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危险分区
1
作者 李孜沫 龚胜生 +3 位作者 陈丹阳 王晓伟 石国宁 张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3-681,共9页
黑热病是一种新传入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曾造成深远影响.该文综合运用Grapher时序分析、GIS空间分析、MaxEnt生态位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分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黑热病的流行频度... 黑热病是一种新传入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曾造成深远影响.该文综合运用Grapher时序分析、GIS空间分析、MaxEnt生态位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分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黑热病的流行频度为78.95%,集中流行于夏、秋季,并分别在1923年、1934—1937年、1946年形成流行高峰期.2)民国时期,黑热病几乎全部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并在苏、皖、豫、鲁4省交界地带形成密集分布区.3)黑热病“长江北、类圈层”的适生范围,奠定了黑热病危险等级的地理格局,表现为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省份危险等级高,尤其是特危等级的江苏(含上海)、安徽、河南、山东和高危等级的河北(含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省份.4)黑热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中,河网密度(20.2%)、日照时数(17.3%)、海拔高程(14.5%)、最低气温(10.0%)等因素的贡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时空特征 危险分区 影响因素 民国时期(1912—1949年)
下载PDF
矸石山自燃危险分区及治理措施研究
2
作者 王亚辉 李青青 姚兴柏 《陕西煤炭》 2023年第4期101-105,119,共6页
煤矸石是采煤及洗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长期堆放过程中易引发自燃。根据矸石自燃不同阶段温度及危险程度的差异,矸石山可划分为不同的治理区,如何辨证施治是矸石山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以陕西麟游郭家河煤矿矸石山治理项目为依托,采取... 煤矸石是采煤及洗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长期堆放过程中易引发自燃。根据矸石自燃不同阶段温度及危险程度的差异,矸石山可划分为不同的治理区,如何辨证施治是矸石山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以陕西麟游郭家河煤矿矸石山治理项目为依托,采取物化探测与地质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划分矸石山的自燃治理分区,根据自下而上、由外到里、由低温向高温的围困灭火治理思路,通过方案比选及治理后效果,确定注浆灭火+表面喷浆+覆土+边坡治理+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案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山 自燃 危险分区 辩证施治
下载PDF
岷江上游汶川地震重灾区山洪灾害危险分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钧 宇岩 +2 位作者 欧国强 潘华利 乔成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岷江上游汶川地震重灾区为靶区,在剖析山洪灾害特征及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开展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得出研究区山洪灾害具有如下特征:1受暴雨控制,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暴雨区,具带状、群发特征;2受地震发震断层的控制,在主断层范围内... 以岷江上游汶川地震重灾区为靶区,在剖析山洪灾害特征及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开展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得出研究区山洪灾害具有如下特征:1受暴雨控制,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暴雨区,具带状、群发特征;2受地震发震断层的控制,在主断层范围内集中、连片分布;3呈串联或并联特征;4震后崩塌、滑坡淤堵河道,山洪灾害发生的临界雨量降低,导致山洪灾害规模扩大、频率增加,危害加剧。根据主控驱动因子即暴雨驱动因子(年最大1 h暴雨均值)和地震驱动因子(距发震断层距离),将研究区山洪灾害分为3个等级:高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和低度危险区。研究成果可为岷江上游流域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岷江上游 山洪灾害 分布特征 危险分区
下载PDF
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霍乱流行危险分区及演变
4
作者 李孜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5,共8页
霍乱是1820年传入中国并影响至今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探讨历史时期霍乱流行的地理规律对现代霍乱防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综合运用时空分析方法、MaxEnt生态位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霍乱流行的危险分区及其历史演变。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霍乱... 霍乱是1820年传入中国并影响至今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探讨历史时期霍乱流行的地理规律对现代霍乱防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综合运用时空分析方法、MaxEnt生态位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霍乱流行的危险分区及其历史演变。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霍乱连年流行,但主要爆发于夏、秋季,并在1918~1920年、1931~1933年、1938~1947年形成三次大规模流行波峰。2)霍乱弧菌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广阔,决定了霍乱流行的空间特征,奠定了霍乱危险等级的空间格局。以“沈兰西”弧线为分界,首先,民国时期,霍乱波及今34个省级政区的1779个县级政区,累计霍乱县数高达7070个县,弧线东南半壁霍乱县数与累计霍乱县数分别是弧线西北半壁的8.17倍和15.40倍。其次,省域霍乱危险等级中有特危19个、高危1个、中危、低危各0个,并总体呈现弧线东南半壁为特危等级省份、西北半壁为中危等级省份的分布格局。3)近200年,霍乱在中国经历了“传入扩散-爆发流行-防控收敛”的传播变化过程,省域霍乱危险等级总体具有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环境要素 危险分区 近现代演变 民国(1912~1949年)
原文传递
基于AHP-3DEC的危岩落石危险性分区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石润 李嘉雨 +2 位作者 陈明浩 贾哲强 邱晓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127-135,共9页
山区高速铁路受线路平顺性及地形的限制,部分危岩发育地段无法绕避,给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在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地质调绘技术对拟建济南至枣庄铁路杏花峪隧道进口危岩体的发育特征、规模、变形破坏... 山区高速铁路受线路平顺性及地形的限制,部分危岩发育地段无法绕避,给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在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地质调绘技术对拟建济南至枣庄铁路杏花峪隧道进口危岩体的发育特征、规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准确的判识,通过将3DEC数值模拟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获得了崩塌落石的影响范围和危险性分区图,开展了危险性分区评价,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表明:三维倾斜摄影模型识别出的12处危岩带中,只有5号危岩带威胁隧道洞口和桥台安全,并建议采用“被动防护网+明洞”方式进行综合防治。研究成果为危岩落石灾害的危险性分区评价提供参考,为铁路选线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落石 数值模拟 危险分区 层次分析法 数字地质调绘
下载PDF
基于沉积控压规律的鄂尔多斯盆地中深部矿井冲击危险性分区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湘 闫鑫 +5 位作者 李哲 蒲治国 黄海鱼 刘溪 纪卓辰 张寅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9,共10页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煤层开采普遍面临的冲击地压问题,在煤层覆岩沉积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以M煤矿为例,分析了微震事件的平面展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地质环境、主关键层厚度、主关键层与煤层间距、煤层厚度、岩心采取率之间的关联性...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煤层开采普遍面临的冲击地压问题,在煤层覆岩沉积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以M煤矿为例,分析了微震事件的平面展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地质环境、主关键层厚度、主关键层与煤层间距、煤层厚度、岩心采取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沉积地质条件是影响微震事件的重要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影响冲击危险性的5个主控因素进行了影响程度排序,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值,在ArcGIS平台上建立了各主控因素专题图,构建了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对矿井的冲击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与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微震事件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证明了基于沉积地质条件分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 冲击地压 中深部矿井 危险分区
下载PDF
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以跳石镇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孝松 林庆 +2 位作者 王梅力 赵燕 李溢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6,共7页
山洪对山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的一系列山洪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了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巴南区跳石镇为研究范围,针对山区镇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构建了由微地貌类型... 山洪对山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的一系列山洪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了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巴南区跳石镇为研究范围,针对山区镇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构建了由微地貌类型、地形坡位、汇流累积量和植被覆盖度等组成的山区镇域山洪危险分区指标体系,并在Arc GIS平台支持下,通过相应方法获取研究区危险分区指标数据,利用建立的镇域山洪危险分区模型计算得到各评价网格单元山洪危险综合指数并据此进行了综合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跳石镇山洪灾害以低危险和中危险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12%和34.23%,而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共占总面积的47.37%;居民房屋位于中危险和高危险区范围内的面积达846427.9 m2,占房屋总面积的45.40%;在汛期,跳石镇防治山洪的任务较繁重。研究成果可为跳石镇的山洪灾害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危险分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危险分区 镇域 跳石镇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方法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凯衡 韦方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由于泥石流运动方程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数值模拟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方法已成为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也是这一领域最为有效的定量方法,并被大量应用于泥石流灾害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和灾害制图中。在分析... 由于泥石流运动方程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数值模拟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方法已成为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也是这一领域最为有效的定量方法,并被大量应用于泥石流灾害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和灾害制图中。在分析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方法和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分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方法在数值模型的建立、分区指标的确定以及指标分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泥石流 危险分区 灾害制图
下载PDF
流团模型在泥石流危险度分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胡凯衡 韦方强 +2 位作者 何易平 李泳 崔鹏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726-730,共5页
应用王光谦等发展的流团模型,在泥石流摩阻为速度的二次多项式的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形条件、流量过程线及泥石流体的一些参数,模拟了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扩散堆积运动。由数值模拟结果,以泥石流的最大动能为分区指标,建立了泥石流危险... 应用王光谦等发展的流团模型,在泥石流摩阻为速度的二次多项式的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形条件、流量过程线及泥石流体的一些参数,模拟了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扩散堆积运动。由数值模拟结果,以泥石流的最大动能为分区指标,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分区模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云南东川尼拉姑沟,取得了该沟50a一遇泥石流的泛滥范围和危险度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团模型 泥石流 危险分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向家河大桥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可拓学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尚敏 陈剑平 +3 位作者 王征亮 肖云华 吴春勇 阙金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45-2450,共6页
介绍了可拓方法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8个评价指标:评价区内已有灾害点数量、灾害危害对象、岩性及风化程度、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的组合关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水文地... 介绍了可拓方法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8个评价指标:评价区内已有灾害点数量、灾害危害对象、岩性及风化程度、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的组合关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坡度。建立了危险性分级标准,并进行了相应的量化赋值。在评价过程中,以地形图100 m×100 m网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计算机程序将所有网格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相应的分区等级,并且通过级别特征值的计算,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所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三峡库区向家河大桥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实践应用,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方法 地质灾害 评价指标 危险分区
下载PDF
“4·25”尼泊尔M_(s)8.1地震西藏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与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森旺 孔纪名 +2 位作者 崔云 王仁超 邱洪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8,共9页
以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899处次生地质灾害点。选取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等5类共9项指标,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和各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K-prototy... 以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899处次生地质灾害点。选取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等5类共9项指标,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和各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K-prototypes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分类法对灾区次生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区和评价。结果表明:灾区地质灾害因类型而异,呈间断性集中分布;灾害危险性以中、高和极高危险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5.10%、21.67%和24.38%,而极低和低危险区共占18.85%;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危险性分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 危险分区
下载PDF
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欢 田伟平 +2 位作者 李家春 齐洪亮 尹超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24-29,共6页
为公路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提供宏观层面的参考,针对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研究。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物源条件及植被条件4方面分析了致灾因素,结合致灾因素影响程度,选取了相应评价指标并分级与评分;采用致灾因素... 为公路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提供宏观层面的参考,针对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研究。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物源条件及植被条件4方面分析了致灾因素,结合致灾因素影响程度,选取了相应评价指标并分级与评分;采用致灾因素叠加法建立了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10.0软件计算绘制了各评价指标分级图件、《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图》,并以危险度为分区指标,编制了《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将全国划分为极严重危险、严重危险、中等危险、低危险4个等级区,危险性分区结果与公路泥石流灾害实际分布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泥石流灾害 致灾因素 危险性评价 GIS 危险分区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涛 邓荣贵 刘小丽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56-460,共5页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及滑坡非常发育 ,时常造成严重灾害 ,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及其灾害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
关键词 四川地区 地震崩塌 地震滑坡 地震灾害 危险分区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2
14
作者 焦珣 苏小四 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6,162,共6页
地裂缝作为苏锡常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对该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地裂缝孕育过程的非线性以及各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难以用线性方法进行地裂缝危险性分区。在分析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古基岩面的起伏差异、第... 地裂缝作为苏锡常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对该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地裂缝孕育过程的非线性以及各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难以用线性方法进行地裂缝危险性分区。在分析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古基岩面的起伏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地面沉降的不均一性和地下水的超采的基础上,将该4个因素的6项量化指标——基岩埋深、基岩起伏度、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梯度、含水层导水系数以及粘性土层厚度作为输入量,采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分区模型。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常州东部、无锡中部和江阴南部地段,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张家港的东北部、常熟市的东部、常州市的北部和西南部,较危险区和次安全区为危险区和安全区的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分区 GA—ANN 地裂缝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3
15
作者 南希 严冬 +2 位作者 李爱农 雷光斌 曹小敏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于山地灾害发生的贡献,并结合降雨量对岷江上游流域作灾害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坡度>33.96°,起伏度>220 m,坡向为东、东南、南,坡形为凹且程度超过27.19 m,到河流距离<0.64 km,距离断裂带<3.19 m,软弱岩和较硬岩石为有利于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流域山地灾害中度危险及以上区域面积约7 392.5 km2,占全区29.8%,沿山谷、河谷地带集中分布的特征明显。研究表明,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弱,灾害点空间分布与危险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验证了分区结果和信息量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论可为流域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区域尺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流域 山地灾害 信息量模型 自然聚类法 危险分区
下载PDF
重庆万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 被引量:38
16
作者 唐红梅 林孝松 +1 位作者 陈洪凯 唐芬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其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相互关系及模糊性特点。文章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研究,实施过程分为3步:首先遴选出灾害体、地表坡度、森林植被、水文地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其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相互关系及模糊性特点。文章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研究,实施过程分为3步:首先遴选出灾害体、地表坡度、森林植被、水文地质、岩性、地表高程和库水位7个滑坡、危岩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其次采用综合评价法获取危险性指数。其评价模型为Ii=∑7Ki·Xi,式中Ki为各选取因子作用权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APHi=1法)及灰色聚类法求出其平均值。Xi为各选取因子的次级分级赋值,采用Dephel法赋值,每一权重系数作用下取相应值,将示范区用等面积网格法通过GIS系统空间因子叠加获得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最后根据危险性指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为5级,据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用多因子叠加模型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万州区 地质灾害 危险性因子 灰色聚类法 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 危险分区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柳治国 乔东华 +1 位作者 李跃伟 徐建业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4-128,146,共6页
针对厦蓉高速公路沙井街隧道岩溶的发育特点,提出了"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概念,并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根据中导洞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对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进行了修正,以指导主洞的超前预报工作,从而提高了预报... 针对厦蓉高速公路沙井街隧道岩溶的发育特点,提出了"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概念,并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根据中导洞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对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进行了修正,以指导主洞的超前预报工作,从而提高了预报工作的针对性并突出了重点;同时,基于高密度电法对不同介质电阻率的敏感性,在预报方法上将地表高密度电法与洞内地质雷达法相结合,提高了对重大岩溶病害预报的准确性。实际开挖结果显示: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岩溶病害 危险分区 超前地质预报
下载PDF
陕西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欢 田伟平 +1 位作者 齐洪亮 王福恒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75-81,共7页
针对陕西公路边坡灾害频发且存在区域分异的状况,对陕西公路边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研究。结合公路边坡地质与水毁灾害类型特点,分析了致灾因素,选取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AHP法和因素叠加法,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并构建了... 针对陕西公路边坡灾害频发且存在区域分异的状况,对陕西公路边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研究。结合公路边坡地质与水毁灾害类型特点,分析了致灾因素,选取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AHP法和因素叠加法,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危险性评价数值计算模型;基于Arc GIS10.0软件计算生成了《陕西公路边坡灾害危险度图》,灾害危险度范围[1.4,8.375],并以危险度为指标,划分了极高[7,8.375]、高[6,7)、中[4.5,6)、低[3,4.5)、轻微[1.4,3)5种危险等级15个灾害区,其中:极高危险区为大巴山北坡地区,途径国道有G108、G210、G316,分区结果与公路边坡灾害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公路边坡 灾害 危险性评价 云模型 ArcGIS10.0 危险分区
下载PDF
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小平 陈开圣 +1 位作者 王成华 孔纪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46-51,共6页
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非常发育,对公路、桥梁或隧道等工程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GI... 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非常发育,对公路、桥梁或隧道等工程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模型计算结果与类比分析法区划结果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叠加计算,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综合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地质灾害 危险分区 岩土工程 贵州省
下载PDF
基于实时数值模拟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系统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管群 韦方强 胡凯衡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4-55,共2页
为深入分析揭示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等规律,提高泥石流灾害防治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VC++和SuperMAP混合编程为主要技术,应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动量和动能数值模拟的、实时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技术。系统以云南东川蒋家沟... 为深入分析揭示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等规律,提高泥石流灾害防治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VC++和SuperMAP混合编程为主要技术,应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动量和动能数值模拟的、实时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技术。系统以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设计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泥石流灾害 危险分区 可视化 实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