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和解——法德模式与中日模式探究 |
高兰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2
|
中日“历史问题”的过程性结构与“历史和解”可能的原理 |
刘建平
|
《日本学刊》
CSSCI
|
2019 |
2
|
|
3
|
美日“历史和解”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影响 |
汪舒明
王盈
|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4
|
二战后日韩历史和解程度解析 |
和春红
|
《当代韩国》
|
2021 |
0 |
|
5
|
“慰安妇”问题与东亚地区的“历史和解”——透视朴裕河《帝国的慰安妇》一书之论争 |
朱忆天
王寅申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6
|
关于中日历史和解的思考——以宽容与反省、记忆与忘却为分析框架 |
王广涛
|
《日本学刊》
CSSCI
|
2019 |
4
|
|
7
|
关于中日历史和解的思考--以宽容与反省、记忆与忘却为分析框架 |
王广涛
|
《日本学刊》
CSSCI
|
2020 |
0 |
|
8
|
中日“历史问题”的过程性结构与“历史和解”可能的原理 |
刘建平
|
《日本学刊》
CSSCI
|
2020 |
0 |
|
9
|
历史问题的和解:构想与实践——以安倍政府对韩政策为例 |
于海龙
|
《日本研究》
|
2022 |
0 |
|
10
|
性别叙事与历史记忆的建构——以高满堂的年代剧作品为例 |
陈雨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3 |
0 |
|
11
|
东北亚和解中的美国角色 |
申基旭
王山峰(译)
|
《日本侵华史研究》
|
2010 |
0 |
|
12
|
“慰安妇”问题与韩日关系:协议、争议与影响 |
李婷婷
|
《韩国研究论丛》
|
2019 |
1
|
|
13
|
面对灾难,诗人何为,诗歌何为 |
陈丙杰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4
|
安倍政府的“慰安妇”问题认识与日韩关系的困境 |
李成日
|
《东北亚学刊》
|
2018 |
3
|
|
15
|
安倍晋三的外交政策与中国的对应 |
廉德瑰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7 |
0 |
|
16
|
21世纪中日侵权行为法的诸课题——以中国的法制定为契机 |
吉田邦彦
章程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
2011 |
0 |
|
17
|
历史创伤与文化失忆症——从《归来》等反思当前国产电影的文化功能 |
张慧瑜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8
|
关于落实“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思考 |
李秀石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9
|
德国的经验--以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
法尔克·平厄尔(Falk Pingel)
陈琛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神秘的河流》与澳大利亚“历史战争” |
黄洁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