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
作者 张艺萍 张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69-0172,共4页
探究循证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 探究循证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效果更为明显,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更佳,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更高,P<O.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给予患儿更全面的照顾,有效缓解了患儿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患儿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付四毛 罗序峰 +7 位作者 温小丽 何冰洁 刘玉玲 朱建萍 吴涛 张胜 龙晓玲 马立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总结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诊治的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患儿17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 17例患儿年龄为(19.8±11.1)个月,入院时病程为(3.2±0.8)d。其中... 目的总结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诊治的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患儿17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 17例患儿年龄为(19.8±11.1)个月,入院时病程为(3.2±0.8)d。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15例,柯萨奇病毒A16型(COA16)感染2例。影像学检查颅脑MRI阳性6例,CT阳性2例;脊髓MRI阳性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脑干受损14例,治疗上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免疫支持,维持血压、血糖及内环境稳定,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及头部亚低温治疗。家长放弃治疗5例(放弃时间分别为入院后1、3、7、30、50 d)。出院时完全治愈4例,遗留斜视(外展神经损害)3例,面瘫(面神经损伤)2例,吞咽功能障碍(舌咽神经损伤)2例,肢体活动功能障碍4例。另外1例治疗30 d无法撤离呼吸机转上级医院治疗。随访1年,吞咽功能损伤患儿恢复正常;外展神经受损患儿恢复正常;面神经损伤患儿1例恢复正常,另外1例患儿仍有轻微的闭眼困难;肢体活动障碍患儿有2例恢复正常。随访2年,面神经损伤患儿恢复正常;肢体活动障碍患儿剩1例仍有活动障碍,肌力恢复至4级;转上级医院治疗的患儿脱离呼吸机,可吞咽流质及半流质,可自行行走,肌力为4级。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为EV71感染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年龄以1.5岁为多,经积极综合治疗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2
3
作者 许莉 李秋兰 王仁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此病多发于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多数患儿突然发病,并出现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等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此病多发于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多数患儿突然发病,并出现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等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造成病情危重.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其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本组病例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全程监护,早期及时识别诊断危重症病例,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制定最佳的适合患儿的统一化及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标准,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使抢救成功率高,避免死亡病例发生,这是救治和护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重要环节,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急救与护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相关危险症状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亚红 刘晓宁 +3 位作者 钟菊珍 杨丽珍 王燕 薛海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1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患儿相关危险症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早发现、早干预,赢得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62例,其中危重症患儿82例为实验组,普通患儿8...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患儿相关危险症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早发现、早干预,赢得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62例,其中危重症患儿82例为实验组,普通患儿80例为对照组。对相关的危险症状,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足口病危重症和普通症患儿中,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0.012);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438);首次就诊距离发病3d以上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P=0.002);其他有统计学差异的症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惊跳、四肢抖动、肌无力、肌张力增高、发热、血压高。结论尽早发现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以便及早采取治疗的护理措施是:前瞻性和针对性观察危险症状,加强监测生命体征、高热的护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症状 护理
下载PDF
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耿蓉娜 王伟秀 +3 位作者 杨娟赵敬肖孙立新 杨娟 赵敬肖 孙立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5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12月共收集病例48例,其中93.75%(45/48)的患儿年龄... 目的:分析总结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12月共收集病例48例,其中93.75%(45/48)的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100%发热;3例患儿皮疹不典型;辅助检查89.58%(43/48)白细胞计数增高,81.25%(39/48)血糖增高,85.42%(41/48)脑脊液异常,EV71核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2.76%。结论: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分析
下载PDF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定芬 陈草明 林文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危重症手足口病对患儿脑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来本院体检手足口病没有神经系统症状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基本指标状况以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定... 目的:危重症手足口病对患儿脑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来本院体检手足口病没有神经系统症状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基本指标状况以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定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皮疹17例、发烧37例、血常规异常26例、外周血管炎细胞浸润异常28例、以及肺水肿例数21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脊液常规生化定量值中,白细胞数(76.28±3.71)×10~6/L、多核细胞数比例(1.53±0.33)%、蛋白质(0.95±0.23)g/L、以及葡萄糖量(4.59±0.12)m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HFMD致使脑脊液各个指标生化定量异常,外周血管附带大量炎性细胞,可对脑组织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小儿脑损伤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赖春娟 李季妮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3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9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在两组给予同样治疗的同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9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在两组给予同样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干预前后的生命系数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2%(136/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1%(9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精力、疼痛及情绪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而观察组的各生命系数评分及总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患儿痛苦,提高耐受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危重症手足口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高渗盐水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陈智锋 何海燕 +1 位作者 张明真 何俊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8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病毒、解痉、脱水、抗炎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渗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病毒、解痉、脱水、抗炎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渗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愈合时间、肢体抖动时间、易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钠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氯离子、钾离子、肌酐、血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有效防治脑水肿,增加体内钠离子浓度,促进症状的早期改善,且对其他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促进疾病转归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高渗盐水 钠离子浓度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的临床救治探讨
9
作者 陈大业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147-147,共1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儿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选择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救治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患儿休克全部纠正,8例痊愈,1例放弃。结论...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儿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选择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救治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患儿休克全部纠正,8例痊愈,1例放弃。结论大剂量的液体复苏是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相对安全并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休克 液体复苏 肺水肿
下载PDF
整体护理用于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价值分析
10
作者 张萍 段长虹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866-867,共2页
目的探讨对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予以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开展项目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 目的探讨对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予以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开展项目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并发症率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予以整体护理,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 并发症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玲 韩传映 +2 位作者 吴春芳 屈伟光 况红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瑞士HAMILTON-C2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模式,无自主呼吸及严重肺出血时应用压...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瑞士HAMILTON-C2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模式,无自主呼吸及严重肺出血时应用压力控制模式(PCV)选用适当的呼吸机参数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3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3例成功脱机治愈出院,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0例死亡。结论早期机械通气选用适当的呼吸机模式及参数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柴淑敏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1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日病并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者6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如果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时,控制其颅内高压,并指导其使用甘露醇、利...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日病并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者6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如果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时,控制其颅内高压,并指导其使用甘露醇、利巴韦林与痰热清实施抗病毒治疗;将丙种球蛋白应用于患者静脉;如果患者出现肺水肿及肺出血现象时,给予其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适量给予患者酚妥拉明与硝普钠进行降压处理治疗。结果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者中,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的4例患儿经治疗痊愈,剩余合并脑炎重症患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那些合并肺水肿及肺出粗患儿预后较差;68例患儿中治愈或好转有64例(94.12%),4例出现并发症,l例死亡;发病3天内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明蛀短于发病超过3天的患者.P〈0.05。结论重症和危熏症手足口病并脑炎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水平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脑炎 治疗方法
下载PDF
76例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晴 谭丽 +2 位作者 敖仇波 胡绍举 方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113-2114,共2页
重症手足口病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进入肺水肿和循环衰竭阶段和病死率高达83%。探讨重症、危重症手足病临床特征,早期判断重症病例,对手足口病的积极诊治和减少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12年4... 重症手足口病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进入肺水肿和循环衰竭阶段和病死率高达83%。探讨重症、危重症手足病临床特征,早期判断重症病例,对手足口病的积极诊治和减少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12年4—8月收治的76例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高渗盐水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建欣 谢城 《现代医院》 2014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渗盐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渗盐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钠离子浓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钠离子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天和第6天实验组患儿的钠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高渗盐水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钠离子浓度,改善预后。高渗盐水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43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江慧敏 高媛媛 +2 位作者 林海生 郑可鲁 杨思达 《广州医药》 2010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头颅MR I或CT、EEG、BAEP检查的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患儿年龄多在3岁以下,发热...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头颅MR I或CT、EEG、BAEP检查的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患儿年龄多在3岁以下,发热以高热为主;最常出现的神经系统表现有肢体震颤、精神差、烦躁、惊跳;还可出现血糖升高、肺水肿、肺出血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和头颅MR I检查可表现异常;除常规治疗外,40例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38例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1年,未发现明显的智力落后、继发性癫痫及肢体瘫痪。4例死亡,1例家人放弃治疗,撤离呼吸机机械通气后死亡。结论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筛选脑干是否受损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54例痊愈出院,2例自动要求出院,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加强消毒隔离...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54例痊愈出院,2例自动要求出院,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呼吸道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是提高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患儿 临床护理
下载PDF
控制饮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急性期患儿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苏侠 张春侠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控制饮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急性期患儿的应用疗效。方法将6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饮水... 目的探讨控制饮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急性期患儿的应用疗效。方法将6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饮水。对比2组患儿临床指标恢复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血压、血糖、毛细血管充盈和肢体抖动的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饮水能有效地控制危重症手足口病急性期患儿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危重症手足口病 急性期 控制饮水 应用疗效
下载PDF
高呼气末正压的机械通气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杨 张永香 钟贵福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5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呼气未正压机械通气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儿童危重症手足口患者9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的PEEP设置为3~5 cm H2O,观察组患者的PEEP设置为8~15 cm H2O,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呼气未正压机械通气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儿童危重症手足口患者9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的PEEP设置为3~5 cm H2O,观察组患者的PEEP设置为8~15 cm H2O,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4小时之后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 H值、胸部X片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患者在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胸部X片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16.67%,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0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呼气未正压机械通气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不仅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呼气未正压机械通气 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良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9期80-81,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循坏障碍特点。结果经治疗,19例患儿治愈,7例好转,6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病患... 目的分析总结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循坏障碍特点。结果经治疗,19例患儿治愈,7例好转,6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病患儿病死的主要因素为循环功能衰竭;早期识别并进行适宜的循环支持及综合性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病死率,促使患儿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循环障碍 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简清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新余市人民医院PICU行亚低温治疗的5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亚低温组,2009年3月~2015年3月未给予亚低温治疗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常...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新余市人民医院PICU行亚低温治疗的5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亚低温组,2009年3月~2015年3月未给予亚低温治疗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常规使用机械通气、甘露醇降颅压、甲强龙和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循环支持、利巴韦林抗病毒、镇静等综合治疗。对照两组2h后的肛温、心率控制在160/min以下时间、收缩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时间、肺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亚低温组在2h后的肛温、心率控制〈160/min、收缩压控制在80~110mmHg的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亚低温组肺出血发生率为0.00%,对照组9.62%,第4期中亚低温组死亡率为7.84%,对照组25.00%(均P〈0.05)。结论亚低温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在降温、降低心率、改善循环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亚低温 高热 循环衰竭 肺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