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编纂的艺术知识生成史研究
1
作者 范继忠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本文从福开森编纂的《历代著录画目》切入研究,以辨析其学术源流、体例、续篇及其原创性问题为基础,考察画目编纂与绘画鉴赏对福开森中国艺术知识谱系构建的中介作用,且据现象学原理阐释画目汉字的意象世界与绘画的图像世界所形成的高... 本文从福开森编纂的《历代著录画目》切入研究,以辨析其学术源流、体例、续篇及其原创性问题为基础,考察画目编纂与绘画鉴赏对福开森中国艺术知识谱系构建的中介作用,且据现象学原理阐释画目汉字的意象世界与绘画的图像世界所形成的高度知觉互动;进而分析基于《历代著录画目》编纂与中国艺术形而上思考“互构”关系的福开森论著《中国艺术讲演录》《中国绘画》,提炼福开森以绘画为中心对中国艺术特质的独立阐释,及以朝代为经、画家画作为纬,以视觉性描述和历史考证话语所建构的中国绘画史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开森 历代著录画目》 图像性意向 艺术知识 中国绘画史
下载PDF
历代名画著录目序
2
作者 容庚 《学术研究》 1978年第2期52-54,共3页
我国向少通检一类的工具书籍,为了研究某一问题,治学的人,平日专靠博闻强记,方法是不够的。近百年来,通检的书,渐次普及,日人称之为“索引”,国人音译为“引得”,检查方便,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少年时研究《说文》,壮年后研究金文,往... 我国向少通检一类的工具书籍,为了研究某一问题,治学的人,平日专靠博闻强记,方法是不够的。近百年来,通检的书,渐次普及,日人称之为“索引”,国人音译为“引得”,检查方便,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少年时研究《说文》,壮年后研究金文,往往先从前人已作的编目入手,其后也作了些这类的工作,颇有点个人的体会,试依次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著录 历代名画 说文解字 通检 金文 近百年 佩文斋书画谱 博闻强记 研究工作 题跋
下载PDF
《历代千字文墨宝》前言
3
作者 沈鹏 《美术之友》 1998年第3期9-10,共2页
《历代千字文墨宝》前言沈鹏《千字文》是我国较早的字书之一。宋代以前,《千字文》有三种。一种是传为王羲之曾临写过的锺繇书古千字文;一种为萧子范所撰,世间久已不传;还有一种就是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据宋·董《广... 《历代千字文墨宝》前言沈鹏《千字文》是我国较早的字书之一。宋代以前,《千字文》有三种。一种是传为王羲之曾临写过的锺繇书古千字文;一种为萧子范所撰,世间久已不传;还有一种就是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据宋·董《广川书跋》记载:“千字文其初本,得右军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字文 墨宝 王羲之 博物馆 史料价值 标准草书 实用与审美 增订本 书法家 历代著录
下载PDF
古籍整理研究琐谈
4
作者 王天海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3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古籍整理研究 全译 题解 《穆天子传》 古籍今译 《鬼谷子》 学识何如观点书 琐谈 历代著录 版本源流
下载PDF
汉光和斛、权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大伦 张懋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4-83,共10页
在以往的金石文字学著作中,曾著录了三件东汉光和二年(179年)铜斛,现分述如下: 光和斛I,口底同铭各八十九字: 大司农以戊寅诏书:“秋分之日,同度量、均衡石、桷斗桶、正权概。”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 在以往的金石文字学著作中,曾著录了三件东汉光和二年(179年)铜斛,现分述如下: 光和斛I,口底同铭各八十九字: 大司农以戊寅诏书:“秋分之日,同度量、均衡石、桷斗桶、正权概。”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用齐七政,令海内都同。光和二年闰月廿三日,大司农曹祾、丞淳于宫、右仓曹掾朱音、史韩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司农 九章算术 黄钟律管 和解 度量衡器 铭文 中国古代 东汉 历代著录 律历志
下载PDF
《商君书》源流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6,共12页
兵权谋家《公孙鞅》与法家《商君》在篇数上差了两篇,其文本情况也可能有诸多差异,但其中的内容应该绝大部分是重合的,其之所以会被重复著录,可能是由于两者的版本不同。“商子”的出现可能和经、子学术的分化以及目录学中分类方法的变... 兵权谋家《公孙鞅》与法家《商君》在篇数上差了两篇,其文本情况也可能有诸多差异,但其中的内容应该绝大部分是重合的,其之所以会被重复著录,可能是由于两者的版本不同。“商子”的出现可能和经、子学术的分化以及目录学中分类方法的变化有关。《商君书》也可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或唐初被重新整合。根据一些新材料,其开始缺佚的时间推定为韩愈之后的唐代后期。后来虽然发现了一些似乎是佚文的语句,但它们属于误引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君书》 历代著录 《商君》 《公孙鞅》 篇数 缺佚
下载PDF
“吴国■郢”新释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松长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1-92,共2页
1955年长沙铁佛岭14号西汉墓内出土了一块“吴国(?)郢”泥金板,此版最早刊于《湖南省文物图录》,其中第一、二、四字为习见之汉篆,明晰易识,但第三字则为罕见的古文奇字,《图录》未释,仅按其字形隶定为“(?)”,1973年,安志敏先生在其《... 1955年长沙铁佛岭14号西汉墓内出土了一块“吴国(?)郢”泥金板,此版最早刊于《湖南省文物图录》,其中第一、二、四字为习见之汉篆,明晰易识,但第三字则为罕见的古文奇字,《图录》未释,仅按其字形隶定为“(?)”,1973年,安志敏先生在其《金版与金饼——楚·汉金币及其有关问题》①一文中虽引用了这一资料,但对此字仍阙而未论。1982年,周世荣先生率先在《货币帛书文字丛考》②一文中对此字加以考释云:“(?)为异体字。从(?)、从(?),今释为茜。茜字见于《说文》,但异体(?)字为历代著录中所未见,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 泥金 新释 楚人 别字 西汉墓 帛书文字 文奇 历代著录 图录
下载PDF
汉镜铭文种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爽 《文博》 1993年第1期46-48,共3页
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数千年之久。汉代是使用铜镜最为普遍的时代,传世和出土的汉镜种类多样,铸作精良,纹饰繁缛,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重要的是,汉镜上每每铸有铭文。仅《历代著录吉... 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数千年之久。汉代是使用铜镜最为普遍的时代,传世和出土的汉镜种类多样,铸作精良,纹饰繁缛,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重要的是,汉镜上每每铸有铭文。仅《历代著录吉金目》采录的传世汉镜铭文就达600条左右,加上历年来发掘出土的有铭汉镜,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可以说,汉镜铭文数量之多,是任何一个时代的铜镜都无法比拟的。汉镜铭文长短不一,少者一字,多者达百字以上。铭文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习尚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笔者粗略疏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著录吉金目 汉代社会 生活用具 尚方 饮玉泉 乐长 少者 乐未央 大富 汉代人
下载PDF
文徵明书画伪讹考和艺术市场探究
9
作者 余四海 《书画世界》 2013年第4期86-87,共2页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大家,其作品作伪的数量庞大。本文通过对他作品的风格,笔墨和形式,印章和落款,历代著录,早、中、晚时期的特点分析和佐证,梳理文徵明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真迹存留情况,以期提高对其作品的认知度...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大家,其作品作伪的数量庞大。本文通过对他作品的风格,笔墨和形式,印章和落款,历代著录,早、中、晚时期的特点分析和佐证,梳理文徵明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真迹存留情况,以期提高对其作品的认知度,并对当代艺术市场的收藏和拍卖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风格 笔墨和形式 印章和落款 历代著录 艺术市场
下载PDF
医文并茂 德泽后世——纪念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李茂如先生百年诞辰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浩 《中医药文化》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李茂如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著有《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医籍叙录集》。李老是京城老药铺鹤年堂"茂"字辈传人,汪逢春主办"北京中药讲习所"的高材生,萧龙友弟子赵树屏入室弟子,为新中... 李茂如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著有《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医籍叙录集》。李老是京城老药铺鹤年堂"茂"字辈传人,汪逢春主办"北京中药讲习所"的高材生,萧龙友弟子赵树屏入室弟子,为新中国山西省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先生一生颠沛流离,不仅矢志医理、文献研究,还坚持方脉、针灸临证。先生殁后,手稿、札记、卡片、信件、处方、手绘图表、制作仪器、批点图书等学术资料悉数捐赠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垂范后学,嘉惠杏林。值此百年冥诞,特志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茂如 中医文献目录学 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 医文并茂
下载PDF
文物鉴定专家 朱家溍
11
作者 任秀峰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1,共1页
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朱家溍,虽已年届86岁高龄,看上去仍精神矍铄,还坚持每日上班半天,参与两套大型丛书的编纂和主编工作。最近出版了他撰写的《故宫退食录》一书。朱老以他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广博的学识为祖国的文化传承殚精竭虑。去年他出... 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朱家溍,虽已年届86岁高龄,看上去仍精神矍铄,还坚持每日上班半天,参与两套大型丛书的编纂和主编工作。最近出版了他撰写的《故宫退食录》一书。朱老以他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广博的学识为祖国的文化传承殚精竭虑。去年他出差山东曲阜鉴定文物,工作之余壮游泰山,步行登上玉皇顶,实在令人惊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鉴定 大型丛书 文化传承 主编工作 广博的学识 山东曲阜 研究成果 美术分类 殚精竭虑 历代著录
下载PDF
《过云楼书画记》与历代书画著录
12
作者 宁方勇 《苏州文博论丛》 2020年第1期141-146,共6页
苏州怡园过云楼是晚清著名的藏弆宝山,顾氏是江南显赫的收藏家族。历代书画著录,历来备受藏家的重视和依赖,是鉴藏家研判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对他们提升自己的考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研究顾文彬对书画著录的学习、使用和购藏细节... 苏州怡园过云楼是晚清著名的藏弆宝山,顾氏是江南显赫的收藏家族。历代书画著录,历来备受藏家的重视和依赖,是鉴藏家研判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对他们提升自己的考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研究顾文彬对书画著录的学习、使用和购藏细节,以及其编写《过云楼书画记》的过程,有助于研究过云楼鉴藏史和收藏文化,认识其对江南文化的意义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文彬 历代书画著录 《过云楼书画记》 鉴藏
原文传递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关田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11期51-83,共33页
《颜真卿书迹著录考略》凡考得一四七则,其中书迹传世或历代著录明言"正书(楷书)"者为大端。兹以颜真卿楷书碑版墓志之凡见书迹传世者,对旧撰文字略作删订,以书迹著录为核心,重为编次如下。又如《扶风孔子庙堂碑》《"逍... 《颜真卿书迹著录考略》凡考得一四七则,其中书迹传世或历代著录明言"正书(楷书)"者为大端。兹以颜真卿楷书碑版墓志之凡见书迹传世者,对旧撰文字略作删订,以书迹著录为核心,重为编次如下。又如《扶风孔子庙堂碑》《"逍遥楼"刻石》《"天中山"三字》等,明显出自后世覆刻,或疑出集字之品,也一并删去;因非碑志而仅见《忠义堂帖》收录数种的"颜氏六告"(包括尚有墨迹本传世的《自书告身》),以及《竹山堂连句》《刻清远道士诗》《朱巨川告身》等,亦不赘录。一、王琳墓志徐峤撰,颜真卿正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孔子庙堂碑 碑版 书迹 历代著录 楷书 碑志 忠义堂
原文传递
清人笔记随录
14
作者 来新夏 《文献》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6-200,共15页
【小序】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 【小序】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录》于小说。《四库全书总目》于杂家、小说家之下又分多属,如杂家类入《容斋随笔》于杂考之属,入《梦溪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家 随笔 杂家 清人 历代著录 风俗 丛书 十三年
原文传递
《高适集》版本考
15
作者 孙钦善 《文献》 1982年第1期27-37,共11页
盛唐著名诗人高适的诗文,在唐代已被汇集流传。就历代著录情况看,《旧唐书》本传称"有文集二十卷",并提及《与贺兰进明书》、《与许叔冀书》,《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三文(今不传)。至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高适集》... 盛唐著名诗人高适的诗文,在唐代已被汇集流传。就历代著录情况看,《旧唐书》本传称"有文集二十卷",并提及《与贺兰进明书》、《与许叔冀书》,《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三文(今不传)。至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高适集》二十卷。《崇文总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北京大学图书馆 历代著录 全唐诗 分体 铜活字 燕歌行 序次 郑振铎 明抄本
原文传递
《将苑》小议
16
作者 徐勇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诸葛亮 为将之道 军事思想 经验和启示 《孙子》 真伪之争 历代著录 我国古代 军事谋略 战争实践
原文传递
谈张渥的《九歌图》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永年 《文物》 1977年第11期64-68,100-103,共9页
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是元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的人物描法继承了李公麟白描画法的长处,在当时已享有较高的声望。明清以来,他的线描技法更被奉为"人物十八描"之一"铁线描"的典范,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但是,关于张渥... 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是元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的人物描法继承了李公麟白描画法的长处,在当时已享有较高的声望。明清以来,他的线描技法更被奉为"人物十八描"之一"铁线描"的典范,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但是,关于张渥的生平和艺术,文献较少记载,他的真迹也流传不多。白描《九歌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李公麟 白描 线描 隶书 元代 艺术成就 画法 省博物馆 历代著录
原文传递
宋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
18
作者 李致忠 《社会科学战线》 1978年第1期187-188,共2页
张承吉即张祜(亦作祐),字承吉。唐清河(今属河北省)人,中唐著名诗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以宫词得名。因性怪寡合,为元稹所排挤,遂客居淮南,于丹阳曲阿筑室隐居,故又号张处士。张承吉一生究竟留下多少作品很难详考。从历代著录和传世的... 张承吉即张祜(亦作祐),字承吉。唐清河(今属河北省)人,中唐著名诗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以宫词得名。因性怪寡合,为元稹所排挤,遂客居淮南,于丹阳曲阿筑室隐居,故又号张处士。张承吉一生究竟留下多少作品很难详考。从历代著录和传世的通行本看,张氏文集大概有一卷本、二卷本、五卷本和六卷本几种。《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张祜诗》一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本 文集 唐人 张氏 历代著录 图书馆 河北省 艺文志 传世 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