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F9和FST调控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早期发育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中友 孙俊铭 +3 位作者 李燕 刘庆友 于建宁 施振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3-589,共7页
为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和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如何影响猪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能力,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DF9和抗GDF9抗体,或同时添加GDF9和FST或抗FS... 为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和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如何影响猪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能力,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DF9和抗GDF9抗体,或同时添加GDF9和FST或抗FST抗体,测定猪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成熟率、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显示,添加GDF9显著提高孤雌胚囊胚率,抗GDF9抗体则显著抑制卵裂率和囊胚率。添加FST显著降低孤雌胚囊胚率和囊胚总细胞数,添加抗FST抗体显著提高了囊胚率。共同添加GDF9与抗FST抗体则使囊胚率达到最高。表明猪卵母细胞IVM期添加GDF9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卵母细胞及胚胎的发育能力,共同添加GDF9和抗FST抗体对胚胎发育的促进作用具有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9 抗GDF9抗体 抗FST抗体 囊胚率 卵母细胞发育能力
下载PDF
颗粒细胞EGF类因子信号通路在调控卵母细胞成熟和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鑫宇 贾振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5,共9页
动物体内卵泡排卵前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诱导了卵丘颗粒细胞扩散,并启动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普遍认为,卵泡壁层颗粒细胞表达LH受体,卵母细胞及其周围卵丘细胞不表达LH受体,LH通过作用于卵泡壁层颗粒细胞产生信号分子,... 动物体内卵泡排卵前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诱导了卵丘颗粒细胞扩散,并启动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普遍认为,卵泡壁层颗粒细胞表达LH受体,卵母细胞及其周围卵丘细胞不表达LH受体,LH通过作用于卵泡壁层颗粒细胞产生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作用于卵丘颗粒细胞介导了LH生物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关于排卵前介导LH作用而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研究认为,LH作用于卵泡壁层颗粒细胞后产生了EGF类因子,并与颗粒细胞的受体结合,促进了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发育。由于体外成熟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来源于生长卵泡,其卵丘颗粒细胞EGF类因子信号系统不完善,目前的体外成熟培养体系难以模拟卵泡内的生理环境,导致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较差,限制了这些卵母细胞的利用效率。本文综述了颗粒细胞EGF类因子信号系统、EGF类因子在调控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及对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影响,为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完善卵丘颗粒细胞的EGF类因子的信号系统,进而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 EGF类因子 卵母细胞成熟 卵母细胞发育能力
下载PDF
免疫抑制素/卵泡抑素对家畜胚胎体外生产效率的提高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建宁 吴正三 +3 位作者 刘庆友 李辉 王公金 施振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6-801,共6页
在家畜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抑制素抗体或抗卵泡抑素抗体,通过观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激活后的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研究免疫抑制素与卵泡抑素对家畜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就水牛、奶牛及猪而... 在家畜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抑制素抗体或抗卵泡抑素抗体,通过观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激活后的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研究免疫抑制素与卵泡抑素对家畜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就水牛、奶牛及猪而言,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分别单独添加抗抑制素抗体与抗卵泡抑素抗体均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与卵裂率,添加的适宜浓度为50-100μg/ml。而添加抗卵泡抑素抗体还能显著提高水牛和猪的囊胚发育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期添加抗抑制素抗体与抗卵泡抑素抗体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提高早期胚胎的发育数量和质量,为改善家畜胚胎体外发育和生产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抗抑制素抗体 抗卵泡抑素抗体 囊胚率 卵母细胞发育能力
下载PDF
一种胚胎体外培养的新方法:滴中孔培养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卫国 潘智芳 +3 位作者 刘晓影 于文静 赵春玲 高志芹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21-725,共5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一种胚胎体外培养的新方法——滴中孔培养法。方法:用圆头玻璃管在培养皿上烫出多个圆孔,作为滴中孔培养的专用平皿;收集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并在滴中孔培养专用平皿中进行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体外培... 目的:建立并优化一种胚胎体外培养的新方法——滴中孔培养法。方法:用圆头玻璃管在培养皿上烫出多个圆孔,作为滴中孔培养的专用平皿;收集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并在滴中孔培养专用平皿中进行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体外培养(IVC)。结果:①滴中孔培养法与群卵共培养的效果相似,而单卵培养明显降低了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P<0.05)。②培养滴体积和培养密度对卵母细胞核成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影响胚胎的发育能力。在培养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培养滴体积太小显著削弱了胚胎的发育能力,而培养密度过小或者过大也削弱胚胎的发育能力(P<0.05)。结论:滴中孔培养法可以达到群卵共培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中孔培养法 培养滴体积 培养密度 卵母细胞发育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