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思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基于历史存在论的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夏巍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5,共5页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范畴批判、廓清社会科学研究具体路径的基础上确立起来。范畴的逻辑次序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知性科学的阐释遮蔽了这一方法的真实内涵。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劳动一般"...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范畴批判、廓清社会科学研究具体路径的基础上确立起来。范畴的逻辑次序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知性科学的阐释遮蔽了这一方法的真实内涵。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劳动一般"范畴,其理论和现实的产生过程生动地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作为感性活动的劳动即实践是建构人类世界的根基,从实践出发发现抽象范畴及其所表达的社会存在的起源,并由此说明知识的形成是马克思历史存在论视域的基本观点,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这一视域观照下的产物。从历史存在论视域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强调的是"历史"的基础性地位;在人们的实践中建构而来的生活世界才是历史的真实内涵;"相统一"意味着逻辑植根于生活世界并能动地再现它。达成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具体路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象学经验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历史存在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实践 生活世界 现象学
下载PDF
现在:我们自己的历史存在论——福柯哲学的精神态度与内在空间 被引量:4
2
作者 余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4,共8页
福柯将自由地反思、批判我们自己的现在以及不断改变我们自己的现在看作启蒙运动中发生的“现代性态度”。与尼采一样,福柯彻底杜绝了在世界历史之外寻找另一种大写的存在(Being)来理解和规定世界历史中的小写的存在(beings)的形而上学... 福柯将自由地反思、批判我们自己的现在以及不断改变我们自己的现在看作启蒙运动中发生的“现代性态度”。与尼采一样,福柯彻底杜绝了在世界历史之外寻找另一种大写的存在(Being)来理解和规定世界历史中的小写的存在(beings)的形而上学思想,坚持在世界历史之中思考一切存在,尤其是我们自己的现在,因此,福柯的哲学是一种“我们自己的历史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现在 现代性态度 我们自己的历史存在论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存在论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共5页
以往的哲学都是独立于世界之外对世界的观照,无论是对本体的追问,还是对知识本质的确认,抑或是为人类的政治与伦理行为寻找合理性的说明,都没有离开知识论的立场,哲学都在历史之外。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让历史走进存在本身。马克思哲学的... 以往的哲学都是独立于世界之外对世界的观照,无论是对本体的追问,还是对知识本质的确认,抑或是为人类的政治与伦理行为寻找合理性的说明,都没有离开知识论的立场,哲学都在历史之外。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让历史走进存在本身。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意义在于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论视角,从历史存在论的进路,使哲学走进了历史。透过历史的门径,马克思哲学才与我们的时代生活发生着紧密的意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存在论 知识论视角 实践论转向
下载PDF
“现实”的张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另一种解读
4
作者 李昕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48,共9页
历史存在论是依据人生存实践的历史本性构成对"存在"意义的领悟。在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视域中,现实是历史的现实,历史是现实的历史",现实"和"历史"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基本框架",现实"和"... 历史存在论是依据人生存实践的历史本性构成对"存在"意义的领悟。在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视域中,现实是历史的现实,历史是现实的历史",现实"和"历史"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基本框架",现实"和"历史"形成了"历史存在论"中既相互对应又相互阐释的核心概念,它们是时间轴上浮动的坐标,是过程的,是不断填充内涵和启迪人们去追问存在意义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存在论 现实性 马克思
下载PDF
论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思想的三层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建涛 范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20-31,共12页
马克思的存在论不是知识论路向上的存在论,而是生存论路向上的存在论,即历史存在论。历史存在论之所以能够对社会进行深入透视,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透视社会内在的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是社会生存条件,体现为积累的劳动与活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的存在论不是知识论路向上的存在论,而是生存论路向上的存在论,即历史存在论。历史存在论之所以能够对社会进行深入透视,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透视社会内在的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是社会生存条件,体现为积累的劳动与活劳动的关系,它是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感性活动的自我分裂;第二层结构是作为社会生存条件人格化的阶级,阶级本质上就是社会权力;第三层结构是法权、国家、意识形态,它们是社会权力不同方面的表达。深入理解与阐释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思想的三层结构对于廓清关于马克思的种种歪曲,以及深入理解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存在论 社会生存条件 社会权力 法权与国家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法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章程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鲍嵘 牛晓雨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6,129,共5页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与大学制度建设问题,需要法哲学高度的探讨才能直达根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存在论根基,它对自近现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超越,给处于当代性境域的中国大学制度建设提供指引。大学章程活...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与大学制度建设问题,需要法哲学高度的探讨才能直达根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存在论根基,它对自近现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超越,给处于当代性境域的中国大学制度建设提供指引。大学章程活动是宪法实施的一部分,离不开对高等教育法权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追朔至基于宪法主权架构的高等教育法权结构,相应的大学制度建设应该把握我国法治模式总体特征,优化与之相符合的在宪法和法律规制下的大学治理的党、国、府、学互动模式,认真对待执政党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规制性效力,实现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的统一,加强大学法治理论和法哲学的探讨以反哺于大学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历史存在论 教育法哲学 大学章程
下载PDF
与海德格尔“对话”:重读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
7
作者 祝薪闲 《理论界》 2020年第5期5-11,共7页
晚期海德格尔曾在三天讨论班中断言,马克思的存在论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将该论断置于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全部脉络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晚期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断言与其在较早时期提出的观点具有显著的一致性,是其对马克... 晚期海德格尔曾在三天讨论班中断言,马克思的存在论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将该论断置于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全部脉络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晚期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断言与其在较早时期提出的观点具有显著的一致性,是其对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定论。在海德格尔看来,马克思哲学虽然具有“历史的维度”,但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劳动”等诸命题的讨论,马克思哲学依然只是主体性哲学之一种。为了有力地反驳海德格尔的上述主张,深入诠释“对象性活动”“生产实践”等核心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内涵就变得必要起来。而这种反驳与诠释同时将为我们敞开一条恰切理解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克思 历史存在论 人的生产实践 意识的内在性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探析——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为文本
8
作者 李云平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3期112-113,共2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新世界观"指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之后的哲学思想,即对传统的唯物主义和传统的唯心主义都作了扬弃。因为这种扬弃,我们对《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新世界观"指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之后的哲学思想,即对传统的唯物主义和传统的唯心主义都作了扬弃。因为这种扬弃,我们对《提纲》的关注点应在于其展示的存在论境域。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提纲》第一条阐明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和阐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对立的思想根源,以及阐明马克思的实践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历史存在论 实践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存在论是“形而上学之极致”吗?
9
作者 刘文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海德格尔在"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思想是"形而上学之极致"。文章试从马克思存在论思想的变革过程来论证海德格尔这个论断的虚假性,并解析海德格尔作如此论断的缘由。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在"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思想是"形而上学之极致"。文章试从马克思存在论思想的变革过程来论证海德格尔这个论断的虚假性,并解析海德格尔作如此论断的缘由。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一种超越,是"感性的历史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之极致 马克思 人性 感性的历史存在论
下载PDF
马克思文本的张力:抽象方法“审视”下的抽象劳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小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8-59,共12页
在《资本论》中,关于抽象劳动的文本叙述颇具张力,这造成了学界对抽象劳动的构成实体和社会关系两方面规定理解的长期争议。以实体直观的知性方式理解马克思历史辩证的抽象方法,是造成该争议的认识论根源。知性方式无法揭示马克思文本... 在《资本论》中,关于抽象劳动的文本叙述颇具张力,这造成了学界对抽象劳动的构成实体和社会关系两方面规定理解的长期争议。以实体直观的知性方式理解马克思历史辩证的抽象方法,是造成该争议的认识论根源。知性方式无法揭示马克思文本叙述方法的抽象与社会历史现实的抽象二者间真实的“颠倒”关系,不能理解抽象方法和抽象劳动的历史存在论内涵。马克思抽象方法是以社会历史关系结构的现实抽象为基础的历史哲学批判,“从后思索”和“从抽象到具体”是其抽象方法的具体形式。马克思抽象方法对抽象劳动有三重“审视”:用抽象方法发现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一般”的抽象劳动;基于“现实的抽象”揭示抽象劳动的历史存在论内涵;剖析抽象劳动的构成实体和社会关系这两种规定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抽象方法 抽象劳动 历史存在论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意义域中劳动概念的当代批判透视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共7页
马克思对劳动的哲学阐释引发了当代西方哲学家高度关注与批判。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在劳动中指认出历史性彰显了其思想优越性,但劳动仍旧是个形而上学概念;阿伦特的观点是马克思对劳动的解读说明他混淆了不同类型的人类行动;鲍德里亚批... 马克思对劳动的哲学阐释引发了当代西方哲学家高度关注与批判。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在劳动中指认出历史性彰显了其思想优越性,但劳动仍旧是个形而上学概念;阿伦特的观点是马克思对劳动的解读说明他混淆了不同类型的人类行动;鲍德里亚批驳马克思将劳动看作历史的普遍概念,而且马克思通过改变劳动异化状况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并不正确。哈贝马斯与前三者的观点异同互见。他高度评价马克思劳动概念,也指出正是劳动使其思想陷入困境。这些批判集中在三个焦点问题上。劳动是在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和建构性意义的感性活动,正是对劳动的哲学阐释使马克思的思想超越了形而上学;劳动即是实践是马克思的思想前提;依靠劳动通向人类的解放是历史存在论意义上的论断。他们并未正确领会马克思的真实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意义域 劳动 感性 实践 历史存在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从知识论范式向生存论范式转换的存在论革命
12
作者 马丽娟 《理论界》 2016年第6期22-28,共7页
长期以来一种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误解支配着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这种误解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知性的、实证的、经验的历史理论。由于这种误解遮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造成了许多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然而,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 长期以来一种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误解支配着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这种误解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知性的、实证的、经验的历史理论。由于这种误解遮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造成了许多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然而,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结晶,这种存在论革命是从西方近代的知识论范式向生存论范式的转换。物质生活领域是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的发生地,社会权力是物质生活领域支配性的力量,而资本就是现代的社会权力。于是,本文以物质生活领域——社会权力——资本为线索进行探讨,以期表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存在论革命及历史唯物主义性质是历史存在论的学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马克思的学说的旺盛生命力与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存在论 物质生活领域 社会权力 资本
原文传递
马克思思想的存在论维度
13
作者 吴纪龙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论研究是一个核心领域。依照时间顺序,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研究大体产生了三种类型,分别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生存论。在现代西方哲学界,海德格尔创立的存在论实现了存在论传统的现代转向。但是,... 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论研究是一个核心领域。依照时间顺序,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研究大体产生了三种类型,分别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生存论。在现代西方哲学界,海德格尔创立的存在论实现了存在论传统的现代转向。但是,后期海德格尔为了避免形而上学的误解,放弃了存在论。在他之后,西方哲学界的存在论研究趋于停滞。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既然已经承认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存在论维度,就需要将这方面的研究继续推进。我们要反思现有的三种研究方式,并在批判地分析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基础上,阐明生存论研究方式向历史存在论研究方式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物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历史存在论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演化
14
作者 曹小荣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B07期35-41,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大的方面看,是通过新主题凸现的形式进行的,概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哲学主题按这样的形式演化: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社会历史存在论,列宁、毛泽东时期的认识论,邓小平理论时期的实践论。不同时期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大的方面看,是通过新主题凸现的形式进行的,概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哲学主题按这样的形式演化: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社会历史存在论,列宁、毛泽东时期的认识论,邓小平理论时期的实践论。不同时期的哲学主题的凸现主要由社会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对象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存在论 列宁 毛泽东 认识论 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解构”思想初论
15
作者 陈维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27-31,共5页
"解构"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海德格尔试图以这种方法对西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剖析,真正提出"存在问题",探究被形而上学所遮蔽的原初经验,对西方思想的命运进行追问。海德格... "解构"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海德格尔试图以这种方法对西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剖析,真正提出"存在问题",探究被形而上学所遮蔽的原初经验,对西方思想的命运进行追问。海德格尔早期所说的"解构"包含三条具有差异的进入哲学史的路径:作为解释学之途径的"人类学的解构"、作为基本存在论之任务的"存在论历史的解构"和作为存在论方法之环节的"现象学的解构"。对这三条路径进行了简略梳理,并指出了"解构"所具有的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和哲学史批判这三条思想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解构 现象学 存在论历史
下载PDF
论马克思诠释历史的新视域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巍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共7页
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破除对它的知性解读,澄清它与以往历史研究的本源差异。历史性是事物在历史中存在的特性,历史事实是否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问题寓于历史性问题中。黑格尔以理性精神的辩证法领会历史性,马克思对历史性的探讨转... 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破除对它的知性解读,澄清它与以往历史研究的本源差异。历史性是事物在历史中存在的特性,历史事实是否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问题寓于历史性问题中。黑格尔以理性精神的辩证法领会历史性,马克思对历史性的探讨转化为对历史事物真实起源的发现,坚持自然和历史相统一,历史研究根基在“现实的自然界”,它是一切科学的源始出生地。马克思在感性劳动及其建构的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现实生活”这一存在中指认出历史性,开启了诠释历史的历史存在论新视域。历史唯物主义是规定新知识性质、原则及方法的思想视域,作为历史科学的雏形,它敞开了通向新知识的正确路径,科学性是其最本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存在论 历史 现实的自然界 感性 历史科学
原文传递
本雅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本雅明传承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辩证运动的感性起源处展开探索的历史存在论研究路径,以19世纪巴黎这一单子模型经由辩证意象的历史批判,探索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原初历史的本原形式。起源即目标的主张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拯救大众... 本雅明传承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辩证运动的感性起源处展开探索的历史存在论研究路径,以19世纪巴黎这一单子模型经由辩证意象的历史批判,探索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原初历史的本原形式。起源即目标的主张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拯救大众和无产阶级的感性意识是本雅明革命事业的现实进路。艺术生产领域是资产阶级加强其统治霸权的领域,亦孕育了突破资本原则的革命力量。本雅明从机械复制技术层面探讨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尽管灵晕被褫夺,却释放了艺术重塑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借助艺术政治化形成感性意识的集体形式,本雅明批判历史进步论,将革命契机置于当下,并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存在论 原初历史的本原形式 辩证意象 感性意识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骞 唐解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8期63-71,共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总体性特征。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从总体性的视角揭示人类存在的基本结构和演进历程,研究人作为类的生存展开状态和展开过程;方法论的总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总是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过程和总体联系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总体性特征。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从总体性的视角揭示人类存在的基本结构和演进历程,研究人作为类的生存展开状态和展开过程;方法论的总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总是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过程和总体联系中把握事物,辩证的总体性方法是其世界观的基本原则;理论体系的总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以现代性批判和超越为总体问题,批判性地贯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理论总体;历史的总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同一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的历史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总体性 现代性 社会历史存在论
原文传递
辩证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以马尔库塞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晋锡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6,159,共10页
马尔库塞将自己早期的研究规划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或"辩证现象学",他通过综合现象学和辩证法两种思想方法来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性内涵。马尔库塞一方面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来重审海德格尔关于"... 马尔库塞将自己早期的研究规划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或"辩证现象学",他通过综合现象学和辩证法两种思想方法来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性内涵。马尔库塞一方面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来重审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历史性特征,进而确立起了个体存在的历史性思想;另一方面受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启发,将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推进到了生命存在的本能维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要求,并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划清了界限,可以为我们批判性地解读当代西方左翼思想的激进特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历史现象学 辩证法 历史存在论 齐泽克 物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