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从诊断、危险性分层到治疗决策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心病 治疗决策 危险性分层 心脏 发病率 国际 中国 患病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赛勇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10月住院高血压患者126例,仔细询问病史并体检,对危险性进行分层,并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月后复诊,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6例高血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10月住院高血压患者126例,仔细询问病史并体检,对危险性进行分层,并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月后复诊,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高危组73例(57.9%)、中危组40例(31.8%)、低危组13例(10.3%)。治疗后高危组19例(15.1%)、中危组82例(65.1%)、低危组25例(19.8%),治疗后高危组百分比明显下降(p1<0.01)、低危组百分比上升(p2<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可以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
下载PDF
2005年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危险性分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海欣 秦海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300-301,共2页
  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微脑缺血性卒中后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比预想得高,多个报道指出7 d卒中危险性达10%.另有研究显示TIA后卒中的预防时间窗缩短,但是,因为TIA或轻微卒中患者在症状、危险因素和病理等方...   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微脑缺血性卒中后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比预想得高,多个报道指出7 d卒中危险性达10%.另有研究显示TIA后卒中的预防时间窗缩短,但是,因为TIA或轻微卒中患者在症状、危险因素和病理等方面大不相同,临床和病因学亚型不同,所以,再发卒中的早期危险性也不同.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二级预防,我们需要分析不同亚群,最好选择再发卒中个体的不同危险情况.尽管一些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但是,最近一些研究对此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危险性分层
下载PDF
高血压的临床和危险性分层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孝贤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 危险性分层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悠扬 陈皓 +1 位作者 姜文兵 张怀勤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针对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64例,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针对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64例,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控制血压,观察组患者首先对病人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分层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对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危险性分层的患者比例.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经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中极高危和高危的例数明显减少,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其效果更加明显,对于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针对性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关系
6
作者 赵林 康维强 +2 位作者 王海存 王瑞芳 席鑫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D) ,探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 ... 目的 :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D) ,探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 ,根据《1 999年WHO/ISH高血压诊疗指南》中的危险性分层标准将EH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四组。采用Celermajer等的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EH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静息状态下、加压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各组EDD功能都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5 ) ,高危组与极高危组要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 (p <0 .0 5 ) ,余组间无明显差异。②EIDD只有在极高危组和高危组与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间有差异 (P <0 .0 1~ 0 .0 5 ) ,余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EDD和EIDD可反映EH的危险性分层 ,可作为EH危险性分层的指标之一。超声是检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简便、无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性分层 硝酸甘油
下载PDF
98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丁永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1期4977-4978,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到本院就治的196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分层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照组直接实施常规治...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到本院就治的196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分层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照组直接实施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高危患者较治疗前少(P【0.01)。结论治疗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能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及有效性,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
下载PDF
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情况进行探究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利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以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25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的进行全身的检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并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前这125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以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25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的进行全身的检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并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前这125高血压患者,42.8%属于高血压的中低危患者,57.2%属于高危患者。经过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治疗后,中低危的患者明显的增多,高危患者明显的减少,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可以提高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还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 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危险性分层颈动脉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姬永浩 艾红 +2 位作者 顿国亮 谭深 刘建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内-中膜厚度定量检测(QIMT)及动脉僵硬度定量检测(QAS)技术评价不同危险性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分为低危亚组31例,中危亚组48例,高危亚组67例,很高危亚组109例;另... 目的探讨内-中膜厚度定量检测(QIMT)及动脉僵硬度定量检测(QAS)技术评价不同危险性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分为低危亚组31例,中危亚组48例,高危亚组67例,很高危亚组109例;另选70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QIMT软件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QAS软件测量颈总动脉弹性指标,包括僵硬度系数(α、β)、动脉扩张性系数(DC)、顺应性系数(C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IMT、α、β及PWV大于对照组,DC及CC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α、β及PWV均随危险性分层升高而增大,DC及CC随危险性分层升高而减小(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低危、中危两亚组间α及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各指标在不同危险性分层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受试者PWV均与α、β、DC及CC相关(r=0.859、0.816、-0.703、-0.676),α均与β、DC及CC相关(r=0.976、-0.595、-0.478),β均与DC、CC相关(r=-0.579、-0.445),DC与CC相关(r=0.741,P均<0.001)。IMT与PWV、α及β呈正相关(r=0.493、0.404、0.393),与DC、CC呈负相关(r=-0.516、-0.512,P均<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弹性指标与危险性分层相关,QIMT及QAS技术可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分层提供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 危险性分层 弹性成像技术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瑾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97-98,共2页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级并治疗的应用情况,观察该思路的成效,为临床中对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病症治疗的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级并治疗的应用情况,观察该思路的成效,为临床中对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病症治疗的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血压水平,研究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前,SBP/DBP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P均>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以上两组的上述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对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析,开展分层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临床疗效十分良好,适于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智梅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2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门诊确诊并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患者,对危险性进行分层,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4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高危组82例(58.57%)、中危组46...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门诊确诊并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患者,对危险性进行分层,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4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高危组82例(58.57%)、中危组46例(32.86%)、低危组12例(8.57%)。治疗后高危组22例(15.71%)、中危组90例(70.64%)、低危组28例(20.00%),治疗前后高危组所占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降低;低危组所占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升高。结论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可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分层 高血压患者 治疗情况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性分层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国欣 邹峰 +1 位作者 倪婷 卢秀玲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777-777,共1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性分层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病房因冠脉综合征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2例患者,根据入院时CRP组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CRP阳性组58例和CRP阴性组4例并将CRP阳性组根据...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性分层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病房因冠脉综合征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2例患者,根据入院时CRP组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CRP阳性组58例和CRP阴性组4例并将CRP阳性组根据CRP值8~10,10~15,>15 mg·L-1 分为3组.(CRP采用免疫比对法正常范围0~8 mg·L-1)观察各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心血管复合事件),并随诊1~6月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CRP值与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成正相关.结论 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性分层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危险分层 预后资料及方法 危险性分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预测 患者 价值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项连慧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5期46-46,48,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对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入住该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向该组患者认真、仔细地询问发病历史,同时进行全身体检,对危...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对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入住该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向该组患者认真、仔细地询问发病历史,同时进行全身体检,对危险性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各个层次危险性的情况,提出具体的治疗对策。结果该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前,高危、中危以及低危患者数分别为71例(59.2%)、34例(28.3%)以及15例(12.5%);治疗之后,上述3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2例(18.3%)、76例(63.3%)以及22例(18.4%)。治疗后,高危组患者所占比例出现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组与低危组患者所占比例在治疗之后有了明显地提高,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能够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 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玉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82-584,共3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将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运用于高血脂患者中,综合患者血脂情况及危险因素对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将患者进行分层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药物治疗[1]。本研究...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将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运用于高血脂患者中,综合患者血脂情况及危险因素对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将患者进行分层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药物治疗[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高血脂患者17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血脂控制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TC 试验组 心血管 危险性分层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健 王伟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在高血压中的实施及对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本研究病例资料为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4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状况进行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分层进行针对性的药物...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在高血压中的实施及对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本研究病例资料为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4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状况进行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分层进行针对性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门诊高血压患者146例作为对照组,3个月后所有患者进行复诊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和控制状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压均湿著改善,观察组的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从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来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心血管危险层次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更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 危险性分层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孝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23-24,共2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危险程度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共有15例极高危,占总数的9.4%,高危64例,占总数的40%,中危69例,...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危险程度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共有15例极高危,占总数的9.4%,高危64例,占总数的40%,中危69例,占总数的43.1%,低危12例,占总数的7.5%。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危险情况为,极高危6例,占总数的3.8%,高危16例,占总数的10.0%,中危100例,占总数的62.5%,低危38例,占总数的23.7%。治疗后极高危、高危患者数量减少,中危和低危患者数量增加。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其危险分层情况来进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危险性分层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文润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7期575-576,共2页
目的针对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分层评估。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方向性防治高血压及其所带来的心、脑、肾等脏器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6月~7月对辖区五个社区的空巢老人... 目的针对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分层评估。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方向性防治高血压及其所带来的心、脑、肾等脏器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6月~7月对辖区五个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了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其中,随机抽取了183例;对他们进行了高血压心脑血管因素危险性分层评估。结果中危组75人,占总数的14.8%;极高危组81人,占44.3%;高血压知晓者为114人,占62.5%;治疗人数为69人,占37.7%人;高血压控制满意人数27人,占11.4%。结论发现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关健康知识缺乏;医从性、药从性较差;高危、极高危高血压人数合占59.1%,针对老年高血压危险分层结果,结合具体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迫切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目的性、有效的、系统的、规范的防治措施,切合实际的进行心理上,用药方面,饮食方面,运动及生活习惯等全方位的,综合进行干预。尤其要优先对高危及极高危组患者进行干预。使更有效地提高对高血压控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危险性分层 老年人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建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4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的治疗情况。方法 15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评估,对比两次评估结果 ,观察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高血压患者中的高危患者大多病情有所好转,...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的治疗情况。方法 15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评估,对比两次评估结果 ,观察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高血压患者中的高危患者大多病情有所好转,已经转向中危甚至低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做好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能够让临床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临床治疗情况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27-28,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治疗... 目的:分析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治疗,研究组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对比两组的效果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后制定有效的制定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疾病 心血管 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情况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海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4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给予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给予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合并症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及低危三种等级,给予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方法。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得到一定改善,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高血压,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