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青藏高原雪盖异常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乾金 高波 孙安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通过实测资料和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80年代两次青藏高原雪盖异常的波动特征及其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分析指出,高原冬季雪盖异常时500hPa中纬度环流显著不同。即高原多(少)雪,东亚大槽位置偏东(西),强度偏弱(强... 通过实测资料和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80年代两次青藏高原雪盖异常的波动特征及其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分析指出,高原冬季雪盖异常时500hPa中纬度环流显著不同。即高原多(少)雪,东亚大槽位置偏东(西),强度偏弱(强),致使我国东部的天气出现“暖冬”(“寒冬”)。与此相对应,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也呈现相反的形势特征。受东亚冬季风强弱变化影响,南海南部附近海区积云对流强度迥然不同,印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趋于向ElNino或LaNina变化特征明显增强。通过t检验表明,其信度在一些重要的关键区均已达到95%的显著性水平。最后讨论了联结中低纬度环流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局地Hadley环流的重要作用和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异常 青藏高原 厄尔尼诺循环 可能联系
下载PDF
一百多年来ENSO事件分类和ENSO循环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永平 陈永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2,共6页
根据1956—1990年期间两类ENSO事件的循环规律,提出了用SOI资料对历史。上ENSO事件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对1882年以来ENSO事件分类结果表研,一百多年来共出现25次较强的EINino事件,其中13次中部型,12次东部型,21次较强的LaNina事件... 根据1956—1990年期间两类ENSO事件的循环规律,提出了用SOI资料对历史。上ENSO事件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对1882年以来ENSO事件分类结果表研,一百多年来共出现25次较强的EINino事件,其中13次中部型,12次东部型,21次较强的LaNina事件,其中13次东部型,8次中部型。分析结果还指出一百多年来46次较强ENSO事件循环中,有25次是相反位相ENSO事件之间的直接转换,产生25次东部型ENSO事件;有20次是相反或相同位相ENSO事件之间的缓慢转换,产生20次中部型ENS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相互关系 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循环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遥相关的年际振荡及其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谭言科 胡邦辉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7-304,共8页
利用43年夏季500hPa高度场资料刻划了北半球夏季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和积雪强迫型遥相关的强度.分析结果揭示了它们准4年周期振荡间的位相关系,并推测了在该时间尺度上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
关键词 夏季 遥相关 年际振荡 厄尔尼诺循环
下载PDF
关于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荣辉 《中国基础科学》 2001年第8期4-8,共5页
鉴于我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频繁且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开展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且是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 鉴于我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频繁且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开展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且是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经过前两年的研究,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科学目标,并在几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项目对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特别是对东亚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作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东亚气候系统”、“东亚季风-暖池-ENSO循环相互作用”以及“高原大气热力适应”等与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有关的新理论,并在ENSO循环机理和数值模式研究取得突破,从而使我国对ENSO事件预测水平有较大提高;项目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跨季度气候异常的数值预测模型,成功地预测了我国1998—2000年夏季发生的严重旱涝气候灾害;项目成功进行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获取了许多有关我国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宝贵的科学观测数据,为开发大西北提供了可靠的气候环境资料。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今后3年的研究和最终完成项目5年的科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数值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 数值预测模型 厄尔尼诺循环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