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初叶中国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研究——以新历史主义批评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平 屈荣英 刘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4-88,共5页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域下的中国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研究,成为新世纪我国莎士比亚学(以下简称莎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学者迅速而持续地吸纳和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和策略,对《亨利八世》《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及《亨...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域下的中国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研究,成为新世纪我国莎士比亚学(以下简称莎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学者迅速而持续地吸纳和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和策略,对《亨利八世》《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中所体现的历史与文本的关系、"颠覆"与"抑制"的关系予以探讨,表明了新历史主义批评对我国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研究的重要渗透和影响,这构成我国莎学研究的新维度、新动态和新特征,对此予以关注以期深化我国的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英国历史 历史主义批评 21世纪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批评之“新”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司宁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35-38,共4页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既有其长处,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批评 历史 对话性 局限性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批评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勇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1-43,57,共4页
新历史主义批评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将被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所颠倒的传统重新颠倒过来,把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作为自己分析的中心问题,从而使历史意识的... 新历史主义批评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将被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所颠倒的传统重新颠倒过来,把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作为自己分析的中心问题,从而使历史意识的恢复成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产生背景、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新历史主义批评在操作中的方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批评 文本 权力 话语
下载PDF
《色·戒》的新历史主义批评
4
作者 李子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3,共2页
《色·戒》题目本身具有张力。首先,《色·戒》题目本身带有佛教的劝喻色彩,但其戒喻所指是汪伪政府的特务官员,这就为揭示文本的历史语境提供了一把钥匙;其次,从文学史角度看,须引以为戒的是王佳芝,为情所困,无私的爱情得到的... 《色·戒》题目本身具有张力。首先,《色·戒》题目本身带有佛教的劝喻色彩,但其戒喻所指是汪伪政府的特务官员,这就为揭示文本的历史语境提供了一把钥匙;其次,从文学史角度看,须引以为戒的是王佳芝,为情所困,无私的爱情得到的是背叛,属现代主义文学范畴;再次,从世俗角度看,是一个普通女人贪图金钱虚荣而沉沦的故事,显示了人受虚荣、情感支配无法摆脱的人性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历史主义批评 历史语境
下载PDF
新维多利亚济贫院小说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研究
5
作者 张翼 吾文泉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5期34-36,共3页
21世纪的新维多利亚济贫院小说的创作背景是维多利亚时代济贫院与新济贫法。以凯·布雷伦、艾米丽·奥加纳为代表的作家结合当代价值取向,批评与反思维多利亚时代济贫思想和济贫院实践,并立足当代语境,以人道主义、女性主义等... 21世纪的新维多利亚济贫院小说的创作背景是维多利亚时代济贫院与新济贫法。以凯·布雷伦、艾米丽·奥加纳为代表的作家结合当代价值取向,批评与反思维多利亚时代济贫思想和济贫院实践,并立足当代语境,以人道主义、女性主义等现代的价值观念来新造过去的维多利亚时代故事。文章立足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解读这一类型小说,突出其文本对英国济贫正史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维多利亚小说 历史主义批评 济贫院文学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文学意义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卢迎伏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7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本文先是简要梳理了'新历史主义批评'之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而后佐以实例评析了该流派的两员大将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自我型塑和轶事秘闻)与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以期显明'... 本文先是简要梳理了'新历史主义批评'之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而后佐以实例评析了该流派的两员大将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自我型塑和轶事秘闻)与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以期显明'新历史主义批评'对于'文学意义论'之研究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批评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文化诗学 海登·怀特 历史诗学
原文传递
新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文本观差异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小芬 胡伶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新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例,对两者的文本观进行比较,通过文本在这两个批评流派中所指涉的范围、所起到的作用及所产生影响的不同,揭示出两者在理论宗旨、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上的差异性,从而证明,文本观是其理论宗旨、批评风格... 以新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例,对两者的文本观进行比较,通过文本在这两个批评流派中所指涉的范围、所起到的作用及所产生影响的不同,揭示出两者在理论宗旨、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上的差异性,从而证明,文本观是其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折射,又是形成两者不同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深层原因,以文本观为中心展开批评流派之间的比较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历史主义文学批评 文本观
下载PDF
谜题、迷思以及迷影: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悬崖之上》 被引量:1
8
作者 乔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10-114,共5页
《悬崖之上》作为一部有关“历史的文本”和“文本的历史”的主流商业叙事大片,是描绘我国近代抗日保国战争的一个历史片段,也是作为建党一百年之际献礼歌颂我党革命精神电影创作中的一个文本,既是革命历史的再现,也是当下电影生产的主... 《悬崖之上》作为一部有关“历史的文本”和“文本的历史”的主流商业叙事大片,是描绘我国近代抗日保国战争的一个历史片段,也是作为建党一百年之际献礼歌颂我党革命精神电影创作中的一个文本,既是革命历史的再现,也是当下电影生产的主流价值取向和对历史再度阐释的时代态度。它在创作中具有强烈的新历史主义书写的精神,并以此在“革命叙事”主旋律和“谍战叙事”商业类型呈现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探究本片可以找到当下“历史转向”主流商业电影的成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崖之上》 谍战片 历史主义批评 张艺谋
下载PDF
《黄墙纸》中“我”最终发疯的原因探究——对《黄墙纸》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米亮琴 《新余高专学报》 2008年第4期9-10,共2页
《黄墙纸》被认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1860-1935)的短篇杰作。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的三个方面:《黄墙纸》作者吉尔曼的生活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小说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的处境以及《黄墙纸... 《黄墙纸》被认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1860-1935)的短篇杰作。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的三个方面:《黄墙纸》作者吉尔曼的生活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小说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的处境以及《黄墙纸》和其它创作于19世纪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探究了《黄墙纸》中女主人公"我"最终发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墙纸》 吉尔曼 历史主义批评
下载PDF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简·萨默斯的日记》
10
作者 陈桂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浅析这位"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展现她所生存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批评 多丽丝.莱辛 《简.萨默斯的日记》 互文性
下载PDF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11
作者 叶立文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190,共9页
在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潮流中,部分批评家为追求批评的科学性与实证性,不仅以史料崇拜遮蔽作品这一批评对象,而且还以朴学情结驱逐个人情感,由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主观阐释的随意性,但文本缺位与情感退场,却让文学批评陷入了伪历史... 在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潮流中,部分批评家为追求批评的科学性与实证性,不仅以史料崇拜遮蔽作品这一批评对象,而且还以朴学情结驱逐个人情感,由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主观阐释的随意性,但文本缺位与情感退场,却让文学批评陷入了伪历史主义批评的泥淖。鉴于此,如何融会新旧历史主义批评与文本历史主义批评,以史料限定和限制阐释重立作品本位,在彰显批评家主体意识的过程中用情感力量推动心史互证,就成为当代文学批评在历史化转向中函须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历史主义批评 文本缺位 心史互证
原文传递
文学批评的新景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雪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6,共3页
上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些新景观,如后现代批评、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它们使9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更加丰富与活跃,带来了新的视界和话语,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对这些批评流派进行考察分析,发现... 上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些新景观,如后现代批评、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它们使9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更加丰富与活跃,带来了新的视界和话语,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对这些批评流派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其成就和不足,对于认识这个阶段的文学批评以及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现状,显然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后现代批评 历史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新左派批评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与生在这一边的我们
13
作者 陈芝国 《广州文艺》 2019年第7期126-137,共12页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新历史主义'一词,如同许多其他引自西方的理论术语一样,译介情况振摆于'正解'与'误解'之间,话语实践也振摆于'正用'与'误用'之间。如果套用新历史主义主要译介者赵一凡...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新历史主义'一词,如同许多其他引自西方的理论术语一样,译介情况振摆于'正解'与'误解'之间,话语实践也振摆于'正用'与'误用'之间。如果套用新历史主义主要译介者赵一凡的感言'他们毕竟生在那一边',那么毕竟生在这一边的我们,与其脱离中国语境不畏艰难地去理清美国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多元混杂的理论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批评 文学批评 布莱特 历史小说 历史主义批评
原文传递
蒂利亚德的文艺复兴宇宙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辛雅敏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56-59,共4页
历史背景研究是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蒂利亚德是历史主义莎评的代表人物,他对文艺复兴宇宙论的研究就是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中最著名的历史背景研究之一。蒂利亚德认为,莎士比亚和其他文艺复兴作家处在一个被中世纪神学思想所... 历史背景研究是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蒂利亚德是历史主义莎评的代表人物,他对文艺复兴宇宙论的研究就是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中最著名的历史背景研究之一。蒂利亚德认为,莎士比亚和其他文艺复兴作家处在一个被中世纪神学思想所左右的时代,其中传统神学宇宙观念是当时的知识分子普遍接受的一种世界观。这种宇宙观念以存在之链等概念为核心内容,以秩序为关键词,体现了基督教神学思想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蒂利亚德认为文艺复兴作家的文学创作自然而然地也会受到这种宇宙观念的影响,他的这种保守观点对我国的莎学和文艺复兴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利亚德 莎士比亚 宇宙论 历史主义批评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文化模式的演变
15
作者 韩书堂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6,共7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历史主义批评 解构主义 文化网络 文艺学
下载PDF
“秋颂”新解
16
作者 崔红涛 薛宁 《学周刊(下旬)》 2011年第2期201-201,共1页
本文将以《秋颂》为例,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诠释《秋颂》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其暗含的社会政治意义。
关键词 唯美主义 历史主义批评 文化环境
下载PDF
张建萍
17
《理论界》 202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张建萍,1978年12月生,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曾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访学。多年来,张建萍重点研究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强调文史互证关系的历史主义批评、侧重权力话语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等,其间还涉及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 张建萍,1978年12月生,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曾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访学。多年来,张建萍重点研究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强调文史互证关系的历史主义批评、侧重权力话语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等,其间还涉及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批评 西方文学理论 曲阜师范大学 新墨西哥大学 权力话语 文史互证 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