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张静
-
机构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2-36,共5页
-
-
关键词
历史学习心理
教学策略
活动教学
课堂主体
历史教学
学生学习心理
高中生
初中生
高中教学
角色扮演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11-12岁儿童历史学习心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贾美华
张静
-
机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教育学报》
1999年第8期36-39,共4页
-
文摘
11-12岁儿童对历史上的名人、军事、政治等方面内容有兴趣,对比较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接纳。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努力进取。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同学生有差异。学生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愿望。
-
关键词
历史学习心理
历史学习态度
历史态度
对历史教学方法态度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北京市“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研究”课题组
-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3-26,共4页
-
-
关键词
历史学习心理
学生学习心理
历史教学
初中生
教学对策
高中生
课堂教学
历史课
教学方式
教学策略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历史学习心理论纲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冯一下
-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5年第5期13-15,共3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学研究在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令人欣喜。但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薄弱环节。其中,对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的研究可以说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有鉴于此,近年笔者对此进行研究,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借鉴康士坦茨学派的阅读心理学,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等心理学研究成果,获得一些新认识。现将主要之点写成此“论纲”,与同行交流切磋。“前结构”心理图式及其对历史学习的影响学生在进入历史学习时,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由于以前的生活与学习经历,他们对历史已有或多或少,
-
关键词
历史学习心理
前结构
语符
中学生
具象思维
主体心理
北京人
三国历史
同化作用
历史科学
-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历史学习心理调查之我见
- 5
-
-
作者
王勇
-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0-42,共3页
-
文摘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它对教改取得实效有重要意义。为此在92年上半年,我对一所市重点中学(简称A校)和一所区重点中学(简称B校)的初一高一年级,共四个年级、十六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有25道(A校高一试用新教材,另有三道关于新教材的题目),内容涉及历史学习兴趣、教师讲课、教材、考试等方面。回收的684份有效答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90年代中学生对历史教学的评价与要求。
-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历史学习心理
中学生
新教材
学习兴趣
取得实效
思想教育
历史教师
重点中学
历史基础知识
-
分类号
G63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幽默感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 6
-
-
作者
冯一下
-
机构
四川省成都工农师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7年第5期37-39,共3页
-
文摘
最近,我们对成都市八所中学五百名高一学生进行了“历史学习心理”调查,在“关于历史教师”部分,学生们普遍认为,历史教师应比其他各科教师更加富于幽默感,教课更加有趣。理由是:历史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好笑有趣的事多得很,历史课当然要比其他课讲得生动有趣一些,此其一。历史教师书读得多,知识渊博,应比其他教师讲得有趣一些,此其二。上历史课既不作实验,又不作习题,老师主要是讲,如果照本宣科,呆呆板板,缺少幽默感,学生就要打瞌睡,或想做其它作业,此其三。我认为,学生的这种要求是合理的、正当的。其理由如下。
-
关键词
教学效果
幽默感
历史教师
《中国历史》
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
幽默讽刺
清政府
历史学习心理
蒋介石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例谈历史主题活动课对高中生历史学习的作用
被引量:3
- 7
-
-
作者
杨婷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才智》
2015年第19期194-195,共2页
-
文摘
基于高中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历史主题活动课不仅有利于历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
关键词
高中
历史学习心理
历史主题活动课
作用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