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过渡段及其附近新发现的历史大地震破裂遗迹 被引量:25
1
作者 闻学泽 马胜利 +3 位作者 雷兴林 西泽(桑原)保人 木口努 陈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6-833,共8页
在近些年的野外调查中,我们在安宁河、则木河2断裂带的过渡段(礼州至西昌之间)及其附近的3个场地发现了未知年代的地表破裂。通过分析这些地表破裂的特征以及在本区历史地震重破坏区中的位置,我们认为位于杨福山村以北与大坪子村以西2... 在近些年的野外调查中,我们在安宁河、则木河2断裂带的过渡段(礼州至西昌之间)及其附近的3个场地发现了未知年代的地表破裂。通过分析这些地表破裂的特征以及在本区历史地震重破坏区中的位置,我们认为位于杨福山村以北与大坪子村以西2个场地的破裂应是1536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遗迹。这不仅反映了1536年大地震破裂带的南段沿安宁河与则木河断裂带的过渡段产生,而且反映了该破裂带的南端很可能到达了或者很接近于西昌。位于西昌略北李金堡村以东的破裂应属于1850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遗迹,它进一步证明了1850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西北端可能到达西昌以北至少数千米处。因而,由文中的证据可推断西昌附近的主干活动断裂在1536年和1850年大地震时均发生了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破裂遗迹 历史大地震 安宁河断裂带 则木河断裂带 四川I
下载PDF
玉树M_S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 被引量:111
2
作者 陈立春 王虎 +6 位作者 冉勇康 孙鑫喆 苏桂武 王继 谭锡斌 李智敏 张晓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200-1205,共6页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较清晰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主破裂左阶组成,走向310°~320°,总长约31km,左旋走滑性质.另在隆宝镇东侧一带见有长约2km的雁列式张裂缝带,如以该点为破裂带的北端点,则破裂带总长约51km.地...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较清晰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主破裂左阶组成,走向310°~320°,总长约31km,左旋走滑性质.另在隆宝镇东侧一带见有长约2km的雁列式张裂缝带,如以该点为破裂带的北端点,则破裂带总长约51km.地表破裂带由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或雁列式裂缝组成,实测最大水平位错约1.8m.地表破裂带沿甘孜-玉树断裂展布,显示该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历史上记载过多次7级左右地震,古地震遗迹明显,具有短周期的大地震重复特征.玉树地震的孕育机制与汶川地震一样,都是青藏高原东扩、地块边界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不同的是玉树地震为巴颜喀拉地块与川滇块体向东不均匀挤出产生的左旋走滑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1级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大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
原文传递
历史大震烈度推算新方法研究
3
作者 赵怀群 陈文凯 +1 位作者 张灿 康燈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217,共6页
历史大地震的烈度对烈度区划编制、建筑设防、城市规划、震灾情景模拟和历史灾害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和余震数据推断历史大地震烈度的新方法。以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为例讨论了不同模型和... 历史大地震的烈度对烈度区划编制、建筑设防、城市规划、震灾情景模拟和历史灾害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和余震数据推断历史大地震烈度的新方法。以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为例讨论了不同模型和数据组合的效果,并使用1556年陕西华县8 1/4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最短断层距模型和主震、强余震数据组合计算的结果最佳;计算的烈度值接近权威机构发布的烈度值,能较准确反映烈度的分布范围;该方法考虑了场地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以展示区域内烈度分布差异。在综合考虑史料和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用于校正精度差的历史大地震等震线,为区域地震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历史大地震余震 最短断层距模型 等效震源距模型 郯城地震
下载PDF
Tectonic Mechanism of the Suining(Ms5.0) Earthquake,Center of 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ZHOU Rong-jun LI Yong +11 位作者 Laurence SVIRCHEV ZHANG Yong-jiu HE Deng-fa HE Yu-lin ZHAO Pei-lin WANG Zan-jun LONG Feng SU Jin-rong WANG Shi-yuan LIANG Ming-jian LIU Yu-fa KANG Chuan-ch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84-94,共11页
On Jan.31 of 2010,the Suining earthquake occurred at Suining City whch is located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It is unusual for the strong earthquake to occur at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 with a stable geotectonic e... On Jan.31 of 2010,the Suining earthquake occurred at Suining City whch is located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It is unusual for the strong earthquake to occur at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 with a stable geo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a low-level historical seismicity.The macro-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is located at Moxi town of Suining city,Sichuan province,China.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of the epicenter area is degree VII,and the long axis of the isoseismal line trends in NE orientation.The Suining earthquake caused the collapse or destruction of 460 family houses.The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records of the near-field seismographic stations showe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reverse fault at a depth 34 km.Based on the waveform and focal mechanism,we consider the Suning earthquake is triggered by the reverse fault and not by the gravitational collapse or man-made explosive sources.Basing on seismic refraction profile and borehole,we consider that the earthquake is triggered by the backthrust fault of Moxi anticline rooted in detachments at a depth 3-4 km.Furthermore,we infer that tectonic mechanism of the Suining(Ms5.0) Earthquake is driven by the horizontal crustal shortening and stress adjustment on a shallow detachment after the Wenchuan(Ms 8.0)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ining(Ms5.0) earthquake Disaster Tectonic mechanism Horizontal crustal shortening Backthrust fault Shallow detachment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