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代典籍与“咏黄”诗歌看黄河渊源
1
作者 马凤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22-126,共5页
在历史上,对黄河渊源的探求不仅大量地表现在历代典籍中,而且也散见于历代文人雅士的"咏黄"诗歌中。通过以诗史互证的方法,可以勾勒出历代探求黄河渊源的大致情况。
关键词 历代典籍 “咏黄”诗歌 黄河渊源
下载PDF
典籍里的垛田四季
2
作者 陈斌 《江苏地方志》 2023年第2期57-59,共3页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分布于兴化城东南郊垛田街道内,星罗棋布,蔚为壮观。其原貌四面环水、大小不等、高低错落,为兴化先民与洪水抗争的智慧结晶。于古代文人雅士而言,垛田更极...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分布于兴化城东南郊垛田街道内,星罗棋布,蔚为壮观。其原貌四面环水、大小不等、高低错落,为兴化先民与洪水抗争的智慧结晶。于古代文人雅士而言,垛田更极富诗情画意,“昭阳十二景”中垛田便占“两厢瓜圃”“十里莲塘”“胜湖秋月”三景,故自古以来便为兴化一邑之大观。历代典籍中都有垛田四季之美的记载和吟咏,反映农作生活以外的另一番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文人雅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 历代典籍 诗情画意
下载PDF
中医典籍中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高峰 朱生樑 《甘肃中医》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整理部分典籍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做了一定的梳理,认为该病发病特点与休息痢颇为相似,其形成还可能与治疗不当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病的"三焦认识观"。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病因病机 三焦认识观 中医历代典籍
下载PDF
老子故里再辨析
4
作者 魏宏灿 牛家栋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中国哲学始祖老子出生地在何处,是学术界聚讼的话题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及行政区划的更变,老子出生地名也多变,因而出现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两种声音。《史记》说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铭》说老子楚相县人,相虚荒而属苦;北魏陈... 中国哲学始祖老子出生地在何处,是学术界聚讼的话题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及行政区划的更变,老子出生地名也多变,因而出现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两种声音。《史记》说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铭》说老子楚相县人,相虚荒而属苦;北魏陈留郡新置谷阳县境有苦城,唐宋时谷阳县先后更名真源和卫真。老子故里明清属亳州城父,清末属涡阳县。老子出生地名虽多变,然其位于“谯左”“涡阳”千载不变。河南鹿邑说缘于晋初《太康地记》所云“梁国,苦,城东有赖陵祠,老子所生地”。之后,唐人编纂《晋书》收入并误引为《汉书》注。元鹿邑东迁于亳州西40里处新建县城,新修老子庙及升仙台,复制历代碑刻,进一步误导后人的认知,混乱了老子出生地。然春秋楚苦县与汉陈苦县实非一地,晋陈郡父阳县与北魏陈留郡谷阳县亦无关联。鹿邑境晋陈苦县(父阳县)老子祠,属汉晋道教文化遗存,与其他地方的老子传说一样,承载着人们对老学的虔诚与自信。历代典籍以无可争辩的史实厘清两苦县的沿革,昭示世人:老子故里在涡阳,这是不容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故里 历代典籍记载 苦县 谯左 涡阳
下载PDF
《内经》常见句式变化修辞格英译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福荣 张斌 王治梅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997-1000,共4页
关键词 《内经》 修辞格 翻译 中医历代典籍 英语
下载PDF
《内经》修辞格及英译实例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阳 施蕴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88-490,共3页
关键词 《内经》 修辞格 翻译 中医历代典籍 英语
下载PDF
以《伤寒论》为例探索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护理经典教学的思路 被引量:7
7
作者 马雪玲 刘静 +4 位作者 琚慧 赵文文 于春光 唐玲 郝玉芳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1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自古以来,中医治病都是集"医、药、护"为一体,中医经典中包含有丰富的护理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灵魂,亦是中医护理教育必要的传授内容。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须走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发挥中医护理特有的优势。该文... 自古以来,中医治病都是集"医、药、护"为一体,中医经典中包含有丰富的护理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灵魂,亦是中医护理教育必要的传授内容。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须走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发挥中医护理特有的优势。该文以《伤寒论》为例,论述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护理经典教学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中医 护理 中医历代典籍 《伤寒论》
下载PDF
中医古籍资源数据库及阅览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斌 符永驰 +2 位作者 王蕊 孙海舒 李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24-627,共4页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阅览系统为例,简述中医古籍资源数据库及阅览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和实现的内容。中医古籍阅览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包括:中医古籍的基本信息、电子中医古籍的分类、检索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等。利用数字化手段整...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阅览系统为例,简述中医古籍资源数据库及阅览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和实现的内容。中医古籍阅览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包括:中医古籍的基本信息、电子中医古籍的分类、检索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等。利用数字化手段整理开发我国丰富的中医典籍资源,对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历代典籍 数字化 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 中医古籍阅览系统
下载PDF
《素问》音韵英译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阳 施蕴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9-391,共3页
关键词 素问 音韵学 中医历代典籍 翻译
下载PDF
后控词表在中医古籍检索系统中的示范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伟娜 符永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96-197,200,共3页
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古籍检索系统———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所采用的在自由标引基础上添加的后控词表的建设方法和示范应用情况,认为在自由标引基础上添加后控词表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检索效率。
关键词 中医历代典籍 数字化 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 后控词表
下载PDF
简议中医古代文献对肺痨的认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 瞿融 《河北中医》 2016年第1期111-112,119,共3页
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古代中医对肺痨的认识:形成了以"虚""肺虫"为主要病因的认识,兼有传染性质,明确了其病位在肺,并总结出一系列的具体施治方法、对症治疗、分阶段治疗,还创制了不少治疗肺痨的方药等,由此可发掘中... 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古代中医对肺痨的认识:形成了以"虚""肺虫"为主要病因的认识,兼有传染性质,明确了其病位在肺,并总结出一系列的具体施治方法、对症治疗、分阶段治疗,还创制了不少治疗肺痨的方药等,由此可发掘中医古籍中对肺痨有价值的证治方法,以指导现代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痨 中医历代典籍
下载PDF
我国古籍编纂源流述略
12
作者 戴立岩 《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概述我国历代古籍文献编纂成书的方法和途径,介绍历代古籍编纂工作的方法演变和发展源流。
关键词 古籍 历代典籍 编纂方法 编纂源流
下载PDF
元代以前、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亮 梁明 +2 位作者 高琼 王功国 韩光明 《河北中医》 2021年第8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对元代以前、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骨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统计分析不同时期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查录秦汉至近现代医学著作,建立骨痹治疗的方剂数据库,对不同时期所用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治疗骨痹所用方药在... 目的对元代以前、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骨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统计分析不同时期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查录秦汉至近现代医学著作,建立骨痹治疗的方剂数据库,对不同时期所用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治疗骨痹所用方药在功效、四气、五味、归经方面用药特点的变化规律。结果元代以前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明清时期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近现代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元代以前补虚药使用频率与明清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明清时期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使用频率与近现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期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使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性依次为温、平、热,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性依次为温、平、寒。3个时期温性、热性、寒性药物使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味依次为辛、甘、苦,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味依次为甘、辛、苦。3个时期辛、苦、咸、酸味药物使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归经依次为肝经、心经、肾经,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归经依次为肝经、心经、脾经。3个时期肝经、肾经、脾经、肺经、膀胱经、胃经药物使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不同时期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可以看出历代医家治疗骨痹均多用固肾补虚、活血化瘀,辛开苦燥、甘温并补之药,平调脏腑,标本兼顾。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用药开始重视脾经药物的使用,针对瘀、痰、邪的外因与本虚的内因以温肾补益为主,兼以祛痰化湿、祛风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中医历代典籍 中药性味 归经
下载PDF
对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昕悦 周胜红 《河北中医》 2015年第6期914-915,944,共3页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逐渐进行完善,至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证治理论。其中针灸因...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逐渐进行完善,至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证治理论。其中针灸因为操作简便、疗效独特,成为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整理明清时期的针灸医籍文献,归纳了明清时期对中风病因病机、针灸治疗等方面的认识,简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中医药学文献 中医历代典籍
下载PDF
中医学文献分类源流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星 马程功 李继明 《河北中医》 2018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中医学文献浩如烟海,内容种类庞杂,其分类方法历经变化。梳理其中重要的中医文献从七分到四部及现代十二分类的演变源流、分类源流,知其发展与变化,有助于从浩渺书海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到所需资源,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医历代典籍 图书分类 七分法 四部分类法
下载PDF
眩晕的中医辨证论治
16
作者 彭小菊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11期55-55,共1页
眩晕轻者闭目即上;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不能站立,或恶心、呕吐及汗出,甚者晕倒在地。 中医历代典籍对眩晕论述颇多,如《素问》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历代典籍 肝阳上亢 补肾滋阴 补养气血 痰浊中阻 补肾助阳 《素问》 气血亏虚型 五心烦热
下载PDF
品读书史淡淡墨香
17
作者 张沁兰 《教育评论》 2020年第8期F0003-F0004,共2页
私家藏书是中国古代藏书史上的四大体系之一。私家藏书事业的兴盛与成熟,具有独特的多样性特点,形成了一种内涵极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现象,对我国历代典籍的积累、典藏、整理、再造、承传及研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福建地居东南,古称南蛮... 私家藏书是中国古代藏书史上的四大体系之一。私家藏书事业的兴盛与成熟,具有独特的多样性特点,形成了一种内涵极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现象,对我国历代典籍的积累、典藏、整理、再造、承传及研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福建地居东南,古称南蛮之地,闽越时期文化较为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家藏书 四大体系 中国古代藏书史 典藏 历代典籍 读书 多样性 承传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典籍与中医药文化传播 被引量:4
18
作者 海霞 陈红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7期673-676,共4页
从古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医药交流互动频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中医药典籍是各国进行中医学交流的重要桥梁与核心载体。本文通过梳理目前中医药典籍研究的成果及不足,探求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医历代典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中外交流史 中医药学文献 信息传播
原文传递
游泳
19
作者 陈秋 《少儿国学》 2023年第21期40-41,共2页
人类居住场所的周围布满了江、河、湖、海等各种水域。游泳,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征服自然、熟悉水性,逐步掌握的驾驭水的本领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已经出现了“游”和“泳”两字:“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 人类居住场所的周围布满了江、河、湖、海等各种水域。游泳,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征服自然、熟悉水性,逐步掌握的驾驭水的本领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已经出现了“游”和“泳”两字:“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它描述了古人遇到水挡路的两种办法:如果水深,就用船筏渡河;如果水浅,就游泳过去。关于古人的游泳,历代典籍中还藏着许多逸闻趣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悉水性 逸闻趣事 诗歌总集 《诗经》 居住场所 游泳 历代典籍 征服自然
原文传递
《山海经》篇目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奇 时英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7,95,共5页
历代书目对《山海经》著录不够统一,记录篇数多寡有异,如《汉书·艺文志》"十三篇"与刘歆"十八篇"说法的矛盾;郭璞对《大荒经》处理的纷争;"二十三"篇和"十八篇"以及"三十二篇"... 历代书目对《山海经》著录不够统一,记录篇数多寡有异,如《汉书·艺文志》"十三篇"与刘歆"十八篇"说法的矛盾;郭璞对《大荒经》处理的纷争;"二十三"篇和"十八篇"以及"三十二篇"的不同;"三十二篇"与"三十四篇"的差异等。今尝试对篇目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清理和总结,以便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历代典籍 篇目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