式管理查检表对交接班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交接班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运用清单式管理方式,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从79.66%提高到96.04%,交接1例危重患者的时间由(3.16±0.48)min缩短至(2.02±0.21)min,患者满意率由89.32%提高至98.2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危重患者 床旁交接班 完整率
下载PDF
药护精细管理在重症监护危重患者用药安全性的研究
16
作者 赵贤 薛美燕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确定药护精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的用药安全性。方法:择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重症监护危重患者60例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n=30,进行常规的药护管理)与试验组(n=30,观察组基础上进行药护精细管理)。对比两组药护管理中患者... 目的:确定药护精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的用药安全性。方法:择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重症监护危重患者60例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n=30,进行常规的药护管理)与试验组(n=30,观察组基础上进行药护精细管理)。对比两组药护管理中患者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药护管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为16.67%,试验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恶心,感染等共有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试验组中无病例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有24例患者效果显著,6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中存在10例治疗无效案例,1例死亡案例,治疗有效率为63.33%。结论:药护管理的优劣对于重症监护危重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加强用药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药护精细管理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护精细管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患者 用药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多重对应分析与Logistic回归探究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17
作者 孙卓铖 王宇 +3 位作者 魏松奇 樊方慧 马凌燕 杨巧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某两所三甲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IABP支持的心血管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进行分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某两所三甲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IABP支持的心血管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索不同类型不良事件与危险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182例患者转运中有68例(37.36%)发生了不良事件,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43/23.63%),不良事件主要为血压波动(26/14.29%)、IABP氦气管路断开(16/8.79%)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10/5.49%)。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转运目的地是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病情变化不良事件与机械通气、镇痛镇静药物相关联。结论IABP支持下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血管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多重对应分析
下载PDF
ICU危重患者镇静和镇痛的护理方法及对病痛缓解率影响分析
18
作者 谢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40-0143,共4页
针对ICU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作出探讨,详细分析镇静和镇痛护理对病痛缓解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本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抽选2021-10至2022-10一年中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基础组这两组,每组各38例。基础组... 针对ICU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作出探讨,详细分析镇静和镇痛护理对病痛缓解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本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抽选2021-10至2022-10一年中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基础组这两组,每组各38例。基础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镇静及镇痛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过后患者的病痛缓解情况、护理前后的镇静与睡眠得分、生活状态及对护理评价等方面,并进行2组数值的比对。结果 通过计算2组患者护理后的病痛缓解率,实验组94.74%>基础组65.79%,明显实验组患者的病痛缓解效果更好,(p<0.05);护理后予以测评发现,实验组Ramsay及PSQI这两项评分显然更优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SF-36最终评分明显由于基础组,可见生活质量显然更好,(p<0.05)。2组患者对护理的评价相比,满意度分别为97.37%、73.68%,患者对镇静和镇痛护理更满意,(p<0.05)。结论 对于ICU危重患者的护理,应用镇静和镇痛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病痛缓解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危重患者 镇静和镇痛 护理方法 病痛缓解率
下载PDF
基于SHEL模式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朱小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4-0087,共4页
探讨SHEL模式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危重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常规用药护理管理,研究组40例患者使用SHEL模式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将两组... 探讨SHEL模式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危重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常规用药护理管理,研究组40例患者使用SHEL模式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2.50%)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15.00%),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HEL模式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患者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模式 安全用药 护理管理 危重患者
下载PDF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许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23-0126,共4页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危重患者融入本次研究,其在我院抢救的时间段处在同一范围内,即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以差异性的护理模式为标准进行组别划分,第一组别是观察组,参与主体总数15例,第二组别...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危重患者融入本次研究,其在我院抢救的时间段处在同一范围内,即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以差异性的护理模式为标准进行组别划分,第一组别是观察组,参与主体总数15例,第二组别是对照组,参与主体总数与前者相同。两个组采用的护理方式分别是全程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无论是急诊抢救指标的比较,还是护理交接工作情况的比较,都呈现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特征(P<0.05);对于护理满意度这一指标的对比,处于更高状态的为观察组,偏低的是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的作用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确诊时间、抢救时间、交接时间,加强了护理交接工作,避免出现责任推卸的情况,有利于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抢救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