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感言
被引量:
3
1
作者
葛剑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疆域边界等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所确定的关于历史中国、中原王朝、边疆政权、非汉族政权、地方政权、自治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中国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其骧
中国
《
中国
历史
地图集》
《
历史上的中国
和
中国
历代疆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下”视域下的“中国”与“边疆”——在“历史上的中国”讨论基础上的新思考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大龙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关于“历史上的中国”的讨论持续至今,但并没有得出一个完善的结论,以致“何以边疆”“何来中国”依然是当今学界热议的议题。回顾以往的讨论,聚焦“中国”概念而将讨论带入了“以谁代表中国”的误区,不利于问题的讨...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关于“历史上的中国”的讨论持续至今,但并没有得出一个完善的结论,以致“何以边疆”“何来中国”依然是当今学界热议的议题。回顾以往的讨论,聚焦“中国”概念而将讨论带入了“以谁代表中国”的误区,不利于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中国”是争夺“正统”的需要而被强化,“天下”才是指称王朝疆域的概念。“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少有的能够跳出误区的专论,遗憾的是未得到学界关注。在“整体性”视角下“中国”和“边疆”共同构成了“天下”,并不存在谁加入谁的问题,“中国”与“边疆”的关系及其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过程,可以用“水系”来比喻,历代王朝(中国)是水系的干流,非历代王朝(边疆)则是支流,共同构成“水系”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
中国
”
“边疆”
“
中国
历史
的发展的整体性”
“
历史上的中国
”讨论
原文传递
继承性中国:从后人看“中国”中认识“中国”
3
作者
赵永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9-202,共14页
如果我们摒弃只有华夏汉族才是"中国"的观念,从一些后人看"中国"所依据的"继承性中国"的原则去认识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应该能够得出比较切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中国的原始社会并未出现"...
如果我们摒弃只有华夏汉族才是"中国"的观念,从一些后人看"中国"所依据的"继承性中国"的原则去认识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应该能够得出比较切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中国的原始社会并未出现"中国"一词,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国"观念的诞生。但后人都认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中国猿人,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满天星斗"的文化都被看成是中国的原始文化。后人依据"继承性中国"的原则,均以夏、商、西周三代为典型的"中国",以尧、舜、禹、汤、文、武为"中国圣人"。春秋战国时期,"诸夏"被视为"中国"。承认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吴、越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因为秦、楚、吴、越均为后来的"中国"所继承,人们依据"继承性中国"的原则,通过"倒推"的研究方法而得出来的结论。三国时期,人们一直称魏国为"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很难说清楚"何谓中国"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是隋唐根据自己继承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历史而确立的,无疑是根据隋唐这一继承者的身份"倒推"出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只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为"中国",认为"十国"等政权没有称"中国",但后人都称"十国"等政权是"中国"。后人承认辽、金、元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依据辽、金、元自称"中国"的"历史本来面目"以及辽、金、元均为后来"中国"所继承的"继承性中国"原则而上溯历史得出来的结论。从"后人"依据"继承性中国"原则"看中国"的认识中去认识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才会对"何谓中国"问题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上的中国
后人看
中国
继承性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感言
被引量:
3
1
作者
葛剑雄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文摘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疆域边界等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所确定的关于历史中国、中原王朝、边疆政权、非汉族政权、地方政权、自治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中国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谭其骧
中国
《
中国
历史
地图集》
《
历史上的中国
和
中国
历代疆域》
Keywords
Tan Qixiang
China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tlas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Territory
分类号
K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下”视域下的“中国”与“边疆”——在“历史上的中国”讨论基础上的新思考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大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基金
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中国边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关于“历史上的中国”的讨论持续至今,但并没有得出一个完善的结论,以致“何以边疆”“何来中国”依然是当今学界热议的议题。回顾以往的讨论,聚焦“中国”概念而将讨论带入了“以谁代表中国”的误区,不利于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中国”是争夺“正统”的需要而被强化,“天下”才是指称王朝疆域的概念。“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少有的能够跳出误区的专论,遗憾的是未得到学界关注。在“整体性”视角下“中国”和“边疆”共同构成了“天下”,并不存在谁加入谁的问题,“中国”与“边疆”的关系及其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过程,可以用“水系”来比喻,历代王朝(中国)是水系的干流,非历代王朝(边疆)则是支流,共同构成“水系”整体。
关键词
“天下”
“
中国
”
“边疆”
“
中国
历史
的发展的整体性”
“
历史上的中国
”讨论
Keywords
“All-Under-Heaven"
“China"
“borderland"
“the integrity of Chinese history"
discussion addressing“China in history
分类号
K20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继承性中国:从后人看“中国”中认识“中国”
3
作者
赵永春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9-202,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0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S002)
文摘
如果我们摒弃只有华夏汉族才是"中国"的观念,从一些后人看"中国"所依据的"继承性中国"的原则去认识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应该能够得出比较切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中国的原始社会并未出现"中国"一词,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国"观念的诞生。但后人都认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中国猿人,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满天星斗"的文化都被看成是中国的原始文化。后人依据"继承性中国"的原则,均以夏、商、西周三代为典型的"中国",以尧、舜、禹、汤、文、武为"中国圣人"。春秋战国时期,"诸夏"被视为"中国"。承认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吴、越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因为秦、楚、吴、越均为后来的"中国"所继承,人们依据"继承性中国"的原则,通过"倒推"的研究方法而得出来的结论。三国时期,人们一直称魏国为"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很难说清楚"何谓中国"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是隋唐根据自己继承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历史而确立的,无疑是根据隋唐这一继承者的身份"倒推"出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只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为"中国",认为"十国"等政权没有称"中国",但后人都称"十国"等政权是"中国"。后人承认辽、金、元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依据辽、金、元自称"中国"的"历史本来面目"以及辽、金、元均为后来"中国"所继承的"继承性中国"原则而上溯历史得出来的结论。从"后人"依据"继承性中国"原则"看中国"的认识中去认识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才会对"何谓中国"问题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关键词
历史上的中国
后人看
中国
继承性
中国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感言
葛剑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下”视域下的“中国”与“边疆”——在“历史上的中国”讨论基础上的新思考
李大龙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2
原文传递
3
继承性中国:从后人看“中国”中认识“中国”
赵永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