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恩菊 赵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4,共5页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气候变化 灾害事件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冲 赵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104,共7页
通过对陕西50多年来气象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陕南、关中、陕北三个不同的区域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气候因子与ENSO事件的特征进... 通过对陕西50多年来气象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陕南、关中、陕北三个不同的区域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气候因子与ENSO事件的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揭示了ENSO事件与陕西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存在从陕南到关中再到陕北逐渐增强的趋势;ENSO事件的发生对该区不同地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显著;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增温且降水减少,ENSO冷事件(拉尼娜事件)降温且降水增加;ENSO暖事件对陕西气候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影响比ENSO冷事件更为显著和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 气候 降水量 温度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变化特征及与长治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红英 吴素芬 +3 位作者 李菊芬 刘耀文 张瑞庭 籍秀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5期247-253,共7页
为了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冷暖交替异常变化特征,以及它对长治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笔者根据1961年以来长治市11个县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1961年以来长治市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和变... 为了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冷暖交替异常变化特征,以及它对长治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笔者根据1961年以来长治市11个县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1961年以来长治市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长治市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4年分别有15次El Nino事件和14次La Nina事件发生,发生概率分别为0.28和0.26;暖事件发生强度要大于冷事件发生的强度。(2)厄尔尼诺事件主要发生在春夏季,结束于秋冬季;拉尼娜事件主要发生在春—秋季,结束于春冬季。(3)长治市年降水异常年份均出现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年或结束年,且厄尔尼诺开始年和结束年所对应的气候异常相反。(4)长治市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拉尼娜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5)长治市大旱大涝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变化特征 降水 气温 关系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慧慧 赵景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1,共6页
根据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ENSO事件的发生与变化,研究了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该区气温、降水量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地... 根据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ENSO事件的发生与变化,研究了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该区气温、降水量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西部最显著,年降水量以8.73mm/10a的速率增加。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率接近或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8—2010年多年平均气温比1961—1987年增加更显著。小波分析显示,青海湖周边地区降水变化周期约为3,7和17a,气温变化的周期约为3,7和29a。不同研究区域的降水量和气温变化与ENSO事件相关性不同。研究数据表明,青海湖周边地区厄尔尼诺年发生涝灾多于旱灾,而拉尼娜年多发生旱灾。1961—2009年青海湖水位总体趋势在下降,2005年后出现回升,流域降水量对湖水位的年变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气温 降水量 旱涝灾害 青海湖周边地区 水位
下载PDF
浙江三门湾柱样沉积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分布特征及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追踪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荣华 赵庆英 +4 位作者 王炳泉 沈远 王小华 叶新荣 卢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0-896,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对浙江三门湾H30柱样沉积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和来源进行分析,并对柱样沉积中相关有机地化指标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正构烷烃GC谱图显示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5,呈双峰型,低碳峰群的... 利用气相色谱对浙江三门湾H30柱样沉积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和来源进行分析,并对柱样沉积中相关有机地化指标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正构烷烃GC谱图显示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5,呈双峰型,低碳峰群的主峰为C17~C19,高碳峰群的主峰为C27~C31,这种分布特征表明三门湾沉积物中陆地高等植物和海洋菌藻类的烷烃共存。根据多环芳烃的菲/蒽比值、荧蒽/芘比值、2~3环化合物总量和4环以上化合物总量等可推断,三门湾沉积地层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物和石油源(航运事件)。基于精确的210Pb定年,1822—2005年间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分子组合特征指数可能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具有一定的关联。具体表现在,长链正构烷烃的含量与总多环芳烃含量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含量和苝、CPI、烷烃C15-C19在厄尔尼诺年增加(尤其在厄尔尼诺结束年),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和海洋菌藻类一致增加;而二者含量和∑C21-/∑C22+、烷烃C15-C19在拉尼娜事件时降低,表明海洋菌藻类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多环芳烃 三门湾 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事件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淑苗 赵景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根据1961年以来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析了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周期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降水量以... 根据1961年以来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析了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周期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降水量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式上升,上升速率为0.34℃/10a,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3.4mm/10a。小波周期分析显示,山西省南部气温变化的周期约为3,8,20和25a,降水量变化的周期约为3和7a。厄尔尼诺年山西省南部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显著减少,而拉尼娜年气温下降,降水量略有增加。该区在厄尔尼诺年易发生旱灾,而拉尼娜年易发生涝灾,且旱涝灾害多分别发生在连续性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 气温 降水量 山西南部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陕北地区近57a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君平 赵景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0-214,共5页
根据陕北地区近57a的气象资料,对榆林、绥德、延安3个地区的气象因子、气象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绥德、延安地区暖事件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增加,与正常年份相比降水量分别减少61.59,76.10,73.33mm,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23,0.13... 根据陕北地区近57a的气象资料,对榆林、绥德、延安3个地区的气象因子、气象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绥德、延安地区暖事件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增加,与正常年份相比降水量分别减少61.59,76.10,73.33mm,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23,0.13,0.11℃;冷事件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降低,与正常年份相比降水量分别减少15.68,25.61,41.89mm,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22,0.15,0.24℃。ENSO事件年易发生干旱灾害,且厄尔尼诺年发生干旱气象灾害的概率大于拉尼娜年灾害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气候 降水量 温度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西省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祁子云 赵景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山西省北部50a来气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同、朔州、忻州地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降低,与正常年份相比年... 通过对山西省北部50a来气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同、朔州、忻州地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降低,与正常年份相比年降水量分别减少了46.86,46.44和80.96mm,年平均气温分别降低了0.03,0.17和0.22℃;拉尼娜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降低,与正常年份相比年降水量分别减少了21.27,26.32和25.30mm,平均气温分别降低了0.03,0.18和0.04℃,厄尔尼诺事件年平均气温变化与黄土高原相反。ENSO暖事件对山西省北部地区气温的影响具有从大同向朔州和忻州依次逐渐增强的特点,表明随着纬度的降低厄尔尼诺事件对气温的影响增强,对降水也有类似的影响。ENSO暖事件年发生旱灾的可能性较大,通常会给山西省北部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 气候变化 影响强度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山东省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新建 刘杨 宋丽洁 《北京测绘》 2021年第6期712-716,共5页
利用1990—2019年山东省14个气象观测站的气候数据和Nino3. 4区海表温度数据,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M-K)、反距离权重插值、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气候的年际变化以及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结... 利用1990—2019年山东省14个气象观测站的气候数据和Nino3. 4区海表温度数据,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M-K)、反距离权重插值、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气候的年际变化以及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0—2019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比较显著,当事件发生时山东省的降水量将有所减少;拉尼娜事件对气温的影响比厄尔尼诺事件对气温的影响大,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气候 年际变化 山东省 相关性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小娟 赵景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5-249,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近50a来气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了1961年以来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并对区内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因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降水...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近50a来气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了1961年以来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并对区内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因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比非ENSO事件年平均减少了31.45mm,拉尼娜事件发生年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比非ENSO事件年平均减少14.69mm,表明ENSO事件具有减少内蒙古地区降水量的明显作用;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年平均气温比非ENSO事件年平均气温高出0.12℃,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平均气温比非ENSO事件年高出0.22℃,表明ENSO事件具有使内蒙古地区气温升高的作用;ENSO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内蒙古地区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且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比拉尼娜事件发生年更容易暴发干旱灾害,ENSO事件的发生通常给内蒙古地区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ENSO 气候变化 降水量 气温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陕西省榆林地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黎黎 赵景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通过对陕西省榆林地区近56a来气象资料、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榆林地区气候与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了降水及气温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1954年以来,榆林地区气候变暖变... 通过对陕西省榆林地区近56a来气象资料、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榆林地区气候与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了降水及气温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1954年以来,榆林地区气候变暖变干趋势显著。1954年以来榆林地区年均温平均升高了0.025℃/a,年降水量递减率为1.740mm/a;厄尔尼诺年气温高出正常年份0.12℃,拉尼娜事件发生年年平均气温较正常年份平均气温没明显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年榆林地区降水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比正常年份减少了8mm。拉尼娜事件年对榆林地区降水增加也有一定影响,平均增加3mm/a。榆林地区气温与降水量存在3a为主的短周期和20a为主的长周期。ENSO暖事件对榆林地区气候特别是气象灾害的影响比ENSO冷事件更为显著和强烈,厄尔尼诺年榆林地区易于发生高温干旱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 气候 降水量 气温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中国火险天气和森林火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晓玉 田晓瑞 《森林防火》 2019年第1期24-30,45,共8页
介绍了厄尔尼诺、拉尼娜和ENSO事件的概念、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方法,综述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我国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和华北林区的森林火险气象因子及森林火灾的影响,并就1950-2016年不同林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份森林... 介绍了厄尔尼诺、拉尼娜和ENSO事件的概念、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方法,综述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我国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和华北林区的森林火险气象因子及森林火灾的影响,并就1950-2016年不同林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份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开展统计分析。文献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当年及次年东北地区夏季通常出现高温、降水减少,拉尼娜次年气温偏低,降水增多,厄尔尼诺当年及次年该地区森林火灾明显增加。西南地区在厄尔尼诺年份和拉尼娜年份都会出现干旱,火险高于常年。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常常发生干旱,拉尼娜年份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南方林区在厄尔尼诺年份森林火灾减少,而在拉尼娜年份森林火灾增加。华北地区在厄尔尼诺年份温度呈现负异常,易发生干旱,春季火灾比常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险天气 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事件 恩索事件
下载PDF
1951~2016年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文秀 林燕丹 +3 位作者 许桂旋 郭汝凤 陈远珠 陈世发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台风的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的统计数据,并分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共发生19次厄尔尼诺事件与15次拉尼娜事件,且均在夏季爆发的频率最... 为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台风的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的统计数据,并分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共发生19次厄尔尼诺事件与15次拉尼娜事件,且均在夏季爆发的频率最高。(2)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的台风数较正常年份偏少,但强度偏强;(3)拉尼娜(La Nina)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的台风数偏多,但强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事件 台风 拉尼娜事件 华南地区 强度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宣城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星月 胡文运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2期139-141,164,共4页
为了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冷暖交替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宣城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根据1960年以来宣城市7个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1960年以来宣城市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厄... 为了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冷暖交替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宣城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根据1960年以来宣城市7个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1960年以来宣城市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宣城市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16年分别有17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3次拉尼娜事件发生,发生概率分别为0.298和0.228,暖事件发生强度要大于冷事件发生的强度。宣城市年降水异常年份均出现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年或结束年,且厄尔尼诺开始年和结束年所对应的气候基本相反。宣城市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大旱大涝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降水 气温 宣城
下载PDF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徐冰 陈新军 +2 位作者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6-707,共12页
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m水层温度T15,50 m水层温度T50,100 m水层温度T100,200 m... 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m水层温度T15,50 m水层温度T50,100 m水层温度T100,200 m水层温度T200)等资料,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和2009年10—12月受厄尔尼诺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79°W^84°W、10°W^17°S海域,最适SST为19~22℃;2007年10—12月受拉尼娜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81°W^85°W、10°W^14°S海域,最适SST为17~20℃,中心渔场作业范围相比厄尔尼诺年份向北偏移1°~2°,平均SST降低2℃。各层水温分布表明,2007年10—12月T15和T50水温均明显高于2006年10—12月,最大温度差值为6~9℃;T100和T200温度差别较小,最大温度差值为1℃。水温垂直结构结果表明,2006年10—12月作业渔场未形成明显的上升流,主要分布在外洋水与沿岸水交汇处;2007年10—12月的沿岸一侧形成了势力强劲的上升流,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上升流等温线密集交汇处。此外,由于受上升流的加强使栖息水层营养盐丰富,更有利于茎柔鱼索饵,导致茎柔鱼渔场分布也出现一定转移。研究表明,秘鲁外海中心渔场位置的变化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渔场分布 表温 水温垂直结构 厄尔尼诺拉尼娜
下载PDF
两类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爱 张扬 +3 位作者 余为 陈新军 钱卫国 李曰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67,共10页
鲐鱼是中上层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种群受到气候和海洋环境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和海表温度以及海面高度两个关键环境因子的数据,构建了基于捕捞努力量的鲐鱼综合栖息... 鲐鱼是中上层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种群受到气候和海洋环境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和海表温度以及海面高度两个关键环境因子的数据,构建了基于捕捞努力量的鲐鱼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鲐鱼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动规律。通过计算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基于算术平均法的栖息地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鲐鱼渔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鲐鱼渔场主要作业海域范围内海表温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表面高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鲐鱼种群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相对于中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或中强度拉尼娜事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或强拉尼娜事件)驱动鲐鱼主要作业海域内温度下降(或上升),海面高度上升(或降低),鲐鱼渔场适宜栖息地面积显著减小(或增大),导致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骤减(或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适宜性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显著相关,且随着异常气候事件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厄尔尼诺 拉尼娜 不同强度 栖息地变动 中国近海
下载PDF
近30年毛乌素沙区的气候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徐小玲 延军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本文利用毛乌素沙区 8个气象站近 30年的气象资料 ,运用MicrosoftExcel2 0 0 0和X2 检验 ,分析了该区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与厄尔尼诺 /拉尼娜事件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 :近 30年来 ,毛乌素沙区的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 ,降水量... 本文利用毛乌素沙区 8个气象站近 30年的气象资料 ,运用MicrosoftExcel2 0 0 0和X2 检验 ,分析了该区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与厄尔尼诺 /拉尼娜事件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 :近 30年来 ,毛乌素沙区的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 ,降水量减少 ,降水的稳定性增强 ,气温升高 ,气温的波动性增大 ,且存在明显的区内差异 ;厄尔尼诺事件对毛乌素沙区的降水量影响程度较大 ,厄尔尼诺年降水量明显减少 ,且下一年降水量增多 ;拉尼娜事件对毛乌素沙区的气温有一定影响 ,拉尼娜年气温相对降低 ;拉尼娜年降水量略有增加趋势 ,厄尔尼诺年气温有所升高 ,但都达不到统计上的相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区 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事件 相关分析 降水量 气温 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
原文传递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新疆环境气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洁 张新军 +2 位作者 王舒 彭艳梅 肖高翔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0期22-26,共5页
基于近54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新疆气候资料,分析新疆环境气候变化特点表明:1961年以来新疆降水量和气温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呈现出起伏波动的特点,且1980年以后波动趋势更为剧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强度... 基于近54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新疆气候资料,分析新疆环境气候变化特点表明:1961年以来新疆降水量和气温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呈现出起伏波动的特点,且1980年以后波动趋势更为剧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强度要大于拉尼娜事件。强厄尔尼诺年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年对新疆各地区降水、气温影响不同,厄尔尼诺年塔城、阿勒泰北部、巴州北部、南疆西部喀什至和田一带增湿明显,阿勒泰东部、哈密北部升温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 气候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三门湾沉积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海表温度和浮游动物群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生 宁修仁 +3 位作者 乐凤凤 胡锡钢 刘镇盛 卢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50,共11页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显示三门湾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是其涛动幅度不如东太平洋的强烈。通过比较厄尔尼诺期间(2003/2002年)和非厄尔尼诺期间(2006/2005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在厄尔尼诺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呈现偏高的趋势,三门湾的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数量变化与台湾暖流活动过程中携带的浮游性动物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湾 沉积地层记录 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 表层海水温度变化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异常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娅敏 李芷卉 +4 位作者 汪明圣 王娟怀 罗晓玲 HAO Quan-cheng WANG Bing 《广东气象》 2017年第4期6-9,14,共5页
从台风、降水(旱涝)和气温(寒冷、冷空气)等角度,对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以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厄尔尼诺年登陆台风频数少于拉尼娜... 从台风、降水(旱涝)和气温(寒冷、冷空气)等角度,对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以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厄尔尼诺年登陆台风频数少于拉尼娜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当年10月份热带气旋频数偏多(少)、生命史偏长(短)、影响时间较长(短)、强度较强(弱),即厄尔尼诺当年及次年台风季偏短,拉尼娜年当年台风季偏长;(2)降水:厄尔尼诺年,广东冬、春、夏季降水明显偏多,拉尼娜年,冬、春降水偏少不明显,但中等及强厄尔尼诺事件以及连续性的厄尔尼诺事件和夏季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广东易发生旱灾;(3)气温、寒潮、冷空气:研究结论不一致。然而即便是厄尔尼诺事件,其不同的分布型、强度和发生时间等也都会对广东气候异常产生不同影响,且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台风 降水 气温 述评 广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