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学生的革命与不革命——兼论清末印象与历史在场
1
作者 刘训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7-208,280-283,共16页
清末时期,随着政府变革动力的加剧,作为新政重大成果之一的学生群体,成为社会最新兴力量并崛起于时代。但年龄因素与时代冲动促使学生恃宠而骄并在思想与行为上不断背叛政府"学为己用、大力笼络"的战略意图。学生群体的叛逆... 清末时期,随着政府变革动力的加剧,作为新政重大成果之一的学生群体,成为社会最新兴力量并崛起于时代。但年龄因素与时代冲动促使学生恃宠而骄并在思想与行为上不断背叛政府"学为己用、大力笼络"的战略意图。学生群体的叛逆可分为革命与不革命两种。革命体现了时代的激情,是清末时代冲动与狂飙年龄特点共生的产物。不革命则表现了群体中少有的冷静与睿智,是传统知识分子的持重在新一代知识分子身上的理性回归。不革命体现个别学生对于社会远景"举一望三"的深层次理解。由于传媒扩张效应所造成的思想裹挟现象、学生个体认知及政权维护之需要,清末印象在被溯求于学生革命意志与行为方面变得扑朔迷离而渐成假象,历史在场被有意无意的大肆毁掉,第一历史与第二、第三等次生历史在相形见绌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形成了今天在清末历史认识上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学生 革命 不革命 清末印象 历史在场
下载PDF
《华盛顿邮报》:电影叙事的历史在场
2
作者 王春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38-140,共3页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华盛顿邮报》兼具传记片与悬疑片的类型特征,从媒体人的角度还原了1971年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历史在片中具有鲜明的在场感,历史叙事成为主要的叙事方式,在集中塑造凯·格拉汉姆和本...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华盛顿邮报》兼具传记片与悬疑片的类型特征,从媒体人的角度还原了1971年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历史在片中具有鲜明的在场感,历史叙事成为主要的叙事方式,在集中塑造凯·格拉汉姆和本·布拉德利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历史也不曾缺席,始终和主题表述与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历史的在场使个体发展真实可信、情感充沛动人,个体命运发展又成为历史流变的一面镜子,构成了双重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电影叙事 文本 历史在场
下载PDF
现实主义的《普宁》:历史在场与政治介入 被引量:1
3
作者 喻妹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5,共12页
《普宁》被视为后现代学院小说经典,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维度,体现出作家的政治介入。小说折射纳博科夫个人经历,指涉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事件——俄国革命、纳粹暴行等,以轻盈的艺术笔触暗示当时俄国侨民艰难的历史境遇;作家试图纠正外... 《普宁》被视为后现代学院小说经典,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维度,体现出作家的政治介入。小说折射纳博科夫个人经历,指涉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事件——俄国革命、纳粹暴行等,以轻盈的艺术笔触暗示当时俄国侨民艰难的历史境遇;作家试图纠正外界对俄国侨民的误解与贬损,为俄国侨民知识分子正名。小说的历史气息与批判力量源于作家对俄国旧式自由主义思想的忠诚。作家将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批判作为隐性情节嵌入小说叙事,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历史书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历史在场 政治介入
原文传递
历史学家“非在场”身份属性及其叙事意义
4
作者 张晓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90-94,共5页
大多数历史学家的叙事内容为事后的追述与追忆,表现出"非在场"性特征。历史学科的滞后属性决定了历史学家的叙事模式具有"不在场"特质。历史学家历史著作中的绝大多数知识是间接的,叙事作品难免是滞后性的。历史学... 大多数历史学家的叙事内容为事后的追述与追忆,表现出"非在场"性特征。历史学科的滞后属性决定了历史学家的叙事模式具有"不在场"特质。历史学家历史著作中的绝大多数知识是间接的,叙事作品难免是滞后性的。历史学家从事历史叙事时,并非被动地、简单地将各种资料堆砌成书,必然在建构历史叙事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批判精神,"非在场"的价值意义由此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在场 历史叙事
下载PDF
青春文学可持续性生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焦守红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6,共3页
青春文学白手起家赢得图书市场半壁江山是因为充分利用了"虚生态位"的缘故;青春文学的创作实绩已构成了现实与历史的双重在场;青春文学自身稳定的内质是其成长的动力和内涵。"生态位补白性"、"历史在场性"... 青春文学白手起家赢得图书市场半壁江山是因为充分利用了"虚生态位"的缘故;青春文学的创作实绩已构成了现实与历史的双重在场;青春文学自身稳定的内质是其成长的动力和内涵。"生态位补白性"、"历史在场性"、"文学成长性"共同构成了青春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 生态位 历史在场 文学成长性
下载PDF
从“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历史与实践向度中的风险与安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宽红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在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渗透贯穿着风险的在场,风险意识重构着历史实践的认知状况,它使得存在的世界进入到破碎和断裂的不确定性镜像中,强化了存在的灾难临近感。寻求安全成为人类主体性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实现安全的意义构架... 在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渗透贯穿着风险的在场,风险意识重构着历史实践的认知状况,它使得存在的世界进入到破碎和断裂的不确定性镜像中,强化了存在的灾难临近感。寻求安全成为人类主体性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实现安全的意义构架则成为存在自身合目的性价值的践履。风险的存在与安全的价值诉求之间存在着张力,构成了当代社会的客观现实,在两者彼此互动,相互博弈中,历史向前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及其意识的历史在场境遇 实践存在论基础 不确定性与确定性 人本价值取向 安全的社会建构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DIALOGUE, INTERACTION AND NEW.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 SPECIALIST FORUM O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Contemporariness: a common field for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 被引量:1
7
作者 Huang Yushu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176-188,共13页
If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ean displaying the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n w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this term means. Contemporariness is not a purely historical ... If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ean displaying the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n w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this term means. Contemporariness is not a purely historical concept but one from historical philosophy. It differs from both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occurring and being present simultaneously with our immediate existing. Si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represents the unfolding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its contemporariness, this means that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occurs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ottr immediate existing and is moreover present simultaneously with contemporary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y. This provides the common ground that makes dialogue between them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no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simultaneous occurring co-presence common groun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