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传记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传记电影创作的启示
1
作者 储双月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0-76,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英国传记电影的传主由帝王将相转为战争英雄。20世纪70年代之后,传主的范围越来越大,不仅突破了身份、职业、肤色和性别的界限,还超越了国籍。英国传记电影的特点还表现在可信度高、可观赏性强、彰显出对英国性的...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英国传记电影的传主由帝王将相转为战争英雄。20世纪70年代之后,传主的范围越来越大,不仅突破了身份、职业、肤色和性别的界限,还超越了国籍。英国传记电影的特点还表现在可信度高、可观赏性强、彰显出对英国性的多维思考。这些特点启示中国传记电影创作需要不以纪事为主而以述人为主、以真实打动观众、把艺术性摆在第一位、源源不断地输送民族的“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传记电影 英国性 纪念性传记电影 民族性格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历史人物传记电影的书写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郝蕊 《传记文学》 2020年第10期143-152,共10页
1949年后,以个体生平或事迹为讲述核心的传记电影脱离娱乐大众或借古讽今、借古喻今以唤醒救亡意识的目的,从而被赋予辅助社会主义新人认知民族历史、新社会和新政权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相较于"十七年"革命英雄传记片,集中... 1949年后,以个体生平或事迹为讲述核心的传记电影脱离娱乐大众或借古讽今、借古喻今以唤醒救亡意识的目的,从而被赋予辅助社会主义新人认知民族历史、新社会和新政权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相较于"十七年"革命英雄传记片,集中涌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人物传记电影显然更具备良好地均衡历史与艺术、整体与个体、思想输出与观众趣味之间关系的艺术功能。该时期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和突出的文本特质。本文将从历史人物传记电影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传主的询唤意义、伦理和美学传统显隐,探讨其影像背后的演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传记电影 真实性 询唤 传统复归
原文传递
近期中国历史电影的发展态势研究
3
作者 储双月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纪事传人模式和民族国家史诗模式是近期中国历史电影的主要叙事模式。纪事传人模式在塑造传主时倾向于从民族英雄逐渐转变为“人”,而民族国家史诗模式为适应全球化语境也做出了一些微调,重视影片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的拓展。整体而言,... 纪事传人模式和民族国家史诗模式是近期中国历史电影的主要叙事模式。纪事传人模式在塑造传主时倾向于从民族英雄逐渐转变为“人”,而民族国家史诗模式为适应全球化语境也做出了一些微调,重视影片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的拓展。整体而言,中国历史电影虽然凸显了传主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或者抓住历史与个人的纽带并把控住历史纵向发展的来龙去脉,但仍然没有创作出因强烈的历史性反思而具有海外能见度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魅 纪事传人模式 民族国家史诗模式 历史传记电影 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影
原文传递
精神自传、道德神话与写意电影——对费穆传记电影《孔夫子》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萌 《传记文学》 2020年第7期150-160,共11页
费穆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处,其电影既借鉴当时西方电影本体的成功经验,又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交融、人文与意境共生的美学风貌,在中国电影史上促发了新的电影观念的形成与民族诗性电影的生成,... 费穆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处,其电影既借鉴当时西方电影本体的成功经验,又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交融、人文与意境共生的美学风貌,在中国电影史上促发了新的电影观念的形成与民族诗性电影的生成,他的写意电影突出表现在对影戏观的突破、高度的影像化与气韵生动三位一体的美学三个方面。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孔夫子》体现了费穆电影的东方美学特色,对人的生存价值、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哲理性的探讨,在传达时代悲鸣的同时又超越了时代,在历史观与现代性之间开拓出新的路径,其原创性与陌生感来自于费穆用诗来思考一切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传 道德神话 影像化 历史人物传记电影 写意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