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0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间 达峰时间 增强强度值 强度半降时间 术后危险度 预后
下载PDF
气象因子相对危险度在电网用电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曲晓黎 尤琦 +5 位作者 李文晴 杨琳晗 王洁 张金满 高泽田 周朔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目的]准确高效的短期用电负荷预测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也是电网合理安排发电计划的依据,因此研究气象与用电负荷的关系对负荷预测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石家庄为例,利用国网河北省某电力公司提供的2013年1月1日至... [目的]准确高效的短期用电负荷预测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也是电网合理安排发电计划的依据,因此研究气象与用电负荷的关系对负荷预测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石家庄为例,利用国网河北省某电力公司提供的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逐15 min用电负荷资料,以及对应的石家庄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日用电负荷峰值的时间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当日用电负荷峰值较前1日用电负荷峰值变幅超过10%的样本对应的气象条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石家庄日用电负荷峰值与前1日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得到相关性显著的气象要素。利用平滑曲线拟合法绘制各相关性显著的气象要素对次日用电负荷峰值的响应曲线,分析得出随着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日用电负荷峰值变化趋势以及响应阈值。按不同阈值区间,基于泊松分布计算得出石家庄地区各气象要素对日用电负荷峰值变化的相对危险度,进而揭示石家庄地区各气象要素在不同阈值区间发生单位变化造成的日用电负荷峰值的变化幅度,即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日用电负荷峰值变化的定量影响。[结果]以气温为例,当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高于阈值时,每上升1℃,次日用电负荷峰值的相对危险度分别增加2.25%、1.92%、2.07%;低于阈值时,每上升1℃,次日用电负荷峰值的相对危险度分别减少0.62%、0.57%、0.60%。[结论]基于不同气象要素对石家庄地区日用电负荷峰值的相对危险度提出1种次日用电负荷峰值的预测方法,利用2022年逐日用电负荷和气象资料进行检验,发现预测效果可以满足日常电力气象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Spearman秩相关 相对危险度 定量分析 预测检验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无菌体液感染患者归因危险度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何磊 姜道彬 +13 位作者 刘丁 郑小芳 邱荷语 吴淑梅 吴晓英 崔金兰 谢首佳 夏琴 何莉 刘晞照 舒昌惠 李荣琴 陶红英 陈泽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5分)和入住ICU的主要诊断为匹配条件,按1∶2比例选取未感染AB患者作为非感染组,计算AR。结果AB无菌体液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3.3%,非感染组患者为2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AR为10.2%(95%CI:-2.3%~22.8%)。血、脑脊液等标本来源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诊断为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感染AB后AR最高,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诊断分类同样如此。结论重症患者AB感染预后被严重高估,但ICU仍应针对AB进行积极医院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归因危险度 预后 无菌体液 多中心队列研究
下载PDF
分析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露露 师荣慧 +2 位作者 董娜 冯洁 黄晓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281-286,2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危险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胃间质...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危险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胃间质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6.02±10.94)岁,首发症状为黑便对于胃间质瘤的不同分级有意义,不同危险度的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也有显著差异(P<0.05)。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四组的部位、起源层次、边界、回声、有无囊性变、钙化或血流信号对危险度的分级无差异(P>0.05);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形状、内部回声均匀度、外观对于胃间质瘤术后危险分级评估有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DOG-1、CD34、SMA、Desmin是否阳性对胃间质瘤术后危险度的分级无影响(P>0.05);而Vimentin的阳性表达、Ki-67指数及核分裂象与危险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不同侵袭度分级与病灶大小、形状、回声等有关系,超声内镜能较好地诊断胃间质瘤,结合免疫组化相关指标能更好地评估胃间质瘤患者的整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危险度 超声内镜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MAGEA12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危险度分级的关系
5
作者 仲铭洋 于卓群 +3 位作者 兰东旭 程周扬 吴寒 支小飞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12(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gene A12,MAGEA1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GIST危险度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5例GIST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转录...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12(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gene A12,MAGEA1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GIST危险度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5例GIST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法,明确GIST组织异常信号通路及异常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验证90对GIST组织中异常表达基因MAGEA12的表达水平,并通过χ2检验分析MAGEA12的表达水平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CA显示GIST组织基因表达谱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EA发现,GIST组织中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异常高表达;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MAGEA12是GIST组织中表达上调最高的基因(表达升高25倍);qRT-PCR验证了MAGEA12在GIST样本中显著高表达,且与GIST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结论:MAGEA12在GIST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GIST危险度相关,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12 危险度分级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脊髓型颈椎病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
6
作者 徐刚 陈鹏 +2 位作者 李宇龙 朱芸 谢宗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7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病例317例,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 目的探讨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病例317例,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分为轻症组193例和中重度组124例。手动勾画脊髓轴位T2WI像生成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放射组学特征,使用Z-Score标准化进行统一量度,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CC)进行数据降维。使用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并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自适应增强机(adaboost,AB)、贝叶斯算法(native Bayes,NB)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四种分类器模型来构建ML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效能。结果共筛选出15个放射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四种分类器中,SVM(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3和0.813)和LR(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1和0.812)模型分级能力较好,且较稳定,模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分类器在训练组中分级能力最佳(AUC=0.984),但在验证组中能力欠佳(AUC=0.725),模型稳定性低于SVM和LR模型。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的ML模型对CSM有良好危险度分级能力,能够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放射组学 机器学习 危险度分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时空轨迹数据下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
7
作者 张晓宇 刘春晓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8-171,共4页
为避免船舶会遇产生的碰撞现象,提出时空轨迹数据下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以AIS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为依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从海量的AIS信息中采集出有效的海上船舶航行轨迹点,并依据提取的数据,实现海上船舶会遇识别,结合... 为避免船舶会遇产生的碰撞现象,提出时空轨迹数据下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以AIS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为依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从海量的AIS信息中采集出有效的海上船舶航行轨迹点,并依据提取的数据,实现海上船舶会遇识别,结合识别的海上船舶会遇情况,选取会遇距离最小、会遇时间最短、与目标船舶之间的间距以及船速比4项参数,完成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的构建。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识别多种船舶会遇场景,并在船舶会遇时精准判断船舶危险度,对危险船舶进行避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轨迹 海上船舶 碰撞危险度 会遇场景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8
作者 刘建军 邓嘉诚 杨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951-957,共7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超声双重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DCEUS)特征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危险度分级的准确性。方法 在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 OVID-Medline、中国知...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超声双重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DCEUS)特征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危险度分级的准确性。方法 在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 OVI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电子数据库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检索,并采用Revman 5.4及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文献中纳入的研究质量均良好,4项研究(n=168)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为0.91(95%CI 0.69~0.98),特异度为0.84(95%CI 0.74~0.91),阳性似然比5.83(95%CI 3.51~9.67),阴性似然比0.11(95%CI 0.03~0.40),以及诊断比值比(DOR)52.91(95%CI 12.99~215.47),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5%CI 0.87~0.92)。结论 DCEUS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够有效鉴别低危型和高危型胃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双重造影 胃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META分析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何丽金 林晨岚 +2 位作者 郑东慧 林朝 宋嘉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入院的6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危险度分级,且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根据病...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入院的6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危险度分级,且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根据病理结果统计GISTs危险度分级的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65例GISTs患者中极低危险11例,低危险22例,中危险11例、高危险21例;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患者的肿瘤是否出现坏死或囊变、出血、粘膜侧溃疡及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患者的肿瘤是否出现钙化、发病部位、生长方式、强化程度、肿瘤有无供血动脉、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ISTs的CT影像学特征中,肿瘤是否出现坏死或囊变、出血、粘膜侧溃疡及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与恶性肿瘤风险密切相关,通过对GISTs的恶性风险的评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学特征 病理危险度分级
下载PDF
极低与低危险度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刘莎莎 孙琳 +4 位作者 李佳鑫 赵帅 刘慧敏 梁寒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1-546,共6页
目的分析极低、低危险度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内镜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433例极低、低危... 目的分析极低、低危险度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内镜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433例极低、低危GIST,进行病理和预后分析。结果与低危GIST相比,极低危GIST中胃部GIST、Ki-67指数≤3%、核分裂象0~1个/5 mm2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小肠GIST所占比例较低(均P<0.05)。118例进行了基因检测,极低危GIST与低危GIST的突变类型及KIT突变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无其他伴发疾病的87例极低危和210例低危GIST病例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6(27~158)个月。全部极低危GIST患者均未发现进展;3例低危GIST发现复发/转移,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7~84个月。此3例原发肿瘤的核分裂象均为4个/5 mm2,接近低与中危险度GIST核分裂象的临界值,均检测到KIT exon11突变;首次进展后经伊马替尼治疗,在随访结束时均生存,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16~155个月。结论在低危险度GIST患者中,极少数核分裂象偏高的患者存在复发/转移的可能性,但复发/转移后通过靶向治疗、手术等治疗手段,仍可维持长时间、高质量的生存。极低危GIST患者术后进展的可能性极小,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以减少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极低危险度 危险度 预后 监测
下载PDF
基于避碰规则的智能航行碰撞危险度模型
11
作者 夏春洪 杨玉峰 《珠江水运》 2024年第16期97-102,共6页
为实现避碰时机的选择,在船舶自主航行决策阶段需建立符合《1i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的碰撞危险度模型。首i先,基于MMG(Mathematcal Model Group)和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al)航向控制器,建立自适应航向控... 为实现避碰时机的选择,在船舶自主航行决策阶段需建立符合《1i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的碰撞危险度模型。首i先,基于MMG(Mathematcal Model Group)和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al)航向控制器,建立自适应航向控制模型,模拟船舶非线性转向运动过程;解析局面要素的物理含义,建立求解局面要素模型;根据不同局面,计算可避让他船的最小改向角;最后,以反映会遇局面客观属性的最小改向角模型为基础,提出碰撞危险度单一指标模型并仿真验证。仿真表明,提出的碰撞危险度符合航海实践,能展示多船会遇局面下不同时刻的碰撞危险度并演绎变化规律。模型能够实现单船会遇时避碰时机的判断,多船会遇时优先避让目标的确定,为自主航行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危险度 避碰规则 船舶领域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MMG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康市汉滨区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研究
12
作者 郑晨 李祥 +1 位作者 杨欢腾 孙晨红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76-79,共4页
为了建立起系统的滑坡危险度量化模型,利用GIS软件采集评价指标,通过贡献权重模型,将滑坡本底因子对滑坡的贡献率转化为权重,并反演出各个指标因子的自权重和互权重,经过权重的多重迭加,对区域滑坡的危险度进行区划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建立起系统的滑坡危险度量化模型,利用GIS软件采集评价指标,通过贡献权重模型,将滑坡本底因子对滑坡的贡献率转化为权重,并反演出各个指标因子的自权重和互权重,经过权重的多重迭加,对区域滑坡的危险度进行区划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分布密度与危险度级别有强的相关性,滑坡分布密度和增加幅度随危险度级别的提高而增加。通过对区域滑坡危险度的分析,对于制定防灾减灾方案和规划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度 贡献权重 本底因子
下载PDF
不同危险度分级的高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MSCT影像特征的对比分析
13
作者 林鹏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4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危险度分级的高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接诊60例GIST高龄患者资料。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08版进行危险度分级,且均接受MSCT影... 目的:探究不同危险度分级的高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接诊60例GIST高龄患者资料。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08版进行危险度分级,且均接受MSCT影像学检查,明确危险分级不同患者MSCT影像学差异。结果:60例患者低危、中危及高危分别28例、19例、13例,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病灶部位、生长情况、钙化情况等影像学表现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直径、形态、瘤周脂肪间隙、强化程度、坏死情况、瘤周或瘤内血管等影像学表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GIST患者MSCT影像学表现与肿瘤危险度分级有一定关系,可以通过MSCT影像学特征评估肿瘤危险程度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度分级 高龄 胃肠道间质瘤 MSCT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基于危险度评价的土壤侵蚀防治模式探讨
14
作者 李可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土壤侵蚀危险度的准确评价是确定适宜的土壤侵蚀防治模式的基础。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会对评价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其适用范围,还影响其与真实结果的差距。探讨了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的方法、影响... 土壤侵蚀危险度的准确评价是确定适宜的土壤侵蚀防治模式的基础。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会对评价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其适用范围,还影响其与真实结果的差距。探讨了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的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优缺点,并结合小流域尺度上土壤侵蚀防治模式的目的和内容,分析了土壤侵蚀防治模式建立的步骤,指出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是土壤侵蚀防治模式具备可推广性和可调节性的基础。并结合当前研究趋势,指出了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和土壤侵蚀防治模式建立过程中需关注的尺度效应、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应用反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危险度评价 小流域 防治模式
下载PDF
基于EDACS评分对急诊胸痛患者危险度评估的应用效果观察
15
作者 张佳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急诊胸痛评分(EDACS)的危险度评估分诊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观察组采用基于EDACS评分的危险度评估... 目的:观察基于急诊胸痛评分(EDACS)的危险度评估分诊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观察组采用基于EDACS评分的危险度评估分诊流程。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各流程时间节点达标率、候诊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及各流程时间节点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EDACS评分的危险度评估分诊流程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中,能够在缩短患者候诊时间的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和各流程时间节点达标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胸痛评分 急诊胸痛 危险度 分诊流程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MSCT影像特征与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罗泰钊 王盛集 +1 位作者 吴惠凤 郭福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MSCT影像特征与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所收治的8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度进行分组(NIH风险分级),分为低度危险组(n=4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MSCT影像特征与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所收治的8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度进行分组(NIH风险分级),分为低度危险组(n=49)、高度危险组(n=33)。对胃肠道间质瘤不同危险分度MSCT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危险度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度危险组中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存在囊变坏死、强化方式不均匀的患者占比均高于低度危险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均属于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危险分度的危险因素(OR=1.082、1.084,P<0.05)。logit(P)=-8.481+形态不规则×0.079+边界不清晰×0.08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此预测模型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危险分度的AUC值为0.906,95%CI为0.822~0.960,χ^(2)=12.186,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5.92%。结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均属于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危险度分级的高危因素,据此构建相关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较好,临床可将其作为重要预测指标来对患者肿瘤危险程度进行初步评估,进而制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影像特征 危险度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价CT增强定量值在术前预测胸腺瘤危险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章婷婷 宋文 +1 位作者 黄国权 余永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及定量值在术前预测胸腺瘤危险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和定量值进行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及定量值在术前预测胸腺瘤危险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和定量值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预测胸腺瘤危险度的相关因素;对胸腺瘤危险度有预测意义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低危组62例,高危组19例,两组的最大增强CT值和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增强CT值(OR=0.88,95%CI:0.83~0.94)和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OR=0.92,95%CI:0.88~0.97)为胸腺瘤危险度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最大增强CT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96.8%;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的AUC为0.833,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72.6%。结论基于增强CT的定量参数有助于术前预测胸腺瘤不同风险分层,最大增强CT值预测效能优于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定量值 预测 胸腺瘤 危险度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尚存海 张滨 +1 位作者 于明川 那曼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以35例小肠GIST患者(36枚)为对象,按照NIH分级标准分为低风险组(n=20枚)、高风险组(n=16枚),均接受MSCT检测。分析MSCT征象预测GIST患者病理危险程度的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以35例小肠GIST患者(36枚)为对象,按照NIH分级标准分为低风险组(n=20枚)、高风险组(n=16枚),均接受MSCT检测。分析MSCT征象预测GIST患者病理危险程度的价值。结果:低风险组病灶长径、短径及消化道出血、钙化、病灶周围脂肪阳性症占比低于高风险组,病灶形态规则、血管样强化占比高于高风险组(P<0.05)。两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增强幅度、静脉期增强幅度比较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OR=2.083)及供血动脉(OR=2.014)为小肠GIST高度危险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肠GIST的MSCT影像特征可用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预测,肿瘤病灶的形态、钙化、血管样强化、病灶周围脂肪阳性征、病灶的直径等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危险分级,肿瘤长径及血管样强化为小肠GIST风险评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多层螺旋 病理危险度
下载PDF
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分析
19
作者 林媛媛 谢淑佩 范小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5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白介素-10(IL-10)、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度分...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白介素-10(IL-10)、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度分组标准将其分为高危组(n=22)、中危组(n=31)和低危组(n=27)。比较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分析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血清25-(OH)D_(3)水平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血清IL-10、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P<0.05);血清25-(OH)D_(3)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关系密切,血清IL-10、TK1水平越高及血清25-(OH)D_(3)越低,患儿病情越危重,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为患儿诊治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危险度 白介素-10 25-羟维生素D_(3) 胸苷激酶1
下载PDF
1976年内蒙古巴音木仁6.2级地震前地震危险度D值异常动态演变特征
20
作者 许晓庆 白晓川 师海阔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
对1976年9月23日内蒙古巴音木仁6.2级地震进行地震危险度D值的回溯性检验,发现震前2年震例震中区确实出现D值异常,随着主震时刻的不断临近,D值异常呈现减弱—消失—出现—消失至主震发生的现象。分析认为利用该参数进行时、空扫描计算,... 对1976年9月23日内蒙古巴音木仁6.2级地震进行地震危险度D值的回溯性检验,发现震前2年震例震中区确实出现D值异常,随着主震时刻的不断临近,D值异常呈现减弱—消失—出现—消失至主震发生的现象。分析认为利用该参数进行时、空扫描计算,确实能反应主震前小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该方法是一种值的深入探索的地震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度D值 时空特点 震中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