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形态划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释读
1
作者 杨宏伟 卢孔亿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释读文明形态及其类型划分的科学方法论。不同于被遮蔽在西方理性主义叙事中的文明形态划分范式,马克思、恩格斯以物质生产为切入点,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及其共同构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文明形态划分的根本依据。他们... 历史唯物主义是释读文明形态及其类型划分的科学方法论。不同于被遮蔽在西方理性主义叙事中的文明形态划分范式,马克思、恩格斯以物质生产为切入点,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及其共同构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文明形态划分的根本依据。他们从文明的物质形态、社会形态、地域和民族、国家形态以及价值形态的总体性视角,科学、全面地揭示了文明形态划分及其理论依据问题。基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文明形态划分革命,贯通着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历史观、人民观和世界观的理论特质,内置着辨识文明形态“新”与“旧”的科学方法,以及构建新文明形态的路径指引,开启了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文明形态 划分依据 新文明形态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探析
2
作者 郝文 关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生成和创造的根源。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生成和创造的根源。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牢牢占据真理制高点;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重视主体价值,牢牢占据道义制高点。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很多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能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行稳致远,更好地彰显“两个制高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具体来说,“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要尊重历史大势,做到“两个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统筹“两个大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尊重客观大势与尊重全人类共同价值统一起来,坚持“三个始终”,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两个结合”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的形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考察
3
作者 郑拉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26-134,334,共10页
权利一词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内涵。资产阶级从哲学和经济两个层面对权利进行论证,使其成为财产的守护者和统治的依据。马克思意识到“权利”这一概念在资产阶级统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既要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批判资本主义的... 权利一词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内涵。资产阶级从哲学和经济两个层面对权利进行论证,使其成为财产的守护者和统治的依据。马克思意识到“权利”这一概念在资产阶级统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既要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批判资本主义的权利概念,因此,他在论战性的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次提到权利一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批判对象。马克思对权利概念的批判,一方面从哲学层面展开,批判了以施蒂纳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使用的权利概念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另一方面从经济层面展开,批判了以霍布斯、洛克和休谟等为代表的近代政治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权利概念具有肯定现实经济状况的特性。马克思运用历史的方法澄清“权利”问题,使“权利”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主义转变,最终形成了具体的、历史的和整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权利 历史唯物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文本视角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研究——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
4
作者 徐梦琪 汪盛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哲学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进行现实的批判;从考察方法上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线索,阐明物质生产在实现人类社会公正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从叙事逻辑上以分工和私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为向度,阐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可能性,以无产阶级主体力量、阶级斗争基本动力为向度,阐述实现共产主义公正社会理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文本视角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公正观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构建与时代价值--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分析
5
作者 雷苏睿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3期176-178,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首次、全面、系统的提出,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文献对其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其... 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首次、全面、系统的提出,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文献对其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其目的和价值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共产党人前进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哲学”——俞吾金命题及其意义
6
作者 汪行福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3-40,共38页
俞吾金教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对马克思哲学传统的反思和研究中,他明确地拒绝传统的正统诠释路径,即,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辩证... 俞吾金教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对马克思哲学传统的反思和研究中,他明确地拒绝传统的正统诠释路径,即,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把后者理解为前者的推广和应用的观点。在他看来,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除历史唯物主义之外,马克思哲学没有其他的内容。这一旗帜鲜明的观点可称为“俞吾金命题”。从这一观点出发,俞吾金教授把马克思哲学革命概括为三个方面: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本体论,或更具体地说,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社会生产关系的本体论;从抽象认识论到具体认识论,或更具体地说,是从抽象认识论到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从自然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或更具体地说,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社会历史辩证法。俞吾金教授的研究成果有多方面意义,它超越传统教科书体系所依赖的近代西方哲学视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意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超越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元论,为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和思想贡献提供了新的完整视野;与时俱进,他根据人类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自觉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为马克思哲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吾金命题 马克思哲学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意识形态批判 辩证法
下载PDF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一兵 周嘉昕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7,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尚未形成有关资本主义(内在方式)内在本质的深入解剖,并以现代私有制社会这个有待提炼的概念指认资本主义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尚未形成有关资本主义(内在方式)内在本质的深入解剖,并以现代私有制社会这个有待提炼的概念指认资本主义现实,但他们还是在新的理论框架中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全面分析。具体包括:现代私有制社会的历史性本质在于分工基础上的机器大工业和竞争产生了私有财产和劳动的分离;现代私有制社会中的个人由于分工和货币的关系而形成了一种抽象的偶然联系;私有财产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人;工业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必将冲破资产阶级社会的私有制,即共产主义将通过占有和联合的形式获得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文章从知识形态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话语的当代性、研究主题的当代性以及思维方式特征的当代性,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从语言层面上看,它是由具有鲜... 文章从知识形态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话语的当代性、研究主题的当代性以及思维方式特征的当代性,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从语言层面上看,它是由具有鲜明当代特征的语词体系表述的。从研究主题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所直面的问题正是目前世界顶尖发达国家所直面的问题,与当代世界的研究主题、关切主题完全契合。从思维方式层面看,诸多思维方式的当代特征,已作为新的元素,为科学发展观所吸收,使之成为当今最新的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观,成为具有鲜明的当代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当代形态 知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事件转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事件问题蠡探 被引量:4
9
作者 蓝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6,共9页
在今天的哲学潮流中,呈现出一个显著的事件转向的潮流,事件转向与语言学转向相对,旨在让哲学重新回到唯物主义的地基上来。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已经蕴含对事件问题的思考。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过程中,只有... 在今天的哲学潮流中,呈现出一个显著的事件转向的潮流,事件转向与语言学转向相对,旨在让哲学重新回到唯物主义的地基上来。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已经蕴含对事件问题的思考。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过程中,只有通过事件,才能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展现为历史唯物主义。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事实,而是一种奠基,让我们可以从全新的架构中去感知和思考存在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也指出了世界历史的变革不可能在“自我意识”“真正的人”“唯一者”等词语的革命上实现,真正的世界历史事件只能在现实的世界里以现实方式发生,正如珍妮走锭精纺机一样,它不仅体现了技术革新,还使工厂制度的主导地位得以奠定,从而促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行会手工业者变成工人,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事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下载PDF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隐喻与逻辑生成——《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宗章 程广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7-20,共4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以致由此形成的具体生产方式,从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以致由此形成的市民社会,"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不...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以致由此形成的具体生产方式,从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以致由此形成的市民社会,"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不断进行着空间意义的生产。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分工和劳动,物象化的人的交往(形式)关系所形成的共同体,被马克思恩格斯指认为"虚幻的共同体"。为了消灭异化的空间,无产阶级需要作为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存在实现"个人的联合",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而释放人的自我解放的全部空间意义。透过这一系列隐喻性的空间话语,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展现了从空间生产、空间异化到空间解放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空间辩证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 逻辑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金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3,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包含着客体和主体、物化与人化的张力。这种张力来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革命。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系统清理了这一张力的三个方面:作为客体的社会结构与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个人"的... 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包含着客体和主体、物化与人化的张力。这种张力来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革命。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系统清理了这一张力的三个方面:作为客体的社会结构与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个人"的内在张力,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的个人"的自在性与自为性的内在张力,世界历史意义下的个人与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张力。以此为基础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内在张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下载PDF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与“物”概念的再阐释--对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种文本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义良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以传统教科书体系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存在的两个方面的误区。通过对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学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有两重含义:一是现实的人类生活本身,二是审... 以传统教科书体系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存在的两个方面的误区。通过对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学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有两重含义:一是现实的人类生活本身,二是审视社会现实发展的方法论。"物"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类现实生活的生产活动,二是指看待人类现实生活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 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刚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共6页
在根本而重要的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通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来建构的。而这一建构的具体过程,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打破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幻象,瓦解资本主义... 在根本而重要的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通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来建构的。而这一建构的具体过程,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打破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意识形态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完整观念";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打破古典经济学家的实证主义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学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来实现的。正是在对"意识形态之谜"和"资本之谜"双重破解的基础上,马克思揭开了"历史之谜",从而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最终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观念"到"现实"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之谜 资本之谜 历史之谜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14
作者 付泽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4,共9页
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借此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和人类文明形态更新的规律,赋予生产力以哲学意蕴。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 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借此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和人类文明形态更新的规律,赋予生产力以哲学意蕴。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范式。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出发点,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阐释新质生产力,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其丰富内涵、时代价值、方法论要求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等,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人类文明新形态 “术语革命”
下载PDF
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苑秀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38-42,共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方面是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清算他们以前对德国哲学的信仰。在这一著作中,他们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批判了当时在德国流行的哲学意识形态和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qu... 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方面是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清算他们以前对德国哲学的信仰。在这一著作中,他们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批判了当时在德国流行的哲学意识形态和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系统地表述了他们对社会历史的总体性看法,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的目标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学习这一著作,对于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的号召,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意识形态——简论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何以可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志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191,共3页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占据着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一切先进的德国文化遗产的批判性继承,也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种根本性的颠倒,以及这种颠倒的思想-历...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占据着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一切先进的德国文化遗产的批判性继承,也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种根本性的颠倒,以及这种颠倒的思想-历史意义何在。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其成果就是一种新型的历史观,而这一历史观是以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崭新理解为内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初创与《德意志意识形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思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年第1期19-36,共18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初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他们在这部著作中不仅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及其唯心史观,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论特征的历...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初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他们在这部著作中不仅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及其唯心史观,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论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现实的个人理论、分工理论、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诸方面相互关系理论、人的解放与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分析批判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和分歧,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崭新的理论视角、理论维度,为我们正确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论特征和其基本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的个人 分工 历史规律 人的解放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兼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实证主义趋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88-95,共8页
实证的社会科学方法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把社会作为相对稳定的客体来研究,而实际上,社会不仅是被观察的客体,而且是人的建构的产物。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则把实证方法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唯一方法,这就意味着,它只是把社会物化了,而资本主... 实证的社会科学方法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把社会作为相对稳定的客体来研究,而实际上,社会不仅是被观察的客体,而且是人的建构的产物。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则把实证方法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唯一方法,这就意味着,它只是把社会物化了,而资本主义就是通过其市场机制而把社会物化的。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肯定了这种物化现象,因此它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我国的许多学者在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对社会规律的描述,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被经验所证实。在这种视界中,历史唯物主义在表面上被"科学化"了,而实际上却成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证主义 社会历史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贡献及研究启示
19
作者 姚国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中丰富的人类历史研究痕迹充分证明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发展相关问题的长期关注,也使我们得以完整地窥见唯物史观的雏形--“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在MEGA2《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原始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曾以三个梯队的考察内容将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基本思想层层加以推进。他运用了后来在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研究中常用的历史考察法和交叉笔记法进行考察,最终勾勒出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哲学路径。总之,《克罗茨纳赫笔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起源的重要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茨纳赫笔记》 MEGA2 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早期思想 文明形态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何以能兼容道德——论凯·尼尔森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辩护
20
作者 杨黎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40,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蕴含客观的道德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凯·尼尔森以“正义之争”为问题导向,提出其背后更为基础性的道德伦理问题,他在驳斥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捍卫了马...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蕴含客观的道德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凯·尼尔森以“正义之争”为问题导向,提出其背后更为基础性的道德伦理问题,他在驳斥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指出马克思在讨论道德与意识形态两者关系时,选用了道德社会学层面,而非道德哲学维度。凯·尼尔森提出的语境主义道德观解决了反道德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兼容道德的争议性难题,但是他从语境主义而非哲学意义的角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所形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难以达到对反道德主义的根本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尼尔森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