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代文选刍仪》(续前)注释浅议
1
作者 蔡叔华 《宜宾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中国历史文选》“注释”中常有误注、漏注(不完全)、缺注的地方.比如第一篇《武丁卜辞》,其中某些甲骨文字,专家们争议较大,而释文也各不相同,应该择要多举些例证才是.如:
关键词 历代文选 甲骨文字 《中国历史文选 平原君 《中国文学史》 《七月》 古文字学 七月流火 《春秋经传集解》 宋襄公
下载PDF
启之于心、辅之以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课教学法之我见
2
作者 段海蓉 《新疆职工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83-84,共2页
该文主要从启发学生兴趣,寓教于情,开拓思路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四方面论述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的教学法。
关键词 历代文选、教学方法
下载PDF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
3
作者 曹小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1,共1页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安徽滁州师专曹小云一、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教材注“深”为“刻毒”。这是今人注本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如王伯祥《史记选》“刻酷”,刘盼遂《中国历代散文选》“刻毒”,人民大学《历代文选》“刻毒”,施...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安徽滁州师专曹小云一、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教材注“深”为“刻毒”。这是今人注本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如王伯祥《史记选》“刻酷”,刘盼遂《中国历代散文选》“刻毒”,人民大学《历代文选》“刻毒”,施瑛《活页文选·史记》“残酷”,天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没” 《史记·平准书》 《汉书·刑法志》 安徽滁州 先秦文献 先秦文学 历代文选 孤臣孽子 《孟子》
下载PDF
温州人文精神剖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蔡克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8-31,共4页
本文从温州的经济形态研究入手,指出自古以来,温州是一个手工业商贸城市,温州地区商品经济成分活跃.受此影响,温州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 本文从温州的经济形态研究入手,指出自古以来,温州是一个手工业商贸城市,温州地区商品经济成分活跃.受此影响,温州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温州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温州人 手工业 温州经济模式 市民阶层 经济形态 历代文选 工业技艺 永嘉学派 文化形态
下载PDF
试论“许浑千首湿”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时进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6-70,24,共6页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选了他十五首,在晚唐作家中仅次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打开许浑诗集,一个鲜明的印象是诗中写水特别多,不仅多用“水”字,波涛、浪花、雨露等也积简盈牍,满眼皆是,因而史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对许浑诗的评价历代毁誉不一。与诗人同时代的杜牧赞其“江南仲尉多情调”(《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斐使君见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许浑 丹阳 禅宗 南海 李商隐 晚唐 历代文选 南宗 怀古诗
下载PDF
“笺释“使君” 被引量:3
6
作者 方中 《敦煌学辑刊》 1997年第2期117-117,共1页
“笺释“使君”方中“使君”一名,在历代文选中经常出现,是对州一级长官即刺史或太守的一种称呼,并非实际官职。如《全唐文》所收李峤《为杭州崔使君贺加尊号表》,崔某实际任职是杭州刺史,而作者在写作这篇表文时却尊称他为使君。... “笺释“使君”方中“使君”一名,在历代文选中经常出现,是对州一级长官即刺史或太守的一种称呼,并非实际官职。如《全唐文》所收李峤《为杭州崔使君贺加尊号表》,崔某实际任职是杭州刺史,而作者在写作这篇表文时却尊称他为使君。又如《资治通鉴》卷58所载汉末梁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君 州刺史 笺释 敦煌文书 《资治通鉴》 慕容归盈 历代文选 归义军 敦煌研究 墨离军
下载PDF
“醉能同其乐”是“与民同乐”吗?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建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94-95,共2页
“醉能同其乐”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一句。大概是由于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
关键词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范仲淹 白发 滕子京 玉堂春 岳阳楼记 历代文选 解释 出版社
下载PDF
词语考释杂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增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7-91,共5页
少益稍益《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触说赵太后)“少益”,少者稍也,无异议;于“益”字注家却颇有纷争,约有二说:①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注:“少,副词,稍稍;... 少益稍益《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触说赵太后)“少益”,少者稍也,无异议;于“益”字注家却颇有纷争,约有二说:①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注:“少,副词,稍稍;益,副词,更加。”(中华书局1962年版117页)《古代散文选》释作:“稍微更加喜欢吃点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上册48页)或译为:“渐渐地越来越想吃一点。”(上海教育出版社《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②释“益”为动词“增加,增进”。冯其庸等编《历代文选》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崎岖 上册 集卷 古代汉语 历代文选 教育出版社 普通话 古代散文 史记
下载PDF
“重瞳”再训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86-86,共1页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重瞳”一词,冯其庸等先生注为:“一个眼睛有两个瞳人,即两个眸子。”(《历代文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其他注本多类此解。查《...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重瞳”一词,冯其庸等先生注为:“一个眼睛有两个瞳人,即两个眸子。”(《历代文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其他注本多类此解。查《辞源》:“重瞳,谓目有二瞳子。”再查《中文大辞典》:“重瞳,目中有两眸子也。”所引例文均自《史记·项羽本纪》。重瞳,若果为一个眼内有两个瞳人,委实匪夷所思。尽管我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识轻率地推翻前人的成说,但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生理上的特异现象,为何既不见之于当代医学界的报道,又不为传统医学所整理研究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瞳 项羽本纪 传统医学 当代医学 眼内 历代文选 史记 中国青年 整理研究 内斜视
下载PDF
“很”字别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振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97-99,共3页
《史记·项羽本纪》:“(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其中“很如羊”文字看似浅显,然而仔细推敲却颇费斟酌。从许多选注本对此的注释看,可大致分成三种意见。
关键词 选注 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历代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词义引申 卧羊 古代战争 一曰 语文课本 朱东润
下载PDF
元思姓氏考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东震 《临沂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58-58,共1页
元思姓氏考略马东震《与朱元思书》是篇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了,创造... 元思姓氏考略马东震《与朱元思书》是篇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了,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可谓精妙绝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文类聚》 姓氏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历代文选 吴均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古典文学 古诗文 郁贤皓
下载PDF
文学史家郭预衡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学锋 《励耘学刊》 2011年第1期224-228,共5页
郭预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这块园地里耕耘了近70年,成就卓著。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对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古代散文的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郭预衡 文学史家 古代散文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散文史 中国历代文选 国文系 历代散文丛
下载PDF
“有司”不是“官吏的通称”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勤宁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Z1期106-107,共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召有司案图”一句,中专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一册对“有司”的注释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这个注释与《辞海》、《辞源》基本相同(前者见缩印本162页;后者见1476...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召有司案图”一句,中专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一册对“有司”的注释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这个注释与《辞海》、《辞源》基本相同(前者见缩印本162页;后者见1476页).《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官吏”.《新华词典》注:“旧时指官吏.”但均未说明这样注释的理由.笔者以为上述注释欠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主管官员 《辞海》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文》 新华词典 语气助词 缩印本 历代文选 辞书释义
下载PDF
《项脊轩志》标点异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河频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S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项脊轩志》 中国古代文学 标点 雨泽下注 “门” 逾庖而宴 中国青年出版社 自然段 历代文选 值得商榷
下载PDF
《左传·殽之战》训诂探疑
15
作者 刘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一、“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是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而诅咒他的话.“中寿”是古籍中常见的划分老人年寿等级的习惯用语.如《庄子·盗跖》、《淮南子·原道》、《吕氏春秋·安死》、《抱朴子·至理》等都有“中... 一、“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是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而诅咒他的话.“中寿”是古籍中常见的划分老人年寿等级的习惯用语.如《庄子·盗跖》、《淮南子·原道》、《吕氏春秋·安死》、《抱朴子·至理》等都有“中寿”的说法.“中寿”具体所指,说法不一,姑不论.至于“拱”字,几乎所有的本子(包括中学语文课本)都注为“合抱”,有的更注为“两臂合抱”.这些注,其实都不准确.古代比拟树木的粗细往往用“拱把”.“把”是只手一匝,也就是一手合围,“把”与“握”义同.“拱”是两手合围.如《后汉书·崔骃传》:“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中学语文课 中寿 聊斋志异 吕氏春秋 秦穆公 淮南子 后汉书 历代文选 所指
下载PDF
“遍赞宾客”句解
16
作者 夏松平 夏荷 《学语文》 2015年第2期88-88,共1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云:"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注释道:"[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上述注释很不妥当,"遍赞...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云:"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注释道:"[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上述注释很不妥当,"遍赞宾客"应理解为"遍赞(侯生)(于)宾客",即"向周围客人一一介绍侯生"或"把侯生一一介绍给周围的客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生 信陵君 《语文》 人教版 古代文学作品 杀鸡为黍 藩臣 馆陶公主 司马贞 中国历代文选
下载PDF
“右丞相即正丞相”质疑
17
作者 董秋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76-,共1页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一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课本对文中“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一句中的“右丞相”没作注释,可能编者认为无注释之必要。而时雁行同志发表在一九八0年《语文学习...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一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课本对文中“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一句中的“右丞相”没作注释,可能编者认为无注释之必要。而时雁行同志发表在一九八0年《语文学习》第十一期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一文中,对“右丞相”却作了解释。他说:《<指南录>后序》开头,文天祥自述道:“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讲授这句话,只要让学生理解,“丞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录 语文课本 枢密 右垂 选注 文中 一九 仆射 冯其庸先生 中国历代文选
下载PDF
释“方”
18
作者 袁家麟 《高校教育管理》 1985年第4期41-42,共2页
阅读古籍,常遇到“方……里”或“方……”这种句子。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等等。 对“方”的注释,主要有三种。 一是认为方即平方,方某某里,即某某平方里。如... 阅读古籍,常遇到“方……里”或“方……”这种句子。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等等。 对“方”的注释,主要有三种。 一是认为方即平方,方某某里,即某某平方里。如:《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62年北京第一版)注:“即九千平方里……”《大学语文(修订本)》(华师大出版社83年6月第二版)注:“当时人认为天下的土地,方千里者九处(九洲),即九千平方里。”《先秦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80年4月第一版)注:“当时的学者阴阳家邹衍等,说中国有九洲,并假定中国有九千个平方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方 自乘积 历代文选 国境 先秦文学 公输 王力 国有 邹衍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PDF
张明弼事略
19
作者 顾启 姜光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9-82,共4页
张明弼,字公亮,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散文《避风岩记》(见冯其庸主编《历代文选》下),将自然景物与自己在封建官场的痛苦感受揉为一体,深刻揭露了明末政治的黑暗与腐朽,由于感情浓烈、风格泼辣,成为我国游记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他的... 张明弼,字公亮,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散文《避风岩记》(见冯其庸主编《历代文选》下),将自然景物与自己在封建官场的痛苦感受揉为一体,深刻揭露了明末政治的黑暗与腐朽,由于感情浓烈、风格泼辣,成为我国游记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他的传记作品《冒姬董小宛传》是十分珍贵的史料,多次被著名学者王梦阮、陈寅恪、唐圭璋等所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小宛 文学家 明末清初 历代文选 游记文学 冒襄 传记作品 自然景物 黄道周 唐圭璋
下载PDF
说“朝晖夕阴”的“阴”
20
作者 孙映逵 《高校教育管理》 1985年第1期95-96,共2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夕阴”二字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本上把这里的“阴”解为“昏暗”、“阴暗”,固然不很贴切(已有人指出),而《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版)中说“阴”即是“月”,“夕阴”即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夕阴”二字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本上把这里的“阴”解为“昏暗”、“阴暗”,固然不很贴切(已有人指出),而《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版)中说“阴”即是“月”,“夕阴”即是“夕月”,恐怕也不妥当。 的确,古书上有“月者众阴之长”之类的说法,但是古代抒情诗文中只有阴阳并举以代日月的(如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晖夕阴 范仲淹 “月” 历代文选 阴云 气象 中学语文课 阴阳 《岳阳楼记》 杜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