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即色游玄”对谢灵运山水审美之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熊红菊
刘运好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2,共5页
在支遁"即色游玄"的般若空观和"模山范水"的诗歌创作影响下,谢灵运形成了"融合玄释,模写山水"的山水审美观;开创了"以山水通于理道"的创作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景、情、理交融的艺术个性。通过山...
在支遁"即色游玄"的般若空观和"模山范水"的诗歌创作影响下,谢灵运形成了"融合玄释,模写山水"的山水审美观;开创了"以山水通于理道"的创作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景、情、理交融的艺术个性。通过山水之游,诗人暂时将身心从世俗中解脱,在"即色游玄"的思想引导下,进入一种自由无待的审美状态,在静观物色之美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审美
支遁
即色游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立象尽意与即色游玄——谈谈中国书法的基本原理
2
作者
何学森
《书法》
2022年第8期150-157,共8页
『通感』『立象尽意』『前见』『即色游玄』四个概念可以大致构建出一个中国书法基本原理的理论框架,书法的意图意义(即『意』)、文本意义、解释意义(即『玄』)及其相互关系是其重要支撑。通感的构建过程导致『意』与『玄』的相互生发...
『通感』『立象尽意』『前见』『即色游玄』四个概念可以大致构建出一个中国书法基本原理的理论框架,书法的意图意义(即『意』)、文本意义、解释意义(即『玄』)及其相互关系是其重要支撑。通感的构建过程导致『意』与『玄』的相互生发。『伯牙鼓琴』『伯牙移情』『雍门鼓琴』『食辨劳薪』等故事蕴含的思想理念有助于理解书法。系统性思维的整体把握、事实逻辑与审美逻辑的区分与统一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重要法则,合理附会的前提是『真』,核心则是作品背后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原理
通感
前见
立象尽意
即色游玄
原文传递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运好
王友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诗学发展上说,支遁融合玄释,将抽象之理引进诗歌创作之中,标志着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转向;圆融玄释、色空、二谛于山林物色的描写之中,追求色境与法境的统一,又标志着"山水佛教"的诞生,影响了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和山水文学的勃兴。在审美范畴上,"理中之谈"与"象外之谈"、"神趣"说,构成了纵向的历史联系,既显现了东晋佛教美学的嬗变趋向,也显现了东晋以降诗学的嬗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理中之谈
即色游玄
玄
感不为
诗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
4
作者
刘德春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9-14,共6页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刘德春基于对超越生命困顿的渴望,中国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逍遥的理想。对这一理想的追求,首倡于庄子,继之以魏晋名士,完成于佛家禅师。庄周、郭象和支遁逍遥义的承接和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刘德春基于对超越生命困顿的渴望,中国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逍遥的理想。对这一理想的追求,首倡于庄子,继之以魏晋名士,完成于佛家禅师。庄周、郭象和支遁逍遥义的承接和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这一环节的探究,能够揭示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庄子·逍遥
游
》
支遁
理想人格
玄
冥之境
庄周
中国传统文化
即色游玄
无何有之乡
道德教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即色游玄”对谢灵运山水审美之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熊红菊
刘运好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2,共5页
文摘
在支遁"即色游玄"的般若空观和"模山范水"的诗歌创作影响下,谢灵运形成了"融合玄释,模写山水"的山水审美观;开创了"以山水通于理道"的创作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景、情、理交融的艺术个性。通过山水之游,诗人暂时将身心从世俗中解脱,在"即色游玄"的思想引导下,进入一种自由无待的审美状态,在静观物色之美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审美
支遁
即色游玄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象尽意与即色游玄——谈谈中国书法的基本原理
2
作者
何学森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出处
《书法》
2022年第8期150-157,共8页
文摘
『通感』『立象尽意』『前见』『即色游玄』四个概念可以大致构建出一个中国书法基本原理的理论框架,书法的意图意义(即『意』)、文本意义、解释意义(即『玄』)及其相互关系是其重要支撑。通感的构建过程导致『意』与『玄』的相互生发。『伯牙鼓琴』『伯牙移情』『雍门鼓琴』『食辨劳薪』等故事蕴含的思想理念有助于理解书法。系统性思维的整体把握、事实逻辑与审美逻辑的区分与统一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重要法则,合理附会的前提是『真』,核心则是作品背后的『人』。
关键词
书法原理
通感
前见
立象尽意
即色游玄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运好
王友群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W032)
文摘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诗学发展上说,支遁融合玄释,将抽象之理引进诗歌创作之中,标志着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转向;圆融玄释、色空、二谛于山林物色的描写之中,追求色境与法境的统一,又标志着"山水佛教"的诞生,影响了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和山水文学的勃兴。在审美范畴上,"理中之谈"与"象外之谈"、"神趣"说,构成了纵向的历史联系,既显现了东晋佛教美学的嬗变趋向,也显现了东晋以降诗学的嬗变趋向。
关键词
支遁
理中之谈
即色游玄
玄
感不为
诗学意义
Keywords
Zhidun
talk of philosophic theory
false truth
intuitive aesthetic feeling
poet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
4
作者
刘德春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9-14,共6页
文摘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刘德春基于对超越生命困顿的渴望,中国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逍遥的理想。对这一理想的追求,首倡于庄子,继之以魏晋名士,完成于佛家禅师。庄周、郭象和支遁逍遥义的承接和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这一环节的探究,能够揭示出...
关键词
郭象
《庄子·逍遥
游
》
支遁
理想人格
玄
冥之境
庄周
中国传统文化
即色游玄
无何有之乡
道德教化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即色游玄”对谢灵运山水审美之影响
熊红菊
刘运好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立象尽意与即色游玄——谈谈中国书法的基本原理
何学森
《书法》
2022
0
原文传递
3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刘运好
王友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寻求逍遥:庄周郭象支遁合论
刘德春
《齐鲁学刊》
CSSCI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