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彩红 李俊艳 +5 位作者 李福琴 任志平 宋丹丹 郭俊爽 徐璐 苗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2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例,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2例。62例患者中14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6%;10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6.1%,分别为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4例,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6例;合并非多重耐药菌或真菌感染共9例(11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4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OR=17.104,95%CI:1.805~162.033),清蛋白为保护因素(OR=0.834,95%CI:0.709~0.982)。结论危重症COVID-19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清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重耐药菌 危重症 重症隔离病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在ICU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庆 何炼图 +10 位作者 张雨欣 廖海星 丁尚伟 周兴华 周大治 陈绮璐 杜继业 李颖珊 陈丽娜 江思 李宇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49-3053,共5页
目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救治是目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分析ICU内重症COVID⁃19患者超声监测资料,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与特点,期望为日后超声更有效地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救治起到更好作用。方法选取于广州医科... 目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救治是目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分析ICU内重症COVID⁃19患者超声监测资料,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与特点,期望为日后超声更有效地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救治起到更好作用。方法选取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记录分析胸腔、心脏及血管等各脏器超声资料,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超声的需求度及阳性率,并分析其监控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例患者,共检查318例次超声,其中依次以心脏、静脉、胸水及消化系统超声检查的临床需求为明显。心脏超声阳性率74%,下肢静脉彩超阳性率60%,颈内静脉彩超阳性率59%;消化彩超阳性率77%,胸水超声阳性率66%。应用ECMO状态下患者心血管及腹部超声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非ECMO状态下患者检查阳性率(P<0.05)。结论超声在ICU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求量及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且超声可以良好的综合反映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重症和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床旁DR图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岑人丽 钱元新 +6 位作者 李林 李倩仪 郑叔宏 曾庆思 陈淮 刘晨 宋玉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和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旁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DR)胸部影像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按检查时间顺序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26日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和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旁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DR)胸部影像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按检查时间顺序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26日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26~79岁,中位年龄61岁。所有患者均行床旁DR胸片检查,共129次胸部DR,以是否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为时间节点,将所有照片分为质控组和非质控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①专人投照;②对投照技师进行思想和COVID-19有关知识培训;③根据COVID-19病程特点对摄影条件进行调整。对两组胸部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129幅胸部影像,其中质控组79幅,非质控组50幅。质控组甲级片率为93.67%,乙级片率为6.33%,丙级片率为0%,废片率为0%;非质控组甲级片率为68.00%,乙级片率为30.00%,丙级片率为2.00%,废片率为0%。两组图像的甲级片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图像质量欠佳的主要原因是体位不正、摄影条件欠佳。结论通过质量控制措施,明显提高了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DR床旁照片的影像质量。在二级防护条件下对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进行投照采取质量控制措施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X射线摄影技术 床旁DR 胸部影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对比分析18例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肌损伤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洪仲思 郑新春 +2 位作者 杨小月 曲秀娟 黄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伴心肌损伤的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肌酶学指标动态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1月17至3月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8例重症/危重症COVID-19患者。依据住院期间心肌酶或肌钙蛋白I检测值... 目的回顾性分析伴心肌损伤的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肌酶学指标动态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1月17至3月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8例重症/危重症COVID-19患者。依据住院期间心肌酶或肌钙蛋白I检测值,正常范围患者归为非心肌损伤组(n=13),异常升高患者归为心肌损伤组(n=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并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动态分析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变化情况。结果18例重症/危重症患者中,心肌损伤患者占27.8%(5/18)。与非心肌损伤组患者比较,心肌损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症状和体征、发病至住院时间、体温、心率、舒张压、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心肌损伤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171)。两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入院时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血肌酐、CRP、N端脑钠肽前体两组患者中也未见明显差异。动态分析发现心肌损伤组重症患者在住院第4~5天左右,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N端脑钠肽前体逐渐出现升高,在第9~11天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重症/危重症COVID-19患者收缩压较高可能与容易出现心肌损伤相关,心肌酶谱异常出现在住院的早期,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对心肌损伤患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心肌损伤 心肌酶谱
下载PDF
Biofire Filmarray下呼吸道试剂盒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范俊平 肖盟 +9 位作者 王京岚 陈雨 张栋 夏鹏 柯帆航 赵静 杨燕丽 孙雪峰 赵颖 徐英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Biofire Filmarry下呼吸道试剂盒(pneumonia panel, PN)在危重症COVID-19继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4月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区ICU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支气管镜获取患者肺泡灌洗液后分别... 目的探讨Biofire Filmarry下呼吸道试剂盒(pneumonia panel, PN)在危重症COVID-19继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4月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区ICU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支气管镜获取患者肺泡灌洗液后分别送检Biofire Filmarray PN/普通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计算其一致率。结果共2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症COVID-19患者入选本研究,送检下呼吸道标本54份,包括Biofire Filmarray PN组21例患者33份(61.1%)标本、普通培养组14例患者21份(38.9%)标本,其中19对(共38份)为两种方法"背靠背"送检。Biofire Filmarray PN组结果回报时间约为1 h,20例患者32份(97.0%)阳性标本,检出病原体74例次,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29例次(39.2%),铜绿假单胞菌21例次(28.4%),肺炎克雷伯菌16例次(21.6%),大肠杆菌5例次(6.8%),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各1例次(1.4%)。普通培养组结果回报时间约为3 d,11例患者16份(76.2%)阳性标本,检出病原体19例次,其中为铜绿假单胞菌8例次(42.1%),鲍曼不动杆菌6例次(31.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例次(21.1%),粘金黄杆菌1例次(5.3%)。19对"背靠背"送检标本中,Biofire Filmarray PN组和普通培养组结果吻合者为15对,一致率为78.9%。结论危重症COVID-19患者易继发感染,病原体以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铜绿假单胞菌多见。Biofire Filmarray PN可用于此类患者的下呼吸道病原学诊断,具有回报速度快的优势,但其灵敏度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测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重型、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艳 任艳蕊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2期143-144,共2页
总结了28例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重症隔离病房的护理经验,包括一般护理、氧气疗法、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入住重症隔离病房平均时间为8 d,之后陆续转入普通隔离病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 总结了28例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重症隔离病房的护理经验,包括一般护理、氧气疗法、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入住重症隔离病房平均时间为8 d,之后陆续转入普通隔离病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特效药治疗的情况下,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促进疾病的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危重 氧疗 护理
下载PDF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
7
作者 张银英 廖小卒 +3 位作者 张露 阳晓娟 韩萍 赵自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本文总结了2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经验,包括成立ECMO转运小组、三级防护、转运前准备以及转运中和转运后的安全管理,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转运效... 本文总结了2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经验,包括成立ECMO转运小组、三级防护、转运前准备以及转运中和转运后的安全管理,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转运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机械通气 危重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院内转运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损伤治疗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伟 潘纯 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很快发展至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而死亡。这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改善氧合和肺保护为核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面罩正压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很快发展至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而死亡。这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改善氧合和肺保护为核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面罩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辅助方法。由于COVID-19进展快,呼吸治疗的难度大,该文结合在疫情一线救治COVID-19危重患者的临床实践,探讨应用上述方法时值得关注的方面,尤其是要早期识别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慎用肺复张,积极翻身拍背,取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早期主动插管机械通气,早期体外膜肺氧合,让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损伤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ICU管理实践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维 瞿昭晖 +2 位作者 刘溢思 高月 房明浩 《护理管理杂志》 2020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过程中的ICU管理。方法从临床一线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ICU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病区合理管理、患者精准护理与诊治、医护人员健康维护等措施,分析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 目的探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过程中的ICU管理。方法从临床一线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ICU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病区合理管理、患者精准护理与诊治、医护人员健康维护等措施,分析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和医护感染情况。结果收治54例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14例,治愈率为25.93%;死亡32例,死亡率为59.26%;ICU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建立科学合理的ICU医护管理措施,可为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及时且有效的诊治,同时确保一线医护人员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危重症 ICU
下载PDF
1例疑似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桂卿 刘砂沙 +1 位作者 马雄兴 王春宝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其主要的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经消化道传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其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和多脏器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2]。2019年12月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疑似病例是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很有可能会转成临床诊断病例。该疾病是新发疾病,在护理方面没有经验。本院于2020年3月14日收治了1例疑似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护,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到位,患者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
下载PDF
4例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1
作者 戈改真 石继海 +8 位作者 王慧敏 余艳琴 何慧洁 孙建芳 王春娜 王文梅 杨文典 陈鹏 史万哲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10-111,共2页
2019年12月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我国武汉疫情持续发展,最早病例报告于2019年12月1日[1-2]。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2019-n CoV[3]。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 2019年12月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我国武汉疫情持续发展,最早病例报告于2019年12月1日[1-2]。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2019-n CoV[3]。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新型冠状病毒为SARS-Co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患者 不明原因肺炎 临床特征分析 病例报告 冠状病毒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 危重症
下载PDF
一例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
12
作者 梁丽枝 于丽 +5 位作者 邢红英 李娟 高燕 吴莹 邓秀丽 郭晓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S01期0354-0354,共1页
总结 1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俯卧位 个案护理
下载PDF
1例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检验数据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锦萍 梁连辉 陈述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6期2458-2461,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直径为60~140 nm的β属冠状病毒,病毒颗粒有包膜,呈圆形、椭圆形,以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为主要传播途径[1-2]。由其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呼吸道...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直径为60~140 nm的β属冠状病毒,病毒颗粒有包膜,呈圆形、椭圆形,以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为主要传播途径[1-2]。由其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时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马尔尼菲篮状菌属于青霉菌属,易感于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多发于艾滋病患者,并发于其他疾病较少,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后其临床表现与COVID-19大致相同且起病隐匿,误诊率高,病死率高[3-4]。本文就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合并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检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马尔尼菲篮状菌 检验 动态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全程血液检验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会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1期3231-3232,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以较高的传染性、广泛的致病性、隐匿的潜伏期为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的疾病,本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号召,在治疗上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新型冠状病毒以较高的传染性、广泛的致病性、隐匿的潜伏期为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的疾病,本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号召,在治疗上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1例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肝酶、心肌酶等指标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反应蛋白 危重症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依蔓 唐磊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年第1期10-12,共3页
总结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包括其技术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并概述国内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运用ECMO治疗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
下载PDF
1例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相关指标分析
16
作者 杨洁 杨芝芝 +2 位作者 邓建军 范贵荣 曾娅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感染相关指标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感染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该患者具有典型流行病学史,以反复发... 目的探讨感染相关指标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感染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该患者具有典型流行病学史,以反复发热就诊,并迅速进展至胸闷气紧和呼吸困难,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COVID-19危重型。在疾病进展期,感染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比例(NEU%)迅速上升,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持续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性降低,NLR及N8R值随病情轻重呈相应增高趋势,而白细胞介素-6(IL-6)与NLR值变化基本一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N8R值变化基本一致。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上述感染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实时监测病程期间中NEU及LYM、淋巴细胞亚群、NLR及N8R值、IL-6及hs-CRP水平,将有助于COVID-19患者的病情进展判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感染指标
下载PDF
CT对托珠单抗治疗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的半定量评估
17
作者 吴杰 肖安岭 +1 位作者 顾金凤 吴雨燕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0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应用CT检查评估托珠单抗治疗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重型21例、危重型3例)NC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例仅行基础性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12例在基础治疗... 目的应用CT检查评估托珠单抗治疗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重型21例、危重型3例)NC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例仅行基础性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12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入托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与出院时CT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CT半定量评估为(11.00±1.9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CT半定量评估为(4.08±2.1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和出院时CT半定量评估差值为(6.92±2.4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33±5.91)d,对照组为(17.50±5.9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珠单抗对重型和危重型NCP患者的治疗有初步效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体层成像 评估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转阴后肝功能损伤1例报告
18
作者 杜绍山 孙树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82-84,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中国地区于2019年末首先出现在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1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先从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并成功培养了这种病毒。2020年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中国地区于2019年末首先出现在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1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先从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并成功培养了这种病毒。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同一天,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CSG)也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1]。这种病毒在人类群体内的传染性极强,现在由这种病毒导致的疾病已在各个国家蔓延,因此这次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部分患者同时存在鼻塞、咽痛、肌痛、腹泻等症状,而这种疾病也导致一些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伤[2]。我院为天津市收治COVID-19的定点医院之一,结合所收治的1例已治愈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情况,讨论COVID-19相关肝损伤的病因及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功能损伤 公共卫生事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四林 柳玉佳 +5 位作者 范伏元 王莘智 金朝晖 王伟 李妲 陈新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本团队在多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开展了中医药救治工作,临床效果明显。虽然在经过正规、有效治疗后,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康复出院,但是仍有约10%左右的出院患者存在临床不适症状,尤其是一些重症、危重症患者,因此,开展重症、... 本团队在多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开展了中医药救治工作,临床效果明显。虽然在经过正规、有效治疗后,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康复出院,但是仍有约10%左右的出院患者存在临床不适症状,尤其是一些重症、危重症患者,因此,开展重症、危重症患者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观察发现,肺纤维化是重症、危重症恢复期患者的重要病理改变及影像学特征,中医多表现为正虚邪恋的特点,以气虚为核心病机,或脾肺气虚,或气阴两虚,或气虚兼痰浊、血瘀而为病。针对肺纤维化这一重要病理改变和气虚这一核心病机,中医药治疗当扶正祛邪,随症加减,或益肺健脾佐以燥湿化痰,或益气养阴佐以清热生津,或益气活血兼化瘀通络等,并适当加用清解余毒的药物,以截断复发源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危重症 恢复期 中医药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疫情期间发热门诊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早期救治及滞留现状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江山 刘继海 +8 位作者 孙朋霞 王春婷 蒋子涵 宗良 李凡 李毅 徐军 于学忠 朱华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 对疫情期间发热门诊非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早期救治能力、滞留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统计疫情爆发前1个月(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及后1个月(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0日)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 目的 对疫情期间发热门诊非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早期救治能力、滞留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统计疫情爆发前1个月(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及后1个月(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0日)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的非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情况、就诊各环节时长及转归,对比疫情爆发前后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 发热门诊在疫情爆发前1个月和后1个月分别接收非COVID-19危重症患者27例和20例,两个时间段患者危重程度相似[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16.04±6.64 vs.19.25±6.69,P>0.05],发热门诊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n:22(12,48) vs.442(374,636),P<0.05],其中耗时最长的环节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221(178,273) min.两个时间段来院后7天死亡人数分别为10(37.03%)和12(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除承担筛查功能,还需要具备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设备及能力.由于筛查过程较多,此类患者在发热门诊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可能会影响危重症患者的短期预后,其处置流程仍有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门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救治能力 滞留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