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锯缘青蟹卵膜变化与卵子附着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康现江 李少菁 +1 位作者 王桂忠 陈锦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0-504,共5页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卵及其受精后卵膜变化和卵子附着特征。锯缘青蟹成熟卵子卵膜有三层即外层、内层和质膜。卵子产出后,无论受精与否,外层和内层卵黄膜形成壳膜,与卵子附着有关。刚产出的卵子卵膜具有溶胶性和延展性...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卵及其受精后卵膜变化和卵子附着特征。锯缘青蟹成熟卵子卵膜有三层即外层、内层和质膜。卵子产出后,无论受精与否,外层和内层卵黄膜形成壳膜,与卵子附着有关。刚产出的卵子卵膜具有溶胶性和延展性,卵子与刚毛表面之间或卵子与卵子之间接触便粘在一起,由于刚毛摆动和卵子的重力作用,形成卵柄或卵索。卵子受精后,发生皮层反应形成受精膜。由壳膜和受精膜构成的孵化膜为初级卵膜,保护胚胎发育,直至幼体破膜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成熟卵子 卵膜变化 卵子附着 卵膜功能
下载PDF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de Haan)卵子附着机制研究I.卵膜及卵子附着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万喜 堵南山 赖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34-40,共7页
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成熟卵、人工授精卵及自然受精产出附着于腹肢上的卵。成熟卵只有初级卵膜,表面较光滑,上密布微孔,密度约1~2个/μm2;人工授精卵表面首先突... 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成熟卵、人工授精卵及自然受精产出附着于腹肢上的卵。成熟卵只有初级卵膜,表面较光滑,上密布微孔,密度约1~2个/μm2;人工授精卵表面首先突起大小不同的颗粒,随后颗粒破裂并消失,同自然受精卵一样,卵表略光滑,呈波浪状起伏,微孔密度与未受精前大致相同;自然产出的受精卵,表面覆盖一层由雌体腹肢分泌的次级卵膜。次级卵膜具有保护、选择性渗透及隔离邻近受精卵的作用。腹肢不断摆动,受精卵在腹肢间滚动并形成卵与卵之间以及卵与刚毛之间两种“卵柄”,一种称为卵索(funiculus),不与刚毛相连。funiculus扁带状,与卵接触处较宽,约140~150μm,中间宽约30~40μm;另一种称为卵柄(eggstalk),由1~2根载卵刚毛(oose-tae)插入次级卵膜形成,与卵接触处次级卵膜突起呈锥状,基部宽约140~150μm。非载卵刚毛起辅助抱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卵子附着 卵膜 胚胎发育 扫描电镜
全文增补中
中华绒螯蟹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和形成机制
3
作者 应雪萍 杨万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2-861,共10页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及形成机制。中华绒螯蟹受精卵附着在雌性腹肢内肢的携卵刚毛上。该附着系统由三个连续部分组成:卵膜、卵柄和被膜,后者覆盖在携卵刚毛的绒毛上。研...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及形成机制。中华绒螯蟹受精卵附着在雌性腹肢内肢的携卵刚毛上。该附着系统由三个连续部分组成:卵膜、卵柄和被膜,后者覆盖在携卵刚毛的绒毛上。研究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成熟胚胎由三层明显的卵膜组成,即E1、E2和E3层,但胚胎附着系统的卵柄及被膜仅为外层(E1)。卵巢中成熟卵的卵膜仅由E1层组成,E1分为两个亚层(E1a′、E1b′)。胚胎附着系统的形成与雌蟹的行为、腹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卵膜的超微结构及各层的变化有关。受精卵刚从生殖孔中排出时,卵膜(E1a′、E1b′)并不能直接粘附在携卵绒毛上。产卵后不久,雌蟹腹肢粘液腺分泌粘液的量增多,E1a′、E1b′的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边界模糊,卵膜出现很强的粘性。在产卵后约60min E1层又明显分为两个亚层(E1a、E1b),同时排卵后雌蟹腹部的携卵绒毛不断地运动,这种运动促使携卵绒毛外的被膜形成。随着E1层亚结构的变化,E2层也开始形成,当E1新的两个亚层出现时,部分区域的E1层与E2层发生分离,卵柄开始形成,并牢固地附着在携卵绒毛上。被膜、卵柄与卵膜最外层的结构相同,均由E1层构成[动物学报51(5):852-861,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胚胎 附着系统 卵子附着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