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爪蟾卵母细胞表达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范春雷 沃兴德 +2 位作者 罗艳 卢德赵 钱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 R)表达系统,并研究姜黄素降脂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将含人LDL R的表达质粒p3 7LDL导入细胞核中,用免疫荧光、配体荧光以及免疫胶体金标记透射电镜等方... 目的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 R)表达系统,并研究姜黄素降脂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将含人LDL R的表达质粒p3 7LDL导入细胞核中,用免疫荧光、配体荧光以及免疫胶体金标记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膜上LDL- R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爪蟾卵母细胞人LDL- R基因的表达进行干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LDL- R的表达量。结果人LDL -R基因在爪蟾卵母细胞膜上得到表达;姜黄素具有增强其表达的作用,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途径之一可以是通过促进LDL- R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姜黄素 细胞表达 爪蟾卵母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eceptor 抗动脉粥样硬化 LDL 胶体金标记 血清胆固醇 表达系统 分子机理 降脂作用 表达质粒 免疫荧光 表达情况 透射电镜 不同浓度
下载PDF
利用爪蟾卵母细胞建立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沃兴德 范春雷 +3 位作者 罗艳 钱颖 卢德赵 唐利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表达系统,此系统可被用于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冰块麻醉爪蟾,切取卵巢,获得V、VI期卵母细胞,经用1g/L胶原酶孵育过夜除去卵母细胞外层的卵巢膜和滤泡膜,培... 目的 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表达系统,此系统可被用于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冰块麻醉爪蟾,切取卵巢,获得V、VI期卵母细胞,经用1g/L胶原酶孵育过夜除去卵母细胞外层的卵巢膜和滤泡膜,培养3天后存活率仍可达95 %以上。用DiI标记的低密度脂蛋白荧光配体测定膜上结合荧光,发现V、VI期卵母细胞膜上未见有内源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如将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质粒p3.7低密度脂蛋白导入爪蟾卵母细胞核中,培养后用DiI标记的低密度脂蛋白配体测定可见膜上发出红色荧光,用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抗体经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定可见膜上有绿色荧光,免疫胶体金标记透射电镜检测可见膜上有内吞的胶体金颗粒。结论 外源性的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能在爪蟾V、VI期卵母细胞中表达,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系统可用于中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系统 细胞核显微注射 爪蟾卵母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质粒构建
下载PDF
黄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1表达模式研究
3
作者 刘庆友 公方强 +2 位作者 蒋建荣 崔奎青 石德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2-16,共5页
为探讨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1)的表达规律,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广西本地黄牛卵母细胞和附植前胚胎HA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AT1基因在黄牛生发泡期(GV)卵母细胞、第2次减数分裂中... 为探讨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1)的表达规律,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广西本地黄牛卵母细胞和附植前胚胎HA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AT1基因在黄牛生发泡期(GV)卵母细胞、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体外受精(IVF)胚胎2~4细胞、8~16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56、0.08、0.55、0.43和0.31,在孤雌激活(PA)胚胎的2~4细胞、8~16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0.55、0.48和0.46。HAT1在GV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在IVF胚胎中2~4细胞表达量最少(P<0.05)。由此可见,HAT1基因在黄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阶段均有表达,GV期HAT1基因的表达最高,PA胚胎HAT1基因的表达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乙酰化转移酶 卵母细胞 早期胚胎 表达模式 黄牛
下载PDF
中华鳖组蛋白H2A变体克隆及其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祝骏贤 陈辰 +7 位作者 刘晓莉 王亚坤 雷骆 洪孝友 于凌云 徐红艳 李伟 朱新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7-1213,共7页
为研究组蛋白H2A对龟鳖动物生殖细胞发育分化作用和机制,克隆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组蛋白H2A变体的同源物(命名为PsH2A),分析其转录本的表达模式及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细胞定位。PsH2A cDNA序列全长575 bp,5′端非编码区68 ... 为研究组蛋白H2A对龟鳖动物生殖细胞发育分化作用和机制,克隆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组蛋白H2A变体的同源物(命名为PsH2A),分析其转录本的表达模式及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细胞定位。PsH2A cDNA序列全长575 bp,5′端非编码区68 bp,3′端非编码区108 bp,开放阅读框399 bp,编码13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龟类的H2A变体同源性更高,与哺乳类同源性较低。RT-qPCR和RT-PCR结果显示,PsH2A转录本在1冬龄、2冬龄和3冬龄的中华鳖卵巢中高表达(P<0.01),而在精巢和其他成体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化学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sH2A mRNA在卵母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中初级卵母细胞中表达信号最强,且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随着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进入到生长期和成熟期后,目的信号逐渐减弱,并且主要在核周区域表达。此外,PsH2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表现出中华鳖卵巢发育的季节性变化。综上,研究结果表明PsH2A在中华鳖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蛋白H2A变体 卵母细胞 季节表达 细胞定位
下载PDF
植物水孔蛋白基因PIP1a在爪蟾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昊 苏维埃 汤章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8年第6期448-450,共3页
关键词 植物 水孔蛋白基因 爪蟾 卵母细胞 表达
下载PDF
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的动态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
6
作者 何文宁 冯少青 +1 位作者 庞海垚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0-1216,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3(SGK3)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为阐明SGK3对小鼠卵母细胞周期变化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超排卵技术收集小鼠生发泡(GV)期、生发泡破裂(GVBD)期、第1次... 目的:检测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3(SGK3)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为阐明SGK3对小鼠卵母细胞周期变化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超排卵技术收集小鼠生发泡(GV)期、生发泡破裂(GVBD)期、第1次减数分裂(MⅠ)期卵母细胞和第2次减数分裂(MⅡ)期卵母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期小鼠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收集GV、GVBD和MⅠ期卵母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Cdc25B-Ser30的磷酸化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SGK3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在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均有SGK3mRNA和蛋白表达。与GV期比较,GVBD和MⅡ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GVBD期比较,MⅠ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MⅡ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MⅠ期比较,MⅡ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Cdc25B-Ser30在GV期被去磷酸化,在GVBD和MⅠ期被磷酸化。小鼠的GV期卵母细胞中SGK3定位于细胞核膜,在GVBD期前进入细胞核,在GVBD期定位于细胞核,MⅠ期则分布于整个细胞,在MⅡ期则由细胞浆再次进入细胞核。结论: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SGK3均呈动态表达,SGK3存在核浆穿梭,SGK3定位的动态变化可能参与了细胞周期B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动态表达 细胞定位
下载PDF
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新型膜孕激素受体基因(mPRL)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史宝 柳学周 +3 位作者 徐涛 李晓妮 徐永江 张金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7,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人工育苗技术的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PR-like,mPRL)基因的表达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PRL mRNA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发现半滑舌鳎mPRL m... 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人工育苗技术的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PR-like,mPRL)基因的表达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PRL mRNA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发现半滑舌鳎mPRL mRNA相对表达量的最高值出现在性成熟阶段卵巢的Ⅴ时相卵母细胞。原位杂交分析mPRL mRNA在繁殖相关组织的细胞学定位,发现mPRL mRNA分布在半滑舌鳎性成熟阶段卵巢的卵母细胞膜上;在脑的神经元和垂体内分散的细胞中,mPRL mRNA阳性信号较强。制备半滑舌鳎mPRL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发现mPRL蛋白的表达量在卵巢、脑、垂体中相对较高,在肝脏、头肾、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卵巢、脑和垂体的细胞学定位与mPRL mRNA定位一致。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促性腺激素调控下半滑舌鳎不同时相卵母细胞mPRL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促性腺激素对半滑舌鳎卵母细胞中mPRL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都有一定的上调作用,特别是对Ⅴ时相卵母细胞中mPRL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提升明显;发现表达量与促性腺激素调控作用具有剂量依存关系。半滑舌鳎mPRL在繁殖相关组织的表达特征表明其通过脑–垂体–卵巢轴参与繁殖调控,同时也揭示了mPRL介导卵母细胞成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新型膜孕激素受体 卵母细胞成熟 MRNA表达 蛋白表达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对羊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祁昕 刘彦斌 田树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S1期10-13,共4页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CTS)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包括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S(CTSS)和组织蛋白酶C(CTSC)等,它们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的细胞内肽键水解酶。对组织蛋白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上半叶,C...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CTS)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包括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S(CTSS)和组织蛋白酶C(CTSC)等,它们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的细胞内肽键水解酶。对组织蛋白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上半叶,CTSC是第一个被纯化的蛋白酶。但之后的几十年相关研究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80年代,组织蛋白酶B、H、L才被鉴定并测序。1990年,人的CTSB的晶体结构被测定<sup>[1]</sup>,自此有关组织蛋白酶的研究飞速发展、迅猛前进。本文将从组织蛋白酶的性质、合成加工、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 CATHEPSIN 卵母细胞发育 卵丘细胞 半胱氨酸蛋白 胚胎发育 基因表达 溶酶体
下载PDF
光裸星虫Hsp90基因的全长克隆及其在全组织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丹 苏泳霖 +4 位作者 钟如卓 郭志诚 邬婧 郑哲 王庆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59,共10页
热休克蛋白Hsp90在蛋白质正确折叠、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增殖调控、配子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光裸星虫热休克蛋白Hsp90(SnHsp90)cDNA全长序列。SnHsp90全长3110 bp,其中,3´UTR为582 bp,5´... 热休克蛋白Hsp90在蛋白质正确折叠、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增殖调控、配子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光裸星虫热休克蛋白Hsp90(SnHsp90)cDNA全长序列。SnHsp90全长3110 bp,其中,3´UTR为582 bp,5´UTR为72 bp,开放阅读框为2456 bp,编码81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nHsp90蛋白具有1个信号肽,存在B型Hsp90的3个标签序列FLREL、IGQFGVGFYS、LPLNVSRE以及保守模块GxxGxG,表明SnHsp90属于Hsp90B亚族。与其他物种的Hsp90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SnHsp90与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e)Hsp90相似度最高,为77.72%。三维结构建模发现,Hsp90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空间构象具有较高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nHsp90先与小头虫(Capitella teleta)、水蛭(Helobdella robusta)等环节动物的Hsp90聚为一支,再与鸭嘴海豆芽等其他无脊椎动物聚为一大支,而脊椎动物聚为另一大支,表明SnHsp90与小头虫Hsp90亲缘关系最近。RT-PCR结果显示,SnHsp90在光裸星虫的体壁、收吻肌、肾管等组织中均有表达。SnHsp90也可在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其中,在卵黄旺盛合成前期(Egg2)和外排卵母细胞期(Egg6)显著高表达(P<0.05),暗示,SnHsp90可能参与到光裸星虫卵母细胞的蛋白质正确折叠、卵黄合成与环境抗逆等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星虫 热休克蛋白Hsp90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卵母细胞
下载PDF
HeLa细胞表达分泌重组eGFP-DPF-1在卵母细胞上的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金平 颜桂军 +1 位作者 顾正 左嘉客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3,共7页
将兔输卵管蛋白(DPF-1)基因连结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5′端,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DPF-1),转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分泌融合蛋白eGFP-DPF-1的HeLa细胞株。该融合蛋白呈现的分子量达120 KD,提示经翻译后修饰。取... 将兔输卵管蛋白(DPF-1)基因连结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5′端,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DPF-1),转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分泌融合蛋白eGFP-DPF-1的HeLa细胞株。该融合蛋白呈现的分子量达120 KD,提示经翻译后修饰。取兔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物(COC)、去除卵丘细胞后的卵母细胞或输卵管内的卵母细胞,与该株细胞共培养或培养于该株细胞条件培液中,观察兔输卵管蛋白在兔卵母细胞上的分布。结果显示DPF-1大量结合于卵母细胞透明带,先结合于透明带内层,然后维持在内层多外层少的分布状态上;在卵母细胞质膜表面则呈点状均匀分布。DPF-1在卵母细胞上的分布不受其周围颗粒细胞的阻碍,且颗粒细胞上未见有DPF-1结合的痕迹。本实验首次证实体外真核细胞表达分泌的输卵管蛋白能与卵母细胞结合,并借助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信号体外直接观察到该表达产物在卵母细胞上的动态分布,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输卵管蛋白的功能提供了线索,也为研究输卵管内其他蛋白在配子/早胚上定位提供了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兔输卵管蛋白 定位 HELA细胞 表达 分泌 重组
下载PDF
牦牛KDM7A表达谱分析及其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海卓 熊显荣 +3 位作者 马鸿程 黄向月 闵星宇 李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7-224,共8页
为探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7A(KDM7A)在牦牛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表达模式,以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牦牛KDM7A编码区序列,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KDM7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获得K... 为探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7A(KDM7A)在牦牛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表达模式,以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牦牛KDM7A编码区序列,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KDM7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获得KDM7A mRNA在牦牛卵巢、肾、胃、小肠、肌肉、心、子宫、脾、肺和肝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该基因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克隆出牦牛2704 bp的KDM7A基因,其中CDS区全长为2409 bp,共编码802个氨基酸。牦牛与其他物种中黄牛、野牛及山羊同源性较高;KDM7A在牦牛各组织中广谱表达,其在子宫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除胃以外其他组织(P<0.05),而在肾脏和肌肉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KDM7A基因具有时空动态表达特征,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卵母细胞生发泡期(P<0.05)。综上表明,KDM7A在遗传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在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具有时序性表达模式,提示KDM7A参与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为深入探究牦牛KDM7A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蛋白去甲基化酶 KDM7A 卵母细胞 组织表达
下载PDF
光裸星虫CyclinB基因克隆及其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邬婧 苏泳霖 +3 位作者 周丹 钟如卓 郭志诚 王庆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80-1990,共11页
【目的】探究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B)基因在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CE克隆光裸星虫CyclinB(Sn-CyclinB)基因cDNA序列,通过ProtPara... 【目的】探究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B)基因在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CE克隆光裸星虫CyclinB(Sn-CyclinB)基因cDNA序列,通过ProtParam、DNAMAN 9.0、COBALT、SOPMA、Phyer2、Pfam及BLAST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Sn-CyclinB基因在光裸星虫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Sn-CyclinB基因cDNA序列全长2468 bp,包括141 bp的5'端非翻码区(5'-UTR)、1097 bp的3'端非翻码区(3'-UTR)及123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09个氨基酸残基,在3'-UTR中存在3个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元件(CPE)、1个翻译调控元件(TCE)和1个K-box翻译调控元件。Sn-CyclinB蛋白分子量为46.304 kD,理论等电点(pI)为8.68,具有CyclinB特征序列(FLRRxSK)和Cyclin降解框(RxALGxIxN),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周期蛋白框(Cyclin box);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56.72%、3.91%、0.73%和38.63%;CyclinB蛋白C端的保守性较N端高;与其他物种相比,光裸星虫Cyclin降解框(RALGTISN)的位置前移了13个氨基酸;光裸星虫与小头虫和欧洲帽贝的CyclinB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基于Cyclin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支,其中光裸星虫与小头虫及水蛭等无脊椎动物聚为一支。Sn-CyclinB基因在光裸星虫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且整体上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其相对表达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卵黄旺盛合成后期(O3)和肾管发育时期(O5)。【结论】Sn-CyclinB蛋白具有CyclinB特征序列,其3'-UTR含有多种与翻译调控相关的调控元件,参与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减数分裂G_(1)/S期和G_(2)/M期的转换,对促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有序进行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星虫 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B) Cyclin降解框 表达分析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下载PDF
TNF-α对牦牛卵母细胞HIF-1α和HSP70的表达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涛 潘阳阳 +5 位作者 何翃闳 李谷月 张慧珠 赵凌 崔燕 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8-1207,共10页
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NF-α(最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 ng... 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NF-α(最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 ng·mL^-1),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培养成熟后,统计其卵母细胞成熟率及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发育率,采用RT-PCR扩增牦牛 HIF-1α、 HSP 70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α、HSP70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成熟液中加入TNF-α,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提高,且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逐渐升高,当TNF-α浓度为 25 ng·mL^-1 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4.98%和66.85%,而囊胚率也达到了21.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 HIF-1α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对照组 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50 ng·mL^-1 TNF-α组 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1),HIF-1α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均有表达;3)25 ng·mL^-1 TNF-α组的HSP 70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而当TNF-α达到50 ng·mL^-1 时,HSP 70的表达量最低。综上表明,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TNF-α明显提高了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同时还诱导了HSP 70的表达,抑制了HIF-1α的表达,为今后探讨TNF-α、 HIF-1α和HSP70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卵母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表达
下载PDF
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良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海军 于泊洋 +4 位作者 段云娇 刘星宇 翁娅政 杜晨光 王秀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43-1550,共8页
【目的】在绵羊有腔卵泡发育过程中,多层卵丘细胞紧密包绕着卵母细胞形成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特殊结构,存在于卵泡腔内。卵泡成熟后,绵羊COC从卵泡内排出,进入输卵管,等待受精。现有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 【目的】在绵羊有腔卵泡发育过程中,多层卵丘细胞紧密包绕着卵母细胞形成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特殊结构,存在于卵泡腔内。卵泡成熟后,绵羊COC从卵泡内排出,进入输卵管,等待受精。现有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蛋白鉴定技术,或者将包含各级卵泡的卵巢组织直接进行切片处理,或者将COCs从卵泡内分离,在完整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水平上进行免疫染色。但这两种方法在检测绵羊有腔卵泡COCs中目的蛋白表达时,存在显著缺陷。研究旨在对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进行改进,以期满足绵羊COCs蛋白鉴定需求。【方法】首先采用抽吸法从绵羊有腔卵泡内获得COCs,以石蜡包埋方式人为构建了一种可以进行切片处理的"包含多枚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仿组织结构"。然后以该特殊结构与健康绵羊卵巢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改良与传统的石蜡组织免疫化学技术流程,检测了目的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其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er,uPAR),在绵羊COCs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了两种技术的免疫染色效果与染色流程差异。【结果】将所构建的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与正常绵羊卵泡组织,进行石蜡组织切片处理,经切片、贴片与脱蜡等步骤,分别形成了散在分布于载玻片上的COCs薄片与包含卵泡的卵巢组织薄层(厚度5μm)。经间接免疫染色处理后,结果显示:①目的蛋白在两种结构COCs中的表达是一致的,即uPAR在绵羊卵丘与卵母细胞上都有表达,而uPA只存在于绵羊卵丘细胞中;②在绵羊COCs薄片结构中,COCs整体形态完好,卵母细胞与外围卵丘细胞层次清晰,蛋白定位清楚,染色效果良好;在卵巢薄层结构中,绵羊卵泡内壁颗粒细胞与COCs等形态结构相对完整,卵母细胞蛋白定位清楚,但是卵丘细胞层次与蛋白表达较不清晰;③与绵羊卵巢组织石蜡切片技术相比较,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石蜡切片技术,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以及脱蜡等步骤的处理时间都大大缩短,例如固定处理由24h缩短为2h;由逐级脱水的10h缩短为两级脱水的1h;透明由30min缩短为10min;软蜡与硬腊浸入由原来的6h缩短为1h;由逐级脱蜡的25min缩短为两级脱蜡的10min等。【结论】改进后的COCs仿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技术,显示更优质的免疫定位与染色效果,不仅具有COCs获得率高、卵母与卵丘细胞形态层次清晰等优点,而且显著缩短了操作时间,简化了操作流程。该技术在保留COCs结构完整的基础上,有效检测了目的蛋白在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中的表达模式,对于探明绵羊卵泡发育与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仿组织 卵巢组织 石蜡切片 蛋白表达
下载PDF
爪蟾卵母细胞中PPARγ-PPRE调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瑾 沃兴德 +3 位作者 范春雷 高丽萍 钱颖 宋家梁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0-553,共4页
目的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类PPARγ-PPRE调控系统,为PPARγ配体类药物筛选提供一个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将调节蛋白PPAR基因构建在爪蟾卵母细胞启动子XOE下游,构成pXOE-PPARγ重组质粒;将PPRE反应元件构建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2EGFP报... 目的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类PPARγ-PPRE调控系统,为PPARγ配体类药物筛选提供一个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将调节蛋白PPAR基因构建在爪蟾卵母细胞启动子XOE下游,构成pXOE-PPARγ重组质粒;将PPRE反应元件构建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2EGFP报告基因的上游,得到pPPRE-d2EGFP重组质粒。将pXOE-PPARγ质粒和pPPRE-d2EGFP质粒共注射入爪蟾Ⅴ,Ⅵ期卵母细胞中,建立PPRE调控通路的表达系统,分别在含前列腺素E1(PGE1)、吡咯列酮的培养液中培养3d,对照组共注射pXOE-PPARγ质粒和pTAL-d2EGFP质粒,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含PGE1,吡咯列酮的卵母细胞中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未见到荧光。结论PGE1,吡咯列酮可以通过影响PPRE反应元件上调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通过核内共注射的方法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的PPARγ-PPRE调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RE PPARΓ 爪蟾卵母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银鲫ZP3的表达特征和卵壳ZP3蛋白的分离
16
作者 陈波 郭葳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克隆得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ZP3基因全长cDNA,在体外表达出银鲫的ZP3融合蛋白,并制备出多抗血清;通过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研究了银鲫ZP3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和在早期发育胚胎中的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银鲫ZP3... 克隆得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ZP3基因全长cDNA,在体外表达出银鲫的ZP3融合蛋白,并制备出多抗血清;通过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研究了银鲫ZP3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和在早期发育胚胎中的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银鲫ZP3的转录发生在卵黄发生以前,而ZP3蛋白的翻译起始于卵黄形成阶段,且随着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ZP3蛋白的存在状态在受精后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受精后5—30min期间,抽提液中原始的ZP3蛋白带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子量大约为90KD以及更高分子量的蛋白带;而在受精后80min和8—16胞期的胚胎抽提液中,二聚体和多聚体复合体蛋白带也相继消失。这种状态变化意味着ZP3蛋白在卵子受精后有可能与自身或其他蛋白共价结合转变成了二聚体和多聚体。接着,用获得的ZP3抗体作为检测指标,通过卵壳蛋白的凝胶分离,从卵壳中分离纯化出银鲫ZP3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3蛋白 银鲫 分离 纯化 卵壳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卵母细胞透明带
下载PDF
基于LC-MS/MS策略建立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富美 付强 +2 位作者 黄德伦 胡炜 张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7-971,共5页
本研究采用了LC-MS/MS策略对如何建立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探讨,为后续研究不同时期的水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卵裂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组变化建立研究平台。本实验收集水牛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各500枚,去除透明带后将两个时期的... 本研究采用了LC-MS/MS策略对如何建立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探讨,为后续研究不同时期的水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卵裂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组变化建立研究平台。本实验收集水牛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各500枚,去除透明带后将两个时期的细胞混合后提取蛋白质,蛋白质酶解后通过强阳离子交换色谱预分离多肽混合物,预分离后的馏分采用EASY-n LC结合LTQ-Orbitrap质谱鉴定蛋白质表达谱。通过SEQUEST检索,共鉴定出574种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有明确分子功能相关的蛋白质有487种,与组成细胞成分相关的蛋白质有476种,与生物学进程相关的蛋白质有490种,初步建立了一套获得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C-MS/MS策略方法适合于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卵母细胞蛋白质表达谱数据为今后研究水牛不同时期的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卵裂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组学奠定了方法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卵母细胞 蛋白表达 LC-MS/MS LTQ-Orbitrap
原文传递
西藏牦牛卵母细胞蛋白质组表达谱的构建与分析
18
作者 赵彦玲 付强 +2 位作者 陈富美 张健 任子利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4-1809,共6页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构建西藏牦牛生发泡(GV)期去透明带卵母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到550种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0 000以下,等电点集中在4-12,穹隆蛋白(MVP)是丰...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构建西藏牦牛生发泡(GV)期去透明带卵母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到550种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0 000以下,等电点集中在4-12,穹隆蛋白(MVP)是丰度最高的蛋白质;聚类(GO)分析表明:与细胞组分相关的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细胞质(125种),与分子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中发挥多聚A结合RNA功能的蛋白质最多(54种),生物学进程相关的蛋白质中参与内肽酶活性的负调节过程的蛋白质最多(26种);调控通路富集(KEGG Pathway)分析发现,参与的有代表性的通路有补体系统通路,核糖体代谢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碳代谢通路等;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与网络稳定性关系最密切的10种蛋白质。总之,构建的西藏牦牛GV期卵母细胞蛋白质组表达谱及分析结果,将为探索西藏牦牛卵母细胞成熟机理及关键基因的研究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卵母细胞 蛋白质组 表达 分析
原文传递
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振平 蒋思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5-728,共4页
骨形成蛋白是属于转移生长因子 β超家族生长因子的一种分泌型信号分子。迄今为止,已有30多个骨形成蛋白被确定,骨形成蛋白15基因在卵母细胞中表达,具有推动卵泡生长,阻止黄体早熟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骨形成蛋白15基因 转移生长因子-Β 卵母细胞 表达
下载PDF
MAPK和p90^(rsk)在大鼠卵泡发育中的表达与活性
20
作者 于海泉 孙青原 +1 位作者 陈大元 旭日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0,F002,共5页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及其底物之一p90 rsk在大鼠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活性。结果表明 ,非活性形式的MAPK存在于大鼠各生长期卵泡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 ,但磷酸化活...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及其底物之一p90 rsk在大鼠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活性。结果表明 ,非活性形式的MAPK存在于大鼠各生长期卵泡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 ,但磷酸化活性形式的MAPK只存在于部分具有分裂增殖活性的颗粒细胞中。MAPK的作用底物p90 rsk只在各期卵泡的卵母细胞中表达 ,在颗粒细胞中无着色 ,说明MAPK信号级联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另外 ,胎鼠卵巢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MAPK在卵原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活性 ,表明MAPK信号级联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K p90^rsk 大鼠 卵泡发育 表达 活性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卵母细胞 颗粒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