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负载3年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敏节 邹立东 梁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4-699,共6页
目的:观察上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负载3年后软、硬组织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并拟在前牙区进行种植治疗的健康患者。观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及常规种植修复这两种方式... 目的:观察上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负载3年后软、硬组织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并拟在前牙区进行种植治疗的健康患者。观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及常规种植修复这两种方式的患者在修复即刻及3年后近远中牙龈乳头、唇侧龈缘水平高度以及种植体近远中侧骨水平的变化。结果: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分别完成20例和24例,植入种植体分别为22颗和29颗。两组病例在永久修复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分别为76.32±3.20和76.93±3.36(P>0.05)。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在修复3年后近中龈乳头高度变化分别为(0.34±0.54)mm和(0.05±0.39)mm(P=0.07),远中龈乳头高度变化分别为(0.43±0.42)mm和(0.36±0.48)mm(P=0.13),唇侧龈缘水平变化分别为(0.70±0.40)mm和(0.62±0.34)mm(P=0.23),种植体骨吸收量在近中侧分别为(1.02±0.50)mm和(0.88±0.46)mm(P=0.53),远中侧分别为(1.05±0.34)mm和(0.95±0.47)mm(P=0.2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修复即刻,两组间牙龈乳头指数的分布情况不论是近中还是远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3年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与常规种植修复基本相当,但前者在缩短疗程、获得理想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方面要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骨内 即刻负荷牙种植体 美学
下载PDF
下颌无牙颌种植的即刻修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平川 郭智舜 于敬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3年第2期66-66,共1页
目的:探讨下颌无牙颌患者在种植术后的种植体支持的过渡义齿修复。方法:共对14例患者,应用Comlog、Ankylos、SKY三个系统的种植体应用下颌无牙颌种植技术,其中活动修复7例、22颗种植体,采用球帽和套筒冠式修复,手术后上基台直接代入过... 目的:探讨下颌无牙颌患者在种植术后的种植体支持的过渡义齿修复。方法:共对14例患者,应用Comlog、Ankylos、SKY三个系统的种植体应用下颌无牙颌种植技术,其中活动修复7例、22颗种植体,采用球帽和套筒冠式修复,手术后上基台直接代入过渡义齿;固定修复7例、45颗种植体,手术后采用临时金塑基台或标准基台,即刻临时义齿树脂修复,三个月后行正式修复。随访2—7年,以曲面断层影像分别手术后一个月、修复后、一年后、复查时进行检查评价。结果: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一例固定修复患者采用正式基台临时修复,术后一个月影像,2颗前牙区种植体X光显示根尖部有轻度暗影。但无明显症状,半年后影像恢复正常。其余,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存留率为100%,随访2—7年X光影像显示齿槽骨无明显吸收。讨论:1.许多研究表明,种植体的微动不妨碍种植体骨界面的形成,适当负重有促进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成骨的作用。本组病历种植体,术后均采用朔料义齿进行修复,且嘱不咬硬物,严密观察,获得良好的骨结合,没有种植体的脱落。2.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则是种植体成功骨结合的关键因素。有学者指出,即刻负荷的单牙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必须达到40N.cm。因此,本组所有病例中均参照此值进行手术。对未达到此牛顿力的种植体不即刻负重。3.本组病例平均使用约五年,其病例量较小,尚不能得出有临床意义的结论。结论:下颌无牙颌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即刻负荷牙种植体 即刻修复的过渡义齿
下载PDF
单牙即刻种植椅旁数字化即刻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田杰华 邸萍 +3 位作者 林野 张宇 魏冬豪 崔宏燕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评估应用椅旁数字化加工技术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初步临床效果,为椅旁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16年1至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单颗前... 目的:评估应用椅旁数字化加工技术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初步临床效果,为椅旁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16年1至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单颗前牙或前磨牙无法保留且满足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条件的患者13例(平均年龄35.5岁),拔牙后即刻种植,共植入13枚种植体;同一牙位种植体分别采用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系统加工制作螺丝固位二硅酸锂修复体(试验组)和传统加工方法制作螺丝固位树脂临时修复体(对照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修复体在患者口内随机试戴。由不知分组情况的患者本人对两组修复效果满意度打分并选择其中一种修复体,由医师完成修复体戴入。记录修复体就位和调改情况以比较两组修复体的临床精度;使用白色美学评分(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估修复体的美学效果;同时记录临床修复时间。使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完成患牙微创拔除、不翻瓣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两组临时修复体均可顺利试戴就位。患者对试验组修复体满意度评分[(8.6±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0.6)分](P〈0.05),全部患者均选择戴入椅旁数字化方法制作的临时修复体。试验组WES[(7.5±1.1)分]略低于对照组[(7.9±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流程全程所需时间试验组[(131.9±5.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05.2±6.3)min](P〈0.05)。修复体加工时间试验组[(113.5±6.3)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85.6±6.6)min](P〈0.05);印模时间试验组[(7.5±0.8)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1.7±1.1)min](P〈0.05);修复体椅旁调改耗时试验组[(11.0±2.1)min]显著高于对照组[(8.0±2.8)min](P〈0.05)。在3~6个月的随访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100%。4例患者的即刻修复体螺丝松动,紧固后均未再松动。结论使用椅旁数字化系统一次就诊完成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流程可行,可大大缩短临床修复时间尤其是修复体制作时间,患者满意度高,观察期内取得了良好的初步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负荷牙种植体 义齿 局部 即刻 放射摄影术 数字 椅旁
原文传递
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迟修复牙槽嵴改建的锥形束CT观察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莺 林野 +3 位作者 陈波 张宇 邸萍 易纯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0-604,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分析比较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即刻种植延迟修复后牙槽嵴改建的变化,以期为前牙即刻种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行上颌切牙即刻种植的患者34例,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延迟修复组...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分析比较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即刻种植延迟修复后牙槽嵴改建的变化,以期为前牙即刻种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行上颌切牙即刻种植的患者34例,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延迟修复组(18例患者,21枚种植体)即刻种植经常规愈合期后延迟修复,即刻修复组(16例患者,22枚种植体)即刻种植当日即刻修复。种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拍摄局部锥形束CT,测量种植体肩台处及其下2、4、6、8 mm处牙槽嵴宽度和牙槽嵴高度,计算术后6个月与术后即刻的差值,计为变化量。两组结果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延迟修复组牙槽嵴厚度变化量最大的位置在种植体肩台下6 mm处,即种植体中部,为(-0.75±1.31)mm。两组各测量位点牙槽嵴宽度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修复组牙槽嵴高度变化量[(-0.73±1.88)mm]与即刻修复组[(0.39±1.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即刻种植适应证的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减少牙槽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即刻负荷牙种植体 槽骨质丢失
原文传递
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唇侧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魏冬豪 赵一姣 +3 位作者 邸萍 田杰华 蒋析 林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口内扫描的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唇侧软组织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连续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并满足单颗上颌中...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口内扫描的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唇侧软组织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连续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并满足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适应证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34.3±12.0)岁。患者拔牙后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口内扫描直接获取术前与术后1年患者上颌前牙区数字化模型,在分析软件中构建种植体唇侧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量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完成1年随访。术后1年种植体龈缘顶点较健侧中切牙龈缘顶点退缩(0.23±0.39)mm。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所有患者种植体唇侧软组织均存在一定程度塌陷;唇侧软组织形态的唇腭向平均变化距离为(0.62±0.22)mm,近远中最大宽度为(11.03±1.74)mm,冠根向最大高度为(6.82±1.52)mm。龈缘顶点根方0、1、2、3、4、5 mm处唇侧软组织形态的唇腭向变化距离分别为(0.54±0.48)、(0.87±0.62)、(1.03±0.46)、(0.96±0.52)、(0.90±0.52)、(0.89±0.57)mm。结论基于口内扫描进行种植体唇侧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与健侧中切牙龈缘相比,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年后种植体唇侧龈缘无显著退缩,唇侧软组织形态的唇腭向平均塌陷约0.6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负荷牙种植体 美学 龈退缩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两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莱 邸萍 +2 位作者 崔宏燕 郝强 林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探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2年临床效果,探究其相关技术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 目的探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2年临床效果,探究其相关技术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64.2±9.3)岁。所有患者均于下颌植入4枚种植体后,使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将专用钛杆坚固焊接于种植体基台套管上,形成钛合金修复体支架;通过个性化预成修复体重衬于该支架上,完成下颌全牙弓即刻修复体。累计15例下颌骨(共60枚种植体)完成基台水平的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焊接支架-基台就位密合状态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生物学并发症、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状况、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随访时间范围为24~55个月,平均34.9个月。结果15例焊接支架-基台就位顺利,临床及影像密合度良好,修复体连接固定顺利,至2年复查时60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2例患者)因骨结合丧失被取出,余58枚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7±0.2)mm。存留的58枚种植体观察期内牙龈出血指数<3,未见明显牙龈红肿和瘘管等炎症表现。种植体无折裂变形等机械并发症,15件即刻固定修复体中6件发生人工牙脱落或修复体折裂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度不良,软垢评分(3.4±0.4)分。结论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短期临床效果可预测,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影响种植体间稳定连接的修复机械并发症,其即刻修复体有可能作为长期修复体使用,远期效果需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口内脉冲点焊技术 种植修复 即刻负荷牙种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