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梁启超历史因果论与历史人格说
1
作者 刘晓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9,共5页
梁启超在历史观上徘徊于自由意志与物质生活的客观规律之间。他时而强调英雄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时而强调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性 ,认为历史当中存在复杂的因果规律 ,历史是进化的 ,是由全体国民创造的。
关键词 历史因果论 个人意志 复杂性 历史人格 历史人格 梁启超 史学思想 社会心理
下载PDF
培养大学生“历史人格”的实践与探索
2
作者 崔勇 葛茂林 《党史博采(下)》 2008年第4期21-21,36,共2页
根据培养大学生公民人格素质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全面辨证的历史观,在塑造大学生的"历史人格"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公民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历史人格 教育探索
下载PDF
历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读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燕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1-28,20,共9页
《桃花扇》不是在反映南明历史,文学不负载“真实”描写历史的使命;不是在总结亡国教训,它超越了浅层次的功利目的,没有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也不是写宗教,七位“作者”是避世而居的贤者,而不是斩断世情的道徒,侯李入道... 《桃花扇》不是在反映南明历史,文学不负载“真实”描写历史的使命;不是在总结亡国教训,它超越了浅层次的功利目的,没有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也不是写宗教,七位“作者”是避世而居的贤者,而不是斩断世情的道徒,侯李入道也只是理想破灭后的迷惘困惑,“非入道也”。作品追求的是富有哲学性的悲剧目的而不是历史目的。作者只是借历史的框架抒写“天崩地解”历史巨变之后对士林群体人格的反思,成为吴敬梓的先导;对等级制度的怀疑动摇,士大夫支撑着封建的大厦,是社会的栋梁,但这栋梁已支撑不住倾斜的大厦了。作家也不是要重建社会人格,为社会提供疗治的药方,他意识到传统道德已无力挽救社会的危亡。作家是在用心灵感悟历史,借历史抒写心灵,写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探求,充满天才孤寂之感和痛苦的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目的 悲剧目的 历史人格 空幻感 天才孤寂 感悟历史
下载PDF
中国文人独立人格的召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应斌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11,共4页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有很多闪光的文化意蕴,尤其对中国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对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主要体现在《柳侯祠》和《西湖梦》中。虽然作者采用散文的形式,不可能象学术论著那样周详系统地阐述...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有很多闪光的文化意蕴,尤其对中国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对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主要体现在《柳侯祠》和《西湖梦》中。虽然作者采用散文的形式,不可能象学术论著那样周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文化人格观,但由于作者运用了三级推进的方式,逐层地表述自己的感悟和体认,使文化人格思考的内容独到而丰富。 在《柳侯祠》中,作者对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思考极富个性。作者对历来评价颇高的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经历置而不论,肯定柳宗元被贬永州时面对自然山水的文学活动,称赞《永州八记》是华夏文学中高峰性的构建;作者批评柳宗元经不住一纸诏书的诱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格 中国文人 柳宗元 循吏 独立人格 柳侯祠 和靖 文人人格 封建文人 历史人格
下载PDF
梁启超历史观辨析
5
作者 曾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5-78,共4页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硕果不少,对其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是,他的历史观很少人研究。流行的观点都认为他是历史唯心主义者。然而,细读梁启超文论,会得出很不相同的结论。他无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也就不会衍生出唯心主...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硕果不少,对其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是,他的历史观很少人研究。流行的观点都认为他是历史唯心主义者。然而,细读梁启超文论,会得出很不相同的结论。他无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也就不会衍生出唯心主义历史观。此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准绳,将梁启超的史论规出绳墨之外,既不学术,也不利于历史学的发展。其实,把梁启超的历史观与唯物史观作一个比照,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真迹放大 唯意志论 历史人格
下载PDF
从湖南新政到红土地革命——湖南客家人扫描
6
作者 刘祥富 秦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与客家人在推动历史演进中,都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两大族群有不少可比之处。而在湖南的客家人,融二者之长,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探讨他们身上的历史人格,当为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提供鲜明、具体。
关键词 客家人 湖南人 历史人格
下载PDF
From Early States to Modem States in China: The Changing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tate"
7
作者 NI Hao ZHANG Tong-x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8期1062-1070,共9页
The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tate" include two parts: (I) the relatively perpetual and impersonalized political system; (II) the ductility of organization forms within the space and p... The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tate" include two parts: (I) the relatively perpetual and impersonalized political system; (II) the ductility of organization forms within the space and politics. And the later part is the absolute attribute of this connotation while the former part tends to show with different forms. Therefore,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former one to be the objective for study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tate" at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poli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relatively perpetual and impersonalized method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then tries to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arly state, ancient state and modem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e CONCEPT CONNOTATION China
下载PDF
Relations Between Intangible and Tangible Culture on Example of Casimir Historical Jewish District in Cracow
8
作者 T. E. Malec 《History Research》 201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In Jewish City in Casimir--historical district of Cracow, Jewish culture manifested its original architectural style based mostly on specific detail. Perception of this type of architectural detail depends, basically,... In Jewish City in Casimir--historical district of Cracow, Jewish culture manifested its original architectural style based mostly on specific detail. Perception of this type of architectural detail depends, basically, on knowledge of the Jewish cultur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of the Jewish architectural detail depends on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 Jewish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e. Nowadays,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ccording to relatively fast revitalization of the district. All renovation works require specific approach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ces based on cultural diversity. Moreo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Jewish architectural detail is strictly connected with both history of Jews and Poles. One thousand years of cohabitation allowed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al and, partially, social differences, but not cultural at whole. The main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present chosen cultural and non-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ception of the Jewish architectural detail in Casim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detail Jewish architecture CULTURE CASIMIR
下载PDF
明遗民的身份认同及其符号世界 被引量:9
9
作者 孔定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明清易代,政治上发生民族政权的转移,文化上出现满汉异质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作为汉文化的代言人,明遗民面对新朝和异质文化生发出禾黍之悲与身份归属的焦虑。为了寻找文化生存意义,以便在“异族”统治下求得灵魂的安顿,遗民或于历史上... 明清易代,政治上发生民族政权的转移,文化上出现满汉异质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作为汉文化的代言人,明遗民面对新朝和异质文化生发出禾黍之悲与身份归属的焦虑。为了寻找文化生存意义,以便在“异族”统治下求得灵魂的安顿,遗民或于历史上找寻“人格认同”,或在现实的经验世界寻求身份认同的“符号化表达”。遗民们的此种追寻既基于一种自我尊严,也源于一种文化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符号世界 明朝末期 民族政权 文化尊严 中国 历史人格
原文传递
“文化”为何“苦旅”——1990年代精神结构小言
10
作者 李静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34-136,共3页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最早在《收获》杂志以专栏形式连载,而如果从1992年由上海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算起,这今已面世整整三十年。仅正版便发行了千万册以上,不少文章收入教材或考卷,称其为华人文化生活与文学记忆的重要景观,实不为...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最早在《收获》杂志以专栏形式连载,而如果从1992年由上海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算起,这今已面世整整三十年。仅正版便发行了千万册以上,不少文章收入教材或考卷,称其为华人文化生活与文学记忆的重要景观,实不为过。它的重要性自然不只体现在发行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为当时的读者带去了颜具冲击力的审美体验:实地考察文明遗迹,边行走边写作,并以戏剧化、细节化、抒情化的方式描写“人文山水”与“历史人格”,从中生发出对民族文化的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收获》 华人文化 人文山水 戏剧化 文学记忆 冲击力 历史人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