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3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写历史:民族/国家认同的权力实践——中国建国初期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一 被引量:4
1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2-28,共7页
无论历史的书写还是书写的历史,作为一种权力,在实际操作上都相当于对于记忆的重新建构。中国建国之初小说对于历史的重新书写,正是依循无产阶级的审美/伦理原则,试图使民众体验到这个国家/民族同他们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在此,历史话... 无论历史的书写还是书写的历史,作为一种权力,在实际操作上都相当于对于记忆的重新建构。中国建国之初小说对于历史的重新书写,正是依循无产阶级的审美/伦理原则,试图使民众体验到这个国家/民族同他们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在此,历史话语作为"善"的力量,显示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民族/国家 权力实践
下载PDF
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路文彬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1-37,共7页
中国史学之发达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即造就了中国叙事艺术的范式与成熟。当然,这种叙事艺术并不是针对史诗或小说这类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文本而言的,而是指《国语》《战国策》《史记》和《汉书》等之类史传文本所借以表述的策略和规则。因... 中国史学之发达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即造就了中国叙事艺术的范式与成熟。当然,这种叙事艺术并不是针对史诗或小说这类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文本而言的,而是指《国语》《战国策》《史记》和《汉书》等之类史传文本所借以表述的策略和规则。因此,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始终难以脱离当时历史话语的叙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历史还未能成为它的对象化表现内容。它对历史的观照还不是立于自己的基点上的,它所书写的历史尚不属于小说特有视域中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历史叙事 史传 实录
下载PDF
历史感:无产阶级的洗礼仪式——中国建国初期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二 被引量:1
3
作者 路文彬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 ,开始了全新的历史书写实践 ;历史感成为塑造所有正面文学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入手 ,具体探讨了历史感所蕴涵的各种因素 ,从而试图揭示出历史感成为无产阶级洗礼仪式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历史 无产阶级 小说 历史叙事
下载PDF
卡罗尔的历史叙事论与现代美学批判
4
作者 周计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8-94,共7页
卡罗尔主张,艺术是一种文化实践,重复、拓展与摒弃等辨别艺术品的策略是历史叙事性的。这就把“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转变为一个内在于艺术界的文化实践问题。其核心任务不是界定艺术,而是辨别艺术;不是本体论的追问,而是实践性的操作。... 卡罗尔主张,艺术是一种文化实践,重复、拓展与摒弃等辨别艺术品的策略是历史叙事性的。这就把“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转变为一个内在于艺术界的文化实践问题。其核心任务不是界定艺术,而是辨别艺术;不是本体论的追问,而是实践性的操作。卡罗尔的历史叙事论分析并解决了把某物、事件或表演辨别为艺术的问题,证明了解释活动在观者与艺术的互动中是与审美经验同样重要的艺术反应,从而超越美学,批判了艺术审美理论和形式主义强加给艺术哲学的限制,解构了现代美学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埃尔·卡罗尔 历史叙事论 实践 艺术审美理论 超越美学
下载PDF
追忆与重构——“寻根”小说历史叙事论
5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47-52,共6页
中国建国以来的小说历史叙事历经对于"革命史"的讲述以及"文革"史的反思之后,直至"寻根"小说这里,才开始由民族文化史的美学意蕴维度启动了一个浩大的历史重构工程,并从此真正动摇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 中国建国以来的小说历史叙事历经对于"革命史"的讲述以及"文革"史的反思之后,直至"寻根"小说这里,才开始由民族文化史的美学意蕴维度启动了一个浩大的历史重构工程,并从此真正动摇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解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小说 历史叙事 历史重构 民族文化 美学意蕴
下载PDF
晚清小说历史叙事论
6
作者 路文彬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3-59,共7页
由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彻底终结了中国小说的史传传统,而历史小说于此刻的繁兴,昭示的正是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小说理论在现实之中的具体实践运作,而不是正史通俗演义的传统作为使然。据此,它对历史事件的观照及料理... 由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彻底终结了中国小说的史传传统,而历史小说于此刻的繁兴,昭示的正是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小说理论在现实之中的具体实践运作,而不是正史通俗演义的传统作为使然。据此,它对历史事件的观照及料理自然不会拘囿于史实的照搬,倒是借历史之景,抒现实之情的作法更可能上升为一种历史消费时尚。此时的小说已经真正具备了自己的历史视角,故历史置于它的目光里,注定要被涂染上或浓或淡的主观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小说 历史叙事
下载PDF
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三)
7
作者 路文彬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7,共7页
当中国古典小说从历史的从属关系中脱离出来,依自己的视角另眼观照历史对象时,它并不是根据已有的权力去演绎或阐释历史,也不是凭藉小说本身拥有的特权重构另一套历史话语。在极大程度上,它依然是遵从既定的历史叙述法则,让自己承当起... 当中国古典小说从历史的从属关系中脱离出来,依自己的视角另眼观照历史对象时,它并不是根据已有的权力去演绎或阐释历史,也不是凭藉小说本身拥有的特权重构另一套历史话语。在极大程度上,它依然是遵从既定的历史叙述法则,让自己承当起普及这种法则有效性的义务。小说关于历史的演绎,在"存古"和"鉴今"双重动机的运作之下,变成了宣扬封建文化意识形态的"演义"式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历史叙事 演绎 演义
下载PDF
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二)
8
作者 路文彬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1-16,共6页
自明代中叶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冲动萌生之后,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既往小说同历史关系的法定认可,濒于翻案重审的现实险境,小说挣脱历史之缰的意志已势不可挡;而"小说界革命"则真正促成了小说文体之于历史文... 自明代中叶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冲动萌生之后,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既往小说同历史关系的法定认可,濒于翻案重审的现实险境,小说挣脱历史之缰的意志已势不可挡;而"小说界革命"则真正促成了小说文体之于历史文本的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历史叙事 小说界革命
下载PDF
从“事实世界”到“思想世界”——柯林武德的历史叙事论
9
作者 张小忠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20世纪20年代,柯林武德的史学观念发生了反实在论的转变,这种转变影响了他的历史叙事理论。他将历史叙事视为一种"先验的想象",蕴含了叙述者的视角和目的论,凸显为历史事实的组合功能。在真实性方面,他超越了用"事实世界... 20世纪20年代,柯林武德的史学观念发生了反实在论的转变,这种转变影响了他的历史叙事理论。他将历史叙事视为一种"先验的想象",蕴含了叙述者的视角和目的论,凸显为历史事实的组合功能。在真实性方面,他超越了用"事实世界"检验个别事实的真假,而代之以"想象构造的网",藉此融合"事实世界"与"思想世界"。另外,他反思了一种构造论的历史证据观,阐释了它的伦理内涵和史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历史事实 历史视角论 先验的想象
下载PDF
新时期女性作家历史叙事论
10
作者 丁欣荣 《职大学报》 2009年第2期5-7,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表明,有关历史叙述,女性写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烈的现代意识使她们与正史写作之间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突进宏大的历史叙事内部,通过主体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去发现历史盲区以及权力对女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表明,有关历史叙述,女性写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烈的现代意识使她们与正史写作之间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突进宏大的历史叙事内部,通过主体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去发现历史盲区以及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除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文本还显现出某些叙事策略的相似性。历史、时间与性别相互缠绕纠葛,在时间的幻境中体验女性性别符号化的历史悲剧宿命,历史叙事的脉络绵延在女性对时间与性别敏锐的生命感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历史叙事 性别视角
下载PDF
历史激情与现实错位——邓一光小说历史叙事论
11
作者 方守金 路文彬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邓一光 小说 历史叙事 文学评论 历史主义 《我是太阳》 《父亲是个兵》 《远离稼穑》
下载PDF
《约翰·亨利的时代》的本体书写与美国非裔民间历史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凌敏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约翰·亨利的时代》是美国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早期作品,本体书写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作品运用了文类罗列、物与人类视角并置两类本体书写方式,以此对当代非裔民间历史叙事进了批判和思考。作品展现了文本的本体存在... 《约翰·亨利的时代》是美国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早期作品,本体书写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作品运用了文类罗列、物与人类视角并置两类本体书写方式,以此对当代非裔民间历史叙事进了批判和思考。作品展现了文本的本体存在,呈现了物的意义的引退性,进而表现了美国非裔民间历史的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颠覆了非裔民间历史的主导叙事,表达了后种族时代的种族意识和种族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亨利的时代》 本体书写 美国非裔 民间历史叙事
下载PDF
史诗话语与史学话语--文本学解读路径下历史叙事的发生逻辑
13
作者 孙晓喜 彭显焱 刘富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历史叙事话语方式随着历史思维的跃迁而变更,进而推动历史叙事的话语结构与叙事逻辑的发展与革新。在文本学解读路径下,史诗文本与史学文本在生成方式与存在形态上分享相似的语言风格、文本结构与话语逻辑,史诗叙事蕴含的诗性逻辑反映... 历史叙事话语方式随着历史思维的跃迁而变更,进而推动历史叙事的话语结构与叙事逻辑的发展与革新。在文本学解读路径下,史诗文本与史学文本在生成方式与存在形态上分享相似的语言风格、文本结构与话语逻辑,史诗叙事蕴含的诗性逻辑反映了历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历史叙事的发生过程与发生结构,以及在历史叙事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历史认知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叙事 历史叙事 历史话语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历史叙事视阈下的金陵:南京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14
作者 许薇 金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3,共4页
南京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是以南京为根基的舞蹈创作,从历史叙事的视阈出发,以题材、语言、叙事和文化四个角度来分析革命历史题材的舞蹈创作材料与创作语境,明确南京革命历史题材舞蹈的审美价值。立足于舞蹈本体研究,有助于解读革命历... 南京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是以南京为根基的舞蹈创作,从历史叙事的视阈出发,以题材、语言、叙事和文化四个角度来分析革命历史题材的舞蹈创作材料与创作语境,明确南京革命历史题材舞蹈的审美价值。立足于舞蹈本体研究,有助于解读革命历史题材下舞蹈的表达方式与诉说途径,挖掘其地域特征、叙事模式和文化内涵,明晰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中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视阈 革命历史题材 南京 舞蹈创作
下载PDF
空间批判与历史叙事--论詹姆逊对辩证法的后现代主义建构
15
作者 高广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詹姆逊对辩证法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反思当代西方哲学对辩证法的批判,强调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从哲学到非哲学、从时间逻辑到空间逻辑的转变;二是通过重读《资本论》的辩证法,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批判是辩证法的... 詹姆逊对辩证法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反思当代西方哲学对辩证法的批判,强调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从哲学到非哲学、从时间逻辑到空间逻辑的转变;二是通过重读《资本论》的辩证法,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批判是辩证法的具体化或内在性的实践,并由此将辩证法的空间批判扩展到对于资本全球化及其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审视;三是通过对保罗·利科的时间叙事理论的辩证解读,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叙事结构引入对唯物辩证法叙事逻辑的阐释,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向度开辟了新的道路。詹姆逊对辩证法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为我们在晚期资本主义语境下探讨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和激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力开辟了新视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辩证法 后现代主义 空间批判 历史叙事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建构的历史叙事与价值意蕴
16
作者 常改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5,共14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重要起步阶段,有其特殊的话语背景、独特的话语建构方式、鲜明的话语内容和丰富的话语表达方式。为了澄清国民党的“污化”和国际社会的“猜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积极成...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重要起步阶段,有其特殊的话语背景、独特的话语建构方式、鲜明的话语内容和丰富的话语表达方式。为了澄清国民党的“污化”和国际社会的“猜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积极成立“外宣”机构,允许外国记者自由采访,积极开展细致而周到的接待,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作用,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的自主、能动、诚挚、热情,全面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担当作为、自由民主、自信自立、为民服务等国际形象。探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的历史叙事,对新时代中共提升对外话语能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话语 延安时期 历史叙事
下载PDF
以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书写微观史?——卡洛·金兹伯格的“如实”历史叙事思考与实践
17
作者 李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9,256,共11页
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书写采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其目的在于保证历史叙事的如实性。这缘于他在思考如何真实讲述小人物历史时,发现史料限制使书写难以如实,且这是实证主义历史书写的范式弊端。同时,他认为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 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书写采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其目的在于保证历史叙事的如实性。这缘于他在思考如何真实讲述小人物历史时,发现史料限制使书写难以如实,且这是实证主义历史书写的范式弊端。同时,他认为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自我剖白式书写可以保持历史叙事的如实。这种风格在金氏微观史的叙事中体现为三个特征,即弱化作者的叙事权威性,采用多视角的“复调”叙事结构,以及引导读者的自主思考。金兹伯格关于历史叙事如实性的探究,示范了一条克服后现代主义怀疑论的合理思路,揭示了“叙事史复兴”这一史学史概念中尚未被明确的内容。在信息多元化的趋势下,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历史叙事可能成为书写当代史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兹伯格 微观史 现代主义文学 历史叙事
下载PDF
“1619”对“1776”的挑战:历史叙事与美国国家认同
18
作者 林玲 李悦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6-45,共10页
2019年,在第一批黑奴抵达弗吉尼亚殖民地400周年之际,《纽约时报杂志》推出“1619项目”,以1619年奴隶制在北美的开启作为美国国家历史的开端,挑战以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为开端的主流历史叙事,致力于重构美国历史,将黑人社会的... 2019年,在第一批黑奴抵达弗吉尼亚殖民地400周年之际,《纽约时报杂志》推出“1619项目”,以1619年奴隶制在北美的开启作为美国国家历史的开端,挑战以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为开端的主流历史叙事,致力于重构美国历史,将黑人社会的发展置于美国历史叙事的中心。在2020年新一波“黑命亦命”反种族主义抗议浪潮高涨的背景下,“1619项目”在教育界、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1619”对“1776”叙事的挑战,折射出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多元文化身份政治的激进化演进轨迹。左翼多元文化身份政治的激进化引发了当今美国社会右翼保守派的强烈反击,在党派政治的驱动下,左右翼之间的“文化战争”日益加剧,呈现出美国国家认同层面的裂变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19项目” 历史叙事 国家认同 多元文化主义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书写与连贯叙事
19
作者 薛光远 刘子涵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需要以“历史共同体”为叙事主题,植根中华民族由“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共同体”的演进规律和发展历程,把中国历史的曲折与发展视为这一“历史共同体”内部各民族彼此相依、守望相助、融... 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需要以“历史共同体”为叙事主题,植根中华民族由“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共同体”的演进规律和发展历程,把中国历史的曲折与发展视为这一“历史共同体”内部各民族彼此相依、守望相助、融为一体的过程。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从“多元”融为“一体”的深层根源和历史表现,既能够在历时性上充分展现各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独特风貌,又能够在共时性上揭示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从而在历史连续叙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民族工作 历史叙事
下载PDF
牧野之战历史叙事的形成与当代牧野文化建设
20
作者 吴涛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11,共5页
牧野之战是周人灭商的关键一战。在周人的历史记忆中,牧野之战是辉煌和伟大的。后世随着儒学的兴起,人们为牧野之战的历史叙事注入了道义的内涵。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牧野之战的历史叙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义观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牧野之战是周人灭商的关键一战。在周人的历史记忆中,牧野之战是辉煌和伟大的。后世随着儒学的兴起,人们为牧野之战的历史叙事注入了道义的内涵。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牧野之战的历史叙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义观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充分发掘牧野之战的文化价值,寻找传统道义观念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契合点,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野之战 牧野文化 历史叙事 道义观念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