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0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
1
作者 袁伟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理论逻辑看,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它同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理论逻辑看,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它同时也是一个运动过程,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因而需要对资本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从实践逻辑看,应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面对资本进行规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的积极作用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认识论与实践观
2
作者 刘洋洋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和发展真理的结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经验 认识 实践 真理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乡村精神共同富裕的三重意蕴
3
作者 高峰 陆颖 《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乡村精神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民共同富裕内涵的重要维度,它既是走向乡村美好生活的基本向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表征。正确理解乡村精神共同富裕内涵的幸福要义,需要在历史的维度中明晰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的逻辑关联。历史唯物主义... 乡村精神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民共同富裕内涵的重要维度,它既是走向乡村美好生活的基本向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表征。正确理解乡村精神共同富裕内涵的幸福要义,需要在历史的维度中明晰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的逻辑关联。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乡村精神共同富裕,其内涵指向充分涌现的自由时间、积极构建的和谐劳动、自尊自信的精神样态,旨在摆脱乡村场域内的精神困境。乡村精神共同富裕需要给予人们更多精神的关切,在物化逻辑的扬弃中追寻精神自由、提升精神境界,并依托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劳动实践,在自由劳动的联合中创造乡村精神生活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精神 共同富裕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实践
下载PDF
回到新闻实践:对“后真相”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志远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后真相”反映了当下信息传播呈现出总体的情感转向。其背后是社交媒体去中心化、去主体化,平台算法控制下出现的新闻业现代性问题。“后真相”观念的流行暴露了客观主义的范式危机和历史局限性。历史唯物主义对...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后真相”反映了当下信息传播呈现出总体的情感转向。其背后是社交媒体去中心化、去主体化,平台算法控制下出现的新闻业现代性问题。“后真相”观念的流行暴露了客观主义的范式危机和历史局限性。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辨析真相,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与历史观,具有启发性。新闻从来不是一种虚无的意识形态,“后真相”恰恰反映了当下时代对于事实、真相的渴求。直面“后真相”现象,需要我们回到新闻实践去,在复杂的现实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上关注新闻的发生和变化,打破客观主义的桎梏,关注数字新闻业中的情感要素,还原“现实的人”,不断逼近历史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以历史唯物主义起源问题研究为例
5
作者 李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4-24,345,346,共13页
近年来,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诸多研究议题,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却是一个鲜少被涉及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进展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研究... 近年来,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诸多研究议题,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却是一个鲜少被涉及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进展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哪些方面的方法论启示.受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起源问题研究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包括将书信笔记等非经典文献纳入研究,将法学、文学、历史学等作为重要的研究维度和领域,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与社会交往纳入研究等.历史唯物主义起源问题研究这一示例,较好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学 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起源
下载PDF
再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基于物质实践与社会存在范畴理析
6
作者 熊绍祯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58-64,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其理论基石就在于蕴涵丰富的科学实践观。其中,内含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统一认识的物质实践观是这一实践观的本质;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的“社会存在”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同样具有基础性意义。因此,对“... 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其理论基石就在于蕴涵丰富的科学实践观。其中,内含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统一认识的物质实践观是这一实践观的本质;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的“社会存在”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同样具有基础性意义。因此,对“物质实践”与“社会存在”范畴的深刻解读和深入理解,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探微关键。聚焦理论原典,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脱离“人的实践”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总结,基于此分析物质实践观及社会存在论的丰富蕴涵,是探析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深刻意蕴的恰当理析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物质实践 社会存在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生态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7
作者 张婉青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2249-2254,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筑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需要在当今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构筑起一个可持续的、和谐的未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筑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需要在当今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构筑起一个可持续的、和谐的未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且不断汲取各国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论文旨在揭示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也就是对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中的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事实基础问题进行反思,进而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三个维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建设 生态 实践路径 当代性
下载PDF
论人民至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基于《共产党宣言》核心命题“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视角
8
作者 孙民 孙晓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13,共9页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践行和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贯穿马克思历史...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践行和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贯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始终,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价值诉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体现是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涵。人民至上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的特征,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历史唯物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下载PDF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
9
作者 陆云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6,共4页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强调马克思关于"实践的本质的发现"——"实践的、人类感性活动";而把历史唯物主义视作马克思世界观的孙正聿老师认为"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即以"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强调马克思关于"实践的本质的发现"——"实践的、人类感性活动";而把历史唯物主义视作马克思世界观的孙正聿老师认为"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即以"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作为"现实的前提"。从上述各自强调的立足点上可以看出,二者强调的核心内容应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有机结构论),只有立足于唯物史观,才能理解二者对于马克思哲学性质的表述,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实现政治理想(人的自由的实现)的思想武器的真实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10
作者 朱辉进 吴争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25,共2页
共同富裕作为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对立物出现,具有充分的历史根源和合理的现实基础。作为生产力发展非正义后果的纠偏措施,最终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潜能的激活,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远景发展目标,共同富裕的实... 共同富裕作为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对立物出现,具有充分的历史根源和合理的现实基础。作为生产力发展非正义后果的纠偏措施,最终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潜能的激活,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远景发展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人类解放目标的完成,但广大劳动者通过实践活动达至共同富裕状态,可以为最终的人类解放打下扎实的可能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解放 实践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彩娥 《江南论坛》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唯物主义敞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与进路,即:乡村振兴彰显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描绘其整体性;乡村振兴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唯物主义敞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与进路,即:乡村振兴彰显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描绘其整体性;乡村振兴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诠释其融合性;乡村振兴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要在客观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中刻画其人民性;乡村振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凸显其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乡村振兴 基本逻辑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福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4,共5页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包括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还包括这些历史规律得以成立的哲学解释原则。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形成,并因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新唯物主...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包括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还包括这些历史规律得以成立的哲学解释原则。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形成,并因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上,不仅需要从物质本体论走向实践唯物主义,而且需要进一步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历史 认识论 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志宏 李宏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7,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干所在,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全过程,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它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即使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做的“经典表述”,如马克思所言,也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干所在,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全过程,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它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即使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做的“经典表述”,如马克思所言,也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简要说明,这给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带来了许多问题。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结合起来,即必须从实践出发,找到唯物史观中“唯物”和“历史”的所指,进而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 历史 实践
下载PDF
为“实践唯物主义”再辩护--兼论它同三种版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剑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共9页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的"实践人道主义"等学说混在一起,然后用"自我循环"、"交互解释"等判词来断言必须"扬弃"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又把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实践"解释原则硬性冠以"历史"解释原则的称谓,从而论证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名称,同时贬斥本来与之同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后者向前者"还原"、"回归"、"提升",将其话语统统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范式下。笔者不同意上述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批评,以"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实践"解释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为哲学立足点,再次论证并肯定:在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哲学的诸多名称中,"实践唯物主义"是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实质的名称。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条件是:其理论硬核是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同"实践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或者扬弃"实践唯物主义"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论硬核 实践解释原则 三种版本的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概念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步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4,共9页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同于黑格尔"概念创世说"中的意蕴,也不同于西方哲学传统中其它带有纯粹理想伦理色彩的实践概念,从本质上讲,实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得以从理论层面和...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同于黑格尔"概念创世说"中的意蕴,也不同于西方哲学传统中其它带有纯粹理想伦理色彩的实践概念,从本质上讲,实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得以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走向完整视域的立足点和生长点。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和方法解读马克思"实践概念史"可以发现,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萌芽、形成和成熟,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斗争过程,困惑、徘徊、挣扎、反思、超越、重建,构成了马克思"实践概念史"生动活泼而又真实艰难的有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解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的实践哲学路向——以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为个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怀玉 陈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1,共5页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构成新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另外,萨特发现除了有形的物性空间外,还有一种无形的空间构型潜藏于人和人的相互性关系中,他通过对群列和资本主义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上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 《辩证理性批判》 实践哲学 萨特 苏贾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自觉——论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及其内涵的当代转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2,共12页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能迷信社会历史发展的自发性,而应该继承和发扬历史唯物主义创造历史的主体性精神,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反思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困境结合起来,面对人类存在异化和自我毁灭的现实可能性,通过积极的建...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能迷信社会历史发展的自发性,而应该继承和发扬历史唯物主义创造历史的主体性精神,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反思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困境结合起来,面对人类存在异化和自我毁灭的现实可能性,通过积极的建构性实践为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作出贡献。为此,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从革命的发生学变成支持后革命建设的精神动力,其内涵也随着此种基本功能的转变而转变。通过这种转变,历史唯物主义有可能获得当代化和中国化的创新形式,成为切中当今时代主题之思想精华,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构性政治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主体性精神 革命政治 建构性政治 中国建设实践
下载PDF
“实践”、“批判”和“革命”的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俊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诠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有的实践和反思精神,同时遮蔽乃至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理论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既非思辨历史哲学,更不是实证科学和社会进化论。面对新的现实问题而得出富有历... 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诠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有的实践和反思精神,同时遮蔽乃至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理论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既非思辨历史哲学,更不是实证科学和社会进化论。面对新的现实问题而得出富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时代阐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本性;对现代社会权力关系运行机制给予最为深刻和现实的历史批判,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性"向度;追求实现无产阶级人类解放折射出历史唯物主义"革命性"维度。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抽象地言说社会历史规律性的问题,而是聚焦揭示人的生命个体被"物化"的社会关系统治的历史根源、洞悉社会生活本质、探求实现每个人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批判 革命 社会历史理论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坚持与发展——兼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19
作者 柯芳 胡剑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9-108,共10页
历史虚无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会威胁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新时代,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减少社会分裂与对立的应有之义;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需要。... 历史虚无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会威胁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新时代,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减少社会分裂与对立的应有之义;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需要。历史唯物主义有其理论本质及内在结构,其包含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真正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蕴含的哲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历史的方法论体系;其包含的阶级斗争理论、群众史观理论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钥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应坚持历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迷惑之处体现在其散播否定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错误言论,传播否定人类社会前进的辩证性、否定人类历史螺旋式上升的错误思想,散布否定阶级观点和人民立场的错误观点。对此,我们应从理论上找出其错误根源,认清、明辨、明晰其本来面目,精准施策,旗帜鲜明、有的放矢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实践 辩证法
下载PDF
“科学实证性”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理想性”的“实践人道主义”——论“卡尔哲学”的“人道本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丛大川 刘玉仙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8,20,共9页
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是一次“全面修正”,而时下国内“马哲”界许多著名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又是一次“根本性误读”。“卡尔哲学”绝对不是任何形态的... 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是一次“全面修正”,而时下国内“马哲”界许多著名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又是一次“根本性误读”。“卡尔哲学”绝对不是任何形态的“唯物主义”,而只能是“实践人道主义”和“实践唯心主义”,是不同形态的“人道主义”哲学理想的交换和发展。其“人道主义”的心路历程是:“自我意识的自由人道主义”、“社会批判的自由人道主义”、“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出发的人类解放的人道主义”、“积极的彻底的完成了的实践人道主义”、“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人道主义”、“个性的个人的人道主义”、“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人道主义”、“在每个人自由发展基础上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人道主义”、“自由个性的人道主义”、“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人道主义 马克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